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女,74岁。因结肠癌术后2年复发入院,6个月前曾于外院行外周静脉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u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PICC)置管术,留置至今,  相似文献   

2.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们对17例PICC置管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及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5例,男10例,女7例.均确诊为肿瘤患者,置管35~185 d,平均78 d.均行PICC置管术,穿刺首选右侧贵要静脉,其次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管长度40~43 cm.其中静脉炎5例,导管堵塞4例,感染2例,导管漂移或脱出2例,穿刺点渗血、渗液2例,导管破裂或断裂1例.  相似文献   

3.
P 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置管)是由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穿刺插管,并使其尖端定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内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方法,P ICC导管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我科2009年出现1例P ICC导管漂移,经积极处理,并在X线直观正确的引导下,成功的将P ICC导管退出7 cm,并成功复位。现介绍如下。1病历摘要男,84岁。因进食后上腹部不适10个月余,吞咽困难10 d于2009-04-07入院。入院诊断:贲门恶性肿瘤,金属支架植入术后。入院后予补液,营养支持对症治疗。因长期静脉补液治疗,导致局部静脉硬化,于2009-05-21在患者右上肢置P ICC导管一根,置入44 cm,并妥善固定,X线拍片位置正确,告知注意事项。但在P ICC置管术后第7天,2009-05-28因患者呕吐咳嗽,在P ICC穿刺处上方约10 cm处突然出现皮肤红肿,有压痛,抽回血不畅,患者主诉有恶心。  相似文献   

4.
尹迪  许爽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9,15(14):1390-1390
患者女,64岁,因“结肠癌术后第5周期化疗”于2008年8月收入院。患者于2月前选择美国巴德公司生产4F三向瓣膜式导管经右侧贵要静脉置入,置管过程顺利,管头到达上腔静脉,体内留置长度为46cm,外留长度为7cm。置管成功后立即给予X线胸片定位,胸片结果证实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管头位于上腔静脉平第二、三肋间,遂行For-Fox方案化疗4个周期,未诉特殊不适,在院外期间患者每周行PICC维护1次,未见异常。本次入院为患者结肠癌术后第5期化疗,入院后行正位胸片检查,发现PICC导管移位入同侧颈内静脉约6c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致肿瘤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的概率及处理办法.方法 将2009-03-2011-04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124例、PICC导管的患者124例和股静脉导管96例分成3组进行对照,观察各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 股静脉导管发生血栓性静脉炎12例(12.5%),PICC导管者8例(6.45%),锁骨下静脉导管者4例(3.22%);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与PICC导管相比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骨下静脉导管与股静脉导管者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患者置管应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或PICC置管(无其他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但PICC置管较锁骨下静脉置管风险系数低,操作技术难度小,因此选择PICC置管更好.  相似文献   

6.
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尚娜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2406-2407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的防护措施,提高临床护士对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60例PICC置管患者进行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结果 60例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提高了护理效果。结论对PICC置管术后的患者采用防护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强患者的信任。  相似文献   

7.
谢红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804-7804
笔者在2011-03护理1例置中心静脉导管的婴儿,现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男,1岁10月龄。诊断为肾病综合征,入院时颜面部及双下肢重度水肿,尿蛋白3+。血白蛋白18.9g/L,BUN 27.3mmol/L,Scr 218μmol/L,K+6.5mmol/L,Na+120mmol/L,Ca2+1.5mmol/L,WBC 11.2×109/L,出现电解质紊乱现象,于入院第3天行股静脉置管术,行床边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  相似文献   

8.
我科2010-10收治1例肺癌患者,经PICC管化疗结束后,将在血管内打结的PICC管成功拔除,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9岁.于2010-10确诊为小细胞肺癌,拟行EP方案化疗,化疗前于2010-11-23行PICC(导管为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三向瓣膜式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相似文献   

