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总结浙江省级名中医舒琦瑾教授辨证治疗抗肿瘤药物相关性皮疹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8年5月1日至2022年3月1日舒师门诊诊治的抗肿瘤药物相关性皮疹病例,运用Excel 2019软件建立方剂临床数据库,对药物频次、类别、性味归经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SPSS Statistics 25.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共纳入病例75例,共456诊次,用药156味,累积用药频次6 815次,药物频次最高为黄芪,其次为白花蛇舌草、薏苡仁、玄参、金银花;类别频次最高为清热药,其次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药性频次最高为寒性,药味频次最高为甘味,药物归经主要分布在肺、胃、脾、肝。通过聚类分析和关联规则分析,结合临床经验,得出常用组方有沙参麦冬汤、四妙勇安汤等,常用药对(组)有北沙参和麦冬、金银花和玄参、黄芪和党参等。[结论] 舒师从虚、湿、热、痰、瘀、毒辨治抗肿瘤药物相关性皮疹,以益气养阴解毒为基本组方配伍,兼顾燥湿、化痰、活血等,契合病机,攻补兼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中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用药规律。 [方法] 收集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建库至2022年3月运用中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的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处方,构建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频次、类别、性味归经、聚类及关联规则进行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85篇,方剂90首,中药144味,累及用药频次966次。使用频次前5位的中药依次是牛膝、黄芪、丹参、茯苓、杜仲。累计用药16类,排名前5的类别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平肝息风药、利水渗湿药。中药性味及归经分析显示,常用药物以甘、平为主,归经主要为肝经、肾经、脾经。系统聚类可分为6类,涉及六味地黄丸、天麻钩藤饮等。关联规则分析共提取药对关联规则9条,药组关联规则10条,核心配伍的功效为补益肝肾、平肝潜阳。 [结论] 现代医家认为,高血压肾损害病性为本虚标实,治疗该病当以补虚为核心,随证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利水渗湿之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挖掘高祥福教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选方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17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高祥福教授门诊就诊的SLE患者资料,构建方剂数据库,对药物的累计频数、药物类别及性味等进行描述性分析,提取出频数最高的50种药物,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以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诊次共630次,其中涉及中药181味,使用频数最多的前5项为生地黄、青蒿、丹参、金樱子、芡实。累计用药20大类,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收涩药位居前四。使用频数最高的药性药味是寒性、甘味。系统聚类分析得出了7组药物组合及9种单药,涉及青蒿鳖甲汤、水陆二仙丹、犀角地黄汤等方剂。关联规则分析获得二项关联组合74项,涉及金樱子与芡实、鳖甲与青蒿、牡丹皮与生地黄等药对;三项关联组合97项,涉及清热药+收涩药、收涩药+活血药、清热药+补虚药等配伍。[结论] 高祥福教授治疗SLE以养阴清热、滋补肝肾为核心,并随证搭配活血化瘀、凉血解毒、补益肺脾、温肾利水、祛风通络之品,用药善于甘、苦、辛配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吴良村教授治疗胃癌的用药规律。[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吴良村教授在浙江省中医院门诊诊治的胃癌患者116例,采集患者临床信息,建立临床方剂基础数据库,对处方药味、用药频数、药物性味、药物功效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频次10以上的42种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在116例病例中共用药159种,累计用药频次1816,其中用药频次最多者为甘草,其后依次为茯苓、山药、太子参;药物类别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补虚药(补气药类最多),其次为清热药、消食药、理气药;药性使用频次最多的为平性,药味使用频次最多的为甘味。聚类分析将药物主要分为5大类,涉及方剂四君子汤、二陈汤,涉及药对稻芽与麦芽、鸡内金与猕猴桃根、蛇舌草与仙鹤草等。[结论]吴老治疗胃癌以补气为主,其主方与四君子汤相类,同时注重养阴清热,顾护胃津,并常常辅以消食理气药物通畅中焦,疏利气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等中文数据库,两名研究者对文献进行严格筛选和采用"双录入"数据提取,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核心药物、药对(组)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条件纳入分析的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文献共187篇,涉及379份处方及270味中药。药物出现频数累计4 724次,使用频数排列在前10位的中药分别是黄芪、白术、甘草、当归、党参、升麻、山药、柴胡、陈皮、茯苓,用药类别以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为主。核心药物聚类分析结果形成5个类别。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 30%,得出药对关联规则13条,3味药配伍关联规则24条,4味药配伍关联规则16条,基本以补虚药类中的补气药、补血药与解表药类中的具有升举阳气功效的药物三者之间不同组合。结论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规律以补虚为主,药物之间关联多以补中益气汤的组方为核心,以补益脾肾为大法且贯穿病程的始终,兼以清热、祛湿、解毒等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筛选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临床研究文献,纳入处方中药,建立数据库,对中药性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次统计,对高频中药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挖掘高频中药组合。[结果] 共纳入186首处方,涉及中药256味,频次2 250次。使用频次>20次的中药共24味,前3位为黄芪、茯苓、白术;中药药性主要为寒、温、平,药味主要为苦、甘、辛,归经主要为肝、肺、脾经,功效分类以补虚药、清热药为主。