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与免疫学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可以了解细胞的来源及其分化阶段,提高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的准确性.免疫学分型所反映的细胞分化水平与FAB细胞形态学分类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两者又不完全一致.本研究将探讨细胞形态学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在急性白血病诊断中的相互关系.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月,本院初诊的30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细胞形态学FAB分型,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学分型,比较两者在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上的异同.结果:本组急性白血病FAB分型与免疫学分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总符合率为89.7%,其中两者不相符合的白血病类型主要是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BAL)和急性未分化型白血病(AUL).由免疫学分型诊断的BAL在FAB分型方面包括AML-M1、M2、ALL-L1、L2,其中L2最多见,其次是M1.结论:免疫学分型与FAB形态学分型有较高的符合率,应互相结合、互相补充,尤其对于怀疑BAL、AUL或形态学不典型的病例应尽早进行免疫学分型检测,以免误诊或漏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与HLA的相关性.方法对51名汉族健康人和35例患者进行了HLA-DRB1*04基因分布调查.基因分型自行设计合成引物,采用PCR-SSP方法测定基因型别.结果汉族健康人HLA-DRB1*04携带者为23.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51.4%,两组差别非常明显(P<0.001). 结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原因与遗传有密切关系,并证明携带HLA-DRB1*04基因的人患该病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急性白血病(AL)患者缓解前后HLA血清学分型以及分子生物学分型的结果,以确定能否在缓解前进行HLA配型。方法 对20例AL患者缓解前后外周血标本分别应用微量淋巴细胞毒(CDC)和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SSP)进行HLA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分型。对HLAⅠ类分子CDC反应强度进行NIH计分,进行缓解前后配对t检验;对缓解前后HLAⅠ、Ⅱ类分子等位基因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 缓解前后所有病例HLAⅠ、Ⅱ类分子等位基因特异性均未出现缺失或改变。缓解前后HLA-A、B基因座位抗原及Bw6超型的CDC反应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前表达明显下调;Bw4超型在缓解前后的CDC反应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LAⅠ类分子表达下调或缺失与外周血幼稚细胞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对AL患者,可以在确定诊断时即进行HLA的分子生物学分型,从而缩短配型时间,增加寻找合适供者的机会。  相似文献   

4.
98例成人急性白血病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遣传学分型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98例初治成人急性白血病进行了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遣传学综合分型。结果显示:形态学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为90.8%,ALL免疫分型与MIC一致率为95.6%,而AML仅为70.8%。10/48例AML表达淋系抗原;8/43例ALL表达髓系抗原。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的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分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形态学、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MIC)分型体系对5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综合分型。方法 按照FAB标准形态学分型。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标记活细胞膜表面分化抗的(CD),确定细胞属性。采用24小时培养法或直接法制备染色体标本。结果 形态学分型、免疫学分型与MIC分型符合率分别为86.5%和98.1%,成功制备的35例染色体标本中异常核24例,其中特异性异常17例,Ly^+-AML预后较好,而My^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以来DNA扩增、DNA纯化和人类基因成果对HLA领域的渗透,使得碱基序列测序方法(sequence based typing,SBT)成为一种可直接阅读HLA系统复杂性的基因物质的最佳技术,并在器官移植、人类遗传学、疾病关联等研究方面被认为是HLA基因分析的金标准。就近年来SBT对HLA-DNA分型及其意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发现控制自然杀伤(NK)细胞低活性的基因与HLAⅠ类基因相关联.在此基础上,检测肺癌病人NK细胞活性和HLAⅠ类抗原,以期发现肺癌的HLAⅠ类基因分布的特点及其与NK细胞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标准的微量细胞毒分型方法对46例肺癌病人和34例正常人对照进行HLA-A、-B分型;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其NK细胞活性;数据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及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另外,46例肺癌病人与已知其单倍型的96例正常人进行了传统的疾病关联分析.结果发现肺癌病人的NK细胞活性(41.87±25.44)明显低于对照组(62.65±47.50),t′=2.32,P<0.05.肺癌病人NK细胞活性下降与HLA的型别分布无关,肺癌与HLA-A,-B抗原均无显著关联.结论肺癌的发生及其自然杀伤细胞活性下降与HLAⅠ类无关联.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免疫表型特征和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10种单克隆抗体,采用免疫酶标技术ABC-AP染色对76例白血病患者骨髓涂片进行免疫表型测定。结果 各型白血病主要表达该系列特异抗原,形态学与免疫学检查符合率为97.6 %(74/76),1例形态学误诊被免疫分型纠正,1例形态学诊断不明经免疫分型确诊;淋系可见髓系抗原表达,髓系也可见淋系抗原表达,T-ALL与M3不表达HLA-DR。结论 白血病细胞免疫表型具有高度异质性;FAB与免疫分型同时结合可互相补充,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金一  李江松  李博 《癌症进展》2019,17(7):847-850
目的探讨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TC)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特征、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术前采用CanPatrolTM法检测68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CTC的分型,据此分为单纯间质型组(n=17)、单纯上皮型组(n=21)、混合型组(n=23)和未检出组(n=7),分析CTC的分型与膀胱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膀胱癌患者术后1年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纯间质型组、单纯上皮型组、混合型组和未检出组膀胱癌患者术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12.6、15.7、14.6和17.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CTC分型、术后辅助化疗情况膀胱癌患者术后1年复发转移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纯间质型CTC、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和病理分级为Ⅲ级是膀胱癌患者术后1年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不同外周血CTC分型可能与膀胱癌患者的病理分级、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单纯间质型CTC、TNM分期为Ⅲ期、有淋巴结转移、术后未接受辅助化疗和病理分级为Ⅲ级是膀胱癌患者术后1年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38例急性白血病MIC分型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IC分型在急性白血病(AL)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38例急性白血病骨髓及(或)外周血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化学、免疫学及遗传学分析,并观测疾病的转归情况。结果3例经染色体分析确诊;1例形态学未能确诊(M3或M5),染色体核型t(3;11;21),-14,-18,而诊为M5。2例形态学诊为M3,染色体核型为t(8;21),综合考虑确诊为M2。1例形态学诊断为慢粒急淋变,但免疫学为髓系表型。36例核型正常,其中30例(83%)持续缓解,6例(17%)复发;60例核型异常,其中38例(63%)持续缓解,22例(37%)复发。对76例白血病进行缓解后细胞遗传学复查,10例仍为异常核型,其中2例经强化治疗2~3个疗程,异常比例核型逐渐消失,仍处于缓解;6例在半年内复发并很快死亡,其中1例为Ph+的ALL患者。结论骨髓形态学是基础,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是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的重要补充,三者结合(MIC)可提高白血病分型的准确性。细胞遗传学改变与预后关系密切,是影响白血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1.
HLA分型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室开展MAGE,CEA肽类联合DC细胞治疗消化道肿瘤的研究.MAGE,CEA作为一种抗原肽需要特定的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相结合,才能被DC细胞所递呈.因此需要对病人进行HLA测定,筛选出与MAGE,CEA相匹配的HLA分型的患者.在实验以血清学分型,采用国际上标准的淋巴细胞毒实验.标本取自1998.6~1999.5入我院腹科治疗的部分病人的外周血,共50例,其中HLA-A2,A24,A11及三者的组合共35例,胃癌26例,肠癌9例.结果:  相似文献   

