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正在步入信息化时代。医院信息系统(HIS)目前在医院药库和药品管理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使药库的管理更加准确化、科学化和信息化,401医院开发了条形码+电子标签药品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将条形码和电子标签技术二者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对普通药品、贵重药品和麻醉药品的精细化、信息化管理,使药品的物流管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二维码识别技术保障儿童医院分剂量调剂药品的安全使用。方法: 为每包儿科单剂量摆药配备医嘱二维码,为分剂量药品药包粘贴二维码,分剂量药包二维码包括药品的名称、规格、分包时间等信息,药师在系统后台设置分剂量药包可用期限,当药师调剂单剂量摆药时,使用PDA设备扫描单剂量摆药药袋医嘱信息,再扫描分剂量药包二维码,由PDA提示调剂药品是否正确,药品效期是否在设定时间内。药师通过信息化辅助手段完成儿科单剂量摆药的调剂、核对、效期提醒过程,保障药品的闭环管理。结果: 提高了分剂量药品调剂的准确率,保障了药品的使用安全。结论: 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到药品调剂的最小单元,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儿科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保证医院药品冷链管理过程中的药品质量。方法:通过查阅药品储存及冷链技术规范等资料、考察医院药品实际流程和有关冷链物流企业的管理情况,分析医院药品冷链管理环节中存在的问题。结果:目前医院对药品冷链管理存在管理意识不强、硬件投入不足、制度不够健全、专业知识缺乏、流程管理缺失等问题,从而不能充分保证冷链药品的质量安全。结论:医院需要进一步强化对药品冷链管理的组织领导,加大硬件投入,加强人员培训,健全管理规范,提高咨询服务水平,推进数字信息管理,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医院药品现代物流管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訾梅 《首都医药》2010,17(6):17-18
目的探讨完善医院药品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法。方法针对药品管理巾每个环节需要解决的问题,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进行对照分析,研究行之有效的实现方法。结果优化医院药品管理流程,实现医院药品采购数据信息自动化处理,应用射频识别条码完成药品入库验收。结论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用于医院药品管理,可以达到降低药品流通成本、减少药学专业人员简单重复操作、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28):3953-3956
目的:研究医院运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模式建立的药房管理新模式。方法:从华山医院北院VMI模式的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描述医院与两家供应商合作后在医院药房管理方面建立的新模式。医院主要负责对药房人员、设备的管理使用,负责药品的资金流,负责用药目录的选择优化,专注于核心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药品质量管理、药事管理、药学服务和合理用药的水平;而两家供应商主要负责药品的物流,分担供应链的物流成本,负责医院药房服务人员及所需软件系统和硬件(如自动发药机)的配置;药品的信息流则由医院与供应商共同组建。结果:新模式建立后,医院药学人员及相关设备和药品库存成本缩减(每月减少医院流动资金近1 000万元),药品配送效率提高;自动化药房的建立使门诊药房药品调配差错率降低(由0.39‰下降至0.12‰),药房窗口患者流量异常预警系统的建立使患者取药时间缩短、药房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由84.91%升高至93.62%)。结论:基于VMI模式建立的医院药房管理新模式为新医改下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创新院企合作方式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顾嘉钦  许海静  朱珺  冯运 《中国药师》2009,12(9):1217-1219
在现代化经营管理过程中,医院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储存物质管理改革就是一个重要方面。作为主要储存物质的药品,占据了储存物质的绝大部分资金,如果能够在保障临床需要的前提下把药品存储量降到最低将降低药品管理成本,同时也将会释放出大量被占用的资金,可以将这些释放的资金用在医院运作的其他方面。借助现代物流理论和医院信息系统是目前药品管理的主流。本文探索编制嵌入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简称HIS系统)中的贵重药品优化管理软件,科学地对贵重药品进行品种确定和库存管理。以降低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7.