关联规则分析得到核心药对7个,核心药组43个;聚类分析得到5类处方。[结论] 中医药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以扶正祛邪为原则,扶正以益气为主,有气虚、气血、气阴的偏重;祛邪治标类中药则偏重于清热化痰、理气活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名中医肝癌治疗用药特点和配伍规律,为肝癌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收集名中医肝癌发表医案,建立名中医肝癌处方用药数据库,运用Excel 2007对药物性味归经、功效进行频数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SPSS 21.0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筛选处方123首,药物237味,用药频次2150次,所用药物四性以寒、温、平性为主,五味以甘、苦、辛味为主,归经以归脾、肝、胃经为主;用药频次前3类中药分别为补气药、理气药、清热解毒药;经关联分析发现25组配伍药对;经聚类分析发现3类药物组方。结论:名中医肝癌治疗以疏肝健脾、解毒抗癌为主,体现了肝癌"肝郁脾虚,癌毒内蕴"的基本病机,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用药规律。[方法] 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学术论文总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 Database for Chinese Technical Periodicals)中收录的、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相关文献,并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其中的中药进行频次统计、药物功效分类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 [结果] 共纳入59篇文献,中医证型主要以气血两虚、气阴两虚、肝郁脾虚、肝郁气滞为主;单味中药使用频次位于前10位的分别是茯苓、白术、甘草、黄芪、白芍、当归、陈皮、熟地黄、柴胡、白花蛇舌草;使用频次较多的中药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和清热药为主,其次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中药性味以寒、温、甘、苦、辛为主,主入肝、脾、肾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16对,聚类分析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结论] 分析结果体现了现代中医辨治乳腺癌以虚证为主的证治特点,治疗以调补中焦脾胃为主,补益肝肾、疏肝养血,并配合化痰散结之法。  相似文献   

9.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及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PubMed数据库中有关中药治疗性早熟的文献,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治疗性早熟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和组方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复方63首,涉及药物93味,使用频率≥50%的药物共7味,依次为知母、生地黄、黄柏、牡丹皮、柴胡、夏枯草、茯苓;频次居前5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清热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药性以寒、平为主,药味以甘为首,归经以肝经为要;关联规则分析常见的组合是知母—黄柏、知母—生地黄—黄柏、知母—牡丹皮—黄柏;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后得到5个聚类新方。结果提示治疗性早熟的中药用药以清热、滋阴、凉血药为主,同时辅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究何若苹教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何师诊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112首处方,提炼方药信息,建立相关数据库,分析药物使用频次及组方规律,运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如关联规则分析法、系统聚类分析法等探究何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潜在用药规律。[结果] 收集的112首处方中涉及药物共173味,其中频次≥20次的中药28味。药物中使用频次以补虚药、清热药为高;药性多为温性,其次为寒、平性;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归经中肝经最多,肾经次之,心脾胃再次之。关联规则分析表明常用药对有山茱萸和泽泻、生地和泽泻、生地和山茱萸、山药和泽泻、牡丹皮和泽泻、泽泻和山茱萸等。聚类分析高频药物可以得出6个核心药组,体现了何师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多运用补益肝肾、疏肝理气、交通心肾、行气活血等治法。[结论] 何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经验丰富,以调补肝肾为主,兼阴阳并补、滋阴清热、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疏肝理气,多运用补虚药、清热药,药性多为甘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现代文献中针灸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选穴规律。[方法]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数据库中的文献进行检索和梳理,检索年限自建库起至2018年12月31日,分析针灸治疗DN的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78篇,针灸处方110个,现代针灸治疗DN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依次是肾俞、足三里、太溪、三阴交,经外奇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胃脘下俞;选取腧穴所属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为主;特定穴选取以五输穴为最多;选取腧穴所在部位主要是下肢和背腰部。系统聚类得到6个有效聚类群,Apriori算法关联规则得出肾俞和足三里同时出现的支持度最高。[结论]针灸治疗DN遵循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从病因病机论治、局部取穴和随症取穴相结合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关联规则探究苗医治疗风湿病方的组方规律。方法:收集、整理苗医治疗风湿病方,并建立数据库,应用关联规则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经统计苗医治疗风湿病单验方共有842首,药物576味,累计用药频次4098次,其中,频频次最高的依次是见血飞、威灵仙、白酒等30味苗药。