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B型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对33例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心力衰竭组)和1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BNP、hs-CRP水平,同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功能Ⅲ级组、Ⅳ级组患者BNP、hs-CRP、LVDD均明显升高,而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Ⅳ级组BNP、hs-CRP、LVDD较Ⅲ级组均明显升高,而LVEF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示BNP与心功能分级(r=0.769,P<0.05)和LVDD(r=0.725,P<0.05)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r=-0.876.P<0.05)呈显著负相关;而CRP与心功能分级(r=0.357,P=0.02)呈显著正相关,与LVEF(r=0.202,P=0.078)、LVDD(r=0.374,P=0.072)无明显相关.结论 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BNP和hs-CRP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而相应升高,BNP与左心功能状态有良好的相关性,对老年难治性心衰患者的诊断及预后有较好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HD)患者血清P选择素(PS)、瘦素、脑钠肽(BNP)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 选择老年维持性HD患者58例(观察组)、正常健康者58例(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BNP、PS、瘦素水平;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计算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t).结果 观察组血清CRP、BNP、PS、瘦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IVST、LVPW、LAD、LVMI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LVE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瘦素水平与LVDd、LVPW、LVMI、CRP、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7、0.256、0.309、0.358、0.328,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76,P<0.05),与LVDs、LAD、IVST无相关性;血清PS水平与LVDd、LVMI、CRP、BNP呈正相关(r分别为0.271、0.315、0.372、0.321,P均<0.05),与LVEF呈负相关(r=-0.306,P<0.05),与LVDs、LVPW、LAD、IVST无相关性.结论 老年维持性HD患者体内存在慢性微炎症状态及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其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与血清瘦素、PS和BNP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入选179例CHF患者,按房颤发作持续时间和心电图诊断分为永久性房颤组(n =61)、阵发性房颤组(n=48)和窦性心律组(n=70).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NT-ProBNP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永久性房颤组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P均<0.01);阵发性房颤血清NT-ProBNP水平高于窦性心律组(P<0.01).永久性房颤组LAD、LVEDD均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P均<0.01),LVEF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P均<0.01);阵发性房颤组LAD、LVEDD均高于窦性心律组(P均<0.01),LVEF低于窦性心律组(P<0.05).结论 房颤可显著增高CHF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永久性房颤对血清NT-ProBNP水平的影响较阵发性房颤更明显,且CHF时房颤的发生与左心室重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01至2017-06我院收治的108例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10例慢性心衰但无心肌梗死病史患者(对照组),均为高血压性慢性心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均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中,有47例患者为LVEF下降性慢性心衰(LVEF≤40%者),有61例患者为LVEF保留性慢性心衰(LVEF40%者),两者半乳糖凝集素3、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LVEDD及左心房内径(L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LVEF、LVFS呈负相关(P0.05),与LVEDD、LAD呈正相关(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半乳糖凝集素3水平与其心功能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半乳糖凝集素3在心肌梗死后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呈高表达,其与患者心功能存在相关性,对临床评估该类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纤颤(房颤,A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3年4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325例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其中男性193例,女性132例,年龄34~86岁。按照其是否发生AF分为AF组(117例)及窦性心律组(208例)。按照AF患者疾病类型进行再次分组,分为A组(65例)及B组(52例),分别为阵发性房颤及持续性房颤。检测所有入选者血浆BNP水平以及心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后壁厚度(LVPWT)。结果三组患者随着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其血浆BNP水平也随之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窦性心律组比较,A组和B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同时B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患者LVEDD、LAD显著高于A组和窦性心律组,A组和B组患者LVPWT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浆BNP水平与LVEDD、LVPWT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27、0.585(P均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AF患者血浆BNP水平显著升高,心功能越差其水平升高越明显,且血浆BNP水平越高左室结构改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持续性房颤患者的血浆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系统的关系。方法把55例持续性房颤患者分为心功能正常组35例与心衰组20例,和50例对照组进行血浆BNP、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检测,并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结果房颤组无论心功能正常组还是心衰组,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BNP与LAD和血管紧张素Ⅱ高度相关,心衰组BNP与LVEF明显相关。