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1],而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约有1.3亿人携带HBV[2].母婴传播是我国HBV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3,4],超过50%的HBV携带者是在婴幼儿期感染.如果婴儿出生时没有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HBeAg阳性母亲出生的婴儿中约有90%感染HBV;如果进行有效的预防接种,婴儿感染率可降至20%以下.  相似文献   

2.
化疗相关HBV再激活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颖  蒋炜 《肝脏》2009,14(6):496-498
目前全球约有3.5亿人口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自从1975年Wands等报道20例淋巴及骨髓增殖障碍患者出现化疗相关HBV再激活以来.合并HBV感染的肿瘤患者化疗相关HBV再激活日益被人们所认识及重视。  相似文献   

3.
HBV感染慢性化的免疫耐受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BV感染机体后,机体抗病毒免疫强度的高低,能否及时、有效、彻底清除病毒可能成为决定急性自限性感染或慢性感染的标志。HBV作为抗原,欲长期持续存在于宿主体内,必须逃避宿主免疫系统的监视与攻击,即造成免疫耐受环境,免疫耐受是HBV感染慢性化最主要的机制。免疫耐受与机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程度有关。成人、儿童、幼儿感染HBV后分别有5%、30%、95%的患者成为慢性HBV感染者。表明免疫成熟程度是决定HBV持续感染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核苷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WHO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被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其中约有3.5亿人为HBV慢性感染者,中国占1/3。每年约有120万HBV感染患者死于HBV相关疾病,所以寻找有效的治疗乙型肝炎药物成为当务之急。慢性乙型肝炎的关键治疗是抗HBV治疗,核苷类药物可以直接抑制HBV复制,它包括嘧啶类的拉米夫定、恩曲他滨、克拉夫定,以及嘌呤类的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等。目前核苷类药物发展迅速,为此就目前进入临床和正在研发的部分核苷类药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嘧啶类核苷类似物1.1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拉米夫定是目前应用范围最广的核苷类抗HBV药…  相似文献   

5.
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WHO提供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55万人死于肝细胞癌(HCC)。有资料表明,HCC的发病率与HBV的流行状态相关。在东南亚及非洲撒哈拉地区HBV感染率为5%~20%或更高,被称为高流行区,这些地区60%~90%HCC患者可检出HBV血清标志,也就是说有HBV感染背景。我国在HBV高流行地区,HBV感染者占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全球约有1/3,即20亿人口曾感染过HBV,大多数产生抗体后痊愈,3.5亿为慢性HBV感染.  相似文献   

7.
隐匿性乙型肝炎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我国是 HBV 的高感染地区,约1.2亿人携带 HBV,其中约1/4的人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和肝癌。慢性 HBV感染是我国肝硬化和肝癌的最主要病因,严重威胁人民健康,也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多数 HBV 感染无明显临床症状,血清 HBV 表面抗原(HBsAg)阳性和病毒血症是 HBV 感染的主要证据。血清 HBsAg 阴转及抗 HBs 的出现一直被认为是 HBV 清除和临床痊愈的标志。1978年 Hoofnagle 等报道:HBsAg 和抗 HBs 阴性,但抗HBc 阳性的血液可引起输血后 HBV 感染,提示单独抗 HBc  相似文献   

8.
姚光弼  黄维英 《肝脏》2008,13(1):55-55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最严重危害健康问题之一,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携带者,中国约占1/3。由于HBV导致的疾病负担已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统计显示HBV感染致生命及健康投资大量流失,在中国的慢性HBV携带者中,至少2000万活动性肝病患者需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9.
加强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高达10%左右,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约有30%~50%是通过母婴传播发生的。尽管有资料证实,精子可被HBV感染,并可造成HBV父婴传播,但多数资料证实,乙型肝炎母亲导致胎儿或婴儿感染HBV的几率远远高于父亲,母婴垂直传播是婴幼儿HBV感染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因此,阻断HBV的母婴传播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母婴垂直传播包括3种方式:经胎盘宫内感染、围产期感染和哺乳期感染,其中又以围产期感染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0.
陈成伟  姚光弼 《肝脏》2009,14(5):357-359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危及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我国据1992—199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人群的慢性HBV感染率为9.75%;经过近15年来乙肝疫苗的推广,纳入免费的计划免疫,2006年人群中的慢性感染率已降至7.18%,特别是使数千万儿童免受HBV的感染。然而,计划免疫前HBV感染人群数量巨大,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疾病进展:病毒持续复制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ANG Huai-yi  杨懷壹  陈建仁 《肝脏》2006,11(6):410-412
目前全球大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绝大多数感染者在中国.据估计,大约有1.12亿中国人慢性感染HBV[1],约占全世界感染者的33%.  相似文献   

