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患者女,73岁,患急性腹泻检查大便做细菌培养。培养SS琼脂平板上生长,边缘整齐,光滑湿润,无色透明,中等大小菌落呈S型。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有动力短小杆菌。生化反应。为葡萄糖、麦芽糖、甘露琼、木胶糖、鼠李糖、阿拉伯糖、菌藻糖、果糖、肌醇、H_2S、枸橼酸盐、精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鸟氨酸脱羧酶、山梨醇均为阳性;乳糖、蔗糖、棉实糖、卫矛醇、山梨醇、水杨素、丙二酸盐、电解质、尿素、亦丝草醇、纤维二糖、菊糖、糊精均为阴性。用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做玻片凝集试验,结果抗原A-F“O”多价血清(++),“O” 6.8(++),Heh(++)、H_(1-2)(-)。结果判定为新港沙门氏菌。广州地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XLD琼脂、SS琼脂、HE琼脂3种沙门菌分离培养基的性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3个不同批次的待测样品,以生长率、选择性和特异性为测试指标,分别重复测定20次。结果标准菌株鼠伤寒沙门菌CMCC(B)50115和福氏志贺菌CMCC(B)51572在SS琼脂、XLD琼脂、HE琼脂上三批次培养基中的生长率均大于0.5,且三批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利桑那沙门菌CMCC(B)47001在XLD琼脂上三批次培养基中的生长率均在0.9以上,三批次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3株目标菌在受试三批次培养基上均呈现正常的生理生化特性,形成具特征性的菌落。粪肠球菌ATCC29212在3种培养基上生长均受抑制。结论根据ISO/TS11133.2-2003培养基的性能评价标准判断,XLD琼脂、SS琼脂、HE琼脂培养基均符合标准要求,整体性能稳定、一致。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1983年从粪便标本中分出一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该菌在SS 琼脂平板上,以普通培养法发现生长出无色透明,大小一致,直径约0.5mm 的菌落。与沙门氏菌属因子血清及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等均无凝集,而与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0:3因子血清发生较强的凝集,经形态学、培养特性、生化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等鉴定,结果属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生物3型。表明在本地区成人中有耶氏菌存在。该菌的分离在感染腹泻的粪便常规病学检查中应予重视。  相似文献   

4.
李文青 《大家健康》2013,(9):122-123
目的合理控制临床广谱药物的使用。方法用血琼脂、普通琼脂培养分离病原体,用生化试验鉴定,药价试验采用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办会CLSL(前称RCCLS)推荐的Firby-Bauer法药敏试验。结果鉴定肠杆菌科菌50株,大肠布菌33株(60%),肺炎克雷伯菌17株(34%)。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在我们这个区域出现了对普通药物不同程序耐药的现象。临床上应加强对肠杆菌种的监测及合理的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检验人员的素质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以适应卫生执法的需要 ,我站质管科于 2 0 0 2年 6月对细菌室进行了微生物质量控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质控项目及方法1.1 质控项目1.1.1 培养基的考核 系统生化试验所需培养基均由自己配制 ,沙门氏菌属、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由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 ,均在有效期内使用。1.1.2  9种未知菌的鉴定。1.2 检验方法1.2 .1 动力观察  9株质控菌先接种营养肉汤、半固体、琼脂斜面各一支 ,置 37℃培养 2 4 h,观察动力。1.2 .2 挑取菌苔接种 SS琼脂、营养琼脂、碱性胆盐琼脂、血琼脂平…  相似文献   

