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晚期鼻咽癌治疗结果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Kaplan-meier(或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放疗后5年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8.89%、22.05%。4年内发生远地转移为20例。鼻咽癌生存率与临床分期,颈淋巴结大小有明显关系,Ⅲ期较Ⅳ期5年生存率高(P<0.05)。颈淋巴结≤6cm较颈淋巴结>6cm5年生存率高(P<0.05)。结论: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大小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晚期鼻咽癌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地转移。  相似文献   

2.
晚期鼻咽癌的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Ⅲ、Ⅳ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对50例Ⅲ、Ⅳ期鼻咽癌诱导化疗加放射治疗(CT/RT组)。并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单纯放射治疗的50例Ⅲ、Ⅳ期鼻咽癌作为对照(RT组)。结果:五年局控率CR/RT组与RT组分别为61.2%及68.75;五年远处转移发生率CT/RT组与RT组分别为15.2%及27.4%;N2、N3期病人CT/RT组与RT组五年远处转移发生率分别为27.4%和43.85;CT/RT组与RT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7.8%和51.6%(P=0.61);N2、N3期病人CT/RT组与RT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60.6%和26.3%(P=0.033);T3、T4期病人CT/RT组与RT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36.8%和41.2%(P=0.80);两组放射治疗期间急性口腔粘膜发生率相似,Ⅰ、Ⅱ级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诱导化疗组较单纯放疗组稍重,但经对症处理后患者均能耐受,两组均无严重后期并发症。论:诱导化疗未能提高、Ⅲ、Ⅳ期鼻另癌病人五年生存率及局控率,但降低了N2、N3期病人的远处转移发生率,提高了N2、N3现人的五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TPF方案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6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随机分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试验组,30例)和同步放化疗(对照组,30例)。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IMRT)。试验组TPF方案(多西他赛75mg/m^2,dl,顺铂75mg/m^2,dl,氟尿嘧啶500mg/m^2,d1-5q3W×2)诱导化疗+同期放化疗(顺铂每周40mg/m^2加同步IMRT)。对照组同期放化疗(顺铂每周40mg/m^2加同步IM-RT)。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局部控制率试验组为96.6%,对照组为86.6%(P〉0.05)。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试验组为93.3%(28/30),对照组为70.0%(21/30)(P〈0.05)。试验组Ⅲ/Ⅳ级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诱导化疗加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神龙液合并化疗、放射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从1991年3月至1997年2月,对70例晚期鼻咽癌患者进行随机对照研究,35例采用神龙液加化疗并放射治疗(三联组),35例采用单纯放射治疗(对照组)。结果治疗结束时,颈淋巴结消退率三联组为71.43%,对照组为45.71%(P<0.05),2年生存率三联组为83.53%,对照组为59.23%(P<0.05)。结论研究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鼻咽癌是可取的,神龙液可增加肿瘤对放化疗敏感性及降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不增加血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疔加同期调强放化疗的临床近期疗效和急性反应。[方法]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27例,2003年UICC分期Ⅲ期71例,Ⅳ期56例。104例完成新辅助化疗+同期化疗,23例完成同期增敏化疗(每周1次,共6—7次)。全组患者均采用全靶区调强放射治疗,处方剂量:GTVnx69.0—75.9Gy/30~33F、PGTVnx69.0~69.9Gy/30~33F、PTV160.OGy/30-33F、PTV250.9—54.0Gy/28~30F、GTVnd 67.5~69.9Gy/30~33F。急性反应评价标准参考RTOG评估标准。[结果]中位随访8个月,远处转移5例;1年局部控制率100%,1年总生存率(OS)99.2%.1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95.3%。[结论]局部晚期鼻咽癌新辅助化疗加同期调强放化疗是可行的,3~4级急性黏膜炎和3-4级血液学毒性是限制化疗进行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远处转移28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远处转移的规律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81例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咽癌远处转移率20.3%(281/1383),其中肺转移42.7%(120/281),骨转移32.4%(91.281),肝转移21.4%(60/281),放疗后1-2年发生转移47.7%(134/281),结论:大部分鼻咽癌远处转移放疗后2年内,常见转移是肺,骨,肝,放疗前新辅助化疗和放疗后辅助化疗可减少鼻咽癌远处转移及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诱导化疗和放疗综合治疗晚期鼻咽癌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诱导化疗加放疗与单纯放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将78例Ⅲ、Ⅳa期鼻咽癌随机分为2组,每组39例。治疗组(A组)诱导化疗2个疗程后再行放疗(化疗方案:卡铂3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5-Fu 500mg/m^2,静脉滴注,第1-3天;平阳霉素16mg/m^2,静脉滴注,第1天);对照组(B组)单纯放疗。