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先天性外耳道、中耳畸形及伴发畸形的MSCT征象,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MSCT诊断的先天性外耳、中耳畸形患者59例(71耳)的临床资料.患耳自幼听力下降,纯音听力测试为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耳聋.结果 ①外耳道:骨性闭锁36耳,膜性闭锁4耳,骨性狭窄16耳,骨性狭窄、膜性闭锁3耳.②中耳:鼓室腔狭小35耳,乳突窦未发育7耳,锤砧关节融合25耳,砧骨长脚发育不全12耳,镫骨未发育7耳,听小骨未发育3耳.③伴发畸形或变异:颈静脉球窝高位19耳,颈静脉球裸露13耳,乙状窦压迹前位7耳,中颅窝脑板低位8耳,鼓室盖骨质缺如10 耳.结论 MSCT可获得外耳、中耳的详细影像学资料,明确外耳畸形类型、闭锁板的厚度、鼓室腔及听小骨畸形的情况、面神经管的位置以及有无伴发畸形等,为先天性外中耳畸形的诊断和听力重建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肖家和  肖蓉  魏懿  刘畅  罗敏 《华西医学》2003,18(2):176-177
目的:研究先天性听小骨畸形的HRCT表现,以助于外科重建听力可能性的判断和手术方案的制定。材料和方法:对临床诊断的35例中外耳先天轲菜行HRCT扫描,将所发现的44耳听小骨畸形表现进行归类分析。男24例,女11例,年龄1—50岁,平均13岁。单纯横扫描5例,横断加冠状扫描30例,结果:HRCT显示听小骨畸形的类型有:1.完全缺如:8耳(锤、砧骨时缺如6耳,单纯锤骨缺如2耳)。2,部分缺失或形态异常;36耳。(锤骨34耳,砧骨35耳,镫耳22耳)。3,关节异常:26耳(锤-砧关节融合16耳,砧-镫关节融合5耳;砧—镫关节夹角增大5耳)。4.锤-砧骨块位置殿堂:27耳(外移25耳,前移2耳。与鼓室壁或闭锁板粘连或融合20耳)。5.韧带钙化或骨化:5耳。结论:HRCT能良好显示听小骨先天畸形的类型,范围和程度,为病变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方案的正确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病变术前颞骨HRCT诊断与术中诊断符合率的对比分析,探讨中耳乳突手术患者术前HRCT对判断听骨链病变的价值。方法:48例50耳颞骨影像学和临床资料完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住院患者,已行中耳乳突手术,对其术前HRCT诊断与术中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听骨链病变术前HRCT检查与术中所见的符合情况,探讨HRCT对中耳炎患者听骨链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HRCT对病变听骨链的诊断准确率与术中对照符合率较高,砧骨的Kappa值达0.8286,超过0.75,显示HRCT对砧骨病变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性非常好。锤骨、镫骨上部结构、锤砧关节和砧镫关节的Kappa值均超过0.40,显示HRCT对上述病变诊断的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不同重建方法,术前HRCT能对听骨链病变程度做出准确判断,有助于术者在术前对手术的径路和方式的选择,并能对手术安全性及手术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形反映相应神经核团的电活动,而中内耳三维CT重建可反映中内耳的结构发育情况,观察两对婴幼儿听觉通路结构异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0-10/2003-05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耳聋患儿20例,年龄≤4岁,首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提示听觉通路下段异常然后以1.0mm层厚行双耳螺旋CT扫描并对中内耳结构行表面遮盖成像法三维重建,分析中耳听骨链及内耳结构的大小、形态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图形中各波潜伏期,峰间潜伏期,波形的可重复性,波V反应阈值。结果:纳入分析20例40只耳。①中内耳CT三维重建:20例40只耳中.显示中和/或内耳异常率42%(17/40),其中中耳听骨链异常12耳,表现为慢性中耳炎听骨链异常8耳(胆脂瘤型6耳,肉芽肿型2耳),表现为中耳听骨链异常4耳。内耳先天性发育异常5只耳(表现为半规管发育细小或不全3耳,耳蜗发育不全2耳)。余23只耳未见异常。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20例40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异常率82.5%(33/40):其中Ⅰ波缺失,余波正常13耳,Ⅰ~Ⅴ波潜伏期缺失20耳结论: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主要是通过短声刺激诱发脑干神经细胞产生电位记录,用于测试婴幼儿耳聋及高危儿,能客观地反映听力和听觉传导通路的病理障碍。②三维CT可更清楚地显示骨、砧骨及其关节的解剖结构,且可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微细解剖结构间的三维空间关系,提高了因听小骨病变等骨性传导通路导致听力传导异常诊断的准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CT(螺旋CT)对正常中耳结构(主要为听骨链)的显示及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结构的诊断价值.