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健康自愿者20名,经手术病理和随访证实的胰腺癌患者2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12例,分别行常规MRI和DWI检查。应用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并采用采集空间敏感性编码技术(ASSET),取b=0和600s/mm2获得DWI图像。分别测量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行配对t检验。结果健康自愿者胰腺DWI呈中等信号,胰头、胰体尾部ADC值分别为(1.535±0.247)×10-3mm2/s、(1.643±0.375)×10-3mm2/s。21例胰腺癌肿瘤区DWI呈均匀或稍不均匀高信号,ADC值为(1.192±0.117)×10-3mm2/s。健康自愿者胰头与胰体尾部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头及胰颈部肿瘤患者胰体尾部ADC值与健康自愿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胰腺肿瘤ADC值与胰头及体尾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慢性胰腺炎DWI呈不均匀等或稍高信号,ADC值为(1.437±0.385)×10-3mm2/s,与胰腺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病灶及范围,ADC值的测定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胰腺癌患者35例,正常对照组共32例。DWI选用b值分别为50、400、700s/mm^2,分别测量胰腺癌组织、癌周胰腺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的ADC值,并进行对比分析;分别测量胰腺癌组织在T2WI,DWI(b=400s/mm^2)及磁共振增强扫描图像中病灶最大直径,并进行分析。结果:3组b值所测得ADC值统计结果示胰腺癌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癌周胰腺组织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正常对照组与癌周胰腺组织之间均无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组织在T2WI,DWI(b=400s/mm^2)及动态增强图像中最大直径测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WI可以较清楚地显示胰腺癌病灶,b值为400s/mm^2时图像效果最佳,与ADC值测定共同分析对胰腺癌病灶的检出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3.0 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对于慢性胰腺炎及胰腺癌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5名健康自愿者、16例慢性胰腺炎和15例胰腺癌患者进行DWI扫描,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回波平面成像(SE-EPI)序列,b值为0、600和O、1000 s/mm2.测量胰腺ADC值,比较不同b值下,自愿者组、慢性胰腺炎组、胰腺癌组的ADC值差异.结果自愿者组、慢性胰腺炎组、胰腺癌组在b值为0、600 s/mm2时,三组的ADC值(10-3 mm2/s)95%可信区间分别是3.176~1.670(2.423±0.384)、2.153~1.287(1.720±0.221)、1.613~1.005(1.309±0.155);b值为0、1000 s/mm2时,三组的ADC值(10-3mm2/s)95%可信区间分别是2.456~1.390(1.923±0.272)、1.979~1.085(1.532±0.228)、1.585~0.773(1.179±0.207).三组的ADC值差异在b值为0、600及0、1000 s/mm2时,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DWI中胰腺的ADC值对于胰腺癌与慢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直肠癌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探讨直肠癌术前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合理b值.方法 经病理证实直肠癌36例,术前行3.0 T MR DWI,b值取500、800、1000、1200、1500 s/mm2.分析各b值对肿瘤信号强度(ST),肿瘤信噪比(SNR),肿瘤与直肠系膜(CNRT/F)、肿瘤与盆壁肌肉(CNRT/M)等对比噪声比(CNR)的影响,以及各b值对肿瘤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结果 ST、SNR、CNRT/F及CNRT/M分别在b值为1000 s/mm2~1200 s/mm2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22,P=0.119,P=0.102,P=0.161),而在b值<1000或>1200 s/mm2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b值对肿瘤病变的显示及对背景的抑制能力判定中,主观评分在b值为1000 s/mm2~ 1200 s/mm2之间及1200 s/mm2~1500s/mm2之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67、P--0.110),而在b值<1000 s/mm2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b值取1000或1200 s/mm2时,既能获得良好的DWI图像,又能满足诊断需求,可作为直肠癌术前3.0 TMR扩散加权成像的合理b值.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小胰腺癌(1A期)和小肿块型局灶性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采用3.0T磁共振对21例胰腺小肿块病灶患者(胰腺癌13例,胰腺炎8例)以及1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上腹部常规MRI扫描、三维容积插值屏气检查(3D VIBE)及DWI扫描,DWI基于SE-EPI序列,b值为50,800s/mm2。比较三组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胰腺癌、胰腺炎标准化ADC(病灶ADC值/周围胰腺ADC值)。结果:ADC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正常胰腺、小肿块型局灶性胰腺炎和小胰腺癌。