结果:诱导化疗后鼻咽癌病灶及颈淋巴结有效率(CR+PR)分别为53.8%(21/39)、72.7%(24/33)。A、B组5年总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分别为43.6%、40.8%、38.4%、34.0%(P>0.05);远处转移率A、B组分别为38.5%;、41.0%;2组远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相近。结论:诱导化疗加放疗不能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也不能降低其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顺铂、氟脲嘧啶化疗综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疗效。(方法)87例病理证实的Ⅲ、Ⅳa期鼻咽癌进行随机分组观察,45例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42例采用单纯放疗(对照组)。两级的照射方法和剂量相同。治疗组化疗:顺铂100mp/m2,第1天静脉注射,氟脲嘧啶750mg/m2,第1~5天静脉注射;于放疗前1周和放疗40Gy时以及放疗结束2~4周后进行。(结果)鼻咽部原发肿瘤消退率:治疗组95.6%,对照组81%(P<0.05)。颈淋巴结完全消退率:治疗组93%、对照组74%(P<0.05))。治疗组2、3、4年生存率分别为82.2%、75.5%、66,6%,对照组分别为61.9%、54.8%、47.7%(P<0.05)。治疗组2、3、4年局控率分别为778%、68.9%、622%,对照组分别为57.2%、476%、40%(P<0.05)。治疗组出现远处转移的中位时间18.6个月,对照组7.9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顺铂、氟脲嘧啶化疗加放疗有助于改善肿瘤的消退率、局部控制率、延长出现远处转移的时间,提高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其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9.
840例鼻咽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为规范鼻咽癌放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本院接受放疗的840例鼻咽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差别显著性检验采用Log—rank法,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1)全组3、5、10年鼻咽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6%、56.7%和36.6%,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6.8%、51.8%和32,0%,总生存率分别为7318%、58.6%和39.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N分期、有无颅底侵犯、有无颅神经侵犯、有无副鼻窦侵犯、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单侧/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颈部转移淋巴结的部位、鼻咽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外照射分割方式、有无化疗等因素对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0或〈0.05),鼻咽部照射剂量对鼻咽局部控制率、总生存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鞘区侵犯者无瘤生存率低于无侵犯者(P〈0.05),但不影响鼻咽局部控制率及总生存率(P〉0.05);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临床分期、T分期、单侧,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鼻咽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是影响鼻咽部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4)分层分析结果显示T2-T3期辅助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的患者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不加腔内治疗者(P〈0.01~0.05),而T1、T4期患者外照射后加用高剂量率腔内后装近距离治疗并未提高其鼻咽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P〉0.05)。结论:鼻咽癌临床分期(特别是T分期)晚期和,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和,或男性患者预后不佳,在外照射的基础上加用鼻咽腔内后装放疗可改善T2-T3期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咽癌治疗方案应根据病期、病变范围和患者的一般情况来决定.放射治疗是鼻咽癌首选治疗方法已被公认,Ⅰ、Ⅱ期单纯放疗即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而患者就诊时多为晚期,Ⅲ Ⅳ期约占85%[1].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是晚期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失败的主要原因,5年生存率仅15%~40%[2],单纯放疗后约50%于5年内死亡,65%于10年内死亡,43%死于局部复发、进展,57%死于远处转移,后者成为鼻咽癌疗效失败的决定因素[3].Lin报道[4]鼻咽癌远处转移2年生存率<10%,不治疗者中位生存期3~6个月,通过化疗治疗中位生存期8~12个月.如何改善晚期鼻咽癌病人的预后,已引起广泛的关注.新辅助化疗作为一种全身治疗,配合放射治疗能否进一步提高生存率,理论上对有中、高度远地转移危险患者的病情发展有抑制作用,降低远处转移率,同时增加局部控制率,但在近年来临床医学文献报道中,对新辅助化疗的效果存在一些争议,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放疗加诱导化疗治疗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诱导化疗对晚期鼻咽癌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1 993年 2月至 1 995年 1 2月 ,1 1 8例 、 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化放组及单放组 ) ,每组 59例。放疗采用60 Co机或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癌原发灶 DT66~ 76Gy/6.5~ 7.5w,颈部 DT50~ 66Gy/5~ 6.5w。化疗组在放疗前采用 DDP+5- Fu方案诱导化疗。