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笔者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右侧桡动脉高位起始,自肱动脉始端分出,现报道如下。在该例标本中,其右侧肱动脉顺延于腋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伴正中神经下行,至肘窝,于旋前圆肌和正中神经深方延续为尺动脉;而桡动脉则高位起于肱动脉始端,紧靠内、外侧根合  相似文献   

2.
正局部解剖学教学解剖上肢标本时,发现1例右侧高位桡动脉变异(图1),为收集相关解剖学数据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道如下。成年男性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经观察并测量解剖学数据如下:桡动脉发自腋动脉第3段,起点位于正中神经内、外侧根之间,起始处外径为3.6 mm。桡动脉在臂部无分支,行于肱二头肌内侧,且位于肱动脉前方,在肘窝处横径为2.9 mm,在腕部处横径为2.1 mm。跨过正中神经于肱动脉的  相似文献   

3.
桡动脉起自腋动脉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2 76侧统计 ,高位桡动脉占6 .15 % (17侧 ) ,其中 14侧起自肱动脉 ,3侧起自腋动脉。作者在教学中遇到 1侧桡动脉发自腋动脉 ,报道如下 :该标本为一老年男性的右侧头、颈、上肢。桡动脉的发出点与肩胛下动脉发出点齐平 ,略偏前方。发出部位位于臂丛内侧束与外侧束合成正中神经点之上。腋动脉发出肱动脉后 ,走行于合成点之后 ,而桡动脉则在走行于合成点之前。桡动脉起点外径 2 .1mm ,向下行于肱二头肌内侧 ,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肱动脉的前方 ,并在肘窝处逐渐向外侧方走行 ,达肱桡肌深面。高位桡动脉在臂部未见分支 ,进入前…  相似文献   

4.
作者在解剖 1具中年男性尸体时 ,发现其右侧桡动脉和头静脉异常 ,现报道如下 :该例右侧肱动脉在背阔肌下缘续于腋动脉 ,沿肱二头肌的内侧下行 2 .14cm后分出肱深动脉 ,肱深动脉横径 3.4mm ,在肱深动脉发出处下方 0 .84cm处肱动脉高位发出桡动脉 (图 1) ,桡动脉起始处横径 3.1mm ,其与 1条静脉共同伴正中神经的前外侧行向前下越过肱二头肌腱膜的浅面进入前臂 ,其在臂部未发出分支 ,在前臂桡动脉行程正常 ,周围伴行有 2条桡静脉 ,2条桡静脉在桡骨茎突平面合成 1条静脉伴行于桡动脉的臂部部分注入肱静脉 ,其注入处横径 5 .1mm。肱动…  相似文献   

5.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一书统计 ,高位桡动脉占6.15%。作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标本时 ,发现其右侧桡动脉起始部位变异 ,现报道如下。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续于腋动脉 ,沿肱二头肌内侧下行 ,发出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之后 ,即见一较粗的动脉支发自肱动脉前外侧壁 ,沿其走行追踪直至前臂、手部 ,见其于前臂、手部走行及分支同于桡动脉 ,故确定为桡动脉。桡动脉起始处距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上方 13.0cm ,起始处外径为 1.8mm。起始后沿肱二头肌内侧、正中神经的内下方下行 ,至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上方 6.5cm处绕至正中神经外侧下行。…  相似文献   

6.
在解剖一约15岁女性尸体时,发现右侧前臂桡动脉高位起于肱动脉,且位置表浅与头静脉伴行,无掌浅支加入掌浅弓。桡动脉与头静脉伴行,极为少见。现将本例观察与测量结果报告如下:右侧前臂桡动脉高位发起于肱动脉,于肱动脉的前壁发出,起点高,接近腋动脉,由起点到髁间线的距离为16厘米。桡动脉在臂部走行正常,在肘窝部无吻合支与尺动脉相连,亦无桡侧返动脉,只发出三个细小肌支供应肱二头肌。桡动脉行至前臂位置特别表浅,在肱桡肌表面下降,与头静脉伴行。桡动脉的口径于髁间线以上为0.38厘米,髁间线以下为0.3厘米。该动脉本干  相似文献   