12.
广州地区鼻咽癌患者的HLA抗原频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州地区鼻咽癌发病率为世界之冠。据中山县1970—1975年恶性肿瘤的动态观察,鼻咽癌的发病率保持比较稳定。其原因之一可能是患者对此癌的易感性有一定的遗传基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目前所知最复杂的多态性遗传系统,迄今利用HLA系统作为遗传标志来研究疾病的易感性,已获得一定成绩,并已证明某些疾病包括某些肿瘤的发生发展与HLA系统相关。鼻咽癌是肿瘤中与HLA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应用免疫学技术于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诊断和免疫学分型受到重视,本文对1982,1983年所遇6例不同Ig型多发性骨髓瘤进行了有关生化指标的观察。  相似文献   

14.
膀胱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的80例膀胱癌进行超声诊断并对照分析,对造成假阳性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膀胱癌符合率为93.75%;假阳性率为6.2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是诊断膀胱癌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免疫诊断分型较好地克服了FAB分型的缺陷,可更准确地区分白血病细胞来源及分化阶段,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1,2]。我们使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对28例急性白血病(AL)进行免疫学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及标本28例患者为江西省...  相似文献   

16.
吴志芳  刘蕾 《陕西肿瘤医学》2012,(10):2102-2103
目的:对比经腹超声(TAUS)和经直肠超声(TRUS)在膀胱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TAUS和TRUS对40例膀胱癌进行分期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TAUS对膀胱癌分期的总准确率为75.0%(30/40),TRUS对膀胱癌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0.0%(36/40),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RUS可更清晰地显示肿瘤基底部浸润膀胱壁的深度,对膀胱癌分期的准确率明显优于TAUS。  相似文献   

17.
HLA基因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HLA基因与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发病之间的关联。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蛳SSP)DNA分型技术,对105 例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和142名正常对照进行HLA基因分型,分析HLA基因分布频率在2组中的差异。结果:ALL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鄢0201(35.71 %)和B鄢4801(5.71 %)基因频率明显增高(RR=2.340 7、7.513 4,χ2=9.257 8、9.538 8 P<0.005),DRB1鄢0701基因频率(9.52 %)显著低于正常组(RR=0.439 2,χ2=6.990 2 P<0.01)。结论:HLA蛳B鄢4801和DRB1鄢0701基因可分别被认为是ALL白血病发病的危险标志和保护标志。  相似文献   

18.
用免疫学及组织化学方法对7例原发于脊椎骨的非何杰金氏恶性淋巴瘤进行了回顾性研究。免疫学分型发现了B细胞型4例,T细胞型1例,混合型2例。组织学分型低度恶性2例,中度恶性3例,高度恶性2例。其中淋巴浆细胞样型预后最好。术后无一例考虑到本病。鉴别诊断时应除外骨髓瘤,尤文氏瘤,转移性未分化癌和小细胞性骨肉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尿细胞角蛋白检测与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36例怀疑膀胱癌者,进行尿细胞角蛋白8和18的含量(UBC值)。检测与尿细胞学检查,其中87例经组织学证实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比较两者诊断膀胱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尿细胞角蛋白的敏感性为70.1%,特异性为73.3%;尿细胞学的敏感性为42.5%,特异性为83.7%。尿细胞角蛋白在膀胱癌不同分级和分期中的敏感性优于尿细胞学(P<0.05)。结论:尿细胞角蛋白的检测在早期诊断膀胱癌方面优于尿细胞学检查,可作为膀胱癌的早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腔内与经腹式超声对膀胱癌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间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78例膀胱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将经腔内超声检查的3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经腹式超声诊断检查的3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探讨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率。结果两组患者T4期膀胱癌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 0%。但T1、T2、T3期的诊断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经腔内超声的诊断准确率要高于对照组经腹式超声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在膀胱癌分期的临床诊断中,经腔内超声检查能够清晰呈现膀胱壁被肿瘤基底部浸润的深度,其应用效果要优于经腹式超声检查,可为临床早期诊断、鉴别膀胱癌提供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