不同组织的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50,P<0.001);胰腺炎、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的ADC值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小肿块型局灶性胰腺炎和小胰腺癌的标准ADC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DWI序列有利于小胰腺癌(1A期)的早期发现,ADC值和标准ADC值均有助于鉴别小胰腺癌(1A期)和小肿块型局灶性胰腺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指数、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定量参数在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3.0T磁共振扫描仪对临床或手术证实的37例胰腺癌患者行胰腺多b值DWI.应用单指数、IVIM双指数模型分析多b值DWI,测量胰腺癌和癌周胰腺组织的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ADCstandard)、纯扩散系数 (ADCslow)、假扩散系数(ADCfast) 和灌注分数(f),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胰腺癌的ADCslow值高于癌周胰腺组织的ADCslow值(0.611×10-3 mm2/s vs 0.521×10-3 mm2/s,P=0.037),而胰腺癌的ADCfast和f值低于癌周胰腺组织的ADCfast和f值(5.066×10-3 mm2/s vs 7.188×10-3 mm2/s,P=0.035;55.8% vs 64.0%,P=0.0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胰腺癌的ADCstandard值和ADCslow值显著正相关(r =0.824,P=0.000);ADCfast值和f值显著负相关(r=-0.558,P=0.000).结论 IVIM-DWI的灌注相关参数(ADCfast、f)和扩散相关参数(ADCslow)可以有效鉴别胰腺癌和癌周胰腺组织,IVIM-DWI是无创性早期诊断和鉴别胰腺癌与癌周胰腺组织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量正常成人肾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为肾脏病变患者在DWI成像时提供正常对照标准.资料与方法 20例健康志愿者均行MRI常规平扫及DWI成像,DWI成像时b值分别采用0s/mm2、200s/mm2、500s/mm2、800s/mm2、1000s/mm2.结果 不同b值下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双侧肾脏平均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863~240.324,P=0.000),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均高于肝、脾及胰腺ADC值.双侧肾脏皮质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高于髓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36~20.281,P=0.000).左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在b=500s/mm2、b=800s/mm2及1000s/mm2时均高于右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800s/mm2时t=2.023,P=0.048;其余P=0.000).b=200s/mm2时双侧肾脏皮、髓质ADC值及平均ADC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39,P=0.098;t=0.704,P=0.490;t=-0.314,P=0.757).结论 正常成人肾脏ADC值在不同b值下有差异,双侧肾脏平均ADC值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评价在3.0T磁共振非脂肪抑制憋气DWl序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正常志愿者与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在3.0T磁共振上,术前行基于SE-EPI的非脂肪抑制憋气DWI序列,b值为0和600s/mm2,统计学比较分析正常胰腺、胰腺癌及远端炎症区的ADC值.结果:不同组织的ADC值从低到高依次为胰腺癌、正常胰腺、远端炎症,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值为18.716,P值为0.0004,两两比较分析显示胰腺癌分别与正常胰腺及远端炎症的ADC值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0483及0.00191.结论:在3.0T磁共振上,非脂肪抑制憋气DWI序列有助于病灶筛查,其ADC值能够较好的反映胰腺癌、正常胰腺及远端炎症的组织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何种 b 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胶质瘤术前分级更有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8例胶质瘤(高级别24例、低级别14例)患者的 MRI 资料,均行常规 MRI 检查和3种 b 值的 DWI 检查(b=1000 s/mm2、2000 s/mm2、3000 s/mm2),分析 DWI 上肿瘤的信号特征,测量肿瘤最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不同 b 值的肿瘤最小 ADC 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选取最佳诊断阈值,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序列的敏感性、特异性的差异。结果 b= 3000 s/mm2 DWI 图像上,91.6%(22/24)高级别胶质瘤呈高信号,85.7%(12/14)低级别胶质瘤呈低信号,以高信号作为诊断高级别胶质瘤的标准,诊断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最高(91.6%和100%)。在 b 值相同时高级别胶质瘤的最小 ADC 值低于低级别胶质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 b 值鉴别高级别和低级别胶质瘤敏感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以 ADC 3000<0.74×10-3 mm2/s 作为鉴别高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分别为100%和87.3%。结论高 b 值 DWI 比常规 b 值 DWI 更能准确反映胶质瘤分级,应用 b=3000 s/mm2 DWI 肿瘤最小 ADC 值为胶质瘤术前更准确分级提供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3.0T磁共振上,分析评价自由呼吸背景抑制弥散序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T1WI、频率饱和脂肪抑制T2WI、MRCP、弥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LAVE平扫,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行常规T1WI、频率饱和脂肪抑制T2WI、MRCP、DWI、三维LAVE及增强三维LAVA扫描,DWI序列基于SE-EPI序列及b值为0和600s/mm2,应用自由呼吸背景抑制技术,统计学比较分析正常胰腺、胰腺癌、邻近胰腺及远端炎症区的ADC值。