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保留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施行关节镜前交叉韧带重建的4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3例,对照组行关节镜下非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观察组行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观察术后治疗效果及本体感觉恢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评分、膝关节稳定性及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本体感觉评分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患侧本体感觉评分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患侧本体感觉评分低于健侧(P0.05)。术后12个月,对照组患侧本体感觉评分较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本体感觉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保留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可更好地促进膝关节功能及本体感觉的恢复,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5例新鲜的明显移位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在关节镜下进行复位,使用不吸收Ethicon缝线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积极康复训练.结果 随访6~24个月,术后6周所有骨折均得到愈合,无骨折移位出现.术后3个月,无膝关节松弛或者不稳定发生,所有患者都恢复了与健侧相同的活动度.术后6个月,Lysc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94.1±2.5)分.结论 关节镜下缝线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止点撕脱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好,创伤小,早期进行膝关节康复训练,能够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带骨瓣的髌腱中1/3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评价带骨瓣的髌腱中 1/ 3重建前交叉韧带的效果。方法  1994年 4月~ 1996年 8月 ,共利用带骨瓣的自体髌腱中 1/ 3重建前交叉韧带 8例。结果  8例均获得 5个月~ 3年随访 ,平均 2 6个月。优 4例 ,良 3例 ,可 1例。术前 5例有明显膝关节不稳定感 ,术后均消失 ;术前 8例均存在 L anchman试验或 /和前抽屉试验阳性 ,术后有 1例呈前抽屉试验阳性 ;所有患者均能基本满足日常生活要求 ,1例仍残存膝关节疼痛。 3例术后存在不同程度的膝关节僵直 ,经过 CPM康复训练后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可达 0°~ 90°以上。结论 带骨瓣的髌腱中 1/ 3重建前交叉韧带是恢复膝关节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保留韧带残端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20-01—2022-12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的33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其中15例保留韧带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组),18例未保留韧带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结果 3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8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感染、膝关节不稳、Cyclops病变。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膝关节IKDC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中无论是否保留韧带残端均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而保留韧带残端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相对更高。然而本研究着眼于功能性评价,缺乏对患者本体感觉、生物学改变、组织病理学研究,上述结论还需要纳入更多样本量的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康复方案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重建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南京市第一医院于2007年7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ACL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时间段的康复训练方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本体感觉康复训练与普通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术后6个月与1年的屈膝15°、45°、75°等的本体感觉恢复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6个月、1年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平衡性、经皮电神经刺激以及变异适应性等康复训练方案,有利于关节镜下ACL重建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运动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康复训练对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78例运动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患者均采用高频超声、MRI诊断,关节镜手术治疗。根据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89例。研究组采用常规及本体感觉强化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半月板损伤及处理的结果,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安全性。结果:全部患者治疗后随访6~12月,研究组愈合时间为(2.16±1.05)月,对照组为(3.87±1.24)月,研究组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6月、治疗后12月的IKDC评分分别为(40.38±8.12)分、(65.19±7.54)分、(84.15±6.78)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45.12±5.98)分、(72.38±6.26)分、(89.41±7.50)分;而对照组在此三个时间点的IKDC评分分别为(41.04±8.33)分、(54.06±7.82)分、(70.21±6.90)分,Lysholm评分分别为(45.67±6.44)分、(65.49±7.03)分、(76.35±6.82)分,研究组治疗后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均无韧带断裂、关节粘连、滑膜炎等并发症。结论:运动所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并半月板损伤患者术后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结合强化本体感觉训练效果较佳,能有效减轻膝关节功能障碍,预后良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自体髌腱移植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合并症及功能障碍等不良反应。方法对7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实施自体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术后通过使用持续被动活动器(CPM)、被动及主动功能锻炼等康复护理。结果本组采用Lyshohn膝关节评分标准,4周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平均为89.32分,8周时再次评估平均为91.17分。结论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进行综合康复训练明显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康复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的康复护理。[方法]对1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韧带重建、皱缩术的患者,制定系统的康复护理计划:术前心理疏导,增强治疗信心,术后及时观察患肢感觉,运动早期指导正确的功能锻炼,详细交代出院注意事项。[结果]术后随访6-13个月,膝关节主观和客观稳定性均明显提高,Lysholm评分从术前52分提高到86分(P〈0.01)。[结论]正确的康复护理是韧带重建术后功能恢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膝前交叉韧带(ACL)双束双隧道重建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前交叉韧带断裂51例(共55侧)行前交叉韧带双束双隧道重建,术后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12~54个月,基本恢复伤前功能,可从事术前工作和运动.结论 选择双束双隧道重建技术可以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恢复膝关节功能,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同伴教育对膝交叉韧带重建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05例膝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5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微信同伴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的康复自我效能感、康复依从性及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观察组康复自我效能感、康复训练依从性、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同伴教育能提高膝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的康复自我效能感及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