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从2009年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启动至今,部分中药注射剂企业和科研院所做了大量工作,并且随着我国药品研制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大幅提高。中药注射剂存在着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药用物质基础不明确、生产工艺比较简单、质量标准可控性较差,以及药品说明书不规范、使用环节存在不合理用药等。该文就中药注射剂上述这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相关阐述。另外笔者团队发现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是以类过敏反应为主,因此在类过敏反应检测,机制研究和风险控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故结合这部分工作内容本文也进行了概括总结。  相似文献   

2.
肖贵南  陆惠文  宜全 《中草药》2007,38(7):1023-1025
天芎注射液由天麻和川芎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头疼和风湿痹症。自从20世纪60年代阐明鲎血凝集的机制并由此建立鲎试验方法学以来,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通过鲎试验法来替代家兔热原检查法以检测药品、生物制品中的致热物质。近年来国内也逐步开展了鲎试验在中药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中的应用,但由于大多数中药注射液成分复杂,对鲎试验存在较大的干扰作用。天芎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量是关系到该药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0年10月21日发布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生产工艺评价等7个技术指导原则,以规范和指导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要求中药注射剂在保证药品疗效的同时实现药品风险最小化。  相似文献   

4.
鲎试验法检查药品内毒素灵敏、快速 ,已被美国药典收载并取代家兔法。我国药典于 1 995年收载 ,并于 2 0 0 0版修订 ,但对中药注射剂检查并未收载。有些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 ,作用机制不十分清楚 ,有些致热成分使家兔体温升高 ,但这些致热成分恰恰是有效成分 ,故用家兔法检查其热原不适合。我厂在研究参附粉针剂过程中遇到这种热原检查问题 ,经过大量实验 ,采用鲎试验法 ,现书列于此 ,以供商榷。参附粉针剂是以古方“参附汤”为基础 ,经现代工艺提取、纯化而制得的一种制剂 ,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症。具有起效迅速、作用持久、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尝试利用不同信号检测方法研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的特点和规律,以期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预警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PHP和MYSQL等计算机技术建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数据库,并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比例报告比值比(PRR)、Chi-square、Yule's Q、序贯概率比检验(SPRT)、贝叶斯判别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模型(BCPNN)等6种不同信号检测方法作定量信号检测,并提取分析其中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结果 101735条病例数据中涉及药品不良反应组合8197对,各方法对中药不良反应信号都有较高的检出率;检出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信号值得关注.结论 各种不同信号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不同,但都可以作为中药不良反应信号检测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鲎试验在中药注射剂生产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珠凤  沈燕 《中成药》1993,15(8):10-11
运用鲎试验对中药注射剂生产中有关问题,如注射用水贮放条件与热源的关系,各种辅料在常用剂量下对鲎试剂的抑制作用以及对29个产地的23只产品进行了抑制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7.
略谈去除中药静脉注射剂中热原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除中药静脉注射剂中的热原。在生产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热原的来源及中药静脉注射剂生产过程中热原产生的途径。结合实际工作的情况。通过对原药材提取液的处理,生产过程的处理,容器和安瓿的处理,达到了中药静脉注射剂能顺利通过“鲎试验法”的检测目的。  相似文献   

8.
中药注射剂的研究应用,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到了60年代以后,发展迅猛。但由于有的品种在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还不完善,故近年来,对中药注射剂的发展问题多有不同看法。本文作者对如何发展中药注射剂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药注射剂是发展祖国医药的需要,也是中药制剂发展的必然趋势,提出了今后中药注射剂的创制、应用应面向中医临床;对现有的中药注射剂要进行有组织的考核整顿;必须加强中药注射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的研究,使之不断提高,更好为中医治疗重症和急症患者提供新的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药注射剂风险管理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晓曦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8):2679-2680
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使用的日益广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已经成为社会各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全面、深入地分析中药注射剂风险的起因,客观、科学地评价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控制中药注射剂的风险,是中医药界必须研究的课题,也是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0.
鲎试剂检测药品内毒素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本文称鲎法 ) ,其灵敏度高 ,方法简便 ,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美国药典 X XI版首先将热原检查法由家兔法改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我国在 1991年也将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收入卫生部部颁标准 ,中国药典 1995版正式收载该法 ,2 0 0 0版又作了修订。但中药注射剂的细菌内毒素检查仍未收载 ,而目前国内有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探讨。为了了解国内使用鲎试剂检测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的试验情况 ,笔者查阅了在全国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对中药注射剂细菌内毒素试验研究情况按品种类型进行综述 ,为今后大…  相似文献   

