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给药差错是指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之间存在差异,包括给患者提供错误的药物、错误的剂量、错误的剂型、错误的用药时间、错误的给药途径及使用过期药物等,其发生率为14.9%~28.2%[1-3],直接关系到患者的个人安危,给临床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1资料与方法回顾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各科主动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189例,按照不良事件类型分,其中临床给药差错36例,占19%。通过我院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对给药差错原因进行根因分析、归类,提出有效管理对策,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药物治疗错误(medication errors,ME)是指在药物使用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发生的错误,包括处方、抄方、配发、给药和用药后监测各阶段[1].在住院患者中,ME发生比较频繁,尤其在抗菌药物的使用过程中更容易发生ME.本文探讨药师参与临床干预对抗菌药物治疗错误的影响,为ME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规培护士发生给药错误常见原因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降低规培护士发生给药错误的频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医院2015—2019年4年中规培护士发生71例给药错误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规培护士在给药过程中发生患者错误占7.04%、给药途径错误占11.27%、药物剂量错误占26.76%、药物错误占15.49%、给药时间不准确占29.58%、漏服占9.86%。结论应健全给药相关制度及监管,严格用药查对,重视药品知识培训,加强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的有效沟通与合作,注重规培护士的思想教育,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确保给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护理工作有连续性、动态性、直接性和具体性,且与患者接触时间长,即使护士严格遵守"三查七对"制度,仍会发生护理差错,高新技术应用,也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使护理人员出错几率相对提高[1].英国一项为期5年研究表明,59%的医院用药差错与护士有关[2].用药差错是由于在开处方、配药和给药过程中发生错误,而导致给患者提供错误的药物、错误的剂型和错误的用药时间,这些错误是可以避免的[2].如何确保正确给药,杜绝给药过程中差错发生,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问题[3].本研究回顾分析某二甲医院上报的护士给药差错,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和减少护士给药差错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金 《实用医技杂志》2014,(12):1308-1309
<正>药物治疗是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临床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据统计,我国2002年的医疗诉讼案件中涉及临床用药纠纷占37%[1]。在美国,用药差错(medication error,ME)的发生率为每例住院者每日有1次ME[2],其中1%导致不良药物事件(adverse drug event,ADE),而ADE有50%是可以预防的。护理人员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从执行医嘱到实施治疗的任一环节,如果出现工作失误,均可能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发智能化和精确化用药监测软件,以减少可预防的药物不良事件的危害。方法 以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成功研发“CPM-抗菌药物理想曲线版”;基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药品说明书中“禁忌症”与患者的病情诊断、检验值相链接,成功研发“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选择某院呼吸内科为试验组,以另外3家医院呼吸内科为对照组。前14个月2组均不进行干预;后12个月,在试验组中,以“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和“CPM-抗菌药物理想曲线版”审查处方,将审查出的“禁忌症”警示以及抗生素剂量错误定期反馈给医生并进行用药教育,而对照组不进行干预。另外,对2组全部时间段内的各种药物不良事件进行监测。结果 在试验组中,干预前发现可预防的严重药物不良事件38例,发生率为2.7%;进行干预后,用药错误警示及占处方量百分比以2个月时间段计从最高的89例和1.43%下降到最低的27例和0.36%。发现可预防的严重药物不良事件13例,发生率为1.1%,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没有变化。结论 当处方中存在违反“禁忌症”或抗生素剂量错误时,能够分别被“智能化用药监测系统”和“CPM-抗菌药物理想曲线版”识别,并能降低呼吸内科可预防的严重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杨慧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155-156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分析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原因,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的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3月-8月每月中5d的门诊处方,审查每份处方中药物相互作用、药物配伍、药物剂量、给药方法和给药时间等。结果在5406份处方中,不合理用药处方有1944份,占抽查处方的35.962%,主要表现在联合用药不合理、选药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给药方法、剂量、药物使用时间、重复用药、配伍不当等方面。结论基层医院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十分普遍且严重,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以基础与临床药理学为主要内容的临床医师继续医学教育,在强化医师合理用药工作的同时,药师也应加大审查和参与的力度,以推进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减少药物毒副作用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门诊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的效果。方法研究时段: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研究对象:本院门诊开具的800份质子泵抑制剂处方,对800份处方进行分析研究,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并对其进行归纳与总结。结果 800份质子泵抑制剂处方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有80份,占比10%,其中以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药物吸收相互影响、未对特殊人群进行用药调整、疗程及用药不当、同类药物重复使用、药物代谢相互影响、服用药物剂量错误为主要类型。结论门诊质子泵抑制剂合理用药对提高用药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故在用药过程中,需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分析与评估,制定合理的质子泵抑制剂给药方案,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快速、有效的处理,提高质子泵抑制剂使用效果,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用药错误是指在卫生保健专业工作者、患者或消费者自身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导致不适当用药或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可预防事件[1]。护理人员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用药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2],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医生开出医嘱到药物发挥作用需经过一系列的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均可能导致用药错误,以致延误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护士用药过程中常见错误、原因及防范措施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临床护士准确给药,减少和杜绝医疗差错,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的不合理医嘱情况,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山西省人民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14年6月-12月期间接收的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医师审核,发现不合理医嘱共661份,对不合理医嘱进行整理分析,原因主要有给药途径不当、给药剂量不当、溶媒选择不当、药物配伍不当、责任心不强、知识补充不足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需要强化管理、加强学习,防范错误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统计某院呼吸内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本院呼吸内科出院病历240份,统计分析糖皮质激素用药情况、适应证、给药途径、剂量等.结果:150例患者使用了糖皮质激素药物,占调查病历的62.5%,共涉及5种激素,主要用药品种为吸入用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和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不合理的病历37例,不合理率24.7%,如重复用药、用法用量错误、给药途径不适宜及无适应症用药等.结论:呼吸内科糖皮质激素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仍有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  相似文献   

