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刘兴亮  张丽霞  罗鑫 《国际眼科杂志》2019,19(12):2170-2173

目的:观察夜戴型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对眼表和泪膜的影响及眼表不适症状。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12~18岁近视患者69例138眼,其中使用框架眼镜者31例,使用角膜塑形镜者38例。分别于戴镜1、3、6、12mo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Oxford法),检测泪膜破裂时间(TBUT)、非接触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及基础泪液分泌量。

结果:与框架眼镜组和戴镜前比较,戴镜后各时间点角膜塑形镜组患者OSDI评分升高,TBUT和NIBUT均降低,且戴镜6、12mo时角膜塑型镜组患者眼表染色评分均高于框架眼镜组(均P<0.05),但戴镜前后两组患者基础泪液分泌量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角膜塑形镜会导致OSDI和眼表染色评分轻度升高,影响泪膜稳定性,应加强眼表和泪膜情况的戴镜前检查和随访,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  相似文献   


2.
徐鹏  赵媛媛  袁琛  刘超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10):1741-1744

目的:分析芳香化酶抑制剂(AIs)对服用者眼表微环境的影响。

方法:横断面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22-11/2023-05我院乳腺科就诊的接受AIs治疗的药物绝经后的女性,根据AIs的种类分为甾体组和非甾体组。对照组为年龄相匹配的职业健康体检女性。所有参与者都进行了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详细的眼科检查包括: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轴、角膜曲率、泪河弯曲面的曲率半径、泪液渗透压、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试验)、睑板腺红外线评分。

结果:对照组与甾体组、非甾体组的年龄、最佳矫正视力、眼压、眼轴、角膜曲率比较均无差异(P>0.05); 甾体组和非甾体组的药物服药时长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与甾体组、非甾体组的OSDI评分、泪河弯曲面的曲率半径、泪液渗透压、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SchirmerⅠ试验、睑板腺红外线评分比较均有差异(P<0.05); 甾体组和非甾体组SchirmerⅠ试验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其余数据之间均无差异(P>0.05)。

结论:接受AIs治疗的药物绝经后女性患者,眼表微环境改变明显,干眼的发生既有泪液分泌不足,也存在泪液蒸发过强。特别是接受非甾体类AIs者主泪腺分泌减少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张敏  相义会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853-1857

目的:探讨各种相关因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功能的影响。

方法: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60例60眼为糖尿病组,非糖尿病60例60眼为对照组。分别给予行眼表疾病指数测定(OSDI)、泪液分泌(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河高度(TMH)及角膜荧光素染色(CFS)检查。

结果:所有参与者65.94%显示为干眼症状(糖尿病组为77.45%,对照组为54.43%)。糖尿病组OSDI、CFS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Ⅰt、TMH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血糖水平、Hb1Ac、糖尿病病程对糖尿病患者的干眼症状均有所影响(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出现泪液分泌及泪膜功能障碍,糖尿病病程越长,血糖及Hb1Ac水平越高,泪膜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眼表综合分析仪对糖尿病(DM)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河北省眼科医院2017-05/2021-05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短病程组(DM病程<5a)37例,中病程组(5a结果:不同病程DM患者OSDI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MH、首次NIBUT、平均NIBU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M的病程发展,患者OSDI逐渐上升,TMH、首次NIBUT、平均NIBUT逐渐下降。四组患者LLT分级、睑板腺缺失分级之间均具有等级差异(P<0.05),随着DM的病程发展,LLT 1级患者逐渐增加,LLT 2级患者逐渐减少,睑板腺缺失0级患者逐渐减少,1级患者逐渐增加。

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DM患者MGD应用效果良好,可以精准客观地评价睑板腺的功能与形态,利于DM患者MGD的早期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比较小梁切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

方法:纳入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2例62眼,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小梁切除术组32例32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组(青白联合手术组)30例30眼。运用Keratograph 5M评估术前,术后3d,1、 3mo的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眼表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青白联合手术组的NiaBUT、NifBUT、CFS、TMH最差,分别为10.13±1.48、12.59±1.96s、0.80±0.22分与0.31±0.02mm,变化幅度明显高于小梁切除组(均 P<0.05),术后1mo两组的各项指标均有所恢复,但直到术后3mo仍未完全恢复到术前水平。