沈烽  张健  黄源  吴颖坤  金樑  梁斌 《中国药房》2012,(41):3892-3894
目的:介绍我院电子化药品物流(ePS),为加强人员绩效管理提供参考。方法:按管理、追踪、避免差错、移动药师功能对医院ePS进行介绍,结合运用条形码扫描自动识别技术来判别调配药品以及数量的准确性,同时客观记录人员绩效管理数据。结果与结论:2011年入库验收中由ePS判断不符合接收条件的药品有74个,出库差错率由2009年的0.24%降低为2011年的0,专业技术人员配备由7名降至5名。整个ePS平台贯穿医院药品物流始终,确保了入库药品信息准确,有效提升了人员绩效管理。  相似文献   

8.
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医院药品物流管理流程,应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药品编码、规范药品采购、药品运输管理、规范药品仓库管理、处方管理、构建医院信息系统、引入第三方物流。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用于医院药品管理,可以达到降低药品流通成本、减少药学专业人员简单重复操作、提高医院药品管理效率的目的 。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我院药品库房信息化物流管理的实践,探讨提升药品库房管理水平和不断完善药品库房物流系统的方法。方法: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实现采购、入库、出库、药房收药、退药全程信息化操作;优化管理流程,实现新的管理目标。结果与结论:引入现代医药物流理念和技术、开展现代药品库房管理,达到了提高药品周转率、减轻工作量、提升药学人员价值、保证用药安全、合理控制成本的效果;物流系统的创建实现了药品库房整个工作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药品库房管理水平;物流系统也在持续改进中不断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方法构建医疗机构药品物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医疗机构药品物流系统的建立.方法:对医疗机构现有药品供应过程的流程、时间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得出药品在医院内流动的相关情况,建立医院内药品物流的作业流域信息流系统.结论:建设医疗机构的药品物流体系,可以减少药品库存,加快医院资金周转,提高药学部门的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医疗机构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佟笑  何燕钰  陈玉文 《中国药事》2017,31(12):1434-1439
目的:为进行新药研发的医药科研人员、相关管理人员、医药高等院校研究人员提供新药研发资料,以期更好地指导新药研发,降低研发风险。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了近15年公开发表的有关新药研发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结果:将风险管理理论与新药研发相结合,已成为医药研发相关人员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众多专家、学者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新药研发风险类型的研究,降低和规避新药研发风险的研究,新药研发风险评估和研发项目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及针对新药研发某一特定风险的研究等。结论:我国对新药研发风险及风险的管理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但从总体看还仅仅表现在意识层面,相关研究成果较为笼统、分散,水平有待提高;这种情况在中药新药研究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专门针对中药新药研发风险管理的研究成果不仅数量少,且研究层次也不够系统和深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使用二维码技术,零成本提高医院药库药品的验收效率,降低医院管理成本。方法:对现有人工验收、一维码扫描验收与建立二维码扫描验收进行对照研究,对比三者在时间、出现差错次数、工作强度、数据处理时间的差异,实验数据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人工验收相比,使用扫描二维码验收的方式,验收时间缩短了82.4%、差错降低了84.2%、工作强度减轻了36.1%、数据录入速度提高了93.9%;与一维码验收相比,以上指标分别是68.4%,60.0%,11.5%,75.8%。结论:二维码扫描流程准确率高、数据处理时间短、扫描效率高,极大节约了人力资源,并且方法建立简单,花费成本极低,为医院节省了巨大的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完善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文献研究与资料分析法,通过检索CNKI、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访问各省市药品集中采购网站,收集整理我国药品采购制度相关文献与政策文件,对历年来我国药品采购制度的演变与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分析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实施现状与完善措施。 结果与结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实施在降低药价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实施过程中的产能、流通配送及用药合理性保障等方面还存在一定隐患,建议可从明确价格区间、精确采购量、 规范用药行为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国药品上市后质量抽查检验工作是药品监督执法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手段,有效打击了假冒伪劣药品,保护公众用药安全。这项工作的法律依据充分,主要包括国家药品抽检和地方药品抽检,用于评价和监督药品质量。通过药品抽检可以震慑不法分子,警示用药风险,服务产业发展。然而,抽样和检验工作质量尚需进一步加强,地方保护主义时有存在,建议加强新法规的宣贯培训、加强抽检工作管理、加大制售假劣药品的惩戒力度、加强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并深挖药品抽检“大数据”。  相似文献   

15.
