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维生素E是在1922年由Evans、Bishop发现的,当时他们发现一种与生殖有关的营养素而命名为Vitamin X.命名为Vitamin E是在1923年由Sure确定的。原来Evans又把维生素E称为“To-copherol”。在希腊语中“Tocos”的含义为“生育”,“Phero”作为动词则含有“赋予力量”,“-ol”则是后缀其意为醇和酚,故中文译名为生育酚。  相似文献   

2.
西药外文名称亦有因产地而得名者: 山道年(Santonin)系音译名,源于“Santonis”系法国的地名,为古时山道年的产地。眠尔通(Miltown)为安定药,1957年美国命名该药为Miltown,此系地名,乃美国生产此药的城市名称。国人将Miltown译为眠尔通既译其音,又包含其作用。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寿命的长短与肾气的盛衰和阴精的消长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藏经》所云“肾得,精神之舒,性命之根……”“肾气绝则不尽其天命而死也”。由此可见,人体衰老死亡乃肾气耗绝之故阴精为阳气之根本,它来源于先天之精气和后天水谷之精华的不断补充,在人体生命过程中不断增补,而又不断被消耗。它是维持人体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AIDS)一词,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g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drome)的中译名,是一种免疫系统受损,特别是介导性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新型疾病,1981年美国首先报告,1982年正式命名,现已波及到五大洲150多个国家,由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故又称为“超级癌肿”。  相似文献   

5.
从1912年成功分离出"抗脚气病的维生胺"(即后来命名的维生素B1)开始,维生素这—类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生物物质便渐渐为世人所熟知,并承担起促进健康饮食等方面的重要角色。维生素从发现、鉴别到今天生理功能不断被确认已经历了百年历程,17个诺贝尔奖得主为这些维生素的发现者或者合成者,  相似文献   

6.
肇晖 《上海医药》2012,(5):23-23
从1912年成功分离出"抗脚气病的维生胺"(即后来命名的维生素B1)开始,维生素这—类对人体生长、发育和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生物物质便渐渐为世人所熟知,并承担起促进健康饮食等方面的重要角色。维生素从发现、鉴别到今天生理功能不断被确认已经历了百年历程,17个诺贝尔奖得主为这些维生素的发现者或者合成者,  相似文献   

7.
从玄府论治心系疾病的经验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雪  王明杰 《首都医药》2005,12(23):41-42
王明杰教授作为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湛。他提出的从玄府角度论治心系疾病,有其独到之处,作为其学术继承人,在跟师学习中,颇有收获,在此做一初步经验总结。1.玄府的理论渊源玄府一词最早见于内经。《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素问·调经论》:“上焦不通利…玄府不通。卫气不得泄越,故外热。”《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又有“汗孺玄府”之说。故最初玄府仅指汗孔而言。金元医家刘河间,对玄府之义大加发挥,其在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中指出:“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乃…  相似文献   

8.
天然的维生素K存在于苜蓿、菠菜、西红柿以及鱼糜等内,分别命名为维生素K_1及K_2。人工合成的维生素K为维生素K_3(亚硫酸氢钠甲萘醌)及K_4(乙酰甲萘醌)。目前临床上所用的维生素K为维生素K_1、K_3及K_4,维生素K_1作用较快,持续时间较长,适用于紧急情况;系脂溶性,口服需有胆汁才能吸收。维生素K_3、K_4作用较缓慢,数日后才能发挥疗效,但系水溶性,口服易吸收。  相似文献   

9.
甲钴胺简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甲钴胺 (Mecobalamin)商品名弥可保 ,是VitB1 2 在体内的活性代谢产物 ,主要用于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性疾病及因缺乏VitB1 2 引起的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在临床上得到广泛使用 ,副作用少。1 药理及临床1 1 药理药效 在生物体内 ,氰钴胺 (VitB1 2 )经钴胺运载蛋白结合形成TCS VitB1 2 复合物而摄入细胞内 ,然后由溶媒体蛋白酶释放出羟钴胺 ,再经甲基化生成甲钴胺。甲钴胺主要存在于生物体血液、髓液中。甲钴胺系一种糖酶型维生素 ,甲钴胺可直接转运入神经细胞 ,刺激轴浆蛋白质合成使轴突受损区域再生。甲钴胺为维生素B1 2 在体内的活…  相似文献   

10.
甲钴胺的药理及临床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小姜  徐敏 《中国药师》2000,3(2):100-102
甲钴胺为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药物,属于维生素B_(12)类,别名为甲基维生素B_(12)。它通过促进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以及神经髓鞘的合成,从而修复受损伤的周围神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从1948年Spies等人把维生素B_(12)作为药物研究以来,维生素B_(12)的研究取得飞速的发展,到目前为止,作为药物的维生素B_(12)主要有:氰钴胺、羟钴胺、腺苷钴胺和甲钴胺。前两种维生素B_(12)在人体内没有生物活性;后两种辅酶型维生素B_(12)已经实现人工合成,  相似文献   