结论房颤患者BNP明显升高,与心房重构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左西孟旦注射液对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等心衰标记物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终末期心衰患者50例,其心功能分级Ⅲ级或Ⅳ级(NYHA分级),检测hs-CRP、BNP水平,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两组均予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左西孟旦注射液.在接受左西孟旦治疗3d后,两组重新检测hs-CRP、BNP、LVEF和LVEDd.结果 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心脏彩超测定LVEDd及LVEF,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hs-CRP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BNP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左西孟旦注射液治疗终末期心衰疗效肯定,可在常规治疗效果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终末期心衰患者CRP及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可作为终末期心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营养素受体P75( P75NTR) 在心肌梗死后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07至2018-01我院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后预后不良发生慢性心衰患者(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110例心肌梗死病无慢性心衰患者(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两组血清中P75NTR的表达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法。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P75NTR水平(12.76±2.57)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8±2.23)ng/ml(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41.86±5.23)%低于对照组的(48.73±7.24)%(P<0.05);观察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61.96±6.93)mm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03±4.85)mm(P<0.05);心肌梗死后射血分数下降性(LVEF≤40%)和保留性(LVEF>40%)慢性心衰患者血清P75NTR水平及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LVEDD、左心房内径(LA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心衰患者血清中P75NTR水平与LVEF、左心室FS呈负相关(P<0.05),与LVEDD、LAD呈正相关(P<0.05),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P75NTR水平与其心功能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75NTR在心肌梗死预后不良血清中呈高表达,其与患者心功能存在相关性,对临床评估该类患者的病情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晖 《山东医药》2008,48(4):61-62
将86例心脏病患者分为永久性房颤(AF)组和窦性心律(SR)组,SR组AF组用氯沙坦治疗;采用放免法、发光法及超声检测两组的血浆肾素(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血清脑钠素(BNP)及平均左心房内径(LAD).结果AF组血BNP、PRA、AngⅡ、ALD水平及LAD均高于SR组(P<0.05),其血BNP与LAD、AngⅡ水平明显相关(P<0.05);与治疗前相比,其治疗后血BNP及LAD降低,PRA、AngⅡ升高(P均<0.05).提示AF患者血BNP升高可能与心房重构有关,氯沙坦可能通过干预AF的心房重构,降低BNP水平.  相似文献   

10.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血浆脑钠肽(BNP)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作用. 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我科住院206例>60岁老年CHF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4组,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液BNP的水平,并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抗心力衰竭治疗2周后或出院时复测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按NYHA心功能分级的各组患者血浆BNP的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功能越严重,年龄越大,BNP值越高,而LVEF差异仅在Ⅰ、Ⅲ、Ⅳ级心功能间有意义(P<0.05);经抗心衰治疗后,患者心衰症状缓解,复测BNP值下降而LVEF升高,但仅BNP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BNP值可作为较可靠的老年CHF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断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和疗效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而且操作简便,易于重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42例,按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组观察血液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 按照RDWSD进行分组,高RDWSD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A)、舒张期左房直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纽约心衰分级(NYHA)等指标均明显升高,均高于低RDWSD组(P<0.05);按照RDWCV进行分组,高RDWCV组的NT-proBNP、BUN、CREA、UA、LAD、LVEDD、NYHA等指标均明显升高,均高于低RDWCV组(P<0.05);按照LVEF进行分组,高LVEF组的NT-proBNP、BUN、CREA、UA、LAD、LVEDD、NYHA等指标均明显升高,均高于低LVEF组(P<0.05).结论 患者RDW升高,其NT-proB-NP、BUN、CREA、UA、LAD、LVEDD、NYHA等指标同时升高,NT-proBNP及NYHA心功能分级是国际公认的评价心功能的指标,RDW水平作为一个入院患者的常规检查指标,不仅可以作为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指标,也可作为丰富心力衰竭临床诊断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不规则趋化因子(FKN)、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心力衰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4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EH患者320例,根据是否合并心力衰竭分为EH合并心力衰竭组132例,单纯EH组188例.比较组间基础资料、血清FKN、Vaspin水平,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EH合并心力衰竭组年龄、病程、吸烟、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单纯EH组(均P<0.05).