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24例神经科术后病人进行系统的家庭整体康复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论述在家庭康复护理中运用护理评估、诊断、实施、评价四个护理程序。内容包括服务方式、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环境设置、功能锻炼、自理能力训练等,指出家庭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减轻经济负担,提高护士素质,加快护理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从社区护士中选取了70例脑卒中家庭护理者,利用计算机软件,把70例脑卒中家庭护理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35例。给予观察组脑卒中家庭护理者家庭康复护理知识专业技能操作培训,对照组给予常规家庭护理培训,培训三个月后,评价和观察两组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基本知识掌握情况和各项护理能力情况。结果:观察组实施脑卒中家庭康复护理培训后,家庭护理者护理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优于对照组,护理能力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两组脑卒中家庭护理者差异(P〈O.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组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显著提高,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家庭护理者护理能力提升,有重要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博 《现代养生》2014,(10):197-197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护理指导对巨结肠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行手术治疗巨结肠患儿15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组,其中对照组患儿75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组患儿75例,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针对患儿家长进行家庭康复护理指导;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组患儿恶心呕吐、腹痛及腹胀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组患儿干预后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组肠炎、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指导用于巨结肠患儿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家庭远程康复的概念、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应用进行综述,分析家庭远程康复的优势与不足,为社区后续开展家庭远程康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华 《现代保健》2011,(4):134-135
目的研究小儿脑瘫的家庭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对笔者所在科出院的1岁以内的46例脑瘫患儿跟踪指导,制定实施一对一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治疗。结果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正确的家庭康复护理指导能使治疗效率大幅提高,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减轻了负担。结论小儿脑瘫的家庭护理对脑瘫患儿的治疗和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但康复护理服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总结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康复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现状以及经验,认为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需要从宏观层面构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开展康复护理质量评价,并以质量评价为抓手加强社区康复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鼓励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参与康复护理,以此推进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痴呆老人的家庭护理中,最关键的是康复护理,包括自我能力训练、缅怀过去、记忆训练、感官刺激活动及美术创作与手工制作等。长期的家庭康复护理,能有效地延缓老年性痴呆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护理文献系统分析,找出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护理存在的问题,为残疾儿童康复护理研究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78~2011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护理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检索出残疾儿童康复护理文献172篇,1989年检索出第一篇研究文献,然后逐年递增;文化和经济发达地区文献报道较多,文献主要发表在康复类期刊上;小儿脑性瘫痪、精神发育迟滞、家庭和社区康复护理为研究热点。结论:我国残疾儿童康复护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残疾儿童康复护理事业有待国家、社会和家庭进一步参与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家庭康复的实际意义.方法 以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间入院治疗,并出院的4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比较分析.本次研究将40例患者按照治疗康复的方式不同分最了2组,分别是家庭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家庭组采用的康复方法为:在相关护理人员的指导下,由家庭成员帮助患者所进行的家庭康复治疗护理;常规组则采用常规的方法主要由康复医生和护士共同完成的护理,然后对2组的康复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家庭组与常规组的FMA值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2组患者在第1、2、3次评价结果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较早出院后可在神经康复小组指导积极开展家庭康复治疗护理的方法是可行的,同样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股骨干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在术后急性期、功能锻炼期、起立步行期、出院前及回归家庭后行康复指导。针对患者在不同时期的康复需要,采取阶段性强,目的性明确的康复护理形式,使康复护理融会贯通于患者的整个住院过程,并向出院后延续。结果:增加了患者对股骨干骨折护理及康复的认识,增强了遵医行为,强化了康复能力。结论:康复护理对术后患者护理有确切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孟静 《中国校医》2019,33(9):700-701
目的 了解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对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理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80例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常规组给予普通护理,延伸组进行了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比较2组满意率、出院后用药与康复锻炼等方面的遵医行为评分、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评分与心功能、未及时复查率。结果 延伸组满意率、心理状态评分、心功能、出院后用药与康复锻炼等方面遵医行为评分、未及时复查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基于家庭的延伸康复护理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社区康复护理使脑卒中从封闭式的医院专业护理走向社会、走向家庭,把专科护理知识传授给社区护理人员,使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顺利地从医院延伸到社区。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已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该病不仅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带来影响,也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内脑卒中患者的家庭康复护理带有盲目性和随意性,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工作尚未系统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对提高出院后脑梗塞病人康复的意义。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法将2005年2月~2005年12月期间的112例脑梗塞康复期病人分为两组,2005年2-5月为未家庭护理组53例,2005年6-12月为家庭护理组59例,分别对两纽病人的功能恢复和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出院6个月后,家庭护理组与未家庭护理组的症状改善和复发情况经X2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家庭护理组优于未家庭护理组。结论家庭护理延续了康复期脑梗塞病人从医院到家庭支持护理,有效地促进了脑梗塞康复期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15.
龚菊红  周华  何燕 《社区卫生保健》2009,8(3):224-225,228
目的研究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牛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遗症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与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家庭康复护理,并采用Barthl指数、FAQ家属调查问卷进行评定,6~12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市中后遗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黄慧敏 《现代保健》2014,(11):128-130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效用性,为今后康复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社区卫生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等。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后评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组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t=6.84,P=0.000;t=5.99,P=0.000);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李淑华 《健康大视野》2006,14(6):125-125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护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做好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康复,家属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基础,科学护理是关键。正确有效的家庭护理,对于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促进康复无疑产生积极作用。如何做好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护理,笔者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①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②保证治疗护理措施的落实;③适当关心病人生活;④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志愿者结合家庭支持对偏瘫患者康复的干预效果。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2月,64例被诊断为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理志愿者结合家庭支持的护理方式。采用改良巴氏指数和生存质量值,评价康复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偏瘫患者护理志愿者结合家庭支持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康复护理贯穿脑瘫康复的全过程,护士根据总的康复治疗计划,以全面康复为目标,对患儿进行康复护理评价,制定计划并得以实施,我们通过康复护理,使患儿在住院期间得到了生活、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护理,患儿家长对疾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家庭康复训练有了初步的了解,护士参与team组的评价与各项治疗的协调工作,大大缩短了医患间的距离,提高了康复治疗的质量和要求,在护理质量调查中,满意度达99%,同时也提高了护理队伍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康复计划的制定为临床康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所以说康复护理在脑瘫康复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时间对其回归社会与家庭的影响。方法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通过对脑卒中的早期康复治疗与护理,促进其家庭与社会的转归。结论通过正确、积极的早期干预,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社会生存能力,促进其回归家庭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