11.
<正>(接上期)②震颤麻痹或肝昏迷患者在使用左旋多巴时禁止合用维生素B_6,因为维生素B_6可影响左旋多巴转化为多巴胺向血脑屏障的转移和利用,降低左旋多巴的疗效,故在使用左旋多巴治疗震颤麻痹或肝昏迷患者时,禁止合用维生素B_6。2.4维生素B_(12)的作用及其正确应用维生素B_(12)又叫钻胺素,是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自然界中的维生素B_(12)是由微生物合成的,高等动植物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B_(12)。维生素B_(12)也是唯一的一种需要肠道分泌物(内源因子)帮助才能被吸收的维生素。  相似文献   

12.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了第二批停止使用的化学药品地方标准品种名单,其中包括常用的维生素类药品。近日不断有消费者询问相关事宜,想了解“维生素E”的安全性。 这次被叫停的地标品种“维生素E胶囊”,为硬胶囊剂型(即俗称的“胶囊”,药物为固体粉状),采用的是维生素E  相似文献   

13.
食母生是用酵母菌的干体压制成的片剂,含丰富的维生素,适用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及维生素缺乏症。在健康人体内,存在着“单胺氧化酶”,它能分解食母生中富含的“酪胺”,防止其在体内蓄积。高血压病人在使用利血平、优降宁等药物时,会抑制单胺氧化酶的活力,使机体减弱或丧失对于酪胺的分解能力,因而若在此时服用食母生,会在体内产生蓄  相似文献   

14.
盛宏光 《家庭用药》2014,(10):67-67
维生素D3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也被看作是一种作用于钙、磷代谢的激素前体。由于它与光照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又称为“阳光维生素”。钙、磷等元素在体内的吸收、代谢只有在维生素D3的催化作用下才能进行,故它对机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叫经方?什么叫时方?1.首先从“经”字来谈,如张太炎说:“按经者,编丝缀属之称,异于百名以下用版者,亦犹浮屠书称修多罗。修多罗者,直译为线,译义为经。盖彼以贝叶成书,故用线联贯也。此以竹简成书,亦编丝缀属也,……是故绳线联贯谓之经”。张氏的解释是用线联贯成为书册者就是经,这是很朴实的。另一解释是我国的传统习惯,富有尊经的意思。如刘师培说:“……六经为上古之书,故经书之义,奇偶相生,声韵相协,以便记诵,而藻绘成章,有三伍错综之观。古人见经之多文言也,于是假治丝之义而锡以六经之名。即群书之文言者,亦称之为经,以与鄙词示异。后世以降,以六经为旧典也,乃训经为法,又以六经为尽人所共习也,乃训经为常”。  相似文献   

16.
<正>终末期肾病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如何改善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命,系多年来医学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其中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系该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它不仅可导致骨营养不良,而且可促进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近年来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维生素D代谢紊乱是MB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其不  相似文献   

17.
婴儿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临床上不少见。不仅严重的威胁着病儿生命,而且可导致多种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就6年来住院的28例病儿作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21例,女7例。发病年龄1~2个月25例,~3个月3例。全部足月顺产,单纯母乳喂养。均无外伤及窒息史。其中急性腹泻2例,长期腹泻及连续服用“婴儿胺”、“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史者5例。家族中均无出血史。发病前未接受过维生素K预防剂量。起病至入院5~48  相似文献   

18.
周围神经病治疗剂甲钴胺的药理和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彤 《天津药学》2003,15(4):62-64
194 8年 Spies等人首先将维生素 B12 作为一种特异的药物用以治疗恶性贫血。以后又研究开发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维生素 B12 ,如氰钴胺 (CN- B12 ) ,羟钴胺(OH- B12 )和腺苷钴胺 (DBCC) ,用于治疗贫血和神经病变。甲钴胺 (mecobalamin)是不同于 DBCC的另一种辅酶型 B12 ,在其化学结构中 ,一个甲基结合在中心的钴分子上。已经发现 [1] ,甲钴胺对与维生素 B12 缺乏症无关的周围神经病的疗效优于其他维生素 B12 的衍生物。1 甲钴胺的药理作用机制 [2 ]1.1 增强神经细胞内核酸和蛋白质的生成 神经细胞内合成的蛋白质是组成轴突的结构蛋白…  相似文献   

19.
“药引”和“引经药”是中医基础中的两个不同术语,因其概念有其相似之处,故临床常被人们混为一词,其实两者有不同之处,并非同一概念,不能混谈。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M(叶酸)缺乏症(巨幼红细胞贫血)与补充维生素M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定人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03,14(8):511-512
1维生素M的由来维生素M又叫叶酸 ,顾名思义 ,是存在于蔬菜叶子中的一种有机酸 ,天然品存在于动物肝肾、酵母及绿叶蔬菜 (如豆类、甘蓝、菠菜、洋葱、蕃茄、胡萝卜等)内 ,目前临床应用的为人工合成品。维生素M属于维生素B族类的物质 ,故又名维生素BC ,它是一种对人体红细胞发育成熟起辅助作用的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M的发现较晚 ,1932年由威尔斯等在研究巨幼细胞性贫血时发现 ,即命名为威尔斯因子 ,后称为维生素M。1941年 ,米歇尔等在多种蔬菜叶中分离成功维生素M ,故改称为叶酸。我国于1958年在上海投产维生素M。维生素M为黄色或橙黄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