结果:不同组织的ADC值从低到高依次为胰腺癌、正常胰腺、远端炎症及邻近胰腺组织,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值为17.936,P值为0.0003,两两比较分析显示胰腺癌分别与正常胰腺、邻近胰腺及远端炎症的ADC值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0591、0.000347及0.00211。结论:在3.0T磁共振上,自由呼吸背景抑制DWI序列有助于病灶筛查,其ADC值能够较好的反映胰腺癌、正常胰腺、邻近胰腺及远端炎症的组织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因子(b值)MR扩散加权成像对眼眶肿块图像质量及ADC值影响。方法:对81例眶内肿块术前行DWI检查和MRI常规扫描。每次取2个扩散敏感因子即b=0和/或400、700、1000s/mm2,利用固定参数组合的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进行DWI检查。计算不同b值(400、700、1000s/mm2)下病灶信号-噪声比(SNR)、病灶-对侧颞叶脑白质对比噪声比(CNR)、病灶的ADC值、病灶与对侧颞叶白质ADC的比值(ADCR)。结果:眼眶肿块在DWI400、DWI700、DWI1000的SNR分别为(85.10±48.90)、(61.46±37.00)、(42.92±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54,P=0.000);CNR分别为(28.36±26.67)、(20.11±17.19)、(16.59±1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19,P=0.000);ADC值分别为(1.42±0.44)×10-3、(1.25±0.43)×10-3和(1.16±0.40)×10-3 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32,P=0.000);ADCR值分别为(1.47±0.45)、(1.39±0.46)、(1.37±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199,P=0.303)。结论:b=700s/mm2是眼眶肿块扩散加权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得到良好显示眼眶肿块DWI图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运用3.0 T MR多b值DWI探讨b值选择对前列腺中央腺体癌(CGPCa)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鉴别效能的影响.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28例CGPCa及23例BPH患者行常规序列及DWI序列扫描,DWI设定4个b值(0、500、1000、1500 s/mm2),分别选取b=0、1000 s/mm2,b=0、500、1000 s/mm2,b =0、1500 s/mm2,b=0、500、1500 s/mm2,b=0、1000、1500 s/mm2,b=0、500、1000、1500 s/mm2拟合得到ADC图,测量感兴趣区域(ROI)的ADC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CGPCa组与BPH组ADC值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不同b值组合的诊断效能.结果 b=0、1000 s/mm2和b=0、500、1000 s/mm2两组在CGPCa及BPH组各ROI的ADC值均相等.CGPCa及BPH组在不同b值组合下ADC值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b=0、1000 s/mm2,b =0、500、1000 s/mm2,b=0、1500 s/mm2,b =0、500、1500 s/mm2,b=0、1000、1500 s/mm2,b=0、500、1000、1500 s/mm2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2、0.912、0.952、0.950、0.952、0.950;两两比较显示b=0、1500s/mm2,b=0、1000、1500 s/mm2,b=0、500、1000、1500 s/mm2三组分别与b=0、1000 s/mm2和b=0、500、1000 s/nmm2组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5、0.009、0.015.在b=0、1500 s/mm2组,当ADC值阈值为0.901×10-3mm2/s时,诊断CGPCa的敏感性为92.86%,特异性为10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85.2%.结论 b=1500 s/mm2的高b值DWI对于鉴别CGPCa与BPH具有显著意义,诊断效能优于b=1000 s/nm2的常规DWI.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3.0T磁共振采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b值)对颈段脊髓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优选最佳b值.方法 49例行颈段脊髓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分别取400、600、800、1000s/mm2,测量颈段脊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各组DWI图像及ADC图像质量,对比不同b值对成像效果的影响.结果 49例受检者均获得较满意的DWI和ADC图像.随着b值由400 s/mm2升高至1000 s/mm2,脊髓与脑脊液信噪比逐渐降低,脊髓脑脊液对比噪声比b值为600 s/mm2时最高,此后逐渐降低,且ADC参考范围较稳定.结论 b值为600 s/mm2时,颈段脊髓DWI图像质量最好,可以获得较满意的DWI及ADC图像.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胰腺癌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表观扩散系数在诊断胰腺癌的价值。方法病变组25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对照组20例。DWI选用5个不同的扩散敏感系数b=50,100,300,500,700s/mm2,并分别测量出瘤区、非瘤区及正常胰腺的ADC值,并进行χ2检验。结果b值为50s/mm2时3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当b值为100、300s/mm2时,非瘤区ADC值与正常组织的ADC值无显著性差异,而这两者与瘤区的ADC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当b值为500s/mm2和700s/mm2时,瘤区与非瘤区ADC值无显著性差异,而这两者与对照组的ADC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胰腺癌,其DWI图像有助于检出病变。  相似文献   

15.