方法 90耳(男52耳,女38耳)分三组,1组为正常SCT组30耳,2组为正常HRCT(高分辨率CT)组20耳,3组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组40耳,利用Somatom Plus 4 CT进行扫描,用SSD(表面阴影成像)、MPR(多层面重建)螺旋CT三维成像软件处理图像.结果 SCT较HRCT扫描能清楚直观地显示正常中耳结构,对一些细微结构显示较一般HRCT扫描好.对豆状突、砧镫关节、镫骨上结构显示率分别为90%、93.3%、96.6%.SCT对30耳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结构的破坏能清晰显示.结论螺旋CT对正常中耳结构的显示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结构破坏情况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邓开鸿  魏懿  邹翎  刘畅 《华西医学》2008,23(2):251-252
目的:着重研究慢性中耳乳突炎侵犯鼓室壁的HRCT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慢性中耳乳突炎28例计32耳,并伴有鼓室壁损害的HRCT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像学表现,评价临床意义。结果:①鼓室盖异常68耳,占25%。其中,骨质疏松2耳,骨壁菲薄1耳,骨壁缺损5耳;②颈动脉管异常6耳,占18.7%。其中,骨质疏松2耳,骨壁缺损1耳;③颈静脉孔壁异常5耳,占15.6%。其中,骨质疏松2耳,骨壁菲薄1耳,骨壁缺损2耳;④乙状窦骨壁异常13耳,占40.6%。其中,乙状窦骨壁缺损3耳,乳突窦骨壁破坏10耳,听小骨糜烂、移位5耳;⑤骨迷路异常7耳,占21.8%。其中,鼓岬缺损1耳,前庭窗模糊1耳,蜗窗缺损2耳,面神经管缺损2耳,外半规管缺损1耳;⑥鼓膜异常21耳,占65.6%。其中,鼓膜缺损7耳,鼓膜增厚7耳,鼓膜内陷5耳,外耳道骨质破坏2耳。结论:运用HRCT扫描横断位和冠状位相结合,除能显示慢性中耳乳突炎病变表现外,还能确定其鼓室各壁的骨质损害部位、程度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对手术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各波形反映相应神经核团的电活动,而中内耳三维CT重建可反映中内耳的结构发育情况,观察两者对婴幼儿听觉通路结构异常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00-10/2003-05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耳聋患儿20例,年龄≤4岁,首先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提示听觉通路下段异常然后以1.0mm层厚行双耳螺旋CT扫描并对中内耳结构行表面遮盖成像法三维重建,分析中耳听骨链及内耳结构的大小、形态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图形中各波潜伏期,峰间潜伏期,波形的可重复性,波Ⅴ反应阈值。结果:纳入分析20例40只耳。①中内耳CT三维重建:20例40只耳中,显示中和/或内耳异常率42%(17/40),其中中耳听骨链异常12耳,表现为慢性中耳炎听骨链异常8耳(胆脂瘤型6耳,肉芽肿型2耳),表现为中耳听骨链异常4耳。内耳先天性发育异常5只耳(表现为半规管发育细小或不全3耳,耳蜗发育不全2耳)。余23只耳未见异常。②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20例40耳脑干听觉诱发电位表现异常率82.5%(33/40):其中Ⅰ波缺失,余波正常13耳,Ⅰ~Ⅴ波潜伏期缺失20耳。结论:①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主要是通过短声刺激诱发脑干神经细胞产生电位记录,用于测试婴幼儿耳聋及高危儿,能客观地反映听力和听觉传导通路的病理障碍。②三维CT可更清楚地显示骨、砧骨及其关节的  相似文献   

8.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外中内耳畸形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容积再现技术(VRT)、曲面重建及多平面重建(MPR)等后处理技术在显示外中内耳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应用我院64层螺旋CT扫描机,对16例外中耳畸形及18例内耳畸形的患者行容积扫描并行听小骨及内耳骨迷路的MPR及VR重建,畸形的面神经管行曲面重建。结果:16例外中耳畸形为外耳道先天闭锁或狭窄,鼓室及乳突窦不同程度变小,听小骨发育畸形,面神经管畸形。18例内耳畸形中有12例为前庭导水管扩大;6例耳蜗、前庭或半规管不同程度畸形,其中3例同时伴有前庭导水管扩大。结论:VR可清晰显示听小骨及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的形态及畸形程度;MPR可对外耳道骨性闭锁板的厚度、鼓室及乳突窦的狭窄程度,听小骨与鼓室壁的关系,有无前庭导水管扩大及扩大的形态给出较明确的回答;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对面神经管的畸形情况显示清晰。多种后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将使外中内耳畸形的诊断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9.