7.
雷秀兵  杨阳 《解剖学杂志》2019,42(6):638-638
<正>笔者在指导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局部解剖操作时,发现2例右侧高位桡动脉变异。正常情况下肱动脉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如果桡动脉分叉部位在肘窝边界线以上则叫高位桡动脉。本院近7年共解剖52具尸体,只发现了2例(成年男性)右侧桡动脉高位情况,为积累相关解剖学数  相似文献   

8.
制作教学标本时,发现右侧尺侧浅动脉一例,此种变异较少见。女性标本,14岁左右,身高156cm,体形略胖,四肢无畸形。左侧尺、桡动脉及骨间总动脉未见异常。变异的尺浅动脉,在右侧髁间线上,离桡骨颈约4.0cm处,从肱动脉发出。尺浅动脉外径2.3mm,穿肱二头肌腱膜,于旋前圆肌、桡侧腕屈肌、掌长肌、指浅屈肌浅面与深筋膜下之间下行,沿尺侧腕屈肌的桡侧,伴尺神经至腕部,沿途发出数支皮支,肱动  相似文献   

9.
正作者在解剖成人上肢时,发现2例右侧高位桡动脉变异。根据体质调查委员会的数据统计显示,高位桡动脉的出现率为6.15%,其中起自腋动脉的仅占1.09%~([1]),本次解剖的上肢共有6例却发现了2例右侧桡动脉起至肱动脉的高位分支情况,为收集相关解剖学数据,报道如下。经观察并测量解剖学数据如下:2例桡动脉高位分支均在臂的中上三分之一处,发自肱动脉内侧壁。以肱骨内、外髁  相似文献   

10.
双侧高位尺浅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正常情况下,腋动脉自第1肋外缘由锁骨下动脉延续而来,至背阔肌下缘续为肱动脉;肱动脉在下行途中发出肱深动脉、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等分支,互肘窝桡骨颈平面分为桡动脉、尺动脉两支.作者在解剖一老年男尸时发现其左、右两侧尺动脉高位分支,右侧高位尺动脉在肘平面处通过一交通支与肱动脉相连,同时肱动脉发出桡动脉、骨间总动脉,其变异形式较罕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实验时,发现1具约35岁的男尸右侧手掌部血管发生了变异,其掌浅弓不由桡动脉浅支跟尺动脉主干形成,而是由骨间前动脉延伸的正中动脉跟尺动脉形成,同时桡动脉浅支缺失,并且正中动脉外径较尺动脉大,为积累国人解剖学变异资料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肱动脉在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桡动脉主干外径2.42 mm,尺动脉主干外径3.83 mm。尺动脉走行至肱动  相似文献   

12.
臂和前臂的动脉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动脉干根据胚胎发育的不同情况,将340侧臂部动脉干分成双干型、单干型和过渡型三型。单干型共占87.06%,其中只一支肱动脉的占71.47%。浅肱动脉总的出现率为28.53%较欧美等人的高,其中浅肱动脉向下分成桡、尺动脉的最多占21.77%,而欧美等人浅肱动脉延续为桡动脉者和分叉成桡、尺动脉者极相近。340侧标本中浅桡动脉仅出现2侧。正中动脉向下延伸入手掌的在374侧标本中占3.74%。左右侧动脉干管径的差别自肘部向腕部递减,此外在肘部尺动脉的管径大于桡动脉,到腕部则相反。 2.动脉分支在330侧标本中,分析了肱深动脉和上尺副动脉的起源状况,以两支动脉分别单独起始的最多占47.88%。下尺副动脉起点与肱动脉分叉点之间的距离,平均约为7厘米(224侧)。尺返动脉的起点多接近骨间总动脉的起点,前、后尺返动脉分别起自尺动脉的,在225侧标本中占18.67%。有骨间动脉干的在330侧标本中占85.15%,其中骨间返动脉起自骨间总动脉或骨间后动脉的,分别占43.94%和41.21%。桡返动脉的起点多位于桡动脉近侧段1厘米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3.
肱动脉高位分支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肱动脉高位分支1例付秀利①吴德昌①陈雪松②罗浩②在解剖一具女性成年标本时,见肱动脉高位分支,分为尺、桡动脉。此种变异较少见,现报道如下:该例肱动脉在大圆肌下缘2.1cm处分为尺、桡动脉,分支点平对胸大肌的止点(附图),距内、外上髁连线中点17.8cm...  相似文献   

