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复方天麻制剂镇痛的中枢与外周神经作用机制.方法 以福氏完全佐剂制作慢性疼痛动物模型,采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法与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检测复方天麻制剂对中枢及外周神经递质的影响.结果 复方天麻制剂使全脑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明显上升;使血清5-HTP,5-HIAA含量降低.结论 复方天麻制剂通过升高脑组织神经递质含量和降低血清神经递质含量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都梁丸提取液的镇痛作用及其对血清中5-羟色胺酸(5-HTP)、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为其镇痛机理提供依据。方法:热刺激法测定完全福氏佐剂(FCA)所致小鼠的痛阈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血清5-HTP、5-HIAA含量。结果:都梁丸提取液明显提高动物模型痛阈值,并能降低血清中5-HTP、5-HIAA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都梁丸提取液具有镇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血清中5-HTP、5-HIAA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天麻制剂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法测定该方对血清吲哚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疼痛模型组小鼠血清5-HTP(5-羟色氨酸)、5-HIAA(5-羟吲哚乙酸)含量升高,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经复方天麻制剂治疗后血清5-HTP、5-HIAA含量降低,与模型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复方天麻制剂通过降低血清吲哚类神经递质含量达到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中枢及外周 5 -HT、5 -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 ,针刺昆仑穴 ,观察即时及后效应 ;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大脑皮质、脑干、炎症局部5 -羟色胺 (5 -HT)和 5 -羟吲哚乙酸 (5 -HIAA)含量。结果 :针刺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持续 1h以上 ;提高大脑皮质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 ;提高脑干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 ;降低炎症局部 5 -HT和 5 -HIAA含量并能持续 30min以上。结论 :针刺镇痛有即时效应 ,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后效应 ,外周和中枢的 5 -HT、5 -HIAA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探索连翘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顺铂建立大鼠异食癖模型,造模后72 h,采用HPLC-荧光检测法分别测定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连翘提取物小、中、大剂量均有降低大鼠血清及脑组织5-HT、5-HIAA含量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连翘防治顺铂所致恶心呕吐的止呕机制可能与5-HT、5-HIAA有关,仍需要进一步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白金散对绝望行为动物模型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白金散的抗抑郁作用并进行机理探讨.方法:用小鼠尾悬挂试验、大鼠强迫游泳试验复制抑郁模型及检测抑郁动物模型脑内单胺类递质及其主要代谢产物,对白金散的抗抑郁作用及机理进行探讨.结果:白金散可使小鼠尾悬挂的失望时间和大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缩短,增加两种抑郁模型动物脑组织中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3,4-二羟苯乙酸(DOPAC)含量.结论:白金散具有抗抑郁作用,与其对中枢5-羟色胺能,多巴胺能系统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枢及外周5-HT、5-HIAA在针刺镇痛后效应中的作用。方法:以急性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作为炎症痛模型,针刺昆仑穴,观察即时及后效应;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测定法检测大脑皮质、脑干、炎症局部5-羟色胺(5-HT)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结果:针刺能提高AA大鼠痛阈并能持续1h以上;提高大脑皮质5-HT和5-HIAA含量并能持续30min以上;提高脑干5-HT和5-HIAA含量并能持续30min以上;降低炎症局部5-HT和5-HIAA含量并能持续30min以上。结论:针刺镇痛有即时效应。也存在较为显著的后效应,外周和中枢的5-HT、5-HIAA可能参与了这-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将加味酸枣仁汤应用于失眠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4例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7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安眠药物治疗,给予研究组加味酸枣仁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74.47%,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多巴胺(DA)水平明显下降(P0.05),且研究组5-HT、5-HIAA、DA水平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可促使5-HT、5-HIAA、DA等多种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趋于平衡,疗效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对佐剂性关节炎模型大鼠免疫器官脏器系数和血清中5-羟色氨酸(5-HTP)和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方法:实验设对照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0.20 g·kg-1)、独活寄生汤低、中、高剂量组(0.85,1.7,3.4 g·kg-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左后肢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FCA)制作佐剂性关节炎模型。ig给药14 d,对照组及模型组灌服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ELISA法测定血清中5-HTP和5-HIAA的含量。结果:独活寄生汤能显著增加大鼠胸腺质量,明显降低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中5-HTP和5-HIAA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对大鼠起到抗炎镇痛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大鼠血清5-HTP和5-HIAA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乌腺金丝桃对抑郁症大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五羟色胺(5-HT)及五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抑郁模型,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药物对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5-HIAA含量的影响。结果:乌腺金丝桃高剂量组(2.88g/kg)能显著提高大鼠慢性不可预计性应激抑郁模型的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5-HIAA的含量。结论:乌腺金丝桃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作用可能与增加海马单胺类神经递质5-HT及5-HIA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狗针麻胃大部切除手术模型全血5-羟色胺含量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5-羟色胺(5-HT),是体内一种具有广泛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中枢神经内的5-HT 参与针刺镇痛,已有不少报导。但在外周5-HT 则是受人重视的一种具有强烈致痛作用的物质,针刺对外周5-HT 作用的研究尚少。为此,我们曾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们曾于临床应用术中辨证选穴针麻胃大部切除术提高了针麻效果,在实验中模拟术中辨证选穴针麻狗胃大部切除术其效果也非常满意。本工作进一步探讨术中辨证选穴对胆囊摘除术的针麻作用,意图仍为临床提供针麻选穴资料。在实验中以动物术中行为表现和反应以及心血管活动作指标进行观察。方法实验动物为31只健康狗,雌雄均有,随机分为甲、乙、对照三组。各组均在清醒状态下捆绑于手术台上,待动物安静30~40分钟开始记录各项指标数椐作为针前基础值,然后分别记录针刺诱导30分钟、处理内脏、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室曾经观察到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病人针麻效果好时血浆游离5-羟色胺(5-HT)水平较低,血小板向血浆中释放5-HT的量较少最近,在狗的针麻胃大部切除实验模型上还观察到针麻效果好时,血中5-HT 总量升高率也较针麻效果差者为低。  相似文献   