9.
2009-05-2010-05我科为120例肿瘤患者采用PICC置管进行化疗药物输入,经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65例,女55例,年龄40~75岁。行贵要静脉置管78例,行肘正中静脉置管30例,行头静脉置管12例。1.2 PICC置管方法和注意事项(1)静脉的选择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和头静脉。在上述静脉条件不理想或穿刺失败的情况下,可视情况选择锁骨下静脉。(2)穿刺点定位:肘关节下2~3 cm,血管粗大,平直,无分支,无静脉窦为宜,于穿刺点上10 cm处测量臂围。1.3置管的护理1.3.1导管的固定和敷料的更换PICC置管的第1个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对2006-03-2011-03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的220例S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共发生并发症25例,发生率为11.4%,其中误入动脉7例,导管相关感染6例,不成功5例,导管脱出3例,导管堵塞2例,出血和导丝拔出困难各1例.结论 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存在着一定的并发症,但随着术者经验的积累,可以预防和减少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赵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5):6255-6255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进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置入术,PICC具有安全、方便,保留时间可达1 a、避免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等优点[1]。适用于长期输液、肿瘤化疗、肠外营养、老年患者输液等。笔者对B超定位下PICC置管术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鱼际肌压迫颈内静脉法在预防PICC置管时导管异位颈内静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收治142例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6例和实验组66例。实验组在置管过程中送管至15cm时,助手采用小鱼际肌压迫颈内静脉下端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屈颈向术侧偏头的方法。观察两组PICC导管异位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无1例导管被送人颈内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零;对照组3例导管被送入颈内,静脉,导管颈内静脉异位发生率为3.9%。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PICC置管术送管过程中,采用小鱼际肌压迫颈内静脉法,可明显减少导管异位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45岁.乳腺癌病史,为行化疗在床旁行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术后为确定PICC管的位置行彩超检查.彩超检查示:沿左侧肘部穿刺点开始追踪PICC管,沿头静脉追至左侧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其内均显示双线状增强回声带,后上行至左侧椎静脉,走行约4 cm后反折,静脉管腔内显示双管征(图1),下行1.8 cm后未再显示PICC管回声.超声提示:PICC管异位,尖端位于左侧椎静脉内.  相似文献   

14.
<正>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ization,PICC)置管术于上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具有留置时间长,创伤小,安全系数高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1]、术后需要补充肠外营养、长期静脉治疗等患者。然而,受患者年龄、体型、情绪、血管解剖个体差异等不同因素影响[2],PICC置管操作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到达上腔  相似文献   

15.
谢厚云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4):4283-4283
患者女,30岁,体重80kg,因重症肌无力入院,拟行胸腺瘤切除术。全麻气管插管后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置管顺利,置入静脉导管12cm.测中心静脉压7mmHg。术中平稳。术后第5天外科病房拟拔除右锁骨下静脉导管.拔不出,遂请麻醉科会诊,改变患者体位静脉导管也拔不出。行床旁胸片,发现静脉导管误入左侧头臂静脉约2cm。术后第7天行开胸探查术,术中轻拉静脉导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在重症心血管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患者,对其置管前进行评估、置管中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置管后加强护理。结果:PICC导管留置时间2~19d。1例患者于置管第4天,由于护士冲管操作不当引起堵管予拔除导管,其余患者均保留至出院或治疗终期,未出现其他导管相关性合并症。结论:PICC为重症心血管病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术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成功应用的护理要点。方法对在我科行PICC置管术的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结果对836例肿瘤患者成功应用PICC置管术,保证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结论HCC置管术的成功应用,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进一步配合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文  赵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1):5163-5163
对肝癌合并HIV感染1例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的护理总结如下。1病历摘要男,63岁。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肝区不适、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来我院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提示肝占位性病变,同时实验室结果显示甲胎蛋白>400μg/L,收入我科,行常规检查显示HIV(+)。入院诊断:(1)肝癌;(2)HIV感染。给予静脉补液、补充白蛋白等治疗,于2010-12-30行PICC置管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 352例住院患者行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其中155例出现置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6%,分别为静脉炎、渗血、导管脱出、肢体肿胀、堵塞、导管异位、导管局部感染。结论应对置管实行统一管理,以减少PICC置管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在肘部静脉采用盲穿方法置入PICC导管;实验组选择贵要静脉或肱静脉作为穿刺点,在超声引导下置入PICC导管。比较2组PICC置管术后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PICC置管28d,实验组静脉血栓发生率及血栓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949,P0.01;Z=-3.105,P0.01)。结论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相关静脉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