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昭豪  邓亮  戴武强 《现代保健》2014,(11):154-156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导管行胸穿术与传统的胸穿针行胸穿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为基层医院推广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取代传统胸穿针进行胸穿术治疗胸腔积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300例胸腔积液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行胸穿术;对照组采用传统胸穿包的胸穿针行胸穿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穿刺时间、气胸发生率、伤口感染率、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单次抽液成功率及结核性胸腔积液住院费用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和伤口感染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的气胸发生率和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单次抽液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可减少气胸发生率,减少抽液次数,单次成功率高,住院费用低,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进行胸腔引流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液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2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液胸、气胸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均引流满意,置管期间未出现出血、穿刺点及胸腔内感染及医源性气胸等并发症。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是一种简便有效、创伤小、安全、并发症少、恢复快、医疗费用较低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两种方法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志满  黄绍标  李伟新 《职业与健康》2009,25(23):2634-2635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方法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26例予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对照组28例应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抽液术,每周抽液二三次。观察胸水吸收时间、并发症、胸穿次数、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病人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治疗组:胸水吸收时间(10.35±3.02)d,胸穿次数26次,并发症2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1例,病人住院天数(19.88±3.51)d;对照组:胸水吸收时间(23.89±4.01)d,胸穿次数86次,并发症9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2例,病人住院天数(31.55±7.96)d。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闭式引流术在治疗HIV阳性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中疗效与安全性方面优于传统胸膜腔穿刺抽液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胸腔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效果和优势。方法:资料完整的97例中大量胸腔积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胸腔置管引流组(观察组,n=58)和穿刺抽液组(对照组,n=39)。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平均胸水吸收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胸腔置管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胸腔穿刺抽液(P〈0.05);同时可以显著减少胸水的平均吸收时间和住院时间(P〈0.05);显著降低传统治疗引起的并发症(P〈0.05)。结论:采用胸腔置管引流治疗中大量胸腔积液具有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庞先琼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4979-4980
目的观察单腔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6月共58例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均经彩超定位,治疗组30例,采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术抽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中心静脉导管组的患者形成包裹性积液少、疼痛、出血、感染、医源性气胸及胸膜反应等并发症发生率低,而且操作简便、创伤小,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术可作为中到大量胸腔积液患者的有效治疗手段,与常规胸腔穿刺术抽液相比有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各种病因的胸腔积液病例中经胸部X线和胸部超声检查确诊为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例156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87例及对照组69例),分别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和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种方法相比:胸水吸收时间(7d)VS(28d),胸膜反应(1.40%VS9.81%),胸水包裹发生率(0%VS6.87%),治疗后第3个月发生胸膜肥厚和/或粘连的,各项指标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方法简单、方便、安全、抽液彻底、发生胸膜粘连和/或肥厚的情况明显减少,患者痛苦少、心理负担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方法对2005年1月—2010年10月100例结核性胸膜炎伴发中至大量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在规范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膜腔持续引流胸腔积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间断胸腔穿刺抽水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平均住院天数、胸水吸收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治疗3月后胸膜厚度及并发症发生率(胸水包裹、复张性肺水肿、胸膜反应、气胸)。结果胸水吸收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缩短,治疗后第3月胸膜厚度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治疗组比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采用胸腔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方法简单、易操作、创伤小、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胸腔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持续引流替代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各种病因所致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1~2007年6月收治的各种病因的胸腔积液病例中经胸部X线和/或胸部超声检查确诊为中或大量胸腔积液的病例357例,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43例及对照组214例),分别用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和反复多次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对这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出现并发症情况、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相比:胸水吸收时间[(7.34±4.86)]d VS [(20.14±8.76)d],胸膜反应(1.40% VS 9.81%),胸水包裹发生率(0% VS 15.89%),气胸发生率(0% VS 1.87%),住院费用[(1291.52±716.59)元VS (1736.49±1211.43)元],治疗后第3个月的胸膜厚度[(1.04±0.18)mm VS (2.15±0.31)mm],各项指标对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穿刺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持续胸腔引流治疗胸腔积液方法简单、方便、安全、经济,患者痛苦少、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4种不同术式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初发自发件气胸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初发自发性气胸146例,根据不同术式胸腔闭式引流分为4组,开花引流管组、带针胸导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及猪尾巴引流导管组,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比较各组临床疗效、肺膨胀时间、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疗效较低,但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膨胀时间特别在〈36h、〉120h时间段,猪尾巴引流导管组与开花引流管组、带针胸导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中心静脉导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程度比较,疼痛程度≥7的小口径引流管组(中心静脉导管组与猪尾巴引流导管组)与大口径引流管组(开花引流管组与带针胸导管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猪尾巴引流导管组较其他各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猪尾巴引流导管组做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初发自发性气胸,具有微创、效优,并发症少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治疗组98例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110例行传统胸腔穿刺抽液术,观察发热、胸闷气促改善、胸腔积液吸收时间、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平均热退时间、胸闷气促缓解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胸腔积液吸收时间治疗组(5.7±1.8)d,对照组(22.5±15.2)d;有胸膜肥厚者,胸膜厚度治疗组(7.2±4.6)mm,对照组(15.1±8.2)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11.82%,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02%(P<0.01). 