14.
<正> 已有许多文献报导血浆多巴胺-β-羟化酶(DβH)活性可以作为交感神经活动的指标,过去,我们曾用血浆DβH 活性来反映交感神经活动,在针麻胃大部切除术和子宫切除病人中观察到:在针麻效果好时,诱导后和术中血浆DβH 活性下降或不变,而针麻效果差者,血浆DβH 活性上升,  相似文献   

15.
<正> 五年来(1975~1979) 的临床实践和实验研究证明,按胃大部切除手术过程中经常出现的症状辨证循经选穴,能够充分发挥针刺的调整作用,从而促使人体内发生一系例的规律性变化,并明显地提高了胃大部切除术的针麻效果。为了深入研究体内这些变化的发生机理,需要有一个近似针麻手术病人变化的实验动物模型。为此研制了本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6.
<正> 我们曾观察到针麻手术病人术中网膜和胃壁交感神经介质荧光组织化学变化及胃壁神经的超微结构变化与针麻效果有关。针麻效果较好者,其交感神经纤维及末梢内含有较多的去甲肾上腺素,针麻效果差者,含量明显减少。动物在针麻下,其变化又是怎样?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变化规律,我  相似文献   

17.
针刺复合麻醉下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正> 大量的临床及实验室研究已充分证明,针刺麻醉虽然具有一定的镇痛效应,但仍镇痛不全,为提高针麻的镇痛效果,克服镇痛不全的缺点,我们除术前用综合予测的方法选择适宜针麻的个体外,还应用一些药物麻醉方法来配合针刺麻醉.针麻的镇痛不全可由少量的麻醉药物补足,同时针麻本身的镇痛效应又可减少麻醉药物的用量,因而相应地减少了麻醉药物所引起的生理机能紊乱.我们自1978年起选择针麻效果尚不稳够定的胃大部初除应用针刺复合麻醉方法(下称针麻复合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初步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针刺复合麻醉行胃切除术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我院将胃切除术病人分为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简称针药组)和硬膜外麻醉(简称对照组)各10例进行比较,从中探讨针刺复合麻醉下的针刺镇痛的效应。两组病例系随机交替进行。故两组性别、年龄和手术时间等均相近似(病种见表1)。除麻醉医生固定外,术者、病人以及手术方式等没有特别要求,均按常规进行。方法 (一)穴位和刺激方法穴位:至阳、脊中。刺激方法:脊中穴接正极,用G6805针  相似文献   

19.
<正> 唾液中含有丰富的淀粉酶和溶菌酶,前者是消化糖类物质的一个酶,其分泌过程受付交感神经所控制,后者是机体非特异性防御系统一部分,是唾液的抗菌酶。本工作企图通过观察针麻病人唾液淀粉酶与溶菌酶的活性变化与针麻效果的关系,探讨付交感神经在针麻过程中的调整作用和针刺对机体防御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On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onacupuncture compound anesthesia conductedfrom 1998 to 2000[1--4], the anesthetic effectand regularities of acupuncture anesthesia com-bined with epidural administration of small doseof anesthetics for cholecyStectomy are anaIyzedfurther. Here is the summary.1 OBJECTS AND METHODSl. l Selection of cases l94 simple cholecystomypatients (AInerican ASA I-II) who were clearlyand definitely diagnosed as benign cholecystitisthrough ultrasonic examinati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