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客观、精确地用于评估抗青光眼手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在术后3mo短期内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术比单纯小梁切除术对眼表的影响更为严重,提示在此期间应加强对眼表的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对泪道阻塞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的影响,以便提高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2013-01/2015-12在我院进行泪道激光联合泪道引流管植入术治疗的泪道阻塞患者200例200眼,分别在治疗前、术后1mo、拔管后进行眼表评估。检测内容包括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情况及干眼症状问卷等。

结果:患者治疗前、术后1mo、拔管后泪膜破裂时间,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mo泪液分泌量增加,拔管后泪液分泌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前、术后1mo、拔管后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无明显变化,三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干眼症状问卷显示行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术后流泪症状明显改善。

结论:泪道激光联合引流管植入对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无明显影响,此种手术方式可以使患者术后流泪症状明显改善,在治疗泪道阻塞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开式重睑术前后眼表泪膜的变化。

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7-10/2018-07在我科行切开式重睑术者17例34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7、14d,1、3mo行眼表疾病指数问卷调查(OSDI)、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泪液羊齿状结晶试验(TFT)、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以评价患者手术前后的眼表泪膜功能。

结果:患者术后1、7、14d眼部不适感较术前加重,OSDI评分高于术前(P<0.001),术后1、3mo眼部不适感较术后1、7、14d明显缓解,OSDI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 术后1d角膜荧光素染色点明显增多(P=0.008),术后7、14d,1、3mo角膜荧光色染色与术前无差异(P>0.05); 术后1、7、14d时SⅠt值明显增高(P<0.001),术后1、3mo时SⅠt值与术前无差异(P>0.05); 术后1d结膜杯状细胞个数较术前下降(P<0.001),余各时间点结膜杯状细胞数无明显差异,而术后BUT、TFT值与术前无差异(P>0.05)。

结论:切开式重睑术后早期患者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和刺激症状,角膜、结膜上皮受到损害,拆除缝线后,随着眼表微环境的重新建立,术后1mo各项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8.
曾忠玲  王莉 《国际眼科杂志》2018,18(12):2278-2281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眼表改变及危险因素。

方法:纳入2017-05/2018-05收治的118例236眼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0例200眼非T2DM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试验(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FL)及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并收集患者病例资料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T2DM患者眼表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T2DM组眼表改变发生率22.5%显著高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2DM组SⅠt、BUT、结膜杯状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L及结膜鳞状上皮化生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生眼表改变的T2DM患者与未发生眼表改变的T2DM患者在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PG)、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素(Urea)、肌酐(Cr)、肾小球滤过率(GRF)、24h尿蛋白(24h U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TC、TG、LDL-C、HbA1c、Cr是影响T2DM患者眼表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T2DM患者眼表改变较正常人明显,是眼表改变的高发人群,应积极纠正T2DM患者血脂代谢紊乱,早期预防,降低眼表改变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联合结膜印记细胞学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前后眼表参数的变化。

方法:选择2016-12/2017-12于福建省立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39例39眼。观察和分析患者术前,术后1d,1wk,1、2mo的干眼症状评估OSDI量表。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5M)测量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结膜充血以及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

