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完善,角膜屈光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都有了极大的提高.目前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包括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和全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等,无论哪种术式,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增加术眼的舒适度和改善术眼的视觉质量.在手术技巧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围手术期用药的规范性成为提高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眼科医师应严格掌握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后各种常用药物的适应证和规范用法,以防发生药物相关性眼病.此外,眼科医师也应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药物治疗方法,重视围手术期用药规范,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和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角膜屈光手术.术前应当严格把握适应证,特别是对角膜厚度薄、瞳孔大、顿挫型圆锥角膜或其他角膜扩张、自身免疫性疾病、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青光眼、角膜的生物力学异常以及角膜屈光术后、白内障术后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残留屈光不正等一些特殊患者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相应处理,才能更好地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穿透角膜移植术(PKP)可使角膜病患者重见光明,是目前治疗角膜病盲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由于免疫学和方法学的进步,术后角膜植片的透明率已有很大的提高.但手术部位多在光学中心,加之手术人员、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几乎所有患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而影响视力恢复,并引起不同程度的视疲劳,一直是眼科界难以解决的问题.分析屈光不正的成因,对术后屈光状态进行有效控制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对影响PKP术后屈光状态的因素及其主要矫治方法如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选择性角膜拆线、松弛性切口、散光性角膜切削术、角膜楔形切除术、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准分子激光手术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王璐  王雁 《眼视光学杂志》2014,(1):57-60,64
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屈光手术因其可保留较多的角膜基质组织,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相对稳定,且有一些特殊的手术适应证(角膜偏薄、角膜瘢痕及角膜移植术后等),目前仍是屈光矫正手术中较为主要的方法之一.然而,因其手术后特殊的愈合反应所导致的术后疼痛是困扰医生和患者的主要问题,影响了此术式在临床上更为广泛的应用,因此手术后如何缓解疼痛亟待解决.现就角膜表层屈光手术后疼痛的控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手术是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的研究热点。本文就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在术前、术中和术后各个环节中减少高阶像差,提高术后视觉质量方面的优势及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倡导个性化角膜屈光手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6.
周跃华 《眼科》2011,20(5):297-300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目前矫正屈光不正最常见的手术方式.本文分析了我国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发展状况,实施角膜表层切削还是LASIK术的依据以及如何解决两者间的矛盾,LASIK术中不同的角膜瓣制作方式对角膜生物力学稳定性和术后视觉质量的影响.讨论了角膜地形图引导的个体化切削、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切削、Q值调整的个体...  相似文献   

7.
随着角膜屈光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角膜屈光手术治疗近视的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性和可预测性已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得到广泛验证.机械刀制瓣的准分子角膜原位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特制角膜上皮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机械法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小切口飞秒激光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是目前治疗近视的主流手术方式.尤其是SMILE手术以其切口小、微创、术后干眼症状轻,已逐渐被广大中青年人所接受.而干眼症是角膜屈光术后早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往往影响术后效果,因此受到患者和手术医生的广泛关注.通过大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术前眼表的基本状态、术中术后药物的使用、手术方法的选择及操作、术后角膜损伤及恢复情况等均是影响干眼发病的重要因素.本文就角膜屈光术后干眼影响因素及发病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手术的诊疗特点。方法:对2005/2008年间于我院就诊的4例角膜屈光矫正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依据患者提供的角膜屈光手术资料,分别采用临床病史法或角膜后表面曲率法计算矫正角膜曲率及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后随访观察角膜情况、手术并发症、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屈光状态等。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后稳定屈光度与手术前预留屈光状态比较误差范围为-1.00~+1.25D。结论:对角膜屈光手术后的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然而只有了解这类患者病情特点,掌握手术前后诊疗方法,准确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才能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角膜总屈光力的评估在角膜接触镜的验配和角膜屈光手术的术前评估中至关重要.测算角膜总屈光力的设备多种多样.根据测算原理的不同,角膜总屈光力大致可分为3类:模拟角膜屈光力、基于高斯厚透镜公式的角膜总屈光力和光路追击法获得的角膜总屈光力.角膜屈光术后角膜总屈光力的准确评估在提高预测拟植入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准确性中起关键作用.目前,对于角膜屈光术后角膜总屈光力的评估缺乏统一标准,很多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修正公式.本文着重综述角膜总屈光力尤其是角膜屈光术后眼角膜总屈光力的评估方法及其研究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0.
徐婧  李莹 《眼视光学杂志》2012,14(9):574-57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日趋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术后角膜扩张是其隐匿但严重的并发症,仍是屈光手术之后面临的最复杂和广泛讨论的问题之一.因此,LASIK术后角膜扩张的发病原因、危险因素及其预防和治疗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对这些方面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