14.
<正> 童尸,女性,解剖发现右侧肱动脉高位分支。右侧腋动脉在背阔肌下缘即分成两条动脉。两条动脉之间有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穿过。外侧支(尺动脉)沿肱二头肌内侧缘和正中神经外侧之间下行。内侧支(桡动脉)下行过程,在臂的上份,绕过尺神经和正中神经的前方,并逐渐斜向前外侧,在臂的中份,跨过外侧支的前方,它们之间隔以臂筋膜。在肘窝处,于桡骨颈高度,两动脉有吻合支。而后,桡动脉和尺动脉继续下行入前臂。内侧支起始处下方0.5cm 分出肱深动  相似文献   

15.
高位桡动脉及Ⅲ型肌皮神经变异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高位桡动脉的出现率为6.15%,但大多起自肱动脉,起自腋动脉的高位桡动脉仅占1.09%.作者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发现一成年男性尸体标本同时存在高位桡动脉及Ⅲ型肌皮神经两种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臂丛的根、干、股、束及分支都可能存在变异[1,2],我们在局部解剖操作中发现1例老年男性尸体标本的右侧正中神经外侧根部分随肌皮神经走行变异,现报道如下:本例标本右侧正中神经外侧根部分随肌皮神经下行,肌皮神经发出喙肱肌支后,在肱二头肌深面发出肱二头肌支和肱肌支,在与肱肌支等高处发出一交通支加入正中神经,随后肌皮神经继续下行向外侧经肱二头肌深面至其外侧缘延续为前臂外侧皮神  相似文献   

17.
尺动脉是前臂前区的重要血管,在解剖1例女性标本时,见其右侧尺动脉的分支及走行变异。与以往见到的尺动脉变异不同[1,2],此例尺动脉走行变异较为罕见,报道如下。
  本例标本于肱动脉(外径4.00 mm)在肘窝内发出桡动脉和尺动脉之前,约平肘窝上界处发出1条尺浅动脉(图1),起始处外径为1.20 mm。此动脉行经掌长肌腱下方并与之相交,大部分走行于前臂前群肌的浅面,经屈肌支持带的浅面及手腕中部到达手掌,在腕部尺浅动脉的外径为0.7 mm。尺浅动脉进入手掌后,斜行横过手掌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形成掌浅弓,掌浅弓分支正常。肱动脉还发出外径为3.74 mm的骨间总动脉,在距肱动脉末端5.39 cm处,骨间总动脉发出尺动脉深支,尺动脉深支与尺神经伴行止于豌豆骨上部。通过对掌深支的解剖发现,此标本掌深支为桡动脉穿第1骨间背侧肌进入手掌后,穿过拇收肌横、斜头之间到达骨间肌深面与营养小指短肌及小指对掌肌的血管吻合形成,随后分支成正常掌心动脉。  相似文献   

18.
AnunusualvariationofthesuperficialulnararteryF .Yazar,Y .Kirici,H .OzanandM .M .Aldur罕见的尺动脉浅支变异在对一具 6 0岁男性尸体进行常规解剖时发现其双侧尺动脉浅支异常。其左侧尺动脉浅支起自腋动脉 ,在正中神经前方跨过 ,沿正中神经及肱动脉的内前方走行。该尺动脉浅支也发育不全 ,仅发一个小肌支到肱二头肌。在手部 ,尺动脉浅支与桡动脉吻合组成掌浅弓。桡动脉较正常粗大且掌深弓仅由桡动脉形成。右侧的尺动脉浅支的内上髁线水平起自肱动脉。而且双…  相似文献   

19.
<正> 为中医脉象研究提供这方面材料,本文调查了78具尸体,计156例的测量时采用肱骨内,外上髁的连线,即髁间线作为桡动脉起源类型的标志,并观察桡动脉起源的部位及其至髁间线的距离。其结果如下:一、橇动脉起源部位桡动脉起源干肱动脉的151例(左侧73、右侧78)占96.8%。起源于腋动脉的5例(左侧2、右侧3),占3.2%。  相似文献   

20.
<正>在解剖1具成年男性右上肢标本时,发现桡动脉和尺动脉在臂中段起于肱动脉,而尺侧上副动脉则在臂下段由尺动脉发出(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