结果:术前,术后1d,1wk,1、2mo的OSDI量表的评分:9.30±3.80、19.8±3.42、33.2±5.63、18.8±3.49、20.3±8.65分(P<0.05); 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分别是376.00±73.88、289±69.50、243.02±80.81、336.72±81.60、346.70±67.35个/mm2(P<0.05); 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分别是6.91±4.52、6.12±3.55、5.18±3.37、6.28±4.70、5.96±3.17s,平均泪膜破裂时间分别是10.21±5.20、8.89±4.47、6.87±3.68、7.35±3.52、9.00±4.23s,术后1wk的泪膜破裂时间与术前有差异(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破坏眼表,患者的泪膜稳定性和结膜细胞损害于术后1d开始,术后1wk加剧,术后2mo患者的眼表状态仍然无法完全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后应用角膜绷带镜对眼表修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6-01/2018-01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单眼初发翼状胬肉患者52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试验组,术后不加戴绷带镜者26例为对照组,分别于手术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FS)评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2wk,1mo试验组患者BUT延长,OSDI、CFS分值降低(均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2wk两组患者BUT均缩短,OSDI、CFS分值均增高(P<0.05); 术后1mo试验组患者BUT、OSDI和CFS分值与术前均无差异(P>0.05),而对照组患者BUT较术前仍缩短,OSDI、CFS分值仍增高(均P<0.05)。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后加戴角膜绷带镜在术后早期是一种促进角膜愈合、提高泪膜稳定性、减少术后不适的安全方法,利于眼表修复,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养血润目方联合玻璃酸钠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疗效。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06/2020-12我院白内障术后干眼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观察组采用养血润目方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眼表综合分析仪指标水平、角膜荧光素染色(F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第1次泪膜破裂时间(NIBUTf)、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泪河高度(LTMH)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结膜充血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FL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过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分析,显示养血润目方联合玻璃酸钠用于白内障术后干眼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眼表功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尿病2型患者眼表及泪液蛋白成分与正常泪液的异同。方法:糖尿病2型患者46例92眼;正常对照39例(78眼)。观察指标包括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SchirmerI试验及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将糖尿病患者按病程DM≤5a,5a10a分为3组并分别测定各组泪液总蛋白和泪液主要蛋白质含量,同时通过不连续的SDS-PAGE蛋白电泳观察其形成的蛋白电泳条带,并与正常人的泪液对比。结果:糖尿病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角膜知觉减退(Z=-2.488,P<0.05),SchirmerI测定值降低(t=-3.854,P<0.05),泪膜破裂时间缩短(t=-7.212,P<0.0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增加(Z=-2.161,P<0.05),杯状细胞密度下降(t=-6.498,P<0.01),结膜鳞状化生程度增加(Z=-3.022,P<0.05),泪液总蛋白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糖尿病组与对照组比较,乳铁蛋白、溶菌酶及分泌性免疫球蛋白IgA浓度降低。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发生眼表异常,泪液SDS-PAGE有助于发现糖尿病患者泪液蛋白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表情况,探讨可能引起糖尿病患者干眼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110眼、正常受试者46例46眼。所有受试者均进行OSDI主观评分、Keratogragh 5M检查。所有糖尿病患者记录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行眼底镜及OCT检查评估眼底病变情况,根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无黄斑水肿、HbA1c水平、糖尿病病程长短分组,分析不同分组条件下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av)、睑板腺缺失评分、眼红指数、泪河高度及OSDI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 与正常受试者相比,糖尿病患者NI-BUTav降低,OSDI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HbA1c≥7%的糖尿病患者OSDI评分高于 HbA1c<7%的糖尿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有黄斑水肿的糖尿病患者的OSDI 评分、眼红指数均大于无黄斑水肿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糖尿病病程≥10年的患者泪河高度较病程<10年者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质量下降,干眼的主观不适症状更为明显。血糖控制较差或合并黄斑水肿的2型糖尿病患者主观不适较为严重,糖尿病病程较长者基础泪液分泌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14.
胡利  李蓓  陈亚桃  刘贞  李东豪  王泳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2):2175-2177

目的:应用Keratogragh 5M眼表分析仪对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与正常孕妇眼表相关指标。

方法:选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45例45眼及正常孕妇48例48眼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对象完成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对眼表进行评分,应用Keratogragh 5M测量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眼红指数、睑板腺缺失评分。得出结果后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及正常孕妇组的OSDI、TMH、NIKBUTav、眼红指数及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无差异(P>0.05)。其中OSDI分别为8.02±4.25、7.50±4.28分(P=0.557),TMH值分别为0.22±0.05、0.20±0.04mm(P=0.158),NIKBUTav值分别为8.01±2.15、8.02±1.53s(P=0.971)。