Type 2 diabetes (T2D) – particularly with concurrent obesity (‘diabesity’) – is an intensifying global public-health problem. Medical needs and market opportunities in the T2D space have propelled discovery efforts aimed at inventing new synthetic T2D drugs differentiable by improved safety and efficacy and/or the ability to modulate emerging T2D targets. Particularly for moderately and severely obese individuals, weight-loss (bariatric) surgery offers an effective means of reducing obesity-driven T2D that is superior in many respects to medical T2D management. Yet, not all overweight or obese individuals with T2D qualify for bariatric surgery, and current healthcare resources are inadequate for applying surgical T2D control to more than a very small segment of qualified patients. Bariatric surgery is no guarantee of ‘curative’ T2D abrogation, significant rates of T2D non-remission or re-emergence having been observed in diabesity patients following bariatric procedures. Preoperative glucose control by oral hypoglycemic drugs reduces the chance of T2D recurrence post-surgery, and diabesity patients in whom glycemic indices have been improved by bariatric surgery may still require some level of T2D pharmacotherapy. Laboratory and clinical data indicate that synthetic T2D drugs can improve T2D-related outcomes following bariatric procedures, and current T2D drug-discovery efforts are being informed by the metabolic advantages associated with bariatric surgery. These circumstances intensify the need for and extend the impact of T2D drug discovery by demonstrating multiple levels of interplay between medical and surgical approaches to improve the health of individuals with diabesity and, perhaps, approach the overarching goal of decreasing long-term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6.
柏蓉  张蕾  张学会  欧宁  袁红宇 《中国药事》2017,31(9):1067-1071
目的:促进医疗机构合理使用高危药品,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参考国内外高危药品的管理经验,从高危药品管理制度、药品目录、药品管理软件等方面,总结高危药品管理的先进方法。结果与结论:高危药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具有较高风险,应引起医疗机构和医生的高度重视。我国对于高危药品的标准化管理研究起步较晚,虽然部分医院实施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医疗机构仍应该在不同的技术层面和管理方式上加大对高危药品的标准化管理力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提升医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药品质量,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结合药品监管过程中日常检查工作实践,探讨产生数据可靠性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思路。方法:分析国内外关于药品数据可靠性指南和中美两国关于数据可靠性缺陷情况,以日常检查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为抓手,重点阐述部分案例企业目前在数据可靠性方面存在的问题。结果与结论:自2016年FDA发布数据可靠性行业指南草案以来,数据可靠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业内重视,但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需要从文化建设、体系建设、 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提升数据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规范我院临床试验药物管理,探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及其在临床试验药物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方法:结合本院临床试验药物管理的模式和流程,在电子病历系统的基础上开发适合本院实际情况的临床试验药物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应用于试验项目的药物管理过程中。结果:与传统纸质表格管理模式相比,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试验药物的建库、入库、专用处方开具、发放与回收、盘点与查询、有效期管理、退回与资料归档全过程的实时记录与在线信息流程管理。结论:信息化系统保证了临床试验药物管理的规范化,数据及时备份,可保障数据的安全性,有助于提高GCP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避光药品管理全流程进行优化,明确各个管理要素来保障医院内药品质量安全,为构建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的院内药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打下基础,以提高管理效能,实现协同管理。方法:组织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个相关职能部门历时3个月,对全院56个临床科室护理单元小药柜避光药品管理现状进行检查,发现缺陷问题点后从室内外光线照度控制、避光药品专业知识、避光保存、避光输液、避光运输5个方面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结果:通过与6个职能部门协同管理,在质量管理工具的使用、药学专业知识的指导、质量管理能力的培养、避光药品管理工作流程4个维度进行改进,并实现3项创新以加强避光药品管理。临床科室避光药品管理缺陷大幅改善,药品遮光盒未使用下降率为28%,室内外光线未有效控制下降率为50.33%,避光输液袋未使用下降率为50.4%,避光药品专业知识知晓率达到100%。结论:改良后的七何分析法(5W2H)可以加强对临床科室避光药品的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避光药品的发放、运输、储存、使用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得到了保障,院内药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