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理护理学     
《中国临床护理》2008,(4):248-249
心理护理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伴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系统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A型行为冠心病患者心理干预策略的实施与评价;前列腺疾病患者性心理问题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癔症性盲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
心理干预改善乳腺癌手术病人心理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改善乳腺癌手术治疗人心理障碍的作用,将98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不做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3.
心理护理学     
《中国临床护理》2008,(3):181-183
护理干预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前焦虑的研究;慢性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心理干预的研究进展(综述);不良妊娠史对再次妊娠者的心理影响与对策;心理护理在重症肌无力患者机械通气撤机中的应用;心理护理对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心理状态及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心理护理学     
《中国临床护理》2008,(6):357-358
对惊恐障碍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观察;心理护理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状态康复的影响,心理行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代谢的影响,心理干预对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异位妊娠心理状态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提高肝硬化患者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对提高肝硬化患者依从性有比较明显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情绪障碍程度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抑郁程度和具体情况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观察2周.观察指标参照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情绪障碍改善程度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AIDS住院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的作用。方法调查32例住院AIDS患者的心理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干预。结果住院AIDS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问题,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结论临床心理护理在AIDS患者护理中有重要作用,心理干预对AIDS患者是一种良好的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8.
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患者心理及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护理心理干预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心理状态、血浆肾上腺素(epinephrine,E)和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的影响。方法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将97例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前治疗和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护理心理干预,采用问卷法调查两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护理心理干预前后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者对PCI的不良心理状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人院时血浆E、NE水平无显著性差异,但经心理干预护理2d后,实验组血浆E、NE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不良心理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分析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心理特点,探讨心理干预对策。结果:急性期患者以焦虑、恐惧、紧张、悲观失望为主;恢复期患者以忧虑抑郁、依赖为主,针对患者不同时期心理状态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应对疾病。结论:心理干预可以调节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应激状态,增加患者信心,提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产妇心理及产后出血状况,探讨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不良情绪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产妇98例,将其随机分成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2组进行常规护理,护理方法相同,同时对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相对较系统的护理干预.对2组产妇的心理及产后出血状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干预组产妇的焦虑、抑郁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及出血发生率也较对照组降低.结论 应用系统护理干预比常规护理的效果明显,产妇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同时也减少了产后出血量及发生率,确保了母婴健康,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心理状态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0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评估和处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结果:干预组病人的心理状态明显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2.
蒋爱丁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1740-174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措施.于入院1周未采取护理干预前及采取护理干预2个月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结果:两组之间在入院1周未采取护理干预前SDS均无显著差异(P>0.05);采取护理干预两个月后干预组SDS各个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正确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能消除焦虑、恐惧、悲观情绪,减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手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效果,制订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模式。方法选取我院外科、骨科、妇科手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干预组患者根据特定的心理干预模式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心理护理,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组手术患者焦虑分值、抑郁分值、恐惧分值、孤独分值、负性情绪总分下降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模式可缓解其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相似文献   

14.
心理干预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琴  陈伍 《齐鲁护理杂志》2007,13(10):31-3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32例肠造口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评估患者对造口的适应、对造口的自我护理及对回归社会的信心。结果:32例患者均能对造口进行正确的自我护理,30例患者对造口适应,31例患者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的态度。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关键词心理干预;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癫痫儿童的心理干预,家长的健康教育,消除癫痫儿童对此病的紧张、焦虑。增强家长治疗此病的信心,坚持规范化抗癫痫药物治疗,使癫痫发作得以控制,直至痊愈。方法:应用自制癫痫患儿心理状态评估表对32例癫痫患儿进行状态分析进行心理干预与护理。结果: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以健康教育、科普讲座为主的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是减轻癫痫患儿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简单易行。结论: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及心理护理是有效控制发作,改善患儿心理状态,提高患儿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谢亮球 《家庭护士》2009,7(5):460-46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病人的影响.[方法] 根据不同原因采用心理支持和放松疗法对43例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干预.[结果]43例高血压病病人心理护理干预后的降压效果和血压稳定性方面均优于干预前,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血压稳定和提高降压效果.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靳鸿莲 《临床医学》2006,26(7):87-88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支气管哮喘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2例,心理干预组80例,心理干预组除应用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外加心理干预治疗,两组进行比较。结果住院天数心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随访6个月复发率,心理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负担大,存在负性情绪;心理干预能减轻心理负担,并能提高治疗的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郝振萍 《当代护士》2014,(8):105-10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心理状况和疼痛的影响。方法将80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传统宣教;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个体心理反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2组不良心理反应和疼痛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不良心理反应和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个体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自卑等不良心理状况和疼痛,促进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药物自杀患者心理行为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有机磷药物自杀患者的影响。方法将50例有机磷药物自杀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疾病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音乐放松疗法、暗示疗法、心理疏导及生物反馈疗法。结果干预前后两组SCL-90各因子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对自杀态度的评分较对照组高(P〈0.01或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改变了有机磷药物自杀患者不正确的认知和行为,改善了其不良心理状态,提高了应对应激的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学     
《中国临床护理》2008,(2):117-118
心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病人的影响;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应用临床路径对孤立肾肾后性肾衰竭患者实施心理干预;年轻宫颈癌患者围术期强化心理护理;接受孕前咨询妇女的特征与心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