结论:妊娠期糖尿病组与正常孕妇组眼表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糖尿病对眼表相关指标没有明显的影响,可能与血糖控制良好有关。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性眼表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眼表病变进行临床观测,旨在探讨糖尿病眼表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机制,以寻找检测和控制糖尿病眼部并发症的可行方法。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25例,50眼为病例组;非糖尿病健康体检者(性别、年龄匹配)25例,50眼为对照组。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角膜敏感度测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膜虎红染色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检查。所有实验结果量化后,通过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角膜敏感度下降、BUT值缩短、SchirmerI试验值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率增加、结膜粘膜退变及坏死细胞增多,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加重而加重。糖尿病患者角膜敏感度的下降以周边角膜更显著。结论糖尿病患者眼表泪膜稳定性显著下降,是引起干眼症的主要原因。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角膜敏感度测定、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等检查,有利于糖尿病性眼表病变的早期发现及治疗。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泪液功能和眼表面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泪液功能和眼表面失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研究60例120眼非胰岛素依赖型患者,根据病程将其分为A,B,C3个组:A组患者病程<5a,B组患者病程5~9a,C组患者病程≥10a;40例80眼无糖尿病同年龄段者设为对照组。所有研究者均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Schirmer试验;对糖尿病组及对照组各20眼行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结果:糖尿病组泪膜破裂时间较对照组短(u=13.54,P<0.01),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细胞检出率高于对照组(χ2=52.21,P<0.01),泪液分泌试验较对照组少(t=2.05,P<0.05)。B,C组泪膜破裂时间较A组短,泪液分泌亦减少。结膜印记细胞学检查糖尿病组结膜上皮细胞异常较多,杯状细胞数较少。结论: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糖尿病患者的眼表疾病以泪液的质和量的失调,鳞状上皮化生、杯状细胞减少为特征。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眼科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急性发作眼与对侧眼术后眼表变化。方法:选取2021-01/2022-01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就诊的单眼发作的急性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40例,急性发作眼行小梁切除术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侧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3、6mo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及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NifBUT)、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aBUT)、泪河高度(TMH)检查。结果:纳入患者术后1、3mo OSDI评分(14.72±3.07、11.39±2.24分)较术前(9.68±1.98分)明显升高(均P<0.0083),术后6mo(10.18±1.84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发作眼术后1、3mo NifBUT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3、6mo NiaBUT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083);对侧眼术后1mo NifBUT和NiaBUT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083),术后3、6mo与术前无明显差异。手术前后纳入患者发作眼和对侧眼TMH均无差异(P>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和对比口服降糖药(OAD)和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的效果。方法:在安卡拉卫生部培训和研究医院就诊的20例40眼口服降糖药患者,20例40眼胰岛素治疗患者,对照组的10例非糖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眼科检查,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分析和结膜印迹细胞学分析.比较三组的泪液功能参数,杯状细胞密度和鳞状上皮化生等级。记录视网膜病变及眼表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口服降糖药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值明显低于其他组(P<0.05)。三组的杯状细胞密度和鳞状上皮化生等级相近。上皮细胞稍大,呈现更多的多边形的眼的中位数级为1级,并且嗜酸性染色胞浆和杯状细胞数量减少。视网膜病变与眼表疾病不相关。结论:口服降糖药患者的角膜前泪膜稳定性比其他组差。各组的印迹细胞学分析结果相似。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2型患者眼表状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状态的改变。方法:107例(107眼)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100例100只正常眼(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主观感觉,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ing up time,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印迹细胞学状态改变。结果:DM组患者发生干眼的几率(54.2%)较对照组(17.0%)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M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8.48±4.34mm)较对照组(13.73±4.79mm)降低,BUT(6.78±4.08s)较对照组(14.31±4.78s)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着色点(19.6%)较对照组(6.0%)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DM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平均值(80.03±40.38/mm2)较对照组(132.14±33.01/mm2)明显降低,结膜鳞状化生级别较对照组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可引起角膜、结膜状态的改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各种手术时要充分考虑眼表的改变,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