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怀文  刘梅 《武警医学》1995,6(3):175-175
骨外间叶性软骨肉瘤2例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病理科袁怀文,刘梅(广州510507)例1,女,35岁,在无外伤时感颈右侧胀痛,左侧肢体乏力,右下肢麻木。体查,C4右侧水平面以下痛觉明显减退,左巴彬斯基氏征(+),CT:颈枕骨大孔硬膜下占位性病变,性质以脑膜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年龄阶段新西兰大白兔髂软骨组织学形态异同。方法:选取1月龄、3月龄、4月龄、6月龄、12月龄的新西兰大白兔各3只。取其髂软骨及少量软骨下骨做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I型、I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同时取1月龄、3月龄和12月龄组膝关节股骨滑车软骨做相同染色用于对比。结果:①幼年期(1月龄),髂软骨全部由透明软骨组成,随着年龄的增长,4月龄部分表层软骨细胞逐渐肥大、骨化,至成年期全层软骨细胞几乎完全骨化。甲苯胺蓝染色、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均显示由幼年时的阳性逐渐减弱为成年时的弱阳性。I型胶原只在骨化区、软骨下骨及肌腱部位着色阳性。②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细胞密度逐渐下降,软骨层厚度逐渐变薄。细胞肥大及骨化发生在钙化层。结论:家兔幼年期髂软骨类似关节透明软骨,随着年龄增长髂软骨细胞逐渐肥大、骨化,至成年期仍有少量透明软骨细胞特有的II型胶原蛋白及蛋白多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我院应用超声显像诊断软骨肉瘤2例,均经X线平片检查并经病理诊断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31岁,右臀部疼痛不适3个月,近日来疼痛逐渐加重,而于1996—02—08来院。体检:右臀部皮肤表面红肿,皮下血管清晰可见,诊部有压痛。有关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右髂骨外侧缘的正常回声结构消失,而呈现表面不规则呈分叶状,内部回声不均匀的实质性肿块回声,肿块以低回声为主,其内散在分布较多的斑点状强回声(图1);CDFI显示肿块内有星点状彩色血流信号。X线平片见右髂骨呈溶骨状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膝关节软骨MR成像和软骨重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研究正常人膝关节软骨的MR成像和软骨三维重建方法 ,为临床诊治关节软骨病变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 使用Philips 1.0T磁共振成像仪对 2 0例志愿者行软骨序列扫描 ,然后进行三维软骨重建。 结果 软骨序列及软骨重建技术可以清晰显示软骨的结构 ,关节软骨在SE序列上显示为 3层结构 ,在SPIR/ 3D/FFE/T1WI上最多显示为 4层结构 ,重建后的软骨像具有立体直观的效果 ,并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结论 软骨MR成像和软骨重建能清晰显示膝关节的软骨结构 ,可为临床对骨关节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6.
正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多发于负重比较大的膝关节髋关节脊柱以及远端指间关节等部位。病变几乎累及关节周围的所有组织,包括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囊、滑膜和周围的肌腱韧带等。对于该病的病因还没有完全明确。过去研究主要集中在软骨的退变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软骨下骨的改变在骨性关节炎的起病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1]。鉴于软骨下骨异常代谢和软骨退变对骨关节炎的影响,现在此基础上就软骨下骨异常代谢和软骨退变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软骨肉瘤是较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四肢骨和骨盆是其好发部位,发生于椎体的软骨肉瘤比较少见。笔者搜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体软骨肉瘤3例,对其平片、CT和MRI特征进行了探讨,着重讨论CT在诊断中的价值。例1男,37岁。无明显诱因出现颈部疼痛伴上肢麻木1年...  相似文献   

