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脉络膜暴发性出血又称脉络膜驱逐性出血,是一种罕见而又极严重的内眼手术合并症。它可发生在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移植、虹膜光学切除、视网膜脱离等内眼手术和眼外伤。但以白内障手术为多见。一般认为白内障手术,脉络膜驱逐性出血发生率为0.2%,其中最高为0.4%,最低为0.05%。  相似文献   

2.
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 16例(16只眼)术中或术后发生的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2例药物治疗,14例于出血后平均13.6天采用手术处理,先从角膜缘持续灌注,赤道部1或2个巩膜切口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睫状体脱离回复后改从平坦部灌注,行闭合式玻璃体切除视网膜复位术.结果 12例术中发生的均有眼内压突然下降,4例术后发生者均有明显低眼压,高度近视眼6例,7例记录术中心率加快.14例均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积血为巧克力色,无血凝块.经平均9.2个月随访,4例眼球萎缩,12例视力有提高,其中7例视力≥0.1.结论术中眼内压突然下降和持续低眼压、青光眼、高度近视等可能为发生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及时关闭切口,控制眼压,适时选择手术,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联合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是处理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及脉络膜渗漏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7例(14眼)诊断为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及脉络膜渗漏患者行三联手术(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四联手术(巩膜板层切除术 深层部分巩膜切除 小梁切除术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及脉络膜渗漏.结果:术后矫正视力提高者12眼,术后眼压稳定在10~20 mmHg,脉络膜渗漏者术后1 wk复位.结论:三联手术及四联手术治疗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及脉络膜渗漏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内眼手术中较为少见、但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它可导致患者视功能丧失和眼球萎缩。玻璃体切割手术是近年来眼科发展最迅速的内眼手术之一,手术中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主要是老年人、全身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近视眼、青光眼、眼内炎症等。我院近年实施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中,5例眼外伤患者在手术中发生了脉络膜上腔出血,现将其临床特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驱逐性脉络膜出血是眼内手术罕见而又可怕的并发症。青光眼、高血压、糖尿病及高度近视的人较正常人更易于发生。Manschot 曾将患驱逐性脉络膜出血后的人眼摘出眼球,从组织病理学上作了描述。他报告六例在手术前曾患青光眼的病人,有五例显示一条或一条以上睫状动脉有局限性坏死。他假定为眼内压升高引起小动脉萎陷,加速血  相似文献   

6.
加强对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治疗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舒心 《眼科》2007,16(1):6-8
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施行滤过手术而失明者并不罕见,尤其是在手术虽比较普及但手术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闭角型青光眼在手术前必须注意眼轴长短,以了解是否存在真性小眼球。简单的三步判断法可对之进行筛选。对真性小眼球继发青光眼的治疗要注重总体设计。选择用药时应慎用缩瞳剂。手术治疗须充分考虑到术后严重并发症如恶性青光眼、葡萄膜渗漏、脉络膜脱离、驱逐性出血等的高风险性,采用的术式应根据其发病机理及患者眼部结构的不同而设计。术前与患者及家属密切沟通及手术医师的精湛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迟发性非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发性非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2例张怡红王长玲史惠玲李仲秀郭秀瑾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050000)内眼手术时突然发生脉络膜出血为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在术后几小时~1周内发生脉络膜出血为迟发性非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我院遇到两例,报告如下。例1何...  相似文献   

8.
0引言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内眼手术并发症,来势凶猛,预后不良,最终导致失明甚至眼球摘除。近年我科遇2例行术中发生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现汇报如下。1病例报告例1,患者,男,39岁。患者于2011-08-22因"右眼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外伤性白内障"在我科行"右眼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术"手术,顺利出院。于2012-02-29因"右眼玻璃体切除术后0.5a"来我院,拟行二期人工  相似文献   

9.
脉络膜上腔出血,是内眼手术罕见而最严重的并发症,常致视力完全丧失、眼球萎缩,甚至摘除眼球。其发生可表现为暴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ECH)或非暴发性(局限性)脉络膜E腔出血(LCH);可发生于术中(速发性)、也可发生于术后(迟发性)。以白内障手术多见,其次见于抗青光眼手术、视网膜脱离手术、角膜移植术。非手术情况,如眼球外伤破裂、角膜溃疡穿孔、脉络膜黑色素瘤坏死等也偶有发生。我院近7年来遇此症5  相似文献   

10.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中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五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白内障摘除等内眼手术后果极为严重的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导致视力丧失和眼球萎缩。开展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以来,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发生率虽降低,但一旦发生且处理不当,仍可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国内有关报道较少。作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多年,在近3年的9232例患者中,5例患者术中发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部位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不同手术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04/06间住院治疗的外伤性晶状体脱位患者105例105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晶状体脱位的部位和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晶状体囊内摘除、超声乳化吸除、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玻璃体及脱位晶状体切除,同时根据不同的病情联合相应的手术方式如: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抗青光眼手术。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术前及术后LogMAR视力。记录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如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及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及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摘除脱位晶状体,术后视力与术前相比提高91眼(86.7%),视力达到0.1~0.3者42眼(40.0%),并有1眼晶状体半脱位患者术后视力达到了0.8以上。术中及术后发生脉络膜上腔出血各1眼,术后复发视网膜脱离2眼。结论:根据患者晶状体脱位的程度和部位不同,合理地选择手术方式或联合手术是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的关键。脉络膜上腔驱逐性出血是外伤性白内障术中及术后最严重的并发性之一,需要恰当的处理及预防。  相似文献   

