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小檗碱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朱坤杰  李涛 《中国药业》2000,9(1):22-23
小檗碱(Berberine BR)是一种古老的抗菌药,为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黄柏的根茎中提取的主要成分,属异喹啉类生物碱,也称黄连素,常用其盐酸盐。以往的研究表明,它有抗原虫和抗微生物的作用。现已可人工合成,其结构为原小檗碱(Proto berberine)、季碱(Quaternary Base),临床长期用于解热、解毒、抗肠道细菌感染。近年来发现还有抗心律失常、扩张冠状血管、降血脂、降血糖、抗肿瘤、抗血小板、抗消化性溃疡等药理作用,其中有些已开始用于临床,现将有关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综述如下。1心…  相似文献   

2.
小檗碱是从传统中药黄连和黄柏中提取出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在我国拥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小檗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包括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心脏保护、降血糖、调节脂质代谢以及免疫抑制等。多年以来,小檗碱用于肠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其临床应用潜力不断被开发,对心血管系统疾病、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肿瘤、腹腔黏连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等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文针对小檗碱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分子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为小檗碱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小檗碱是从中药黄连和黄柏中发现的一种异喹啉类生物碱,其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抗肿瘤、降血糖、调血脂、免疫抑制等药理作用,并且已经被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的临床治疗。本文主要就小檗碱对流感病毒、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B3、沙眼病毒、猪轮状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陷性病毒等的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为小檗碱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风林  包力华  李文汉 《药学学报》1985,20(11):859-862
小檗胺(berbamine,Berb)由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提供,纯度为95%以上,是小檗科小檗属植物中的一种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研究证明它有降压、升白细胞、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等药理作用。近年发现粉防己碱为一种钙通道阻断剂。小檗胺同粉防己碱结构相似,是否也可能具有与粉防己碱相似的作用。本文主要观察小檗胺对离体豚鼠心房肌的收缩性,兴奋性,自律性和不应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除了抗炎、抗菌、抗病毒、抗腹泻、抗高血压、抗缺氧、降血糖和降血脂等作用,还具有抗肿瘤作用。近些年,国内外科研团队对小檗碱在抗肝癌领域的作用进行了诸多深入的研究,并发表了很多重要发现。为此,笔者综述了小檗碱对动物体和人肝癌细胞的抗肝癌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并对相关研究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小檗碱是一种具有众多生物活性的植物碱。大量研究证实小檗碱对心血管疾病的药理作用,这为小檗碱在临床治疗方面的应用开辟了新方向。本文综述了小檗碱对心血管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仍需要长期大量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小檗碱又名黄连素.是从黄连等植物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近年来,随着对小檗碱及其衍生物的深入研究发现。小檗碱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现综合国内外对小檗碱的研究,对小檗碱改善胰岛素抵抗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小檗碱是一种异喹啉生物碱,存在于黄连、黄檗等植物中,临床常用其盐酸盐.盐酸小檗碱具有强心、抗心律失常、内皮保护、心肌保护、降压、抗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性心血管疾病治疗等心血管药理活性作用,是一种富有潜力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本文通过对PubMed数据库进行检索,对盐酸小檗碱的心血管药活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陈坚  刘杰 《上海医药》2016,(3):26-30
小檗碱又称黄连素,是传统中药黄连的有效成分,是一种可治疗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的传统良药。近年研究发现,小檗碱还有许多新的临床用途,如对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治疗有确切的疗效;还具有抗炎、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可用于肿瘤和炎症性肠病的辅助治疗。本文就小檗碱的临床新用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10.
小檗碱亦称黄连素,是从中药黄连中分离的一种季铵生物碱,是中药黄连的主要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小檗碱具有抗菌、抗氧化、消炎、降血糖、降脂、抗凋亡等多种生物活性。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作为一种多靶点治疗的药物,小檗碱对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均具有良好效果。鉴于其诸多的优点,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就小檗碱药理作用及机制等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为其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提供进一步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Japanese barberry (Berberis thunbergii DC.) is a species non-native to North America but widely found as a garden ornamental. Due to its invasiveness, it has become a pest in certain parts of Maine. A comparison of alkaloid conte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Japanese barberry with common barberry (Berberis vulgaris L.) has been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whether B. thunbergii might serve as a viable substitute for more commonly used berberine-containing medicinal plants such as goldenseal (HHydrastis canadensis L.)

Extracts were prepared by exhaustively extracting B. thunbergii, B. vulgaris, and H. canadensis with 70% ethanol (ratio of roots to solvent was 1?:?5). Additional extracts were prepared with both 65% glycerin, and a mixture of 15% alcohol, 40% glycerin and 45% water (ratio of roots to solvent was 1?:?4).

