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体质量指数(BMI)与血压(BP)、血脂、腰臀比(WHR)及血红蛋白(HB)的关系。方法:以上海市宝山区某社区2023年2月至2023年10月共10978名≥65周岁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量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HC),计算BMI、WHR,并检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HB,根据中国BMI参考标准将老年人分为消瘦、正常体重、超重、肥胖四组,比较不同BMI组别BP、血脂、WHR、H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1)老年男性受检者BMI、WC、HC、WHR、SBP、DBP、HB水平均高于老年女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老年男性受检者TC、HDL、LDL水平均低于老年女性,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不同BMI组别比较,SBP、DBP、TC、HDL、LDL、WHR、HB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正常体重组老年男性受检者的BMI显著高于老年女性,肥胖组老年女性受检者的BMI显著高于老年男性(P均<0.01)。正常体重组年龄<75岁老年受检者的BMI高于年龄≥75岁老年受检者(P<0.05)。(4)BMI与SBP、DBP、TC、LDL、WHR、HB均呈正相关(P均<0.01),与HDL呈负相关(P<0.01)。结论:BMI与老年人健康关系密切,维持理想的BMI是老年人进行健康管理及预防慢性疾病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应用多维度老年失能评估量表调查康复病房老年人失能现状。 方法:通过横断面研究,对我院2012年8月在康复病房住院的123例老年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躯体健康、生活行为习惯进行调查,同时采用老年失能评估量表(EDAS)、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问卷式调查。研究不同人口学特征老年失能率及失能严重程度的分布。 结果:本研究样本人群中,总人群失能率74.8%,男性76.3%,女性72.3%;不同性别老人失能率无显著性差异(P=0.387);认知功能在失能率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失能老人中轻度失能占56.1%、中度失能占10.6%、重度失能占6.5%、极重度失能占1.6%;中高龄组中重度失能明显增加;失能严重程度在认知功能是否受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慢性疾病、老年抑郁使老年失能率增加(分别为75.8%,8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失能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82;95.0% CI 1.009—1.162;P=0.028)。 结论:四川地区康复病房老年失能率较高,失能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失能相关,并且认知障碍影响老年失能程度,同时受多种因素影响。年龄是失能的独立危险因素。以上结论尚需更多更大样本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凤凰社区61~80岁老年人健康体适能的人群分布特点,为科学制订运动处方进行锻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社区16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0人,女80人,按年龄分为61~65岁组、66~70岁组、71~75岁组、76~80岁组,各40人。评估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状况,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6~70岁组及以上社区老年人的体质指数(BMI)超重,柔韧性、平衡性明显降低;71~75岁组及以上社区老人心肺功能、肌肉力量下降明显;社区老年女性BMI值高于男性,女性的心肺功能、上下肢肌肉力量和平衡性低于男性(P0.05);男性和女性社区老年人的柔韧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体适能指数随年龄变化呈进行性下降趋势,尤其是老年女性应尽早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健康体适能评估能客观反映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为科学锻炼和疾病监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型肥胖对正常体质指数(BMI)老年人发生肌少症及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10月于江阴市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全科医学科)就诊的年龄>60岁、体质指数(BMI)正常的老年人223例。根据内脏脂肪面积(VFA),将其分为腹型肥胖组113例(VFA>100cm2)和非腹型肥胖组110例(VFA≤100cm2)。分别测定两组受试者的BMI、血压、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VFA值、步速、握力、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以及骨密度(BMD)等,通过t检验、卡方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正常BMI老年人的VFA与肌少症及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结果:腹型肥胖组和非腹型肥胖组VFA、ASMI、腰椎BM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型肥胖组肌少症、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合并肌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非腹型肥胖组(P<0.05)。重度(VFA≥120cm2)、中度(110cm2≤VFA<120cm2)与轻度(100cm2≤VFA<110cm2)腹型肥胖组间ASMI及BM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BMI正常的腹型肥胖老年人的VFA与腰椎BMD(r=-0.416)、ASMI(r=-0.436)均负相关(P<0.05)。结论:即使BMI正常,腹型肥胖也可增加老年人发生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的风险;VFA越高,老年人肌少症及骨质疏松越严重。加强老年人群内脏型肥胖筛查对预防肌少症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车之烨 《妇幼护理》2024,4(6):1421-1423