12.
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可能是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之结果。该症是严重并发症,能导致降低手术效果的严重后果。迄今为止,预防睫状体脉络膜脱离,仍不丧失其迫切性。对293例手术过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303眼进行了检查。各种修改的小梁切除作为滤过性手术。51.8%的病例(157眼)合并后巩膜切除,此切除121眼在眼球上部,36眼在眼球下部。  相似文献   

13.
脉络膜暴发性出血又称脉络膜驱逐性出血或脉络膜上腔出血,是眼外伤或内眼手术中罕见又紧急,且破坏性极严重的合并症,若术者经验不足,往往延误诊治。由于出血来势凶猛,眼内组织常随之脱出,伤口无法关闭,而不得不摘除眼球。至今对其治疗仍无确实可靠的方法。据文献报告用后巩膜切开术可收到一些效果。笔者曾遇一例白内障术中暴发性脉络膜出血,立即采取后巩膜切开及部份色素膜切除,收到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我院自2003-04/2009-12行抗青光眼手术后发生迟发型脉络膜上腔出血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患者9例9眼术后发生的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其中高度近视眼2例,婴幼儿青光眼3例,2例复杂青光眼联合前房人工晶状体取出术,1例无玻璃体眼,另外1例老年患者伴有全身血管性疾病。均于小梁切除术后1~7d发生。早期均药物治疗,1例于出血后11d采用手术处理,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余8例出血自行吸收。经平均14mo随访,无眼球萎缩,其中1例视力1.0,3例婴幼儿患者不能配合检查,其余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4例于1~12mo出现眼压再次升高。结论:术前长时间高眼压、术中眼内压突然下降和持续低眼压、无玻璃体眼、高度近视、复杂青光眼及婴幼儿青光眼等可能为发生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发生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后可先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若出血不能吸收,可考虑手术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脉络膜驱逐性出血,又称脉络膜暴发性出血或脉络膜上腔暴发性出血,是眼外伤和内眼手术罕见的,而又是破坏性极其严重的合并症。据胡伟芳综合国外文献报道,本病在白内障摘除时的发生率为0.05~0.4%。我院自1956年至1981年共作白内障摘除588例,发生脉络膜驱逐性出血者2例,发生率为0.3%。现介绍于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玻璃体手术治疗合并脉络膜损伤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 方法 对1995年至2005年间经玻璃体手术治疗1075只外伤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合并浆液性脉络膜脱离、出血性脉络膜脱离(含外伤性脉络膜分离)或视网膜下出血在内的不同类型脉络膜损伤共41例41只眼(3.8%),采用闭合式玻璃体手术进行治疗,统计比较手术预后。 结果 视网膜复位38只眼(92.7%),最终视力大于0.1者10只眼(24.4%);手术后视力提高者共29只眼(70.7%),其中合并视网膜下出血组14只眼(87.5%,14/16),合并浆液性脉络膜脱离组12只眼(75.0%, 12/16),合并出血型脉络膜脱离组3只眼(33.3%,3/9),三组患眼的视力提高率χ2=8.394,P=0.015,P<0.05。最终黑朦6只眼,均为出血型脉络膜脱离者。17只低眼压眼中8只眼(47.1%)需持续硅油填充,出血型脉络膜脱离5只眼(55.6 %,5/9)。 结论 合并脉络膜损伤的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处理得当可获得较好的结果,其中合并视网膜下出血者手术预后较好;合并出血型脉络膜脱离眼预后较浆液型明显差,但也并非眼球摘除适应证。严重外伤性脉络膜分离眼预后较差常 为低眼压需长期硅油填充。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6,22:295-298)  相似文献   

17.
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又称驱逐性出血,是内眼手术过程中最严重和最可怕的并发症.此病极为罕见,后果极其严重,可导致视力完全丧失,甚至眼球摘除.我院出现1例,但经过手术,视力部分恢复.报告如下: 1病例 患者男,60岁.2010年1月8日打石头时,不慎右眼被石块击中.到当地医院行眼睑皮肤清创缝合,用抗生素滴眼液滴眼,右眼视力渐下降,有明显眼红,胀.2010年3月17日来我院以右眼继发性青光眼,右眼晶状体半脱位收入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探讨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与术后结膜伤口渗漏、滤过过强及脉络膜脱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各类型青光眼的抗青光眼手术173例(185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情况。结果185眼术后浅前房43例49眼占26.49%。其中滤过术后引流过畅31眼,占63.27%;房水渗漏3眼,占6.12%;脉络膜脱离4眼,占8.16%,原因不明11眼,占22.45%。结论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滤过过强是最常见的原因。青光眼术后浅前房虽不能完全预防,但应积极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9.
真性小眼球并发症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颖  崔龙江 《眼科研究》1999,17(5):411-413
真性小眼球是眼球体积明显小于正常但不伴其它显著眼部畸形为特征的罕见的临床疾患,。可发生青光眼和脉络膜渗漏在内眼手术中及手术后很可能导致持续性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等,因而业重威胁视功能。该症的临床特征,病理改变及其并发症处理的有效进展。  相似文献   

20.
眼内纤维组织增生常是眼球穿孔伤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预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因此,研究眼内细胞增生的病因病理,对防治眼外伤后增殖性眼底病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三年来的有关进展综述于下。一、眼球后节顿挫伤和穿孔联合伤眼球穿孔时多伴有顿挫伤。有时因挫伤引起的驱逐性脉络膜出血比单纯裂伤更严重。挫伤所致的脉络膜血管扩张,在早期玻璃体手术时又可能引起严重出血。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穿孔和挫伤联合伤模型。猪眼巩膜较厚,解剖上也类似人眼,比较适合此种实验。用0.22mm口径的单发气手枪射出平头子弹,弹丸重0.57克,速度33.3米/秒,能量0.32焦耳,可造成“标准”的眼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