背景:中耳结构复杂、细微,位置深而隐匿.CT仿真内窥镜成像可利用螺旋CT容积扫描数据重建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类似纤维内镜所见.目的:验证64排螺旋CT中耳仿真内窥镜对中耳正常结构的显示能力以及在病变中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设计、时间及地点:验证性对比观察,于2005-10/2006-03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完成.对象:选择33例(66耳)疑有中耳疾病行双耳螺旋CT检查患者,其中正常35耳;病变31耳包括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4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乳突根治术后复发2耳、中耳癌2耳、外耳道异物肉芽肿1耳及颞骨骨折2耳.方法:行颞骨64排螺旋CT容积扫描,软组织算法密集重建后,利用Navigator软件行中耳CT仿真内窥镜成像.所有CT仿真内窥镜成像均与常规二维CT图像及手术对照.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的主要结构包括各听小骨及其间的关节、上中下鼓室、鼓窦及外耳道、鼓室各壁结构、面隐窝、鼓室天盖、锤骨前、上韧带、砧骨后韧带及后鼓室的结构.结果:100%的CT仿真内窥镜图像可清晰显示正常中耳大部分听小骨及鼓室各壁结构,68.6%(24/35)及74.3%(26/35)的CT仿真内窥镜图像可分别清晰显示镫骨前、后脚,而且CT仿真内窥镜图像可清晰显示后鼓室重要解剖结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例中,CT仿真内窥镜显示锤骨柄、砧骨长脚骨质破坏与手术所见的符合率为91.7%(22/24),锤骨头、砧骨短脚、镫骨脚骨质骨质破坏的符合率分别为95.8%(23/24),100%(24/24)及87.5%(21/24):1耳中耳癌中CT仿真内窥镜可清晰、立体显示鼓室盖、鼓岬及外半规管的骨质破坏;1耳颞骨骨折中CT仿真内窥镜可清晰显示锤砧关节脱位.中耳CT仿真内窥镜成像平均耗时约10 min.结论:64排螺旋CT中耳CT仿真内窥镜可以清晰显示中耳的正常解剖细节,对病变中耳骨质破坏显示的符合率较高,且CT仿真内窥镜耗时不长,可以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在术前评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致听骨链破坏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经手术证实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35例,全部病例均行HRCT检查,并行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分析锤骨柄、锤骨头、砧骨体、砧骨短脚、砧骨长脚、镫骨、锤砧关节、砧镫关节的破坏情况,与术中所见比较。结果:HRCT诊断锤骨柄、锤骨头、砧骨长脚、镫骨、砧镫关节的敏感度为83%、75%、77%、60%、66%,特异度为96%、96%、92%、93%、93%,准确度为94%、94%、88%、88%、88%;诊断砧骨体、砧骨短脚、锤砧关节的准确度均为100%。结论:HRCT横断位、冠状位、矢状位重建图像结合观察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中耳炎致听骨链破坏的诊断准确率较高,术前评价听骨链有无破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病例男,l岁.因双侧外耳廓形态较小且有畸形,双侧外耳道狭窄就诊。电测听提示双侧传导性耳聋。应用GE 64层螺旋CT扫描机行颞骨CT扫捕,扫描时设置为骨窗观察。窗宽、窗位分别设置为4000HU、700HU,层厚0.625mm,重叠0.3mm,分别以双侧中耳为中心,FOV设置为9.6cm,行靶重建,将重建的数据传至工作站,对双侧听小骨行容积再现技术(VRT)重建。VRT重建发现双侧听小骨均有畸形,右侧锤骨、砧骨各部分均存在.无缺失,但较粗短(图1,2):左侧砧骨长脚较短,镫骨较粗大,于VRT图像上清晰显示镫骨头及前后脚(图3.4)。而正常人镫骨因其体积较小、骨质密度较低的特点于VRT图像上仅表现为一椭圆形的骨块.并不能分辨其形态(图5)。  相似文献   