11.
凝胶法检测2种中药注射液中内毒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特异性及非特异性鲎试剂法对鱼腥草注射液及清开灵注射液的内毒素含量的检测,探讨特异性鲎试剂法检测中药注射剂中内毒素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的鲎试剂,对不同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进行检测。结果:特异性及非特异性的鲎试剂均可检测鱼腥草注射液,其无干扰的最小稀释倍数完全一致;用特异性鲎试剂可以检测清开灵注射液,而用非特异性鲎试剂不能检测。结论:在检测清开灵注射液内毒素含量时,用特异性鲎试剂代替非特异性鲎试剂进行检测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动态浊度法检测5种中药注射液的内毒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特异性及非特异性鲎试剂(TAL)动态浊度法对5种中药注射液的内毒素含量进行检测,探讨该方法对中药注射液检测的适用性。方法:采用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动态浊度试剂盒,对不同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香丹注射液进行检测。结果:无色的中药注射剂如鱼腥草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对检测干扰较少,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动态比浊法对其无显著影响;对非单一成分,颜色较深的中药注射液,如清开灵、香丹、双黄连注射液,采用动态比浊法进行检测,干扰大,检测结果不稳定;清开灵注射剂采用特异性试剂盒进行检测能有效的消除干扰,但香丹、双黄连注射液仍不能消除干扰。结论:用特异性或非特异性动态浊度法可以检测鱼腥草和葛根素注射液中的内毒素含量,采用特异性动态浊度法可以检测清开灵注射液中内毒素含量,双黄连和香丹注射液的检测结果不稳定。  相似文献   

13.
李鸣  刘用国  王江融 《中成药》2003,25(7):550-551
目的:应用动态浊度法测定香丹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方法:通过在供试品中定量外加细菌内毒素,检测其回收率,以判断其无干扰的供试品有效稀释倍数,并对供试品中的细菌内毒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当供试品40倍稀释后,可有效地消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作用。结论:动态浊度法鲎试验可定量测定香丹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红花黄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著宇  李冬生  钱进 《中草药》2001,32(6):508-509
目的 建立测定红花黄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方法。方法 通过进行红花黄素注射液的干扰试验考察,对30批红花黄素注射液进行了热源检查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对比试验。结果 红花黄素注射液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鲎试剂反应没有干扰作用,可以用鲎试剂法作内毒素检查。且本法的结果与家兔法检查热源的结果比较,符合率为100%。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用本方法检测红花黄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显色基质法检测6种中药注射液内毒素含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通过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显色基质法对6种中药注射液的内毒素含量进行检测,探讨中药注射液检测过程中常见的干扰问题。方法:采用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显色基质法,对不同批次的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香丹注射液进行检测。结果:检测结果发现,用特异性显色基质法能有效的消除某些中药注射液,如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香丹注射液对检测的干扰。结论:在检测中药注射液内毒素含量时,用特异性鲎试剂代替非特异性鲎试剂为一种有效的干扰因素的祛除方法。  相似文献   

16.
劳海燕  林秋晓  刘秋琼 《中草药》2002,33(6):505-507
目的:应用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定量测定灯盏花素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方法:通过对样品中定量添加标准内毒素的干扰试验,检测其回收率应在50%-200%范围。结果:将样品进行1/12稀释可以有效地消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结论:动态比浊法鲎试验可以高效地测定样品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相似文献   

17.
不同孔径超滤膜对栀子苷热原去除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考察不同孔径超滤膜对去除栀子苷热原工艺的影响.方法:考察不同孔径超滤膜去除栀子苷中热原的效果,以鲎试剂动态浊度法定量测定超滤前后栀子苷原料中内毒素含量,筛选去除栀子苷中热原的最佳工艺.结果:100 kDa孔径的超滤膜可较好地去除栀子苷药液中热原,对栀子苷成分的影响较小.结论:采用超滤法去除栀子苷中热原的工艺可行,可为其他中药注射剂及原料生产工艺中热原去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戚园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2):2491-2492
目的建立注射用穿琥宁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Ⅱ部)附录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及指导原则进行实验。结果注射用穿琥宁经1→40倍稀释后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可用于注射用穿琥宁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快速的人参多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用特异性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人参多糖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确立人参多糖注射液内毒素检查法。结果:将人参多糖注射液稀释25倍利用特异性鲎试剂检测可消除干扰作用,结果准确可靠。结论:选用特异性鲎试剂,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人参多糖注射液热原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清开灵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清开灵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通过预试验和干扰试验确定清开灵注射液的有铲稀释浓度和相应的鲎试剂灵敏度。结果:清开灵注射液经32倍稀释,可用灵敏度为0.03Eu/ml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适用于清开灵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