12.
肺部感染中抗真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肺部真菌感染中抗真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 应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的患者69例,对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指征、品种选择、给药剂量和剂型、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69例患者中抗真菌药物使用不合理20例占29.0%,其中,使用指征不合理为5例占7.2%,品种的选择不合理为7例占10.1%,给药剂量和剂...  相似文献   

13.
在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保健措施过程中,用药后出现的任何有害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即是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近年来抗生素应用的不合理,诸如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造成了许多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肿瘤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肿瘤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本院2009年1~6月肿瘤手术患者病历80份,对抗菌药物品种的选择、适应证、给药剂量和途径、初次给药时机、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药物反应等情况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在80例肿瘤手术病例中,给药剂量和途径、初次给药时机合理率达100%;手术后用药时间合理9例,占11.2%;基本合理5例,占6.25%;不合理66例,占82.5%;联合用药合理19例,占23.8%,基本合理30例,占37.5%;不合理31例,占38.7%;抗菌药选择合理31例,占38.8%;不合理49例,占61.2%;适应证合理31例,占38.8%;不合理49例,占61.2%。结论本院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较差,需加强学习和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主要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及临床合理用药情况。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400例采用常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统计分析其用药间隔时间、药后不良反应等方面的情况,并将入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0例患者,对照组20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的用药剂量采用常规经验决定,不对其进行特殊间隔用药。实验组患者由有经验的药师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对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间隔时间等制定周祥的计划。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用药频度、剂量、间隔合理性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实验组中患者药品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显著比对照组要低(P0.05)。结论针对常规抗菌药物的给药时间进行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和疗效,有利于提升合理用药水平,降低药品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门诊西药房退药情况,了解退药原因及特点,总结经验,以采取相应措施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度门诊西药房退药处方658张,按退药科室、退药原因及退药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起门诊患者退药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原因,其中,药物不良反应217例,占32.98%;药师审方后退回不合格处方187例,占28.42%;医师处方剂量错误147例,占22.34%;患者自身原因63例,占9.57%;其他原因44例,占6.69%.结论 患者用药后出现不良反应是退药的主要原因,医师在为患者开具处方时,应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确保合理用药,尽量减少退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给药错误是发生在给药阶段的错误,指患者实际接受的药物与医嘱之间的差异,其发生率高达36%[1]。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给药过程中存在着多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导致给药差错的发生,给药错误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身体及精神上的伤害,导致严重的医患矛盾和法律纠纷,也给医院带来名誉的损坏、经济的损失以及巨大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汇总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50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相关数据,通过Excel表格对上报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别按患者年龄、性别、过敏史、联合用药情况、给药途径、引发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种类、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和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5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中,男22例,女28例,20~49岁中青年21例,60岁以上老年人20例;有药物过敏史者3例,有既往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详者10例,有家族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详者11例;联合用药的患者10例,其中二联用药5例,三联用药1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高发期在给药1h以内;涉及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最多[32例(64.00%)];涉及13类药品,中药制剂和抗感染药物居前两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最多的为皮肤及其附件[49例(49.49%)],其次为消化系统[11例(11.11%)]。结论: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给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本院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8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情况、不良反应药物类别、给药方式以及不良反应部位等,并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0岁以下儿童以及60周岁以上老人约占52.56%;药物类型主要包括抗生素类(48.72%)、循环系统药物(20.51%)、中药制剂(14.10%)、呼吸系统药物(8.97%)、消化系统用药(7.69%);给药方式中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反应最多,约占57.69%;出现症状主要包括消化系统(32.05%)、呼吸系统(16.67%)、皮肤(35.9%)、神经系统(10.26%)、全身性症状(5.13%)。临床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年龄、药物类别以及给药方式等有密切关系。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合理给药并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同时要加强药物的管理,避免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相似文献   

20.
任培培 《当代医学》2016,(18):159-160
目的:探讨处方分析在中药调剂中的意义和作用。方法随机选取中药处方1200份为研究对象,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临床用药学与临床中药学分析处方的用药剂量、书写规范性、配伍禁忌等。结果中药处方中,重复用药处方12份(1.0%)、有配伍禁忌处方25份(2.08%)、书写不规范处方24份(2.0%)及用药剂量错误处方24份(2.0%)。结论中药处方中用药不合理现象存在,分析用药不合理的处方,及时发现问题并纠正,充分发挥药剂科的监督检查作用,对于提高中药处方的合理性,保证给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中药调剂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