12.
从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和病原学特点探讨临床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HBV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目前全球约有4亿慢性HBV携带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性肝脏疾病。HBV是嗜肝的非细胞毒性DNA病毒,无细胞毒效应,其导致肝损害的机制是免疫介导,即机体免疫系统活化产生病毒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并释放细胞因子等,在清除病毒感染肝细胞的同时导致局部炎性反应,损伤肝细胞。HBV感染的自然过程和结局与感染者的年龄、病毒载量以及机体的免疫状态等有关,而机体抗病毒的免疫应答是决定疾病转归以及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聂青和 《肝脏》2005,10(4):322-324
全球有3.7~4亿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和超过1.8亿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携带者。由于两者与HIV有共同的传播途径,因而有大量的患者合并HIV感染。全球约有几百万人合并感染HBV/HCV和HIV。在欧洲,约40%的HCV感染者以及8%的HBsAg阳性者合并HIV感染。  相似文献   

14.
人感染HBV可表现为隐性、急性或急性重型HBV感染,之后有的清除病毒表现为自限性HBV感染,而约90%的儿童和10%的成人则转为HBV携带者或慢性乙型肝炎,其中慢性乙型肝炎可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目前认为,HBV感染转归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反应。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 HLA)作为免疫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在HBV感染免疫反应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5.
刘岩红  钱方兴 《肝脏》2011,16(4):326-327
目前全世界约有20亿人曾感染HBV,其中3.5亿为慢性HBV感染,我国HBV携带者约为1.2亿,现患慢性乙型肝炎的患者多达3 000多万[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e抗原(HBeAg)为HBV感染以及病毒复制的最主要病原标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本地区肝癌病人HBV感染情况和HBV基因型分布及意义。方法对92例肝癌患者进行HBVM和抗-HCV检测并对30例单纯HBV感染者和1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HBV基因型检测。结果92例中单纯HBV感染67例(72.83%),HBV和HCV重叠感染6例(6.5%),单纯HCV感染1例(1.08%);在30例检测的患者中,B基因型20例(66.7%),C基因型9例(30%),F基因型1例(0.3%)。结论在肝癌患者中HBV感染率高达81.4%,说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BV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主要是B和C基因型。  相似文献   

17.
1.3肝炎的病毒性感染 世界范围约有4亿人感染HBV,1.7亿人感染了HCV。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来探讨这两种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很少。通过比较HBV阴性和HBV阳性的血清标本,He等报告了7种蛋白质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表现在类型上,且与坏死性炎症反应的计分有关。本小组采用2D凝胶电泳和MS来识别亚细胞区域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18.
乙肝病毒携带状态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呈世界性流行,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据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据估计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相关性疾病,可见慢性HBV感染对人类的危害性极大。慢性HBV携带者作为慢性HBV感染的一种状态,其危害性亦不容小视,随着对其认识的深入,医学界加强了对其多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南宁市区乙型肝炎病毒(HBV)阳性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情况.方法 将511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按HBsAg、HBeAg、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者分为"大三阳"组,共191例,HBsAg、抗-HBe、抗-HBc三项指标阳性者为"小三阳"组,共320例,并对其所生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进行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 "大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92例,感染率48.17%;"小三阳"组孕妇的新生儿HBV感染12例,感染率3.75%;两组比较χ2=145.57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孕妇乙肝"大三阳"是新生儿发生HBV感染的高危因素,应加强HBV阳性孕妇的宫内阻断,减少新生儿发生HBV感染.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约有3.5亿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virus,HBV)携带者,而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约有1.2亿HBV携带者,因此慢性HBV感染是当前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新近的研究表明,乙型肝炎患者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表型和功能的缺陷可导致患者体内T、B淋巴细胞耐受,继而导致HBV感染的慢性化。目前对DC应用于乙型肝炎的基础理论及实验研究已经取得惊人的进展,成为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免疫学发病机制的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