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磊  刘学杰 《中原医刊》2005,32(17):32-33
目的超声观察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0例糖尿病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和25例正常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反应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反应性充血分别为(3.88±2.35)%和(13.27±4.17)%(P<0.01);硝酸甘油分别为(8.47±3.50)%和(20.43±4.75)%(P<0.01)。糖尿病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6个月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舒张较糖尿病非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增加,分别为(6.98±2.10)%和(3.81±2.41)%(P<0.05),两组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64)和辛伐他汀组(n=64),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并应用高频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作用相似.治疗后两组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阿托伐他汀组强于辛伐他汀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LDL-C及TG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  相似文献   

3.
刘红梅  吴凤林  王倩  李传刚 《广东医学》2006,27(11):1726-1727
目的 应用超声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基础状态、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反应性充血后,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径舒张百分比较对照组缩小(P〈0.01),含服硝酸甘油对糖尿病患者和对照组肱动脉内径的影响无差异,反应性充血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对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血流量的影响与对照组相比,也无差异。结论 高频超声可评价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选取4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与20例正常人,采用高频超声研究受检者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来评价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原发性高血压组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显著减小(P<0.01)。结论:应用高频超声能够准确、简便、有效地评价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60例UA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变化,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治疗前升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肱动脉反应性充血时内径变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UA作用广泛,除有传统的降脂作用外,还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鹏  张斌  靳凤琳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6,31(6):543-545,548
目的: 探讨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及氟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 选高脂血症患者44例为治疗组,血脂正常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氟伐他汀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ET-1)和血脂,观察肱动脉血管超声检测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变化.结果: 高脂血症组ET-1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氟伐他汀治疗后1周血脂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ET-1明显下降、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扩张显著增强(P<0.05);治疗后8周TC、TG、 LDL-C均有明显降低(P<0.05~0.01),且 ET-1进一步降低,反应性充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扩张进一步增强(P<0.01).结论: 高脂血症患者内皮功能受损,氟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具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观察4 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组)经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治疗8周后血脂、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及用超声检测其用药前后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15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对照。结果 治疗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受损,治疗后ET血浆水平明显下降(P <0 . 0 1) ,EDD明显改善(P <0 .0 1) ,且EDD改善程度与血清TC、LDL -C基础值无相关性(r =0. 0 0 84、0 . 10 78,P >均0 . 0 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以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且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8.
荆素敏  陈魁  何飞 《中外医疗》2013,(25):57-58
目的探讨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检验阿托伐他汀有无降脂外作用的假说。方法 116例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1次/d,疗程8周,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FMD)和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EID),比较治疗8周前后的变化。结果血脂正常高血压2级组患者内皮功能与对照组相比显著改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降脂以外的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旨在分析胰岛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8例,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胰岛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和单纯使用胰岛素,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内皮功能和血脂、血糖水平.结果实验组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百分率、一氧化氮水平和硫化氢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可以明显提高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内皮功能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糖耐量异常(IGT)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的改善作用。方法:从体检中筛选出IGT患者50例,利用高频超声血管技术检测阿托伐他汀对IGT患者治疗前后肱动脉EDD的疗效。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6个月后,EDD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改善EDD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金光明 《吉林医学》2012,33(19):4097-4098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伴高血压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方法:选择86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反应性充血前后的肱动脉内径的变化,并与102个正常人相比较。结果: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为(3.76±0.33)mm,低于正常对比组(3.91±0.40)mm(P<0.01),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为(9.68±1.40)mm,显著低于正常对比组(12.59±1.88)mm(P<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评价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而且对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高血压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健康青年人内皮功能及HS-CRP的影响。方法35例健康医务人员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口服。分别于用药前及用药后1天、3天、1周测定肱动脉血管舒张功能;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NO;ET-1;CRP水平。结果①治疗1天后即有TC下降。②治疗1天后NO即升高,ET-1、Hs-CRP水平下降。③治疗1天后肱动脉基础血流量、反应后充血血流量;治疗1周后反应性充血前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FMD)升高。④基础血流量及反应充血后血流量与NO呈正相关,与ET-1呈负相关。FMD水平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无相关性。⑤CRP下降与胆固醇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①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24h后即可出现降脂作用。②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24h后即使NO明显升高,ET-1及Hs-CRP水平明显下降。③阿托伐他汀20mg/d治疗24h后即改善肱动脉的血流量,1周后可明显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④阿托伐他汀改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降低Hs-CRP独立于调脂作用,内皮舒张功能的改善与NO升高有关,与ET-1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检测糖尿病患者黄连素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变化。方法按随机选取的原则,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黄连素治疗组和对照组。黄连素组32例,对照组21例;分别在0、4、8、12周检测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并应用高频超声检测肱动脉静息状态下反应性充血后及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内径变化。结果黄连素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内径变化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黄连素治疗12周,含服硝酸甘油后,黄连素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素治疗8周,治疗组和对照组TG和LDL-c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连素治疗12周,治疗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素对糖尿病受损的内皮功能、及血脂有一定的改善作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外周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评价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6例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及血流量,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反应性充血时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应性充血时血流量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用于评价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状况,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内皮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67例DCM患者随机给予或不给阿托伐他汀治疗8周后,观察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肱动脉内径扩张度(FMD)水平的改变。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两组DCM患者基础vW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FMD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过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比非阿托伐他汀组vwF值降低更明显(P〈0.05),FMD值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DCM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失调,阿托伐他汀能够改善DCM病人内皮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CHF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以及临床心功能状态、B型脑钠肽(BNP)及C反应蛋白(CRP)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均低于对照组,而左心室的射血分数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后反应性充血期肱动脉的内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BNP及CRP浓度均较治疗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BNP及CRP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CHF可以改善患者的临床心功能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降低BNP及CRP浓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对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1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观察组)84例及常规治疗组(对照组)82例,比较治疗12周前后应用超声检测肱动脉流量介导性扩张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脂、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比较,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均有显著改善(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血脂、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CRP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12周后除改善血脂情况外,可进一步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及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失调的无创性检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无创性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0例正常人休息时、反应性充血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结果显示、原发性高血压肱动脉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较正常组明显减弱,二者对硝酸甘油的反应差异地无显著性,提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较好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9.
于华  蔡尚郎  李天东 《齐鲁医学杂志》2006,21(6):492-494,496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用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155例住院病人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100mg、苯磺酸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及倍他乐克25mg每日2次的基础上随机分为4组治疗。一般治疗组(A组,38例)继续基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B组,38例)、雷米普利(C组,38例)和阿托伐他汀与雷米普利联合治疗组(D组,41例)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雷米普利5mg每日1次、阿托伐他汀10mg和雷米普利5mg每日1次,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应用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内径和血流量,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肱动脉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变化百分率,以此作为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参数。结果治疗后B组、C组、D组与A组相比,D组与B、C组相比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在加压后有显著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3.17、385.90,q=17.77~56.50,P〈0.01);B组治疗后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的变化在加压后和C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q=1.58、0.45,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和雷米普利均能有效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且两者联合应用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血脂正常的高血压1-2级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组(B组)和瑞舒伐他汀组(C组),每组60例,均给予降压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A组口服安慰剂1片/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C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mg/d,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血压、血脂、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无明显变化,B、C组经治疗后NO、FMD水平较前上升,ET、IMT水平较前下降,C组较B组上述指标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有改善内皮功能的作用,相对于相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对内皮功能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