8.
软骨母细胞瘤好发于青少年时期长管状骨骨骺,发生在不规则骨少见,现将我院遇到的1例左距骨软骨母细胞瘤报告如下。患者男,15岁。左踝部疼痛2年,近1个月加重入院。查体:左踝关节均匀性水肿,压痛,无充血,未触及包块,左踝背伸稍受限,足趾感觉、运动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1 病历简介 患者,男,24岁.右下肢疼痛伴活动受限20余天、腰痛3天入院.曾行对症治疗无效.查体:腰4~骶1椎间隙轻压痛,无扣击痛及放射痛;右臀部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左侧50°,右侧45°,加强试验阳性;右侧膝腱反射亢进,跟腱反射减退.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MRI检查:平扫T1WI示骶1、2椎体信号稍低,骶管内可见较长T1软组织样信号(图1);脂肪抑制T2WI示骶1、2椎体呈明显高信号,且腰骶管内亦可见明显高信号(图2);增强扫描T1WI(脂肪抑制)可见骶骨内偏右侧的大面积增强,累及该侧骶髂关节(图3);周围软组织内未见异常信号,未见明确的软组织肿物.CT检查:骶骨右侧部可见局限性密度较低区,但未见明确的骨质破坏,左侧部有轻度增生、硬化改变.影像诊断以炎性病变可能大.  相似文献   

10.
李丹 《人民军医》2007,50(3):179-180
1病例报告患者女,23岁。右眼球前突、视力进行性下降9年余就诊。9年前发现右眼球轻度前突,但视力下降不明显而未予重视。CT扫描:右侧眼球明显前突,眼眶扩大,球后可见一2.5cm×2.5cm×3.2cm肿块影,密度不均匀,中心大片钙化,周围软组织密度影与眼球后壁界限尚清,与眼内肌边缘模糊  相似文献   

11.
12.
假性软骨发育不良属罕见的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我院发现1例,10年(4~14岁)后照片复查.  相似文献   

13.
关节软骨的MR成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RI已广泛应用于关节的检查。其多平面、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像使组成关节的骨骼、韧带、半月板的正常结构和病理改变得以很好显示。但对这些结构敏感的常规序列并不能很好显示关节软骨 ,而临床却需要影像学的检查能够明确在关节外伤、退变性和感染性关节疾病中软骨的损伤程度 ,以及对关节置换术、移植术或软骨保护药物治疗后的软骨恢复情况作出综合评价。笔者在复习关节软骨的正常结构和MRI的基础上 ,介绍常见软骨疾病的MR表现及MR技术的进步对关节软骨的检查由形态学向分子水平定量、定性的发展前景。1 关节软骨的解剖关节软骨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在监测兔膝关节软骨退变的表现及价值.方法 选用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E 5组,A、B、C、D 4组分次在右膝关节腔内注入0.2 ml木瓜蛋白酶(10 U)溶液,为处理侧(A组1次,B、C、D组均在1、4、7 d各1次),建立早期至中晚期的关节软骨退变的动物模型;左膝则注入不含木瓜蛋白酶的稀释液作为对照侧,E组不作处理,作为空白组对照;A组于模型制作完成后24 h行MR检查,B组于第1次注药后24 h及最后1次注药后24 h行MR检查,C组于第1次注药后24 h、最后1次注药后24 h及最后1次注药后1个月行MR检查,D组于第1次注药后24 h、最后1次注药后24 h、最后1次注药后1个月及最后1次注药后3个月行双膝关节矢状面SE T1 WI、三维抑脂扰相梯度回波(3D-FS-SPGR)序列检查,再通过兔耳缘静脉注入Gd-DTPA后,于即刻、2 h、4 h进行双膝关节同层面、同序列MR检查,测量软骨的信号强度与腘窝处周围软组织的信号强度的比值(SIR),扫描后即处死动物,取双侧膝关节软骨组织作HE染色及检测蛋白多糖含量的阿尔新兰染色,进行观察.结果 在3D-FS-SPGR序列扫描中,Gd-DTPA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关节软骨SIR:A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36±0.20,对照侧为1.14±0.24,增强后2 h处理侧为1.83±0.21,对照侧为1.39±0.30,增强后4 h处理侧为1.55±0.32,对照侧为1.42±0.36;B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37±0.23,对照侧为1.05±0.26,增强后2 h处理侧为1.82±0.22,对照侧为1.24±0.28,增强后4 h处理侧为1.49±0.25,对照侧为1.27±0.18;C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33±0.27,对照侧为1.07±0.26,增强后2 h处理侧为2.28±0.20,对照侧为1.29±0.23,增强后4 h处理侧为2.07±0.51,对照侧为1.48±0.15;D组增强后即刻扫描,处理侧为1.07±0.38,对照侧为1.40±0.10,增强后2 h处理侧为1.27±0.09,对照侧为1.79±0.12,增强后4 h处理侧为1.41±0.19,对照侧为1.89±0.10.所测得SIR值的改变,A、B、C、D各组处理侧之间(F=7.961,P<0.05)及各组处理侧与对照侧在静脉注入MR对比剂后即刻、增强后2 h及增强后4 h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259,P<0.05).A、B、C、D各组处理侧两两之间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静脉注入MR对比剂后即刻、增强后2 h及增强后4 h之间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病理结果显示A组至D组处理侧HE染色软骨细胞逐渐减少,关节软骨面逐渐纤维化,在阿尔新兰染色时,由于软骨细胞的减少,显示深蓝染色逐渐变少的关节软骨退变过程.结论 (1)3D-FS-SPGR序列在观测关节软骨信号强度改变方面较SE-T1 WI更敏感;(2)软骨退变早期,静脉注入Gd-DTPA的MR增强及延迟增强扫描所测得的膝关节SIR值就可以发生变化,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骨关节疾病的参数.  相似文献   