结论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仅需一次操作.可较快减轻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措施,总结相关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随机选取本院98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成对照组(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治疗)40例和观察组(采用经皮留置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58例,对两组患者所采用2HRZE/4HR短程化疗、口服激素、反复胸腔抽液治疗措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的98例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经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比对照组的临床疗效更显著,观察组在住院天数、治疗费用、胸腔穿刺次数、积液消失天数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两组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通过短程化疗、口服激素和胸腔抽液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并且采用中心静脉导管间断引流措施非常安全和有效且经济,值得广大同行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丁宁  ;侯敏  ;窦光华 《现代保健》2014,(22):153-156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各种胸腔积液和气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长约30 cm硅胶引流管、引流瓶组成密闭的引流系统,对65例自发性气胸和76例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包括外伤性血气胸或自发性液气胸37例、胸腔积液或恶性肿瘤伴胸腔积液39例,共计141例患者进行中心静脉导管闭式引流术。结果:胸腔积液有效率为94%;65例气胸除2例行切开闭式引流外,其余均治愈,有效率95%。结论:用单腔中心静脉导管、引流管、引流瓶组成的胸腔闭式引流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患者容易接受的治疗胸腔积液和气胸的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治疗顽固性胸腔积液和气胸的疗效.方法 煤工尘肺结核并发胸腔积液或气胸病例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引流)48例和常规穿刺组(常规胸腔穿刺)56例,全程督导化疗方案(DOTS),两组均应用3HRZE/6HR(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治疗方案.结果 中心静脉导管组48例胸腔内置管]次,无脱落现象,平均抽水总量(3932±4430) ml,胸腔积液、积气消失时间为(10±2)d;40例治愈,治愈率83.33%(40/48).常规穿刺组抽水量(2753±315) ml,胸腔积液、积气消失时间(18±6)d,其中4例胸穿2次,38例胸穿3~4次,10例胸穿5次以上,平均为3.8次.26例治愈,治愈率46.43%(26/56).中心静脉导管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穿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9,P<0.01.结论 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胸腔治疗胸腔积液和气胸代替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穿刺,其临床效果好,痛苦小,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4.
张柏华 《现代保健》2011,(24):30-31
目的分析锁骨下静脉穿刺管胸腔穿刺留置治疗自发性张力性气胸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本组68例患者设为治疗组,采用胸腔切开置硅胶管持续闭式引流治疗为主的68例类似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和分析不足。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缓解、患侧肺复张、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发症例数、总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治疗自发性张力性气胸,可把锁骨下静脉穿刺针行胸腔穿刺并留置穿刺管行胸腔持续闭式引流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引流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两种引流方法的疗效、安全性。方法86例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的心包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持续引流组(43例)和间断抽液组(43例)。持续引流组:以持续25~35滴/min的滴速引流积液,至无液滴出。间断抽液组:首次抽液不超过100ml,以后200-300ml/次,每日或隔日1次,至抽尽积液。结果与间断抽液组比较,持续引流组的排空积液时间明显缩短(P〈0.01),导管留置时间也缩短(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心包穿刺留置导管术后应用持续引流法引流心包积液更安全、更有效,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留置治疗中到大量胸腔积液的有效性。方法 35例胸腔积液患者经胸腔内置管引流。结果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成功率100%,患者均成功引流胸腔积液,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结论胸腔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疗效满意,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住院时间缩短减少医疗费用,是安全、方便、有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7.
范昭豪 《现代保健》2009,(18):24-26
目的观察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83例自发性气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42例,使用双腔中心静脉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术;对照组41例,使用常规大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等。结果两组在肺复张时间、治愈率两方面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某些并发症上,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作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疗效等同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术,并且具有操作方法简便、文用、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ICU中等量胸腔积液患者静脉留置导管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220例胸腔积液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观察组采取胸腔静脉留置导管抽液,给予综合护理方案,对照组采取常规胸腔穿刺抽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R)、氧合指数(PO2/FiO2),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穿刺次数和治疗费用。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HR、R和PO_2/FiO_2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HR、R和PO_2/FiO_2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导管堵塞或脱出的发生率为7.20%。观察组的胸膜反应发生率(0.90%)显著低于对照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气胸、局部感染的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平均穿刺(1.4±0.5)次,对照组平均穿刺(3.7±1.8)次,观察组的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中等量胸腔积液患者静脉留置导管采用综合护理,排液效果较好,能够显著减少穿刺次数,减少胸膜反应的发生,未明显增加治疗费用,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9.
邬海 《现代保健》2014,(29):20-22
目的:观察胸腔积液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疗的胸腔积液患者56例,通过计算机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28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胸腔闭式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前后24 h的各项生化指标比较中试验组C-反应蛋白的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胸腔引流量及所需的置管时间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积液危重患者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顾春艳 《工企医刊》2009,22(6):62-63
胸腔积液是临床常见病症,大部分胸腔积液患者均需采取抽液治疗。本科于2004年开始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取代传统抽液,临床实践证明,采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穿刺置入胸膜腔闭式引流,疗效好,创伤小,患者满意度高。现就2008年6月-2009年1月的5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