6.
1983年7月,我们从海安县朱楼村引起伤寒流行的疫水中分离出一株沙门氏菌,其抗原结构式为41∶Z_(?)∶Z_(69)(?)。经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沙门氏菌专业实验室鉴定,确认为国际上尚未发现的沙门氏菌属新菌型。 (一)菌种鉴定: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普通平板上生长良好。在SS平板上其菌落开始为无色后转微红色,3天后中心变黑色。该菌发酵乳糖、卫矛醇阴性,丙二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大肠埃希氏菌的表型性状和药敏谱,以利菌种鉴定和药物治疗。方法:分离细菌,对鉴定为大肠埃希氏菌的菌株做生化反应和底物利用试验并用K-B法测定对17种抗生素的药敏试验,结果:32株细菌符合大肠埃希氏菌,16项生化反应中除精氨酸双水解酥和七叶苷水解的阳性菌株偏高外其他都很符合,26种底物利用试验仅卫矛醇利用株偏高,这些菌株对10种用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的β-内酰胺抗生素都敏感,对4种氨基糖苷抗生素中的2种敏感。结论:尿路感染中的大肠埃希氏菌的表型性状与一般大肠埃希氏菌无甚区别,β-内酰胺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此菌的泌尿系统感染。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某些学者利用沙氏(Sabouraud’s)甘露醇琼脂培养基以测定假单胞菌的色素产生能力,而作者却另制备了一种含有新蛋白胨及丙三醇的琼脂培养基,以作该类菌色素之鑑定。此后培养基系采用了各种不同浓度的新蛋白胨(从0.5%—2%),其中含有5%内三醇及2%琼脂。在进行测验时,以营养琼脂及沙氏培养基作为比较。作者将新分离的15株  相似文献   

9.
本品以卫矛Euonymus alatus(Thunb.)Sieb.为主要活性成分。制成药物,含1%~50%卫矛提取物(也可为该属植物白杜E.bungeanusMaxim.或西博氏卫矛E.sieboldianus Blume)和适量药物载体或赋形剂。卫矛提取物为粗提物或可溶于极性溶剂如水、低级醇或混合溶剂,剂量为每日0.1~100mg/kg。制成食品,由可溶于有机溶剂的该提取物和适量食品添加剂组成。在口服葡萄糖耐受试验和链脲霉素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试验中,该提取物显示抗糖尿病活性,显著降低血和尿中葡萄糖水平。用卫矛提取物预防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对河南焦作产鲜地黄的内生菌进行分离、纯化,对其形态学、生化、16S r DNA序列进行分析及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初步了解该菌的相关特性并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鲜地黄用营养琼脂培养基及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培养,用划线法进行分离与纯化,然后用革兰氏染色、生化管、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药敏试纸抑菌实验对内生菌及其抑菌性进行鉴定。结果:筛选得到的鉴定菌在革兰氏染色及镜检后鉴定显示1号、2号和3号菌均为梭状细菌,4号为杆状细菌;生化管实验的颜色变化显示1号、2号和3号菌为梭菌属细菌,4号菌为土壤农杆菌;16S r DNA的鉴定结果表明3号菌为苏云金芽孢杆菌,3号菌对三种病原微生物的抑菌作用不明显。结论:地黄中分离纯化得到的3号菌的抑菌活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二去水卫矛醇(1,2:5,6 Dianhydrodueitol 简称 DAD)由广西医药研究所从广西卫矛科植物密花美登木中分离出的卫矛醇为原料经酯化、离子交换而合成,其药理性能稳定,易溶于水、毒性作用低,经动物实验证明它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国外报导对白血  相似文献   

12.
典型的细菌性痢疾,在临床上不难诊断.由于抗生素药物的长期使用,细菌常发生变异,出现很多非典型菌株,给细菌学诊断及治疗带来了一定困难,现就非典型菌痢的细菌学诊断谈点体会.在实际工作中,常发现一些非典型菌株,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生化反应符合志贺氏菌属,而与已知所有志贺氏菌属诊断血清不发生凝集;另一类是生化反应不符合,但与志贺氏菌多价血清或某一单价血清发生不同程度的凝集.对这两类型的非典型菌株,首先应对其特性的稳定性进行观察,通常采用传代法让其还祖.即用胆盐琼脂或普通琼脂反复传代(一般十代左右);亦可用小白鼠接种传  相似文献   