扩散加权成像在大肠癌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不同b值DWI对大肠癌的显像能力,确定大肠癌DWI成像的合理b值;并探讨ADC值与大肠癌分化程度及T分期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进一步的依据。对30例经结肠镜证实的大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多b值(400、600、800、1000、1200s/mm2)扩散加权成像。测量不同b值及T2肿瘤区域组织、正常肠壁的信号强度值及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不同图像中ADC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所有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0例患者进行病理分级和T分期,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T分期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扩散图像中肿瘤与正常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NR),随着b值的升高而下降,b值400~1200s/mm2时DWI图像的CNR均高于T2图像;b值1000s/mm2时DWI图像的CNR高于b值1200s/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逐渐下降,b值400~800s/mm2时DWI的SNR与T2图像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1200s/mm2时DWI图像的SNR低于T2图像;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区域ADC值逐渐变小,当b值≤800s/mm2时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63,P<0.05)。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的肿瘤ADC值比较(F=3.4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于高分化和中分化、低分化间;随着分化程度降低,肿瘤ADC值逐渐降低。不同T分期肿瘤ADC值各组间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①当b=1000s/mm2,不仅可以得到大肠癌DWI图像的良好显示,而且可以使所测量ADC值更准确。②随着b值升高,肿瘤区域ADC值逐渐降低,大肠癌ADC值与癌组织的恶性度相关,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病灶ADC值越来越小。ADC值可以作为大肠癌诊断和评价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肾脏MR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学勤  陈克敏  方文强 《放射学实践》2008,23(10):1113-1117
目的:初步探讨肾脏MR扩散加权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肾功能正常者30例(无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病病史及相关危险因素),其中10例采用不同b值(50、500s/mm2)进行横断面和冠状面DWI成像;10倒进行了横断面或冠状面高b值DWI成像(500、800s/mm2),比较图像质量;10例在屏气和不屏气的情况下进行了两次肾脏冠状面DWI成像(b=500s/mm2);10例进行两次肾脏冠状面DWI成像(b=500s/mm2),两次成像间隔时间为1~6个月。对不同b值肾脏ADC值、相同b值时肾脏横断面和冠状面ADC值及重复成像肾脏ADC值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屏气对成像结果的影响。结果:不同b值的肾脏ADC值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相同b值时肾脏横断面和冠状面ADC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b=800s/mm2时肾脏DWI图像质量低于b=500s/mm2;重复成像肾脏ADC值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屏气与否不影响肾脏的ADC值。结论:肾脏冠状面DWI(b=500s/mm2)成像具有很好的可重复性,可用于屏气情况不同的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3.0T磁共振上,分析评价呼吸门控DWI序列在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3.0T磁共振上,15例正常志愿者行常规T1WI、频率饱和脂肪抑制T2WI、MRCP、DWI及LAVE平扫,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行常规T1WI、频率饱和脂肪抑制T2WI、MRCP、DWI、三维LAVE及增强三维LAVA扫描,DWI序列基于SE-EPI序列及b值为0和600s/mm2,应用呼吸门控翻转恢复脂肪抑制技术,统计学比较分析正常胰腺胰头、胰体及胰尾的ADC值和胰腺癌、正常胰腺、邻近胰腺及远端炎症区的ADC值.结果:胰腺不同部位的ADC值从大到小依次为胰体、胰尾和胰头,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胰腺各部位的ADC值统计学有明显差异,值为5.521,P<0.05,两两比较显示胰头分别与胰体及胰尾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001及0.023.