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有效修复方法。方法单侧唇裂鼻畸形Ⅰ期修复在单侧唇裂修复术基础上重点通过蒂在下下鼻甲侧唇黏膜瓣重建鼻底、褥式缝合再造星状结节、鼻底皮下组织折叠重建鼻堤。Ⅱ期修复沿鼻翼缘轮廓线、鼻小柱基底,充分显露鼻翼软骨,使鼻翼外侧脚旋转复位,鼻腔填塞预制纱垫以利塑形,同时延长鼻小柱、重塑鼻尖。结果252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鼻外形均得到满意改观,患侧鼻翼隆起,鼻翼外侧脚内移,恢复正常弧度;鼻小柱延长、挺拔,基底对称、无偏斜;鼻底星状结节、堤状隆起过渡自然,鼻堤明显;鼻尖大小适度;双侧鼻孔对称;切口隐蔽,术后瘢痕不明显。结论从细节上重视并再造畸形鼻的解剖微结构,可获得满意的单侧唇裂鼻畸形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瓣置于鼻底健侧依据个体化差异来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术式,以进一步改善单侧完全性唇裂修复术的术后效果.[方法]应用旋转推进原则,C瓣置于鼻底健侧,对5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患者施用该术式整复,评定手术效果.[结果]该组病例术后双侧唇高一致,唇弓饱满,红唇圆滑,人中嵴对称,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在Millard原则的基础上,C瓣置于患侧鼻底的健侧,根据单侧完全性唇裂健、患侧唇高差,灵活应用沟状线上微小三角瓣,能够较好地解决患侧人中嵴的再造、鼻堤的成形及患侧鼻小柱的延长、唇弓整复等,并避免了绕鼻翼脚的瘢痕,是一种较理想的唇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丽芳  王宇 《医学临床研究》2014,31(9):1789-1791
[目的]探讨肋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严重鼻畸形的疗效.[方法]切取一段肋软骨予以修整,植入鼻小柱内,重建鼻下端的鼻小柱支架结构,并在鼻底行“y”切口,“v”缝合或“z”交叉三角瓣成形术,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肌层,并尽可能复位鼻唇肌肉,再造口轮匝肌环,以缩小鼻孔、修复鼻底嵴,并纠正鼻小柱歪斜.对上颌骨发育严重缺陷,鼻翼基底部凹陷明显者,可于鼻翼基底部及鼻底嵴处填充肋软骨片,以抬高鼻翼基底部及鼻底嵴.背部低平或偏斜者形成鼻背筋膜通道,利用取出的肋软骨塑形后同时进行隆鼻术.最后,鼻小柱行“v”“y”缝合以延长鼻小柱.鼻穹隆鼻缘皮肤通过鼻内转移来实现.[结果]鼻外形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高.[结论]肋软骨移植修复单侧唇裂术后严重鼻畸形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耳甲软骨“中轴”植入法整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手术效果。方法耳甲软骨修整后,巧妙利用其特殊形态,采取“中轴”植入法至两侧鼻翼软骨内侧脚之间,用以支撑并抬高鼻尖及患侧鼻翼。结果15例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患者采取耳甲软骨“中轴”植入法整复鼻畸形,鼻畸形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塌陷鼻翼得到抬升,鼻尖明显抬高,鼻部外形接近正常,观察1~3年效果稳定。结论巧妙地利用耳甲软骨的特殊形态以“中轴”植入法整复单侧唇裂术后鼻畸形能较大程度改善鼻部外形,获得良好的鼻尖突度及鼻翼形态并且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单侧唇裂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随着Millard术式和口轮匝肌整复术的广泛应用,单侧唇裂的白唇整复能够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而红唇部分的修复,由于缺乏固定的术式,故长期以来,红唇的修复多以临床医师的个人经验为基础,其整复效果各不相同,预期效果难以估计。结合近年来红唇部在组织学、解剖学美学以及单侧唇裂红唇畸形特征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笔者设计了一种红唇的修复方法,通过对50例单例唇裂的红唇部修复,取得了满意效果,从而避免了红唇修复的随意性及其修复效果的不可预测性。其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以往矩形瓣法整复单侧唇裂虽然术后有较丰满的上唇,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鼻翼畸形,但唇弓仍不够理想.我们通过临床实践,在三角瓣手术[1]及矩形瓣手术[2]设计的基础上,对原矩形瓣法加以改进应用,疗效均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背景: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术后往往继发不同程度的鼻畸形,据不同畸形的特点,择合适的自体软骨及生物材料可有效加强和恢复鼻部支架结构、矫正鼻部畸形.目的:探讨不同植入材料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纳入单侧唇裂修补36例,现为不同程度的鼻部畸形,行唇部相关手术的同时,移位的鼻软骨及周围软组织进行有效松解及复位,根据不同畸形的特点,用自体鼻中隔软骨、耳甲软骨、肋软骨及Medpor外科种植体对患侧鼻翼基底部、鼻翼软骨、前鼻棘、鼻小柱及鼻尖部进行充填以加强和恢复鼻部骨及软骨支架结构.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鼻部畸形明显矫正,侧鼻翼基底部抬升,侧鼻孔、鼻穹窿部基本对称,小柱延长、偏斜纠正,尖部形态满意.自体软骨供区无明显畸形出现.随访1个月~3年,例患侧鼻翼较术后塌陷、鼻翼稍低平、鼻孔略宽于健侧,余病例鼻外形维持良好,入物无排斥反应、移位及外露.提示,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手术中,用植入材料充填可有效加强和恢复鼻部支架结构,显改善鼻部畸形,中应根据不同畸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入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8.
