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骨关节炎(OA)是一种由多因素导致的骨关节疾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其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畸形。OA的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且缺少有效的治疗药物;针对OA病因、发病机制及预防措施的探索一直是该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有研究发现,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信号通路在OA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关于TGF-β/Smad信号通路在OA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院》2019,(6):858-862
近年来对于胰腺炎相关信号通路研究层出不穷,目前胰腺炎发病具体机制不清,系列信号通路调控着胰腺细胞的生存周期。笔者通过探讨胰腺炎症反应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期望为胰腺炎信号通路网络系统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Hedgehog信号通路阻断剂Cyclopamine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2016年6—12月体外培养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用Hedgehog信号通路阻断剂Cyclopamine作用于MDA-MB-231细胞24 h后,分别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ELISA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计量资料组间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yclopamine能显著抑制实验组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dgehog信号通路被Cyclopamine阻断后,MDA-MB-231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断Hedgehog信号通路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的侵袭,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肺癌是当前恶性肿瘤致死的首要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基于大量分子生物学研究,关于肺癌的发病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蛋氨酸、甲状腺转录因子1、Ras等原癌基因和p16、RB、p53等抑癌基因的突变,及其相关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对于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micro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也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该文对与肺癌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的分子标志物及其信号通路进行总结,为相关研究的开展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是新生儿的一种慢性肺部疾病,严重影响患儿存活率及生活质量。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治疗上无特效药,临床重点在于预防。其中,BPD的定义经过一系列演变,仍存在争议,因此对BPD的定义变迁进行归纳总结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科罗拉多大学癌症研究中心在癌症预防研究方面的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详细阐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增加肺癌风险的一种新机制:长期缺氧会刺激肿瘤生长信号通路。此外,用动物模型进行早期研究显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会诱导一些信号通路使肿瘤生长加快,这些信号通路可能特别容易被阻滞,或许还能用信号通路抑制剂治疗,也就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VEGFR)-2和表皮生长因子(EGFR)抑制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早产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 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育英儿童医院收治的生后24 h内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的6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早产儿是否为BPD,将其分为BPD组(n=22)和非BPD组(n=38)。两组患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构成比、生后5 min Apagar评分、肺表面活性物质(PS)应用次数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于在气管插管拔除之前采集BALF,采集时间点分别在生后第1,3,7,14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BALF上清液中HGF、VEGF及sIgA水平,并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金华市中心医院(浙江大学金华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育英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BPD组患儿接受呼吸机治疗时间明显较非BPD组长(Z=3.283,P=0.001)。②早产儿生后2周内不同时间点,BPD组患儿BALF中HGF及VEGF水平均低于非BPD组(P<0.05),且随着日龄的增加,BPD组的HGF水平逐渐下降,而VEGF水平逐渐升高。③出生后第3天HGF及VEGF水平与BPD转归呈负相关关系(OR=0.806,95%CI:0.764~0.851,P<0.01;OR=0.288,95%CI:0.189~0.439,P<0.01)。 结论BPD早产儿BALF中HGF、VEGF水平明显低于非BPD早产儿。出生后第3天的HGF、VEGF低水平表达与BPD发生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患儿重组人β防御素-2(hBD2)、血管新生相关基因(ARGs)对血管生成的调控机制及与肺发育标志物相关性,以指导临床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改善疾病预后.方法 选取南阳市中心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1月BPD患儿56例作为观察组,另根据年龄、性别按照1∶1匹配原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宫颈癌发病的潜在机制,并筛选预测其发病风险的生物学标记物,为宫颈癌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方法对NCBI GEO数据库中21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标本和10例正常宫颈上皮标本的表达谱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其在信号通路中的富集特征与核心富集基因。利用功能方面的基因本体学和结构方面的染色体位置相关的基因集富集分析,进一步探讨宫颈癌的特征。结果:宫颈癌在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相关通路中出现显著富集特征。其中最显著富集的是ATM信号通路(P<0.001),核心富集基因包括MRE11A、CDC25A、BLM、SMC1A、MDC1、H2AFX和BRCA1等。在生物学功能上出现内切酶活性相关基因集的显著富集(P=0.002)。差异性基因主要定位在染色体3q27区域(P=0.007)。结论:宫颈癌发病机制与DNA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调控密切相关,这些通路和相关基因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发病风险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氟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对骨的影响主要为骨形成与吸收。目前已发现多条信号通路参与骨的代谢,其中骨代谢通路中转化生长因子(T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Smads、Wnt(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s)/β-连环蛋白(β-catenin)、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信号通路等研究较为广泛,而氟在其代谢通路中的影响仍需大量的试验研究证实。本文则主要通过对已经试验研究证实的结论做出归纳,简要综述氟对以上三个骨代谢信号通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的肾脏微血管病变,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最常见原因。DN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目前认为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在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N迄今尚没有较为有效的干预手段。目前的大量研究证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通路是与DN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的重要信号通路,参与机体的抗氧化应激、抗炎反应。