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本文就组织因子通路抑制因子的作用,性质,分布、合成、代谢,人体血浆中的正常及异常含量以及天然抗凝剂的依据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存在于正常血浆中,对组织因子和因子Ⅶa的复合物(TF/FXa)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机制需依赖因子Xa(FXa)的存在。本文就该抑制物的体内产生、生化性质、基因结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因子Xa依赖的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生理性抗凝物质,存在于正常血浆中,对组织因子和因子Ⅶa的复合物(TF/FXa)有强大的抑制作用,但其抑制机制需依赖因子Xa(FXa)的存在。本文就该抑制物的体内产生、生化性质、基因结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类风湿因子是由于感染细菌、病毒等以后引起体内自身的IgG发生变性,这种变性的IgG成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而产生的一种抗体。常见的类风湿因子有IgM、IgG和IgA型。类风湿因子是一种巨分子球蛋白。人体内普遍存在着类风湿因子,但一般不容易检测出来,只有当类风湿因子含量超过一定滴度时才为类风湿因子阳性。类风湿因子具有以下一些生理功能:①调节免疫反应;②激活补体,加速清除病原微生物;③清除免疫复合物。较高滴度的类风湿因子常表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变活动,关节骨质破坏较多见且严重。上述三种类型的类风湿因子中以IgM…  相似文献   

5.
组织因子作为因子Ⅶ的辅因子和受体,是生理性凝血过程中最重要的启动因子。近年来,在组织因子分子结构、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与因子Ⅶ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组织因子的进一步研究可能获得通过控制组织因子表达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造血干细胞调控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干细胞是非常原始的全能造血细胞 ,其定向分化、增殖及存活受到多种因子的调控。目前鉴定的能作用于造血干细胞的刺激及抑制因子相当多 ,但仅几个细胞因子能单独发挥作用。干细胞的正性调控因子主要有 :IL - 3、IL - 6、SCF、IL - 1 1、SCPF、CM- CSF、STK- 1 ( FL K- 2 /FL T- 3L ,FL )等 ,其负性调控因子有 MIP1 - α、TGF- β、四肽 Ac SDKP、五肽 p EEPCK。但应注意的是 ,这些正性调控因子在功能上是有区别的 ,比如 ,SCF、IL- 3及 GM- CSF主要是维持原始造血细胞的存活 ,却不能诱导其增殖 ,诱导增殖需要因子…  相似文献   

7.
集落刺激因子(CSFs)是一组体内外促进造血干/祖细胞增殖、分化为各种成熟血细胞的低分子量糖蛋白.主要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细胞-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单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CSF-I),多系集落刺激因子(multi-CSF/IL-3),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干细胞因子(SCF),巨核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eg-CSF),除上述集落刺激因子外,参与造血细胞的生长因子还有促血小板生成素(TPO)、IL-1、IL-2、IL-6、IL-7、IL-11等因子.  相似文献   