不同组织的ADC值从低纠高依次为胰腺癌、正常胰腺、远端炎症及邻近胰腺组织,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组织的ADC值有明细统计学差异,F值为15.976,P值为0.000002,两两比较分析显示胰腺癌分别与正常胰腺、邻近胰腺及远端炎症的ADC值统计学有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00271、0.000003及0.000105,结论:在3.0T磁共振上,在呼吸门控DWI序列有助于病灶筛查,且测量的ADC值能够较好的反映胰腺癌、正常胰腺、邻近胰腺及远端炎症的组织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MR扩散加权成像的b值选取及其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及最佳b值的选择.方法:45例直肠癌行高分辨率MRT2WI及DWI检查,DWI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技术(SE-EPI),选择b值为500、800、1000、1200s/mm2,评价直肠癌的显示情况,计算肿瘤的信噪比(SNR)及肿瘤与肠周脂肪、肌肉的对比噪声比(CNR),对不同b值的图像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另20例同时行自由呼吸薄层DWI扫描,b值为1000 s/mm2,行冠状面最大强度投影(MIP)及多平面重组(MPR),将图像反转及彩色化,评价其对肿瘤的显示情况.结果:在不同b值时,所有直肠癌均表现为高信号,与正常肠壁对比高于T2WI . MIP及MPR的反转图像及彩色化图像,病灶与背景产生鲜明对比,清楚直观的显示肿瘤.肿瘤的信号、SNR及肿瘤与肠周脂肪、肌肉及水的CNR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但与正常肠壁的对比更明显(42/45).b=500 s/mm2高信号的正常小肠显示较多,对21例直肠上段癌的判断存在一定的困难,而b≥800 s/mm2正常组织结构显示少,基本不影响肿瘤的显示.b值为800 s/mm2与1000s/mm2时SNR及所有CNR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余各组间的SNR及CNR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DWI对直肠癌显示敏感性高,b值选择800和1000s/mm2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肾上腺肿瘤不同b值DWI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不同b值肾上腺肿瘤扩散加权成像(DWI)的表现,比较不同b值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之间的差异,探讨最佳b值的选择及最佳b值组良恶性肿瘤的ADC值范围及阈值。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肾上腺肿瘤患者行平扫、DWI(b值分别取0、400、800和1000s/mm^2),分别观察不同b值肿瘤信号的差异,同时测量不同b值肿瘤的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①b值为0s/mm^2时,DWI肿瘤的信号和T2WI一致,b值分别为400、800和1000s/mm^2,良性肿瘤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逐渐减低,而恶性肿瘤随着b值的增高,信号变化不明显;②3个b值组,低b值组肾上腺肿瘤的平均ADC值最大,随着b值的增大,平均ADC值逐渐减小,并有统计学意义(F=13.543,P〈0.05);③400~0s/mm^2b值组肾上腺良恶性肿瘤ADC值之间无统计学意义(t=-2.033,P=0.054),而800~0s/mm^2b值组及1000~0s/mm^2b值组有统计学意义(t=-2.700,P=0.013;t=-3.529,P=0.002);④以800~0s/mm^2b值组ADC值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诊断阈值为0.986×10^-3mm^2/s,此阈值点对肾上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78%。结论:b=800~0s/mm^2为较佳选择,此时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38±0.180)×10^-3mm^2/s,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16±0.218)×10^-3mm^2/s;DWI对肾上腺肿瘤性质鉴别具有价值,是对常规MR检查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双b值DWI对脑梗死体积及ADC值测量的影响,探讨较高b值DWI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30例脑梗死患者,年龄44~84岁,平均67岁,发病时间3~6d,DWI取b值1000和2000s/mm2,分析脑梗死DWI及ADC图,测量兴趣区与对侧正常部位的扩散系数(ADC)并计算相对扩散系数(rADC),测量并计算梗死灶体积。结果: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灶均扩散受限,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与b值1000s/mm2相比,b值2000s/mm2DWI示脑灰白质对比度增加,病灶显示更清晰,还能发现新病灶。不同b值下rADC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884,P>0.05),同侧ADC有统计学意义(P=0.005,P<0.05);对侧ADC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较高b值下梗死体积较低b值增加,且有统计学意义(P=0.04,P<0.05)。结论:DWI是检测脑梗死的重要技术手段,rADC不受b值影响,rADC降低可指导脑梗死诊断;较高b值DWI上脑梗死灶体积测量更准确,有利于观察病灶演变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