背景: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术后往往继发不同程度的鼻畸形,根据不同畸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自体软骨及生物材料可有效加强和恢复鼻部支架结构、矫正鼻部畸形。目的:探讨不同植入材料在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纳入单侧唇裂修补36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鼻部畸形,在行唇部相关手术的同时,对移位的鼻软骨及周围软组织进行有效松解及复位,并根据不同畸形的特点,应用自体鼻中隔软骨、耳甲软骨、肋软骨及Medpor外科种植体对患侧鼻翼基底部、鼻翼软骨、前鼻棘、鼻小柱及鼻尖部进行充填以加强和恢复鼻部骨及软骨支架结构。结果与结论:所有病例鼻部畸形明显矫正,患侧鼻翼基底部抬升,双侧鼻孔、鼻穹窿部基本对称,鼻小柱延长、偏斜纠正,鼻尖部形态满意。自体软骨供区无明显畸形出现。随访1个月~3年,2例患侧鼻翼较术后塌陷、鼻翼稍低平、鼻孔略宽于健侧,其余病例鼻外形维持良好,植入物无排斥反应、移位及外露。提示,在唇裂继发鼻畸形整复手术中,应用植入材料充填可有效加强和恢复鼻部支架结构,明显改善鼻部畸形,术中应根据不同畸形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植入充填材料。  相似文献   

9.
唇裂患者鼻畸形一期整复争论的焦点在于早期唇裂鼻畸形矫正是否会导致后续的鼻发育异常,并增加二期修复鼻畸形的难度,因而传统的观念是把唇裂鼻畸形的修复作为二期手术进行。然而,近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趋向于在唇裂整复的同时进行一期矫正鼻畸形[1-2]。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科从2008年起对部分单侧唇裂患者一期唇裂修复的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初次修复术的技术改进。方法对单侧唇裂患者7例采用基于下三角瓣的手术方法,利用对称的三角形设计皮肤切口线、混合式肌瓣法行肌层修复、同期用鼻翼软骨黏膜瓣修复鼻畸形。结果7例患侧均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手术效果。结论该术式是较好的单侧唇裂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1.
鼻部和唇部在胚胎时期系由同一组织基础发育而成。唇部若有先天畸形,鼻部也有相应不同程度的畸形,后者在单侧唇裂尤为严重。单侧唇裂术后常伴发鼻孔过大宽,鼻翼扁塌,若有齿槽嵴及犁状凹骨缺损者鼻底塌陷严重,表现为唇裂术后特殊的鼻畸形。鼻畸形的整复有其多样性,但对于畸形较重和年龄较大的患者,简单的缝合悬吊手术不能解决其鼻畸形,作者采用了鼻翼软骨复位整复术,对严重的鼻中隔软骨偏斜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唇珠矩形瓣整复单侧唇裂唇红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5例单侧唇裂,其中不全唇裂36例,完全唇裂49例,85例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采用唇珠矩形瓣整复唇红;B组45例,采用“Z”字交换法修复唇红。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7d及术后1~2年唇红修复效果,内容包括患侧红唇是否有过厚或过薄、是否有口哨畸形、是否有尖锐唇峰及丘比特弓不连续等指标。【结果180例患者伤口均为一期愈合,仅5例患者存在鼻底感染,所有患者唇红转瓣处均未发生坏死及感染。A组患者术后1~2年出现患侧红唇过厚或过薄、尖锐唇峰或丘比特弓不连续百分率明显低于B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口哨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唇裂唇珠矩形瓣法能良好的修复唇裂患者唇红、唇峰及唇珠外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修复同期行鼻畸形矫正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52例患儿在修复唇裂的基础上同期矫正鼻畸形,包括鼻小柱、鼻翼基部肌束、大翼软骨的复位与固定,力求恢复正常的解剖位置。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精心护理,佩戴专用鼻模6个月维持鼻形态。结果:本组52例患而术后随访6个月~4年,45例效果良好,占86.5%。结论:单侧唇裂修复同期进行鼻畸形矫正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消除或减轻鼻畸形对患儿心理健康发育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鼻部和唇部在胚胎时期系由同一组织基础发育而成。唇部若有先天畸形,鼻部也有相应不同程度的畸形,后者在单侧唇裂尤为严重[1]。单侧唇裂术后常伴发鼻孔过大宽,鼻翼扁塌,若有齿槽嵴及犁状凹骨缺损者鼻底塌陷严重,表现为唇裂术后特殊的鼻畸形。鼻畸形的整复有其多样性,但对于畸形  相似文献   

15.