The ethanolic extracts were more potent against five bacteria than either the glycerin extracts or the mixed solvent extracts. Notably, the extracts exhibited strongest activity versus bacteria associated with sore throat (Streptococcus pyogenes) and opportunistic skin infection (Staphylococcus aureus), which supports the traditional uses of berberine-containing plants. The total alkaloid content in the dried roots (% w/w) was found to be 3.47 ± 0.39 (1.38 ± 0.14 berberine) for B. thunbergii, 2.22 ± 0.12 (0.43 ± 0.02 berberine) for B. vulgaris, and 9.04 ± 0.21 (6.34 ± 0.14 berberine) for H. canadensis.  相似文献   

12.
败酱草来源于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败酱Patrinia scabiosaefolia和白花败酱P.villosa的带根全草,其乙醇提取物在动物体内外实验中均表现出明显的抗结直肠癌作用,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和皂苷类。败酱草抗结直肠癌药理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控相关蛋白表达,调节信号传导通路,逆转结直肠癌细胞耐药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败酱草及其有效成分抗结直肠癌的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抗结直肠癌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GLA)是一种具有对映15-氧-16贝壳杉烯(ent-15-oxo-16-kaurene)骨架结构的二萜类化合物。其具有心血管保护、内皮保护、抗凝血、抗乙肝病毒、抗肿瘤、抑菌、抗炎、耐缺氧、免疫抑制及调节钙离子浓度等多种药理作用,并且有很高的体内安全性。民间常用蓝萼香茶菜治疗肝炎、胃炎、乳腺炎、腹痛、关节痛等疾病,临床上蓝萼香茶菜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供血不足等缺血、缺氧性心脑血管疾病。本研究将对蓝萼甲素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和毒理学作用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中药芫花条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芫花为常用中药,其花蕾、根和叶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较多,而枝条(芫花条)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芫花条具有良好的药用价值。本文对芫花条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芫花条进行系统论述,为芫花条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蓝盆花属植物隶属于川续断科(Dipsacaceae),全世界约10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非洲南部和西部,中国有9种2变种,产东北、华北、西北及台湾等地。植物化学研究发现其主要成分为黄酮类、酚酸类、萜类和香豆素类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肝纤维化、抗氧化、抗肿瘤和抗菌等多种药理活性。蓝盆花属植物大多数在国内外广泛作为民族传统用药,潜在药用价值较大。本研究综述了国内外蓝盆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以期为该属植物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积雪草总苷是积雪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的单体成分包括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苷和积雪草酸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损伤,促进创面愈合以及瘢痕修复等。近年来发现积雪草苷类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也存在着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抑郁、抗痴呆、对脊髓损伤以及脊髓神经细胞变性的保护、对抗脑缺血损伤以及镇痛、抗惊厥等。综述积雪草苷类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希望为该类化合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与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李潇  柳航  周琳  杨奕  葛卫红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46(10):2270-2276
菲类化合物是石斛属植物的特征成分之一,可分为简单菲、二氢菲、双菲及菲醌(酮)等菲衍生物4种类型。综述了金钗石斛、铁皮石斛、束花石斛、细茎石斛、流苏石斛、密花石斛、鼓槌石斛、曲轴石斛、石斛兰和绒毛石斛10种石斛属植物中毛兰菲、鼓槌菲、杓兰素等20个菲类活性成分,并介绍其抗肝纤维化、抗肿瘤、抗炎、抗氧化、降血糖等药理活性,希望为该属植物的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鹿药Smilacina japonica是多年生百合科草本植物,有悠久的药用历史,尤其在民族药方面应用较多,作为药食同源植物近年来需求增加,因此对鹿药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增多。鹿药属植物含有甾体、黄酮、多糖、氨基酸、酚酸、酰胺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菌、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活性。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总结并综述了鹿药、管花鹿药S.henryi、高大鹿药S.atropurpurea等鹿药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鹿药属植物资源的开发及医药保健方面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余姣娇  邱志霞  刘秋燕  黄芳 《药学研究》2018,37(6):342-345,360
岩黄连作为传统中药具有保肝、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病毒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肝癌及其它肿瘤的辅助治疗。岩黄连的有效成分为岩黄连总生物碱,且成分复杂多样。本文就岩黄连总生物碱的化学成分分析、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岩黄连的进一步的开发和更好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建立靶细胞萃取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中的药效成分并采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 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靶细胞,萃取延胡索中的药效成分。在细胞对数生长期加入延胡索冻干粉,孵育2 h收集细胞并用液氮裂解,得到萃取药物后的细胞样品。采用UPLC/Q-TOF-MS对其进行检测,分析萃取进入细胞内的物质,即延胡索中进入细胞进一步发挥药效的有效成分。最后,用HPLC法对进入细胞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UVEC萃取到5个药效成分,分别为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盐酸小檗碱、去氢延胡索甲素。同时建立5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 靶细胞萃取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化合物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反映出药物中发挥药效的活性物质,在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