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药治疗肿瘤已形成了"扶正培本"治疗学术体系,近年在这一学术体系基础上,大量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提示,中医药在肿瘤的控制方面也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系统回顾中医药"扶正培本"肿瘤治疗学术思想的理论渊源以及发展、成熟过程,立足于该理论的相关研究,进一步阐发其科学内涵及理论外延,据此提出"固本清源"理论,并从临床及基础研究两方面对其应用进行阐述,证实"固本清源"理论既有助于发挥现代中医药治疗肿瘤的特色与优势,又符合现代医学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林洪生教授在继承“扶正培本”理论的基础上,广纳各家肿瘤治疗之所长,结合四十多年临床诊疗经验,凝练并提出了“固本清源”理论,丰富了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学术体系。通过阐述“固本清源”理论的源流以及科学内涵,将基于“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下的中医药应用于现代医学治疗肿瘤的各个阶段,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临床疗效,丰富了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的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林洪生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研究近50载,在全面继承扶正培本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与科研经验,进一步凝练提出了“固本清源”防治肿瘤创新理论,在该理论统领下,建立了中西医结合肿瘤分阶段规范化治疗体系,较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小细胞肺癌是恶性程度高、易发生复发转移的肿瘤,现代医学远期疗效较差,林洪生教授临床上以“固本清源”理论为指导,借助“中西医结合肿瘤分阶段规范化治疗体系”思想,可较大程度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现简要介绍林洪生教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证思路和遣方用药特点,为林洪生教授“固本清源”学术思想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虚"、"毒"、"瘀"是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病理因素,正气亏虚、毒瘀互结是其根本病机。因而在传统"扶正固本"的理论基础上,创新性提出"固本清源"治疗恶性肿瘤,一则匡扶正气,调节机体内环境的平衡,即"固本";二则从源头上控制肿瘤,祛除"毒"、"瘀"等病理因素,即"清源"。"固本"与"清源"互相为用、关系密切,在肿瘤的不同发展阶段以及治疗的不同时期,二者辨治应用能使患者最大程度地临床获益。"固本清源"新理论既是对传统中医理论思维的传承,又与现代医学肿瘤治疗有机结合,将为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发挥作用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介绍徐荷芬教授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徐荷芬教授从事肿瘤医教研数十年,形成了"扶正固本,养阴祛瘤"的独特学术思想,临证突出"扶正养阴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倡导"期型分治","中西并举",并结合心理干预疗法,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肿瘤防治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法分析和总结林洪生老师以"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理论为指导,治疗肺癌的处方用药规律,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筛选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于广安门医院肿瘤科进修期间,跟随林洪生老师门诊收集治疗肺癌的有效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0)",行数据挖掘及用药规律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524首,涉及中药182味,总结"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下处方中的高频药物及组合规律,"扶正固本、祛邪清源"指导用药随病情演变而变换主次。结论:"扶正祛邪、固本清源"理论指导不同阶段肺癌的治疗,运用现代医学手段治疗期间以扶正固本为主,不耐受现代医学治疗并有合并症则以祛邪清源为主,现代医学治疗后维持巩固阶段以扶正祛邪与固本清源并重。总结用药规律,进一步印证"扶正祛邪、固本清源"机制贯穿于肺癌中医治疗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具有整体、多靶点的疗效特点,对于防止肿瘤的复发转移、减轻放疗和化疗的不良反应、延缓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肿瘤发病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多种扶正固本治疗原则指导下的中医药治法的灵活运用,拟对扶正固本治疗原则的具体应用、常用治法及现代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临床扶正固本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居高不下,治疗逐渐倾向于结合手术、放化疗、靶向药物、肿瘤免疫制剂、中医药等的综合治疗。中医药越来越多地参与到肿瘤治疗之中,并不断证明其有效性。中医治疗肿瘤应秉承整体观念、治病求本的原则,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权衡虚实,扶正祛邪,要注重预防,早诊早治。在中医介入肿瘤治疗的时机方面,要抓住肿瘤围手术期手术后无瘤生存期促进恢复、降低转移风险,在放化疗时期予以增效减毒,晚期予以扶正固本。中医治疗肿瘤要与西医治疗取长补短,相互协同,才能切实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肿瘤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基因调控和多步骤发展过程,并涉及到肿瘤细胞、机体、靶组织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涉及到一系列肿瘤侵袭转移相关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从而影响其抗侵袭转移功能的正常发挥。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扶正固本类药物通过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温阳补肾等方法,具有一定的抗肿瘤转移的作用。随着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发展,扶正固本类药物抗肿瘤转移的作用机制有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将近几年相关研究和运用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蓓教授提出肿瘤病机多为痰毒瘀虚,临床上要秉持"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中医诊疗精髓,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重视扶正固本与固护脾胃,指出"治病求本"是指导肿瘤治疗的大法;提出"以毒攻毒"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首倡青紫舌消退与否及消退的迟早,可作为预后的判断指征之一;重视"治未病",主张用中医与西医手术、放疗、化疗、介入、靶向等治疗的综合应用,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综合治疗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现代医学对肠癌的治疗不断进步,中医药在综合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郁仁存教授认为,中医治疗肠癌最基本的法则是扶正祛邪相结合,扶正补虚以健脾补肾法为主,祛邪以清热解毒抗癌为主,同时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中西医结合可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在肿瘤的康复与姑息治疗中运用中医病证结合诊疗模式,在现代医学认知疾病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从多个角度明确肿瘤各个阶段的主要矛盾,确立治疗目的与诊疗方案。提倡治病求本,攻补兼施,使得抗癌治疗与姑息治疗相辅相成;扶正为主,善用温阳,运用中医药提升晚期肿瘤姑息治疗的效果;并善用疏肝解郁疗法,拓展中医药在肿瘤康复治疗中的运用范围。临证应灵活运用健脾补肾、化痰解毒、温阳散寒、疏肝解郁诸法于肿瘤康复与姑息治疗之中,促进患者身心功能状态恢复,缓解肿瘤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吴涛  马金丽 《北京中医药》2017,36(3):251-253,280
陆明教授认为中医治疗乳腺癌应以扶正祛邪为总的治疗原则。根据病程、正邪盛衰、肿瘤部位等,确定不同治法。早期宜祛邪为主,扶正为辅;中期虚实夹杂,宜扶正和祛邪相结合,攻补兼施;晚期正气虚衰,宜内服扶正、外敷祛邪,强调扶正以祛邪,祛邪不伤正。其治疗乳腺癌在以扶正祛邪为主要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分层治疗模式",即"术后早期中医药重建修复;术后长期中医药调理清除残余病灶;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与中医药结合;晚期乳腺癌内补外攻,延长生存期"。重视顾护胃气,辨病辨证中西和参,擅用外治法,从遣方用药、乳腺癌各期中医治疗的角度等方面介绍陆明教授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建生教授基于多年来治疗肿瘤的心得,认为肿瘤的发生及发展与NICE失衡、调节障碍有关;病机不外乎"虚"、"瘀"、"热"、"毒".治法宜补肾益气、健脾解郁、软坚散结、解毒抗癌;并提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以扶正固本为基本原则,使机体潜在的调控作用获得再现.  相似文献   

