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分子肝素较大分子肝素抗凝血作用小,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论文对肝素黄杆菌细胞进行缺壁处理,并考察了温度、pH值、通气量、吐温80用量及溶脂时间等因素对菌体生长和诱导产酶的影响,使用正交实验优化了各个因素,分别确定了菌体培养以及诱导产酶的最佳条件。还初步研究了细胞固定化方法,使用海藻酸钠包埋,得到可重复利用的固定化细胞,其酶活性回收率可达到36.1%。利用固定化细胞裂解大分子肝素,最终电泳观测到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左右的目标条带,进一步证明了利用固定化细胞生产低分子质量肝素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壳聚糖固定谷氨酸脱羧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壳聚糖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固定化谷氨酸脱羧酶(GDC),研究固定化反应中pH值、戊二醛浓度、给酶量以及交联反应搅拌时间对固定化GDC活力的影响以及GDC固定化酶和自由酶的酶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壳聚糖固定化GDC的最适pH4.4.最适温度55℃。与自由酶相比。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可操作性;在米胚芽生产制备γ-氮基丁酸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田景振  陈智 《齐鲁药事》2010,29(10):579-582
目的优选环糊精葡糖基转移酶的最佳固定化工艺,并对固定化酶的性质进行考察。方法以生物酶活力为指标,对影响生物酶活性的海藻酸钠、明胶、固定化酶液量、固定化时间、氯化钙及戊二醛进行了考查,并对固定化前后酶液的性质进行了比较。结果海藻酸钠浓度5%,明胶浓度4%,固定化酶液量占海藻酸钠、明胶总量的1%,固定化时间1h,氯化钙浓度5%,戊二醛浓度0.5%时固定化酶活力最强,固定化酶的适宜作用温度范围、pH值范围均比游离酶宽,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高于游离酶,重复使用时批次操作也显示出较好的稳定性。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可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纳米级磁性微粒的制备及固定化纤维素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明胶改性新途径,制备了核壳式纳米级磁性明胶微粒.以此为载体对纤维素酶进行固定化,确定了固定化工艺条件,研究了磁性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使磁性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明胶改性新途径,制备了核壳式纳米级磁性明胶微粒。以此为载体对纤维素酶进行固定化,确定了固定化工艺条件,研究了磁性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最适pH,使磁性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贮存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可溶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制备一种可溶性固定化木瓜蛋白酶(PP)并研究其部分酶学性质.方法 将PP偶联在羧甲基纤维素醋酸琥珀酸酯(AS-L)上,制备得到水溶性固定化PP,并测定游离和水溶性固定化PP最适作用pH、最适作用温度、Km值、热稳定性、酸碱稳定性、低温稳定性和回收稳定性.结果 最适作用pH分别为6.0、5.0,最适作用温度分别为60℃、70℃,Km值分别为2.53、3.07 mg·ml-1;可溶性固定化PP在60℃条件下,保温12 h,仍有62%的活性;在4℃条件下,30 d后活性保留达90%以上;在pH6时稳定性最好,pH4~7范围内也较稳定(相对活性>80%).结论 可溶性固定化PP能够在大于pH5.5的溶液中完全溶解,最适作用pH范围变窄,最适作用温度和Km值升高;热和酸碱的稳定性均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制备人参皂苷F_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β-葡萄糖苷酶的固定化方法,及利用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转化人参皂苷Rg1为人参皂苷F1的转化工艺。确定交联-包埋法为最佳固定化方法,应用正交实验得出最佳制备条件为:交联时间3h,戊二醛浓度0.1%,海藻酸钠浓度1%,CaCl2浓度2%。固定化酶与游离酶在热稳定性和pH值稳定性方面显示出不同的性质,其中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70℃,最适反应pH值为5.5。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在15℃环境中保存30d后,酶活回收率为68.82%。固定化β-葡萄糖苷酶转化人参皂苷Rg1为人参皂苷F1的转化条件为:固定化酶承载量为3.76U/g固定化酶载体,底物浓度为0.2mg/mL,转化温度为40℃,转化周期为2d,转化次数为4次,平均转化率为80.49%。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珠固定化乳糖酶的条件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乳糖酶的固定化。方法以壳聚糖珠(2.0 g)为载体,0.02%戊二醛为交联剂,考察固定化乳糖酶的条件及其特性。结果固定化条件:室温状态下,在pH 6.0、酶量0.2 mg/mL的酶液中固定12 h,固定化乳糖酶活力回收率为31.5%。乳糖酶、固定化乳糖酶的最适pH值分别为5.0~5.5,5.5~6.5;最适温度分别为40℃,50℃。结论固定化乳糖酶最适温度和pH值比溶乳糖高。  相似文献   

9.
以温敏性材料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化的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为载体制备固定化木瓜蛋白酶,对其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7.5,最适温度为65℃,米氏常数为2.72 mg/mL;经过24次温敏循环操作,剩余相对活力86.6%;在4℃条件下放置60 d,剩余相对活力为71.5%。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pH值稳定性、热稳定性、操作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都有显著提高。将此固定化酶应用于HCG单克隆抗体消化,与纤维素固定化酶相比,水解能力更强,更适合于大分子的酶解,特别是抗体片段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CaCO3促进肝素黄杆菌产肝素酶的机理.结果显示,CaCO3除具调节pH的作用外,其分解产物Ca2 对产酶有促进作用,而CO32-则刺激菌体生长.研究还表明,肝素黄杆菌发酵产肝素酶的最佳pH在6.2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