15.
关节软骨缺损是一种常见的关节病变,对于该病的治疗一直是一个临床难题。颗粒软骨移植技术是近期新出现的一种商品化的软骨修复技术,根据软骨来源可分为自体和同种异体软骨移植。应用颗粒软骨移植技术一期手术即可完成软骨缺损的修复。既往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已部分显示了该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然而作为一项新技术,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仍较少,且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对该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女,68岁,"发现右侧胸壁包块近1年"入院。患者1年前发现右侧前上胸壁包块,约1.5cm×1.5cm大小,伴间断疼痛,疼痛性质不确定,时为阵发性跳痛,时为闷胀性疼痛。2012年6月始,包块增长速度较前加快,行胸部CT检查考虑为右侧第二前肋肿瘤性病变(见图1),病理提示(见图2):(右胸壁包块)极小块软骨样组织,细胞部分区丰富,轻度异型,间质黏液样变,不排除高分化软骨肉瘤。免疫组  相似文献   

17.
<正>男,53岁。"发现右肘关节包块1年,伴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意中发现右肘关节包块,当时无疼痛,且屈伸肘关节无受限;一直未予治疗。1个月前因不慎碰伤右肘关节伤及包块,此后间断出现疼痛不适。门诊右肘关节X线检查提示(见图1a):右肘关节游离体。遂以"右肘关节游离体"收住院。既往史无特殊,无外伤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专科检查:右肘关节无畸形,皮肤无红肿及溃疡,皮温不高;可扪及右尺骨鹰嘴末端质韧包块,  相似文献   

18.
实验性关节软骨蛋白多糖降解的MRI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MRI检测早期软骨退变的可能性及其表现。材料与方法:选用健康家犬12只,在右侧膝关节腔内注射0.2ml木瓜蛋白酶溶液,可逆性地降解软骨内蛋白多糖基质,建立早期软骨退变的动物模型。在注药前及注药后24,28小时及72小时行双侧膝关节矢状面T1WI,PDW和T2WI成像检查,并取关节软骨组织作蛋白多糖含量测定和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9.
1病历简介 患者,女性,12岁.维吾尔族.自诉6年前右前臂近腕部发现一包块,质硬,无红、肿、热、痛,故未经治疗.6年中在两前臂、双手、右下肢、右足部相继出现多个包块,近来手指明显肿胀伴功能障碍及轻度疼痛而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20.
组织工程重建兔颞下颌关节盘软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组织工程学方法重建颞下颌关节盘软骨。方法 分离6只日本大耳白兔髁状突软骨细胞。进行细胞的微载体大规模扩增,将扩增后的软骨细胞接种于组织引导再生胶原膜,体外适当培养后植入4只同种成年兔皮下,植入后12周,对所获组织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髁状[突软骨细胞在胶原膜内生长良好,植入动物体内12周后可形成乳白色类软骨样组织,其表面光滑,有弹性。甲苯胺蓝染色,细胞周围基质呈异染性。结论 应用胶原膜结合软骨细胞共同培养,可形成软骨样组织,该方法将有可能成为软骨缺损及关节盘破损修复的有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