结果  5年生存率化放组为 57.6% ,单放组为 35.6%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化放组远处转移率为 2 8.9% ,单放组为 40 .7% ,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结论 放疗加诱导化疗能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生存率并可降低远外转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Ⅲ、1Va期鼻咽癌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化放组及单放组)。放疗采用直线加速器照射鼻咽及颈部,鼻咽剂量DT70—76Gy,7—7.5周,颈部剂量DT50—70Gy,5—7周。诱导化疗采用DDP+5-Fu方案。结果:化放疗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76%、20%;单放组分别为96%、60%、18%,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放组远处转移率为20.9%,单放组为41.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诱导化疗能降低局部晚期鼻咽癌放疗的远处转移率,但没有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疗效。方法 160例初治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热疗组(70例)。对照组:接受氟尿嘧啶+顺铂化疗后原发灶和颈淋巴结转移灶均接受常规放疗。热疗组:放化疗方法同对照组,颈淋巴结转移灶于放疗第1周开始配合局部热疗。结果热疗组和对照组5 a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1.4%、21.1%(χ2=16.043,P<0.05),5 a生存率分别为58.6%、41.1%(χ2=4.805,P<0.05),5 a颈淋巴结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7.1%、76.7%(χ2=13.413,P<0.05),5 a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1%、44.4%(χ2=0.866,P>0.05)。结论放化疗联合热疗治疗颈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单纯放化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调强放疗时代鼻咽癌患者临床分型的现状。
方法 分析2003-2006年本院连续收治的初治、无远处转移、调强放疗的鼻咽癌333例,根据预后情况进行临床分型。分型定义为Ⅰ型:放射敏感不易转移型;Ⅱ型:放射抗拒不易转移型;Ⅲ型:放射敏感易转移型;Ⅳ型:放射抗拒易转移型。
结果 全组Ⅰ、Ⅱ、Ⅲ、Ⅳ型所占比例分别为70.0%(233例)、12.9%(43例)、16.5%(55例)、0.6%(2例);Ⅰ+Ⅱ期(57例)分别为86%(49例)、11%(6例)、4%(2例)、0%(0例),Ⅲ+Ⅳ期(276例)分别为66.7%(184例)、13.4%(37例)、19.2%(53例)、0.7%(2例)(P=0.007);无化疗者(69例)分别为80%(55例)、12%(8例)、9%(6例)、0%(0例),新辅助加同期化疗者(218例)分别为68.8%(150例)、13.8%(30例)、16.5%(36例)、0.9%(2例),新辅助加辅助化疗者(46例)分别为61%(28例)、11%(5例)、28%(13例)、0%(0例)。
结论 Ⅰ型在早、晚期均占最大比例,Ⅳ型均占最小比例;早期中Ⅱ型>Ⅲ型,晚期中Ⅲ型>Ⅱ型。与常规放疗资料相比Ⅰ型比例提高,其他型均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西妥昔单抗联合适形调强放疗和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毒性反应和预后因素。方法:纳入2006年3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初治,无远处转移的Ⅱ~Ⅳ期鼻咽癌共72例。西妥昔单抗初始剂量为400 mg/m2,之后为每周250 mg/m2。所有患者接受适形调强放疗,接受诱导和/或同步化疗。结果:中位随访60.5月(5~110月)。全组患者3年、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ocal regional recurrence-free survival,LR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istant metastasis free-survival ,DMFS)、无进展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6.1%,75.4%;79.2%,67.9%;77.8%,66.7%和88.9%,76.7%。Ⅱ~Ⅲ期和Ⅳ期患者的5年 PFS 及 OS 分别为83.3%,97.1%和51.7%,58.3%。4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共有17例患者出现远处转移。死亡14例患者中8例死于单纯远处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期为 PFS 和 OS 的预后因素(P =0.0146,P=0.0021)。分别有62.5%和4.2%患者发生3和4级口腔粘膜炎。14例患者出现颞叶损伤。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 IMRT 加化疗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较好,毒性反应可耐受。值得扩大样本量以及开展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将80例发生放疗后远处转移鼻咽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对照组40例患者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后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记录研究组的毒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72.5%,高于对照组的5.0%(P<0.05)。研究组主要毒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大多为轻度。研究组生存时间为≤1 a者5例(12.5%),>1~2 a者20例(50.0%),>2~3 a者13例(32.5%),>3 a以上者2例(5.0%);对照组生存时间为≤1 a者27例(67.5%),>1~2 a者12例(30.0%),2~3 a者1例(2.5%),2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鼻咽癌放疗后远处转移临床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诱导加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Ⅲ、Ⅳa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1例Ⅲ、Ⅳa期鼻咽癌患者行诱导加同期放化疗(IC组),同时与同期行单纯放疗的102例(RT组)进行比较,两组放疗方法相同。