目的 探究医养结合模式用于养老院失智失能老人照看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2017 年 9 月至 2023 年 9 月期间我中心收治 的 65 例失智失能老人,以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2 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33 例)实施医养结合模式。 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痴呆程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痴呆程度及风险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养老院失智失能老人实施医养结合模式,有利于提高生活质 量,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老人痴呆程度,减少风险事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体检青年人尿酸(UA)水平与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9年1-11月该院年龄为18~44岁的122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UA水平与BMI及相关临床指标的关系并进行组间比较,按照UA水平分为高尿酸组和血尿酸正常(NUA)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性别高尿酸血症(HUA)危险因素;按照BMI分组为偏瘦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分析各组HUA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男性HUA患病率高于青年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MI增大,UA水平也逐渐增加(r=0.41),在BMI分组中肥胖组和超重组HUA患病率高于正常组和偏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高尿酸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三酰甘油水平均高于NUA组,男性青年高尿酸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酐水平均高于NUA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NUA组;肌酐(OR=1.01)、三酰甘油(OR=1.23)、空腹血糖(OR=0.75)为青年男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女性中,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的OR值分别为0.20、0.23、0.54。结论青年男性HUA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BMI增大,UA水平也逐渐增加;青年男性和青年女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各有侧重:肌酐、三酰甘油、空腹血糖为青年男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BMI增长为青年女性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不同力量训练方法对中老年女性握力及功能性体适能的促进效果。 方法:招募上海市杨浦区中老年女性120例,随机分为握力圈组、哑铃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进行有氧运动。前两组分别有各自的力量训练,每周3次,每次45min,共12周,对照组仅做有氧运动。干预前后分别测试握力、功能性体适能等指标。 结果:干预前后,握力圈组握力有极显著提高(P<0.001),哑铃组握力也有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的握力无显著差异;功能性体适能指标中,三个组在30s立坐、30s臂屈伸和2min原地踏步三项指标上均显著改善(P<0.05),双手后勾和座位体前屈仅握力圈组有显著增加(P<0.01),握力圈组和哑铃组8英尺立走时间有显著减少(P<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结论:有氧运动结合力量训练能够增强中老年女性的握力和改善中老年女性的功能性体适能,且较单纯有氧运动干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限定值频数分析法研究社区失能者功能障碍等级在性别和年龄方面的差异。 方法:2019年5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对厦门市翔安区共508例肢体失能者采集基于ICF康复组合(ICF-RS)30条设计的普查问卷。应用ICF原始限定值(0—4)通过频数占比换算、χ2检验与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数据。 结果:所有对象(12—95岁)及40—59岁组ICF-RS总体维度异常功能障碍频数占比女性高于男性;总人群组能量和驱动能力、情感等6项ICF-RS,以及在40—59岁组步行,利用交通等3项ICF-RS功能等级障碍中,女性的功能障碍也显著高于男性(P<0.05);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同样证明了年龄和性别为ICF-RS多个类目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小提琴可视化图3个维度之间观察表明,社会参与维度的异常功能障碍分布最多。 结论:频数分析法有利于临床研究不同维度的ICF-RS功能等级障碍。应更加关注老年人及社区女性失能者,尤其是40—59岁女性的步行、利用交通等功能。临床康复需要更加关注失能者的社会参与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金凤 《妇幼护理》2022,2(13):3060-3062
目的 研究医养结合的背景下在老年人护理中采取适能训练方法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收治 的 50 例老年人,采取电脑随机的方法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25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活动,观察组实施适能训练。观 察和比较两组老人跌倒次数、体适能指标、平衡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跌倒发生率分别为 0.00%和 32%(P<0.05)。 两组干预前 30s 手臂屈曲实验、椅子站立实验、6min 步行试验、Berg 平衡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别(P>0.05)。观察组干预后 30s 手臂屈曲实验、椅子站立实验、6min 步行试验、Berg 平衡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养结合背景下在老年人的 护理中采取适能训练能够减少跌倒次数,增强体适能指标和平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许可彩  于卫华 《护理学报》2019,26(13):34-37
目的 了解功能性体适能的定义、测试方法及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特征、制定我国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常模及个性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及Web of Science,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老年人(≥60岁)功能性体适能研究的文献进行筛选和内容提取,分析并综述其影响因素。结果 文章阐述了功能性体适能的定义及测试方法,从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认知功能、体质指数)、疾病因素、城乡差异、运动因素及有无跌倒风险方面对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总结。结论 目前关于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的研究以干预性研究居多,而关于特征的研究较少。我国尚缺乏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常模以及针对性干预措施。今后可借鉴国外经验,针对研究中的可控因素,建立符合我国老年人特征的功能性体适能常模,以指导制定个性化干预措施,促进老年人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