8.
转录因子是一类核蛋白因子,其功能是调节基因的转录表达.有关转录因子的结构—功能关系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在人类白血病中,有多种基因异常可累及转录因子,从而可能使造血细胞分化、增殖过程发生紊乱,在白血病的发病机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紫外线照射是引起皮肤肿瘤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其诱导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是调节细胞内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胞浆蛋白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为其特异性受体,目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胞浆蛋白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抗氧化系统与皮肤紫外线损伤的关系受到密切关注。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照射所致皮肤DNA氧化损伤及光致癌作用,研究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对长期中波紫外线照射诱导小鼠皮肤肿瘤形成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雌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基因敲除(Nrf2-/-)BALB/c小鼠和野生型(Nrf2+/+)BALB/c小鼠,以100mJ/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照射小鼠背部4h。另取Nrf2-/-小鼠和Nrf2+/+小鼠以300mJ/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对小鼠背部进行长期照射,每周3次,连续36周。结果与结论:Nrf2-/-小鼠表皮内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Nrf2+/+小鼠(P〈0.05),Nrf2-/-和Nrf2+/+小鼠中波紫外线长期照射诱导皮肤肿瘤数目和发生率接近(P〉0.05),且皮肤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相似,提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对急性中波紫外线照射所致的DNA损伤具有抗氧化防护作用,在长期中波紫外线照射致癌过程中,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活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鼓浪屿自然疗养因子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对自然疗养因子的研究利用与保护的需要,全面总结鼓浪屿疗养地的主要自然疗养因子。方法查阅环境质量状况公报和官方公开资料,结合我院近30年鼓浪屿疗养因子的调查及应用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鼓浪屿疗养地的疗养因子十分丰富,对慢性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病、骨性关节炎等有很好的疗养治疗效果。结论鼓浪屿疗养地作为全军为数不多的亚热带海滨气候疗养地,对其疗养因子的研究应用和开发性保护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基因的转录调控已经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转录因子在转录调控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而转录因子的检测是研究其功能的重要前提基础,高效、特异、灵敏、简便的检测方法对于研究转录因子及其调控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转录因子的不同水平状况,其检测方法也各有不同。现就转录因子不同状态下的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组织因子:过去和现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因子作为因子Ⅶ的辅因子和受体,是生理性凝血过程中最重要的启动因子。近年来,在组织因子分子结构、基因的表达调控以及与因子Ⅶ之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组织因了的进一步研究可能获得通过控制组织因子表达治疗相关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背景:紫外线照射是引起皮肤肿瘤的重要环境因素,与其诱导氧化应激反应有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是调节细胞内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转录因子,胞浆蛋白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为其特异性受体,目前核因子E2相关因子2-胞浆蛋白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抗氧化系统与皮肤紫外线损伤的关系受到密切关注. 目的:观察中波紫外线照射所致皮肤DNA氧化损伤及光致癌作用,研究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对长期中波紫外线照射诱导小鼠皮肤肿瘤形成的影响. 方法:取8周龄雌性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基因敲除(Nrf2-/-) BALB/c小鼠和野生型(Nrf2+/+)BALB/c小鼠,以100 mJ/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照射小鼠背部4 h.另取Nrf2-/-小鼠和Nrf2+/+小鼠以300 mJ/cm2剂量的中波紫外线对小鼠背部进行长期照射,每周3次,连续36周. 结果与结论:Nrf2-/-小鼠表皮内8-羟基脱氧鸟嘌呤核苷阳性细胞数量显著高于Nrf2+/+小鼠(P <0.05),Nrf2-/-和Nrf2+/+小鼠中波紫外线长期照射诱导皮肤肿瘤数目和发生率接近(P >0.05),且皮肤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相似,提示核因子E2相关因子2对急性中波紫外线照射所致的DNA损伤具有抗氧化防护作用,在长期中波紫外线照射致癌过程中,转录因子核因子E2相关因子2的活性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其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E2相关因子(nuclear factor erythroid-derived factor 2-related factor,Nrf2或NFE2L2)在人类中是一种由NFE2L2基因编码的转录因子[1]。Nrf2诱导不同基因的表达编码多种抗氧化酶,在氧化应激的调控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目前以Nrf2为新靶点作为干预氧化应激生理过程的研究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兴趣。本文就Nrf2结构、信号通路、调控机制及其功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在凝血和血管内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仅存在于血管外组织细胞中,而且也存在于血循环细胞中。血中单核细胞可以被内毒素等诱导表达组织因子。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血小板上的P-选择蛋白、CD40配体及GPⅡb/Ⅲa受体等也影响单核细胞表达组织因子。除此之外,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在生理情况下,血循环中也存在组织因子,血小板内的组织因子是其中一部分,它在一定的条件下释放,启动凝血反应。本文就参与凝血的血小板和组织因子的关系作一综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16.
组织因子是外源性凝血乐统的启动因子,在损伤止血及某些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对组织因子的组织学分布,分子结构与功能、调节系统及检测方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毛慧霞 《临床医学》2013,(11):45-46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血管衰老因子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患者134例,分为常规治疗组70例和辛伐他汀组64例,分别进行观察.结果 入选病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超敏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两组治疗前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观察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可以显著减少血管衰老因子形成,降低炎症因子形成,对冠心病防治有着良好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脂肪因子和炎症因子进行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院内收治的150例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患者24h尿微量清蛋白(MAU)水平将其分为糖尿病肾病组(A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B组)和单纯糖尿病组(C组),选择同时期行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MAU、脂肪因子及炎症因子水平含量进行检测、对比。结果 A组在平均病程、收缩压及舒张压方面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平均病程、收缩压及舒张压方面显著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的脂联素、血清抵抗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递增趋势,A最高,B次之,C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及C组的白细胞介素(IL)-6、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着病情的加重呈现递增趋势,A最高,B次之,C最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U与脂肪因子及炎症因子均呈正相关性。结论机体内脂肪因子与炎症因子的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肾病肾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存在密切关系,可作为糖尿病肾病临床诊断和预后的相关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心肺复苏与免疫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跳骤停、心肺复苏是临床医生面临的棘手问题 ,目前死亡率很高。近年来国内医生致力于其病理生理的研究 ,在血管活性物质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 ,但在免疫因子方面涉及却很少。近年来在国外粘附因子与心肺复苏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并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目前已证实心肺复苏 (CPR)后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存在 ,并与脓毒血症、预后有关[1] 。临床上尽早判断SIRS的存在、对免疫因子的检测、及早地治疗 ,是提高CPR成功的关键。1 心肺复苏与粘附因子粘附因子是内皮激活、内皮受损及炎性进展的标志[2 ] 。包括选择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组织因子介导了细胞凝集、组织损伤、血栓形成,从而参与"凝血-炎症-血栓形成"网络。组织因子是否为一种独立的前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之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方法:实验于2004-09/2006-02在贵阳医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实验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完成。利用重组的组织因子刺激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设立空白对照组、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和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用ELISA检测不同组织因子刺激浓度在同一刺激时间(6h)其炎症介质(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的表达分泌情况。结果:①组织因子可以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使之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与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P<0.05)。②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0.2mg/L组织因子刺激组白细胞介素1水平未升高,0.8mg/L组织因子刺激组略有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组织因子可以作为一种前炎症介质介导炎症反应,使内皮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