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组放疗前诱导化疗2个周期:DDP20mg/m^2,d1-5;5-Fu500mg/m^2,d1-5;21天为1个周期,同期化疗于放疗第1、4周进行;DDP20mg/m^2,d1-3;5-Fu500mg/m^2,d1-3。结果诱导加同期放化疗组及单纯放疗组鼻咽肿瘤全消率分别为95.0%和83.3%(P〈0.05);颈部淋巴结全消率分别为94.1%和82.3%(P〈0.05);5年总生存率为72.3%和51.0%(P〈0.05);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68.3%和48.0%(P〈0.05);局部复发率为17.8%和33.3%(P〈0.05);远处转移率为17.8%和29.4%(P〈0.05)。结论诱导加同期放化疗可提高Ⅲ、Ⅳa期鼻咽癌肿瘤全消(CR)率、5年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DDP联合5-Fu的方案急性不良反应仍较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术后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10月~2007年10月.52例根治术后的Ⅱ~Ⅲ期食管癌患者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同步放疗.放疗剂量:50Gy/25F,5周。[结果]28例(54%)患者发生了Ⅲ/Ⅳ级放化疗毒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放射性食管炎。中位生存时间为37.2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19%、47.13%。2年局控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0.01%、71.38%和42.01%。[结论]同步放化疗治疗Ⅱ~Ⅲ期术后食管癌患者可行,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临床特征,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 1990-2009年收治的20岁以下鼻咽癌患者148例,1992年福州分期Ⅱ期11例,Ⅲ期48例,Ⅳ期88例,1例分期不明;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分期Ⅱ期8例,Ⅲ期58例,Ⅳ期81例,1例分期不明.单纯放疗94例,放疗和化疗综合治疗54例.结果 中位随诊时间为44.5个月.全组5年总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2.9%、85.1%、78.6%.42例治疗后失败,16例局部区域复发,29例远处转移,其中3例同时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骨转移为最常见的部位.单因素分析显示T4期、鼻咽剂量<70 Gy是总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X2=4.08、5.61、5.30,P:0.043、0.018、0.021),鼻咽剂量<70 Gy是局部控制率的不良预后因素(X2=7.32,P=0.007),病史≥6个月是无远转生存率的不良预后因素(X2=4.24,P=0.039).多因素分析显示国际抗癌联盟2002年分期T4期、鼻咽剂量<70 Gy是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X2=5.73、5.56,P=0.017、0.018),鼻咽剂量<70 Gy是局部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X2=5.81,P=0.016).结论 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治疗疗效好,放疗剂量可与成年人相同,减少远处转移和减少严重晚期不良反应将是以后努力的目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outcome and prognostic factom of adolesc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Methods Between Jan 1990 and Dec 2009,totally 148 pathological confirm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patients with age≤20 year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including stage Ⅱ 8,stage Ⅲ 58,stage Ⅳ 81,and unknown 1 when restaged by TNM system(UICC 2002),ninty-four(63.5%)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alone,54(36.5%)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Results The median follow-up time for all patients was 44.5 months.The 5-year overall survival(OS),local-regional control(LRC)and 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rateswere 82.9%,85.1%and 78.6%.There were 42 patients(28.4%)failed with 16 regional recurrence and 29 distant metastasis,and 3 with both;bone metastasis was the most common site of distant metastasis(22/29).In univariate analysis,the advers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S were stage T4(X2=5.61,P=0.018),radiation dose<70 Gy(X2=5.30,P=0.021),for LRC was radiation dose<70 Gy and for 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 was the disease history≥6month(X2=4.24,P=0.039).In multivariate analysis,radiation dose<70 Gy and stage T4 were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OS(X2=5.73、5.56,P=0.017、0.018),for LRC was radiation dose<70 Gy(X2=5.81,P=0.016).Conclusions The outcome of the present series was excellent,total nagopharyngeal radiation dose less than 70 Gy is inappropriate.Reduce the distant metastasis and late toxicities were the future dir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dolescent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