唇裂是颌面部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根据国内有关研究报道,其发病率约为0.18%[1],其中单侧唇裂患者占有较大比例.外科手术是唇裂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目前单侧唇裂修复的Millard术式具有不破坏原有自然解剖结构,切口可使移位的解剖结构复位,术后外形自然生动的优点.2004年4月至2008年2月,在Millard术式的基础上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进,采用脱套式解剖技术进行功能性唇裂修复,并对患者进行了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使患者和家属密切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Tennison法(三角瓣法)、Millard法(旋转推进瓣法)二种方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法在单侧唇裂整复中的优缺点。方法:对68例单侧唇裂患儿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修复,随访1年。结果:用Tenllison法结合口轮匝肌解剖修复单侧唇裂,不但唇红、唇弓、人中恢复较理想、鼻翼恢复较好,而且在动态时唇的形态较好。结:Tennison法结合口轮肌解剖修复法是整复单侧唇裂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曾先锋  张莹 《临床医学》2013,33(5):91-92
目的研究自制鼻撑矫正唇裂鼻翼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单侧唇裂鼻翼畸形患者50例,利用自制鼻撑行鼻翼畸形矫正手术,戴鼻撑3~6个月后测量患者双侧鼻底宽度及鼻孔高度,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45例患者戴用鼻撑后双侧鼻孔等大、基本对称,5例患者因不能坚持戴用鼻撑而发生术后鼻翼再次畸形。结论单侧唇裂鼻翼畸形患者使用自制鼻撑行矫正术后能有效矫正鼻翼畸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唇裂术后鼻畸形的整复相对更为复杂,由于鼻畸形与唇畸形多同时存在,而且相互影响,因此制定行之有效、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案已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引入构建组织工程化骨修复单侧唇腭裂继发鼻畸形,并探讨手术设计方式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方法:①对象:选择2001-03/2005-09本院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并均已行唇腭裂修补术患者31例,年龄15~41岁,平均24岁.患者对所进行的治疗均知情同意.②方法:采用改良Millard联合经鼻小柱开放术式、个体化矫正畸形鼻软骨支架结构.③评估:患者手术效果、材料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31例患者切口全部一期愈合.②术后鼻基底抬高,鼻尖耸立,鼻孔及鼻翼外形两侧基本对称,偏斜的鼻小柱、鼻底畸形亦得以纠正.③随访2至3年,未见畸形复发,无宿主与材料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联合式、个体化的手术方式,能有效地矫正单侧唇腭裂继发的鼻畸形,并能够有效的重建鼻软骨支架结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个体化综合修复在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患者160例,其中唇部畸形为主82例,鼻部畸形为主49例,严重唇鼻畸形29例,依据患者病情行上唇瘢痕切除,口轮匝肌复位,人中嵴、人中凹及唇峰、唇珠重建,鼻翼鼻孔轮廓成形、鼻尖抬高、鼻小柱延长等手术,随访观察手术效果,计算手术满意率。结果 160例手术均顺利,均未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个月~5a,均未失访,患者唇鼻畸形得到矫正,上唇延长、高度和宽度恢复,双侧人中嵴基本对称,人中凹较明显,鼻外形良好,鼻小柱长度适中,手术满意率为92.5%。结论唇裂术后继发鼻唇畸形患者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整复措施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唇裂修复并鼻畸形矫正患儿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55例患儿在唇裂修复基础上同期行鼻畸形矫正治疗,从麻醉前准备、麻醉配合、静脉输液、体位选择、术中术后配合等方面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结果:55例患儿麻醉前准备、术中配合良好,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结论:单侧唇裂整复联合鼻畸形矫正,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良好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手术的顺利完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