随着EH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不断下降,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不断上升(P<0.05).随着EH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血清FKN水平不断上升,血清Vaspin水平不断下降(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吸烟、总胆固醇、FKN与EH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LVEF呈负相关(分别r=-0.512、-0.531、-0.611、-0.573、-0.584,均P<0.05),Vaspin与EH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LVEF呈正相关(r=0.549,P<0.05);年龄、病程、吸烟、总胆固醇、FKN与EH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LVMI呈正相关(分别r=0.531、0.562、0.638、0.601、0.613,均P<0.05),Vaspin与EH合并心力衰竭组患者LVMI呈负相关(r=-0.57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吸烟、总胆固醇、FKN、Vaspin是EH合并心力衰竭患者LVE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在EH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FKN水平升高,Vaspin水平下降,两者是影响EH合并心力衰竭患者LVEF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利钠肽(BNP)对急性心力衰竭(AH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1月济宁市鱼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AHF患者147例作为AHF组,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Ⅲ级组86例,Ⅳ级组61例;根据患者转归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101例,预后不良组46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Ⅲ级组、Ⅳ级组及对照组受试者入院时血清cTnI、BNP、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入院24 h内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TnI、BNP水平;分析入院时血清cTnI、BNP水平与AHF患者心功能指标、预后的关系,并绘制ROC曲线评价入院时血清cTnI、BNP水平对AHF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Ⅲ级、Ⅳ级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TnI、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Ⅳ级组及对照组受试者入院时血清CK、C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级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TnI、BNP水平低于Ⅳ级组(P0.05)。Ⅲ级、Ⅳ级组患者入院24 h内LVEF低于对照组,LVEDd、LAD高于对照组(P0.05);Ⅲ级组患者入院24 h内LVEF高于Ⅳ级组,LVEDd、LAD低于Ⅳ级组(P0.05)。AHF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TnI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27,P0.05),与LVEDd、LA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43、0.406,P0.05);血清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42,P0.05),与LVEDd、LAD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6、0.372,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入院时血清cTnI、BNP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入院时血清cTnI水平预测AHF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0.614,0.862)〕,当其为0.4μg/L时,灵敏度为55.72%,特异度为88.96%,诊断指数为1.447;入院时血清BNP水平预测AHF患者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95%CI(0.733,0.931)〕,当其为1 600 ng/L时,灵敏度为69.15%,特异度为85.30%,诊断指数为1.545。结论血清cTnI、BNP水平与A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心功能及预后有关,且血清cTnI、BNP水平对AHF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程度心力衰竭(心衰)的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应用左西孟旦后疗效。方法:入选DCM患者145例,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分为轻度心衰组(LVEF≤45%,n=15)、中度心衰组(LVEF≤40%,n=58)及重度心衰组(LVEF≤30%,n=72)。对比分析各组应用左西孟旦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的LVEF、左心房前后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及B型利钠肽(BNP)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轻、中、重度心衰各组应用左西孟旦后LVEF均有提高,但只有重度心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79±2.81)%,(26.06±3.59)%,P0.05)。3组LAD、LVEDd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比,左西孟旦治疗后轻、中、重心衰各组BNP水平均有显著降低[BNP水平(单位:pg/ml)轻度心衰组:1252.17±1435.39,604.80±631.87;中度心衰组:3206.90±2677.15,2369.78±2478.59;重度心衰组:6004.46±5041.59,4879.63±5302.42;P均0.05],但各组治疗前后BNP差值及BNP治疗后下降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DCM,短期内对轻、中、重度心衰患者心功能均有提高,且程度相当,但对心脏结构均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5.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严重程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的关系,评价脂联素在慢性心衰病理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5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15例对照者血清脂联素、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结果 心衰组血清脂联素的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血清脂联素的水平随着心衰患者的NYHA级别的增加而明显增高(P<0.001).对数转换的血清脂联素值与对数转换血浆BNP值呈正相关(r=0.513,P<0.001).高脂联素血症组(脂联素≥14mg/L)有更低的6 min步行距离、血浆pH值、PO2和血钠水平和以及更高的PCO2(均P<0.05).在1.5年的随诊期间内,高脂联素血症组较非高脂联素血症组有明显高的心衰复发住院次数(P<0.05).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是预测老年心衰严重程度有价值的指标.