关联规则分析出支持度≥3%、置信度≥18%的药对如见血飞-淫羊藿、见血飞-松节、鸡血藤-石胡椒等14对;支持度≥0.08%、置信度≥5.9%的药组如白酒-八角枫-大血藤、鸡血藤-松节-石胡椒等13组。结论:运用关联规则可以挖掘苗医治疗风湿病的用药特点和规律,为阐释苗医组方理论提供科学借鉴,并为临床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大样本中医体质分类的调查,探讨中医体质类型分布及其兼杂规律。方法 :选择7 882份中医健康体检报告中的中医体质辨识结果作为数据源,采用IBM Spss clementine14.1中的Apriori模型进行关联规则挖掘,最小支持度阈值为6%,最小置信度阈值为80%。结果:体质类型的兼杂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单一体质类型中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湿热质较为常见;在兼杂体质类型中气虚质可能是除特禀质以外的6种偏颇体质的基础体质;挖掘出与兼杂体质有关的分类关联规则22条。结论:采用《中医九种基本体质分类量表》进行的体质辨识其辨识度还不够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收集中药治疗癌性发热文献中的处方用药,探讨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组方原则及规律。方法:收集整理2000年1月~2016年10月发表于国内期刊的有关中药治疗癌性发热的处方,使用频数分析法分析其使用原则和规律。结果: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中药复方50首,涉及中药118味,共计496味次。频数分析发现中药治疗癌性疼痛常用药为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等,50个中药复方中有明确中药剂量的复方为46个,其中用量≥30g的中药为生地黄、鱼腥草、柴胡、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水牛角、青蒿等,运用SPSS23.0对使用频次≥5次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显示治疗癌性发热的中药中现代医家多用生地黄、黄芪、知母、柴胡、甘草等药。结论:通过分析文献发现,中药治疗癌性发热清补结合、标本兼顾、以治本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探究中医药治疗胃息肉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1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 disc,CBMdisc)、...  相似文献   

16.
正鲍严钟主任中医师是国家级名中医,长期从事中医男科临床工作,在全国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对性功能障碍、无精症、少弱精症、慢性前列腺炎等多种男科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有独特见解。高催乳素血症是由多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引起的血清催乳素水平持续高于正常范围的下丘脑垂体性疾病。男性高催乳素血症可表现为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少精症、甚至出现睾丸萎缩等[1]。本研究通过收集鲍严钟主任治疗男性高催乳素血症的中医处方,通过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鲍严钟主任治疗男性高催乳素血症遣方用药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膏方治疗虚劳病的用药及组方规律。方法筛选《中医膏方大全》中治疗虚劳病内服膏方87首,统计其中各药的使用频率,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分析不同药物组合在治疗虚劳病中的使用规律。结果出现频率前6味的中药为:蜜、人参、生地黄、甘草、茯苓、枸杞子;最常用的5组药对为麦冬→人参、白术→人参、麦冬→生地黄、肉桂→甘草、茯苓→人参;补气补阴药配伍清热药为最常见的组方结构。结论膏方治疗虚劳病重视顾护脾胃,以补气补阴为大法,随证配伍清热、补血、利水渗湿、补阳之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发掘古今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糖尿病)的首选药、常用药、首选药对、常用药对,为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和中药新药研制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通过"九九中医资讯网"共享数据库系统,分别检索古代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和现代中药品种治疗糖尿病的用药情况,采用频次、逻辑分析、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分析数据,获得古今治疗消渴及其相关病症(糖尿病)的首选药、常用药、首选药对、常用药对。结果现代中成药首选药为黄芪、五味子、天花粉、地黄、麦冬、葛根;常用药人参、山药、知母、枸杞子、茯苓、黄连;首选药对为黄芪+五味子、黄芪+地黄等;古代用药首选药物为天花粉与麦冬;首选药对天花粉+麦冬和天花粉+黄连。结论通过对古今治疗消渴(糖尿病)的用药分析及对比研究,可发现古今治疗优选药物及药对,并从中发掘潜在有效药物,可为中医临床治疗糖尿病和中药新药研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药内服复方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4个数据库中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内服复方文献,检索时间为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将文献整理得到符合要求的中药内服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开源软件包R i386 3.3.0对数据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311首方,208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白术、甘草、防风、黄芪、太子参、茯苓、陈皮等;强关联规则提示以黄芪、白术、防风等核心药物组成的玉屏风散加减为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基本方;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黄芪-龙骨-牡蛎、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党参等中药配伍.结论 通过对药物频数、强关联规则、药物聚类的分析,可以揭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组方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SQL技术对电子病历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高血压患者按照性别以65岁为界,分为<65岁男、<65岁女、≥65岁男、≥65岁女4组。运用Apriori算法研究检查检验结果与用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出29条强关联规则,对制定高血压临床诊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