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中医学报》2020,(2):370-373
在中国知网上检索近5年有关有毒中药材以及毒性分级的文献,图书馆查阅《有毒中药大辞典》《中药大辞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华本草》等相关书籍,现将归纳的有毒中药材分类如下:(1)能导致毒性中药:有多家规范的中药毒性临床研究报道,有多种(规范的)毒性动物实验结论,有清晰的毒性机制研究;(2)有可能导致毒性中药:有散在的中药毒性临床研究,有较多(规范的)动物实验研究的中药毒性报道,有可能导致中药毒性的机制研究;(3)有导致毒性风险中药:有散在中药毒性临床报道,中药毒性动物研究;(4)有可能导致毒性风险中药:有导致中药毒性的体外实验研究,有含中药复方导致中药毒性的临床报道,有中药的成分或部位导致中药毒性的动物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药毒性问题成为制约中医药国际化的主要障碍。合理的毒性中药分级策略是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现有的中药毒性分级仍沿用传统分级法,该分级法虽对中医临床用药具有合理的指导作用,但缺乏定量数据,不够精准,出现同种药物不同书籍对毒性分级记载不同的现象。毒性分级现代研究主要有以口服生药LD50值划分、多指标综合分类法、基于“物质-功效-毒性”有毒中药评价模式分级方法、沿用现代毒理研究模式等方法,虽然实现了中药毒性分级的定量标准,但脱离中医药理论指导,且与临床实际相差较大,未能体现中医药临床复方用药的实质。在梳理前人中药毒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数据挖掘结合毒理研究的赋值评分分级法。该方法基于数据挖掘(毒性中药的古文献毒性记载、临床报道和体内外实验研究)综合现代毒理研究成果,对各项进行赋值加权评分,提出基于文献发掘的毒性中药分级方法,评分越高,毒性越大,并以附子为例,开展其毒性等级确定。本分级方法注重临床复方用药的优势,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反映毒性大小,但该分级方法内容仍需进一步细化。随着该毒性中药分级法的逐步完善、细化,以期为临床毒性中药的合理应用及中医药国际化提...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 ,世界上使用中药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多年来 ,“中药很少有副作用”的片面认识使人们对中草药的毒性缺乏足够的重视。自从FDA公布了含有马兜铃酸 (aristolochincacid ,以下简称AA)的中草药引起的肾脏毒性的通告以来[1] ,国内外中医药界对此产生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最近几年来临床使用的含有AA的几种常用中草药所引起的毒性病例、临床表现及毒性机制 ,以供广大临床医师和药师参考。1 含有AA的主要中药材与中药制剂1 1 中药材 :AA是马兜铃属 (AristolochiaL .)植物的主要成分 ,全世界约有 2 0 0种 (也…  相似文献   

4.
中药毒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的祖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认识到一些药物对人体有毒,将中药毒性分为大毒、有毒、小毒3级,并认为中药毒性有广义之毒和狭义之毒之分。近代,人们对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中毒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中药肾毒性的认识。影响中药毒性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品种、炮制、剂量、配伍及环境等因素。要防止中药的毒性作用,一方面需加强药政管理,另一方面要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医务人员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同时要让患者掌握正确的煎煮及服药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药安全性评价的广泛开展,毒性病理学在中药毒性研究中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临床常用的山豆根作为一种有毒中药,若使用不当,会使机体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甚至导致死亡。综述近年来山豆根的毒性病理学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山豆根所致的神经毒性、肝毒性、胃肠毒性等。  相似文献   

6.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ulatema(hunb)Breit,的干燥块根 ,呈类球形 ,性温味辛有毒 ,具有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之功效。含β-谷甾醇及其葡萄糖甙、黑尿酸及天门冬氨酸、精氨酸 ,β-氨基酸 ;另含胆碱、微量挥发油 ,原儿茶醛等。原儿茶醛为半夏辛辣刺激性物质。临床有生半夏和制半夏之分 ,但规定处方写半夏必须标明制半夏。生半夏历来被视为有毒药物 ,《神农本草经》列其为下品 ,现代把其列为二类有毒中药 ,限制使用 ,使生半夏在临床上受到限制。通过动物实验观察 ,结合历代典籍所载及临床应用 ,对半夏的毒性和应用作如…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对中药预防高剂量顺铂(DDP)毒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可抑制DDP的毒性,对大鼠有明显延长寿命的作用,并且,给中药的次数越多,生存率越高。  相似文献   

8.
刘良明  王庆文  谢洪 《河北医学》2014,(8):1405-1408
目的:调查广东地产毒性药材的分类情况及临床应用情况。方法:采用实地调查的方式或利用相关文献对广东地区的毒性中药材分类及临床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广东地产毒性中药材中,毒性较小的药物所占比例(62.30%)明显高于有毒的毒性药物所占比例(32.79%);有毒的毒性中药材所占比例(32.79%)明显高于毒性较大的毒性中药材所占的比例(4.91%);差异显著,统计学上均有意义P〈0.05。且各种毒性药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各有差异,且种类繁多。结论:充分发挥广东地区的调查工作以及毒性药材的分类工作,能够有效并全面的发挥广东地产毒性中药材的临床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勇程明  刘春霞 《医学教育探索》2004,(11):1315-1316,i001
中药的肝脏毒性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快速筛选与评价中药毒性已成为目前中药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从中药中所含的有毒成分这一角度,分类综述了目前一些较为常见的肝脏毒性中药,如千里光、黄药子、川楝子、雷公藤等的毒性物质基础与产生毒性的机制,就目前中药肝脏毒性研究的方法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外还简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并对其用于中药肝脏毒性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中药属于我国传统产业之一,中药的品质是其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提条件,目前我国政府正着手将 GMP、GAP、GSP 管理运用于中药行业,进而为中药材质量提供稳定且有效的安全保障。并伴随临床医师对中药材毒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并凭借我国中药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本文首先对毒性中药进行了分类,随后深入分析了毒性中药的相关鉴别方法,以期为提升中药品质服务。  相似文献   