高脂联素血症对慢性心衰可能是无益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与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根据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正常组(50例)和降低组(50例)。对比治疗前后两组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房内径(LAD),治疗后对两组心功能状况进行分级评估,并就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LVEF水平与LAD、LVDD及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正常组治疗前后LVEF、LAD、LV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低组治疗后LVE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LAD、LVDD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正常组LVEF水平均明显高于降低组,LAD、LVDD水平均明显低于降低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LVEF与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患者LAD、LVDD水平呈负相关(r=-0.813、-0.764,P=0.000、0.000),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0.822,P=0.000)。结论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与心脏彩超LVEF密切相关,能够对其心功能状况进行准确评估,但其诊断结果不具有特异性。尽管不能将LVEF作为诊断老年多病因心力衰竭的唯一方法,但可将其作为该病临床诊治的可靠应用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不同心功能分级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及其与心衰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CHF患者126例,无心衰的心脏病患者50例,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Cys-C、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房前后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结果 CHF组血清Cys-C、NT-proBNP、LAD、LVDd较无心衰心脏病组、健康对照组明显增加,LVEF明显降低(P<0.01),且随着NYHA分级的增高,血清Cys-C、NT-proBNP水平逐渐增加、LVEF逐渐降低(P<0.01),而LAD、LVDd在不同心功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衰心脏病组与健康对照组NT-proBNP、LVEF、LAD、LVDd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CHF患者血清Cys-C、NT-pro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Cys-C与LVDd呈正相关,NT-proBNP与LVDd呈正相关,Cys-C与NT-proBNP呈正相关,Cys-C与LAD无相关性,NT-proBNP与LAD无相关性.且CHF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血清Cys-C、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D、LVDd逐渐增加,LVEF逐渐降低(P<0.05).结论 血清Cys-C与CHF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判断CHF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与B型钠尿肽(BNP)和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1月~2018年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透析中心治疗的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6例,根据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心功能Ⅰ级组23例,心功能Ⅱ级组20例,心功能Ⅲ级组19例,心功能Ⅳ级组24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检测血清CGA、BNP水平,并行心脏彩色超声检查,测量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房内径(LAD)等相关指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CGA与心脏超声指标的关系。结果各组CGA和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级组和心功能Ⅳ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Ⅱ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心功能Ⅰ级组明显升高,心功能Ⅲ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心功能Ⅰ级组和心功能Ⅱ级组明显增高,心功能Ⅳ级组CGA和BNP水平较心功能Ⅰ级组、心功能Ⅱ级组和心功能Ⅲ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GA与LVEF呈负相关(r=-0.702,P=0.016),与LVEDD、LVESD和LAD呈正相关(r=0.616,P=0.028;r=0.683,P=0.019;r=0.631,P=0.021)。结论检测CGA水平有助于判断老年血液透析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托伐普坦在急性心力衰竭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脑钠肽(BNP)等心衰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急性心衰患者50例,其心功能分级III级或IV级(NYHA分级),检测HsCRP,BNP水平及心脏彩超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后,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2组均予标准抗心衰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托伐普坦,在接受托伐普坦治疗7天后,2组重新检测HsCRP,BNP和LVEF、LVEDd。结果: 2组心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心脏彩超测定LVEDd及LVEF,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HsCRP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BNP均有显著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 托伐普坦治疗终末期心衰疗效肯定,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急性心衰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及BNP水平,改善左室功能,可作为急性心衰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慢性心力衰竭(16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脑钠肽(BN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将血脂正常的慢性收缩性心衰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他汀组(25例).2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洋地黄、8受体阻滞剂),他汀组再加用辛伐他汀(20 mg/d)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均测LVEF,以及BNP、TNF-α、NF-κB活性.结果:BNP、TNF-α与心衰严重程度相关,治疗12周后,2组TNF-α、BNP、NF-κB活性均下降(P<0.05),LVEF升高(P<0.05),且以他汀组变化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LVEF、BNP及降低TNF-α、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