12.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螺旋CT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8例65耳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患者术前进行螺旋CT扫描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48例中,胆脂瘤型32耳,典型者表现为上鼓室、鼓窭及其入口内团块样或弥漫性软组织病灶,边缘见低密度环,骨缘硬化,鼓室扩大,盾板变钝或破坏,听小骨明显破坏;肉芽肿型28耳,主要表现为鼓室及鼓窦内软组织条索及片网影,听小骨破坏较轻;单纯型15耳,表现为中耳腔内黏膜增厚、积液。三维CT听骨链显示情况与手术一致。结论螺旋CT扫描对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术前诊断及分型有重要意义,三维CT成像对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单纯中耳畸形的临床及听力学特征,探讨锤骨-前庭桥接术在一定条件下患儿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8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儿童病例8例(9耳)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畸形的分类及锤骨-前庭桥接术的应用条件,比较手术前后的听力效果.结果:鼓室探查术中发现镫骨底板固定或活动障碍并伴锤砧骨畸形者较多(5/9),采取锤骨-前庭桥接术.术后听力平均提高37.3 dB,4耳气骨导差≤10 dB,其中2耳气骨导差为0 dB;1耳气骨导差为16.7 dB.所有患儿术后均未发生感音神经性聋及眩晕.结论:单纯中耳畸形的最终确诊需靠手术探查,镫骨固定、活动障碍并伴锤砧骨畸形的患儿占较大比例,锤骨-前庭桥接术对于这类患儿是一种实用、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听骨链CT仿真内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听骨链CT仿真内镜(CTVE)的临床应用价值限度。方法 使用准直1.0mm、螺距1.0扫描,骨算法、视野9.6cm、间隔0.1mm重建对40例临床怀疑中耳病变(30例手术)的患者进行CTVE成像,并与轴位HRCT、MPR图像及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CTVE诊断听小骨破坏的准确性为92.6%,明显高于轴位HRCT(84%)和MPR(77%)图像,CTVE也能清楚地显示听骨链发育异常和术后的善。结论 CTVE能显示听骨链的立体影像,有利于听骨链病变的显示和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运用中耳Micro-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采用有限元方法对听骨链运动规律及鼓膜振动特性进行生物力学研究。 方法 通过对比鼓膜凸、镫骨足板振幅实验数据验证模型,并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及模态分析。 结果 在不同频率下听骨链振动与转动均不一样,三块听小骨围绕一定的转动轴进行转动和摇摆运动,接近鼓膜凸处的锤骨柄做同相位转动和平动,镫骨足板做活塞平动。在频率1000 Hz下鼓膜整体弯曲变形局部高达2.32e-006 m,出现在环韧带附近;鼓膜凸最大变形约1.0e-007 m。鼓膜环韧带在声压激励下容易发生扭曲变形。鼓膜凸附近出现应力集中,最大应力约8.33e-004 MPa。 结论 听骨链运动机理研究对人耳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手术均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听骨链螺旋CT仿真内镜成像的最佳观察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听骨链螺旋CT仿真内镜(CTVE)成像的最佳观察阈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40耳和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23耳分别进行了听骨链的CTVE观察,比较了不同的观察阈值对听骨链结构的显示能力。制订了图像质量评分标准作为比较的半定量指标。结果:正常组观察阈值上限为-550UH--450HU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而中耳炎组观察阈值上限为+200HU-+300HU时图像质量评分较高。CTVE图像上听骨链的外形随观察阈值上限的不同而变化。观察阈值上限较低时出现很多漂浮状伪影;随着观察阈值上限的升高,镫骨和/或砧骨长脚及其砧镫关节首先逐渐变小,变细乃至消失。结论;在临床工作中,正常和病变组的观察阈值宜分别在选择为-524HU和+250HU后再根据所要观察的部分作适度调整。  相似文献   

17.