13.
复方扶芳藤合剂醇沉工艺合理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复方扶芳藤合剂现有水提醇沉工艺的合理性。[方法]选用HPLC法,以卫矛醇为评价指标,分别测定醇沉后滤液和药渣中卫矛醇的含量。[结果]醇沉后滤液中卫矛醇含量比药渣中的卫矛醇含量高,但药渣中卫矛醇含量仍占两部分总量的22.3%-32.6%。[结论]为减少卫矛醇的损失,水提醇沉工艺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4.
星形奴卡氏菌属于放线菌科,奴卡氏菌属中分布最广,最为常见的一种,本病罕见。现将我院收治一例星形奴卡氏菌脑脓肿患者,住院号188745的菌株分离鉴定结果报道于后。一、脓液特点:淡黄色,有黄白色颗粒。二、染色与形态: 革兰氏染色:是革兰氏阳性,树枝状排列(图一)。抗酸染色:呈部分抗酸性。断裂枝抗酸性强,长菌丝抗酸性弱(图二)。二、培养特性和生长情况:为需氧菌。 1、沙氏琼脂:37℃10天孵育未生长。 2、普通琼脂:37℃48小时孵育发育不良,菌落细小。 3、血液琼脂:37℃48小时孵育菌落呈  相似文献   

15.
本品含有黄芪根、侧耳属真菌、卫矛属植物的细枝和桑属植物的叶。它们可以分别或一起用水或醇提取,然后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加工成口服剂型。分别称取黄芪根200 g、糙皮侧耳350 g、卫矛细枝350 g 和桑叶120 g,一起用水煎煮,每次2 h,共煎  相似文献   

16.
160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自1994~1996年,从临床分离到160株铜绿假单胞菌,做了15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160株铜绿假单胞菌分别自我院外科、内科送检细菌培养标本中分离获得,并经过细菌生化鉴定证实,菌株标本分布见表1。 1.2 培养基 水解酪蛋白(M—H)琼脂,按要求配制后,每只直径9cm平皿倾注25ml,使琼脂厚度约4cm。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非鼠疫疫源地三株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三株耶尔森氏菌生物学特性,查明该菌株与鼠疫菌的免疫原性关系。方法采用生长特性、糖醇酵解试验、毒力因子和免疫原性交叉等试验方法。结果试验菌株的菌落呈圆形光滑、G^-短杆菌、22℃有动力、37℃无动力,生化测试葡萄糖、蔗糖、尿素、甘露醇和山梨醇阳性,鸟氨酸出现不稳定,而赖氨酸、鼠李糖、明胶和乳糖呈阴性,对氯霉素和链霉素呈高度敏感,而青霉素有耐药性,三株菌与鼠疫菌和假结核菌的抗血清不起凝集作用,而且与鼠疫反向试验的诊断液不发生凝集。三株菌抗血清与鼠疫间接血凝试验的诊断液不起凝集作用。结论153和271菌株属小肠结肠炎菌(生物Ⅰ型),而272菌株属中间型耶氏菌.它们与鼠疫菌和假结核菌无免疫原性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专利摘要     
160 具抗癌作用的卫矛属植物提取物制备KR 2001046028-A将卫矛属植物(卫矛、齿毛卫矛等)的根、茎、叶及外皮干燥后粉碎,加入甲醇于20C~90℃提取3h,过滤,上清液真空浓缩,冻干得甲醇提取物;再用蒸馏水制成混悬液,加入乙酸乙酯提取得乙酸乙酯提取物。该抗癌剂含卫矛甲醇提取物或乙酸乙酯提取物不超过50%,具有较高的抗癌活性,且对人体细胞毒性小,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甲素,triptolide,1)是雷公藤属植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之一。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系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可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炎、红斑狼疮和银屑病等病症[1]。1970年代,Kupchan等从台湾产雷公藤中分离出雷公藤内酯醇,  相似文献   

20.
1,2∶5,6-二去水卫矛醇(1,2∶5,6-Dianhydrogalactitol,以下简称DAG)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能与DNA分子进行交叉联结,抑制核酸及蛋白质合成。经临床试用发现其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肺癌有一定疗效。为了解DAG有无致诱变作用,以便提供临床用药时参考,我们以小鼠骨髓有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