研究发现,某些中药活性物质和中药复方可通过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来抗氧化应激、抗炎,从而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及延缓肾纤维化。本文阐述了Nrf2/HO-1信号通路的概述及其与DN的关系,并对近年来基于该通路干预DN的中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rotein kinase B, PI3K/Akt)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各种神经细胞中, 是膜受体信号向细胞内转导的重要途径, 具有调节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抗细胞凋亡等细胞生物学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在自闭症中的作用逐渐引起学者重视, 目前多用于探讨发病机制、寻找诊断标记和研发治疗药物的研究。因此, 本文通过综述PI3K/Akt信号通路及其在自闭症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期待PI3K/Akt可以成为防治自闭症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甘草素(liquirigenin,LQ)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血管生成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四甲基氮唑兰MTT比色法检测甘草素对HUVEC细胞增殖的影响;划痕试验观察甘草素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分析甘草素对血管生成相关蛋白和通路的影响。结果甘草素可抑制HUVEC细胞增殖,75μmol/L时,存活率为76.8%;甘草素可降低HUVEC细胞的迁移能力,随剂量浓度增加,细胞迁移能力减弱;甘草素可阻断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70S6激酶(PI3K/AKT/p70S6K)信号通路,并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结论甘草素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并可经PI3K/AKT/p70S6K信号通路介导抑制血管生成靶向因子VEGF和HIF-1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探讨Wnt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近年来骨关节炎与Wnt信号通路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Wnt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发生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已证实Wnt信号通路在骨关节炎的病卜程中起着中心作用,并成为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15.
2022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全球女性中宫颈癌发病率位居妇科3大恶性肿瘤之首,在美国宫颈癌是女性第4类最常见妇科癌症,也是恶性肿瘤导致女性相关死亡的第4大原因。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临床分期为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较差,是导致该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宫颈癌的经典治疗方案包括放疗、化疗及手术治疗等。但是这些治疗方式的疗效,可能对某些患者,尤其是对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并不佳。近年研究发现,病毒基因整合、细胞氧化应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R)、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D)-1等多种相关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基于这些信号通路的多种新型治疗策略被开发及临床应用,为更多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此外,仍有大量关于宫颈癌干细胞(CCSC)、外泌体微小RNA(miR)-651等宫颈癌潜在治疗靶点的研究正在开展中。笔者拟就宫颈癌的新辅助化疗(NACT)、药物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治疗性疫苗接种及光化学疗法(PDT) 5种新型治疗方案及其潜在治疗靶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机制复杂,其中涉及到很多信号通路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蛋白激酶B(PK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的调控。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是PI3K/Akt下游的一种重要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与很多癌症的发病与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在细胞存活、生长及增殖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mTOR的调节失常往往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分子靶向药物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或相关细胞的信号转导,来控制细胞基因表达的改变,而产生抑制或杀死肿瘤细胞。作为mTOR的抑制剂,雷帕霉素(Rapamycin)在乳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近几年来有关乳腺癌中mTOR信号通路及其蛋白的表达的研究和Rapamyein在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综述,并对乳腺癌中mTOR信号通路机理研究的意义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常见于早产儿,其病死率及预后不容乐观,成为早产儿最棘手的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对BPD研究的不断深入,以肺泡发育阻滞及肺微循环障碍为病理特征的新型BPD日益得到重视,尤其肺部血管发育在BPD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得到更多的关注。血小板是血管形成及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成分,因此,其可能参与了BPD的发病。本文就血小板在BPD发病过程中可能的作用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由于处于生长调节的中心环节而倍受关注,其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及细胞周期调控等多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mTOR信号通路复杂且涉及广泛,其中多个元素的调控异常均与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显示,宫颈癌中mTOR信号通路过度表达,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与mTOR信号通路存在紧密内在联系。这可为寻找阻断此通路的特异性靶向治疗药物提供依据。但其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本文就mTOR信号转导通路的组成与功能、调节及其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院》2016,(12):1731-1734
多效生长因子(PTN)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作用的肝素结合蛋白,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在肿瘤血管形成及肿瘤生长中的作用。PTN在多种肿瘤中表达并被检测到,例如胰腺癌、肺癌、乳腺癌。这些研究显示了PTN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笔者主要介绍PTN的结构、信号通路及其在肿瘤中作用。尽管PTN在肿瘤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其受体及信号通路仍未完全阐明。目前,针对PTN受体的药物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PTN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0.
肿瘤发展依赖于组织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在众多促进血管生成的内源性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以VEGF为靶点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成为抗癌治疗的重要策略。截至目前,大量靶向VEGF信号转导系统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已应用于临床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包括VEGF单克隆抗体、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及作用于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等。本文针对VEGF的信号转导系统及其靶向治疗现状予以综述,并简要阐述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过程中耐药现象的产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