15.
"固本清源"理论的提出,是在"扶正祛邪"基础上的创新与提高,强调除固本能扶正外,清源亦能扶正,其内涵与意义更符合现代中医药辨治肿瘤病的特点,是治疗肿瘤病的重要延伸。固本即扶正培本,当分培补先后天;清源则为从源祛邪,内蕴邪祛正安之意,可分化痰、逐瘀、祛毒,两者殊途同归。明确"固本"与"清源"对机体邪正的复合影响,灵活地在肿瘤病发生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辨治应用,方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对指导现代肿瘤病的规范化治疗具有一定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最基本法则,现代医学认为主要是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具有双向调节和保持平衡的作用。近年来,中药诱生细胞因子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临床实验研究表明,中晚期肿瘤患者普遍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受损,可能与TH细胞数量减少或功能不足有关,并与机体免疫调节因子紊乱不可分割。本文拟就中晚期肿瘤患者治疗及预后与免疫调节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 1 扶正培本法则细胞免疫调节功能中药对细胞因子的诱生 1.1 扶正培本是中医药防治肿瘤的基本法则,是近几十年来在中医药治疗肿瘤的临床和实验工作中,应用和研究最多…  相似文献   

17.
张瑞明教授认为在手术、放疗、射频、介入等方法控制肿瘤或根治肿瘤的基础上采用活血化瘀、扶正祛邪、解毒散结、调畅情志基本治疗法则治疗肝癌,能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增效减毒、扶正固本、抗瘤抑瘤作用,并且提出"肿瘤在人体最虚处发生发展"的学术观点,强调"带瘤生存",从而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18.
吴秉纯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一直注重扶正固本治则,并通过补气药的研究以证明扶正固本的作用及正确性,阐明了扶正固本治则实质.  相似文献   

19.
中医规范化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近年中医药辨证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现状,认为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更能反映该病的本质;活血化瘀,行气利水,扶正固本是中医治疗本病最根本的治法;采用中西医结合诊治本病的方法,明显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治疗,应该列为常规治疗.提出中医对鼓胀的辨证、治疗、疗效评价规范化的研究与展望.  相似文献   

20.
作者从现代中药药理学角度对扶正固本疗法治疗肿瘤的机理进行了综述,提出扶正固本法是治疗晚期癌症患者的重要法则,认为正确运用扶正固本法是提高肿瘤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改善存活质量、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提高免疫能力、调整内环境平衡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