部分植入式中耳助听器——振动声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感音神经性聋、手术效果不佳的传导性聋及混合性聋的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中耳病变如胆脂瘤、鼓室硬化、耳硬化症等,可引起听骨链的中断或固定,先天性外耳道闭锁和中耳畸形均可导致传导性聋。随着耳显微外科的发展,鼓室成形、中耳重建手术和听骨链成形术是治疗传导性聋较成熟的方法,大部分患者听力提高明显,但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患者术后效果尤其是远期效果并不是很理想[1-3]。先天性外耳道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鼓室成形术中自体砧骨搭桥与钛质人工听骨植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运用自体砧骨搭桥行鼓室成形术的66例非中耳胆脂瘤患者,以及运用钛质人工听骨植入行鼓室成形术的30例中耳胆脂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气-骨导差(ABG)≤20 dB HL视为手术成功标准。随访6~34个月,平均21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并行听力学疗效分析。结果:96例患者术后6~8周均获干耳,未见外耳道狭窄、肉芽生长、胆脂瘤复发等不良事件;所有病例鼓膜修补膜生长良好,未见再次穿孔和听骨赝复物移位、脱出。自体砧骨组病例手术成功率为77.2%(51/66),3例术后听力改善不明显,1例继发分泌性中耳炎,行鼓膜切开置管后痊愈。钛质人工听骨组病例手术成功率为76.6%(23/30),1例术后听力改善不明显。结论:对于锤骨及镫骨完整、活动度良好,砧骨有不同程度破坏或中断的非中耳胆脂瘤患者,在鼓室成形术中利用自体砧骨搭桥行听骨链重建可获得较好的听力改善;对于锤骨及镫骨底板完整、活动度良好,砧骨、镫骨板上结构有不同程度破坏或中断的中耳胆脂瘤患者,在鼓室成形术中选用钛质人工听骨置植入行听骨链重建可获得较好的听力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明确耳硬化症的高分辨率CT表现,评价高分辨率CT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耳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高分辨率CT(HRCT)及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图像,观察病变的影像学表现。结果:10例共20耳显示异常。(1)前庭窗型耳硬化症10耳,表现为前庭窗周围骨质密度局限性减低,镫骨底板增厚;(2)蜗型耳硬化症6耳,表现为耳蜗骨迷路边缘不整,呈条片状密度减低或呈双环症改变;(3)混合型耳硬化症4耳。结论:高分辨率CT能清楚显示耳硬化症病变的范围及程度,对明确诊断及随诊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平扫及CT重建技术(包括容积重建和多平面重建)诊断听骨链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 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患有听骨链病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19~66岁(40.11±13.02岁)。将CT平扫检查及CT重建技术所得的图像进行讨论和分析;应用Kappa评价方法对CT进行诊断一致性的分析,对比经CT平扫轴位、冠状位影像和CT重建技术影像对听骨链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CT检查听骨链病变结构与术中对照符合率较高,其中砧骨的Kappa值超过0.75,锤骨、镫骨上部结构、锤砧关节、砧镫关节的Kappa值均超过0.40,显示CT对上述病变诊断的一致性较好。经CT平扫轴位、冠状位影像对听骨链病变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00%、84.17%、86.67%,CT重建技术影像对听骨链病变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8.33%、87.50%、89.1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轴位、冠状位影像联合CT重建技术影像对听骨链病变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8.33%、98.33%、99.17%,明显高于单一的CT平扫轴位、冠状位影像或CT重建技术(P < 0.05)。结论采用CT平扫检查和CT重建技术均可有效显示听骨链病变的影像学特点,但两者联合可以更有效的提高听骨链病变的诊断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