11.
心搏平口服液原名三参汤,由苦参、党参、丹参等多味中药制成,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室性早搏,经临床证实效果良好,拟申报国家级新药。我们按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对其进行了该药的长期毒性实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当前对化学物进行毒性评价的整体动物试验由于试验周期长、成本高,存在种属差异和剂量差异,导致其实验结果在预测人体毒性风险时受到一定的限制。本研究针对化学物安全性评价及风险评估所依赖的毒作用终点(遗传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急性毒性、一般毒性),按照动物试验替代、减少、优化的"3R"原则,建立相应的毒性测试替代筛选体系。该体系涵盖毒性评价的绝大多数终点,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技术对毒性试验进行整合,优化了多种动物试验操作方法,以期缩短实验周期、降低实验成本、提高动物福利。同时该体系是基于毒作用机制进行的毒性评价,因此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人体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稿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是以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1)实验研究;(2)调查研究;(3)临床研究(含论著和经验交流);(4)研究简报;(5)技术方法;(6)综述;(7)短篇报道等。1 文稿撰写 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精炼,资料可靠,书写清楚。禁止使用不规范的简化字。实验研究、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中药在中医临床实践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传统上认为中药作用相对温和,且按照理法方药的原则进行配伍,不良反应较少.但随着中药现代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毒性逐渐被实验所发现,而一些中药在体内外的动物实验也显示出对生殖功能有一定的损害.随着现代药学的发展,药物的用法用量及配伍发生变化,中药新药的安全评价已经把生殖毒性列入其中.本研究对近年来有关中药生殖毒性的研究进行整理归纳,并重点从中药对两性生殖毒性损害及胚胎毒性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5.
对附子毒性的再认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效"与"毒性"是有毒中药的双重属性.附子历来以其卓著疗效和明显的毒副作用而倍受争议,故恽铁樵云:"最有用而最难用者为附子".故笔者认为应辨证地认识附子毒性,重新审视其毒性分级,重点把握其"减毒存效"与"增效减毒"研究,同时重视对附子"瞑眩反应"发生机制的研究,为今后附子的研究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梁建文 《广州医药》2007,38(5):70-71
毒性中药的品种、来源、成分很复杂,临床使用剂量要严格控制.为了能够用好有毒性的中药,参考各类文献,总结临床使用的经验,对毒性中药材的分类、应用作详细的介绍,旨在提高对毒性中药的认识,保证临床使用的有效率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丙戊酸药物的肝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静  任榕娜 《医学综述》2006,12(8):492-494
丙戊酸(VPA)是广泛使用的一线抗癫痫药。虽然安全性已得到临床的认可,但仍有报道,少数病例可出现潜在致死性肝毒性不良反应。其发病率很低(约1/50000),2岁以下儿童、遗传性代谢缺陷或神经系统发育异常、多药治疗时其危险性较高。目前认为,抗癫痫药VPA的肝毒性最有可能是与它的代谢物4-ene-VPA的生物活化有关,许多学者相继以不同实验方法研究VPA肝毒性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取得一定的进展。本文就近几年本症的致病机制、临床表现及监测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中药毒性观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 ,新马禁用黄连事件 ,日本柴胡剂事件、巫丹事件 ,比利时中药减肥事件 [1]的发生 ,从一个侧面提示研究中药毒性反应的必要性。本文从中药毒性观的历史演变 ,看中药应用的发展。1 古代对中药毒性的认识“毒性”是中药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古代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性 ,即中药的偏性。认为凡药均有偏性 ,“毒性”即药物的效用 ,“毒药”即为治病中药的总称。《周礼·天官》有“医师掌握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的记载。《素问·藏气法时论》王冰注 :“辟邪安正 ,惟毒乃能。以其能然 ,故谓其毒药也。”张子和《儒门事亲·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学与现代统计学相结合的方法,对历代主要本草著作记载的中药毒性进行梳理,寻找其中的变化规律,探求规律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各个历史时期中药毒性(无毒、微毒、小毒、有毒、大毒)的排序虽有一定变化,但无毒、大毒、微毒的序次始终未变,有变化的只是有毒与小毒。无毒的频率沿着历史的发展呈现逐步升高趋势,有毒、大毒的频率则表现为逐步下降趋势。引起毒性变化的原因主要为社会背景的变化、医家对毒性驾驭能力的不同、药物自身的变化和人的体质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儿葫芦散对大鼠的毒性反应,对小儿葫芦散作临床安全性再评价。方法:选用Wister大鼠为受试动物,观察小儿葫芦散以生药3g/kg、6g/kg的剂量1次/d给药,连续4w以观察其毒性反应。结果:给药期间动物的一般情况、体重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4w及恢复期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动物尸检各主要脏器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对照组动物脏器系数和各给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且均在正常范围,各器官组织未见病理学改变。结论:小儿葫芦散连续4w给大鼠灌胃给药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