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对孕妇预防艾滋病及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程度、态度和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开展该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不同地理位置分层随机抽取瑞安市5所城郊医院,对800名孕妇开展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研究。干预措施包括与固定医务人员面对面自愿咨询及发放艾滋病基本防治知识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宣传资料。通过干预前及干预后的2次问卷调查,了解孕妇预防艾滋病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和行为状况的变化,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孕妇对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较匮乏,存在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给予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后有明显效果。[结论]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高了孕妇艾滋病基本防治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了其不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了其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因此,应继续加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有效控制艾滋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5,(11):1541-1542
目的探讨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预防对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孕妇2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100例,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对两组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的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和艾滋病一般预防知识知晓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对二者的知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妇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孕妇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孕妇正确认识艾滋病,提高关于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和认识率,另一方面还能降低出现艾滋病的几率,避免艾滋病母婴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对改善母婴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孕期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是减少和避免儿童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重要措施.在孕期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重要干预活动之一.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提高孕妇艾滋病知识水平,改善孕妇对其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的接受和利用程度.孕妇接受孕期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后,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孕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检测率、检测前咨询率、检测后咨询率也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叶国兰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872-3874
目的:了解接受健康教育后孕妇对艾滋病抗体检测的意愿,探讨在孕妇中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提高孕妇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认知率和艾滋病抗体检测率的可行性。方法:对就诊孕妇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宣教,并分别在健康教育前后对孕妇进行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及艾滋病抗体检测意愿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孕妇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前的59.76%提高到84.33%,对艾滋病抗体检测的意愿由健康教育前的37.21%提高到93.20%。结论:在孕妇中开展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是提高孕妇艾滋病抗体检测率的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在妇幼保健工作中各个环节开展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探索适合育龄妇女特点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007年2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婚前检查的女青年、产前检查孕妇和在江门市社区婚育学校学习的新婚妇女共计8430人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无论何种文化程度或何种职业育龄妇女,其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显著升高(P<0.005)。结论利用妇幼保健机构的各个工作环节,对育龄妇女进行一系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干预,能快速有效地提高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知识水平、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自愿接受HIV检测的意识,是有效可行、易于接受、具有普遍性及值得推广的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社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健康教育对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深圳市坪山新区妊娠妇女1488例,根据有无接受HIV母婴健康教育将上述调查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干预前后评估两组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及两组孕妇主动要求接受HIV抗体检测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孕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孕妇主动要求接受HIV抗体检测率均较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开展HIV母婴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孕妇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对预防HIV母婴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流动孕妇人群艾滋病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流动孕妇人群在“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中开展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和效果评价。方法 随机选择项目中建卡登记的流动孕妇85人,按预定的干预措施开展健康教育,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流动孕妇人群健康教育后艾滋病相关知识和认知应答正确率较教育前有明显提高(P <0. 0 0 1)。结论 流动孕妇人群开展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健康教育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西省大同市育龄妇女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相关知识与态度,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选取在大同市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体检的育龄妇女380名,按照“世界银行贷款卫生九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中的“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重点人群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分别在健康教育讲座前后对同一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有84.2%的调查对象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的途径,只有34.7%知道可以用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后,97.2%的调查对象了解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89.2%知道可以用药物阻断母婴传播,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态度的回答正确率也较健康教育前明显提高。结论城市育龄妇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开展健康教育是提高其知晓率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地区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状况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一般孕妇关于艾滋病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2005年5~7月在两个艾滋病高发地区对接受孕期保健的774名孕妇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结果 ①两个地区的孕妇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最高达到59.69%,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最高仅有21.18%;②受教育程度高、初孕、有过婚前性行为的孕妇对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③受教育程度高(OR=2.05,95% CI=1.69~2.51,P<0.01)、能够接受婚前性行为、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交往(OR=4.65,95%C/=3.21~6.71,P<0.01)、接受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OR=2.00,95% CI=1.33~2.97,P<0.01)、到外地打过工等因素可能提高孕妇对艾滋病一般知识知晓率.结论 我国部分艾滋病高发地区孕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艾滋病母婴传播相关知识十分薄弱,应加强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孕妇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城郊孕期妇女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探索可行干预措施。[方法]根据随机抽样原则,对珠海市两间城郊医院孕期妇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相关政策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通过发放资料、讲座、咨询等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后,不洁纹身纹眉传播途径、蚊子叮咬非传播途径的回答正确率分别为38.9%、19.9%和65.4%、43.5%22.1%,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后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率分别为26.5%和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珠海市城郊孕期妇女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较低,开展孕前和孕期艾滋病母婴阻断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其知晓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海盐县各类普通人群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评价健康教育效果。方法应用多种宣传形式对各类普通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用无记名问卷进行两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干预后,增加了各类人群从各种途径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频次。对艾滋病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经血传播、母婴传播”3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和对“握手”、“共同进餐”、“共用浴缸、游泳池”,“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P值均〈0.01)。对预防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措施的知晓率,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干预后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对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了解情况,干预后比干预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某海洋石油企业员工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某海洋石油企业员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企业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企业员工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干预后分两次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该企业员工对艾滋病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高;对蚊虫叮咬、握手、共用餐具、礼节性接吻等日常接触是否会传播艾滋病知晓率很低。通过艾滋病知识教育干预后,该企业员工的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了明显提高(P<0.05),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有明显改变(P<0.05),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现场培训及发放宣传资料等综合干预手段,对企业员工是行之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本区内孕产妇对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为更好的对孕产妇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1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妇幼保健医院建卡或围产期保健的孕妇300例进行调查。结果被调查人群对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较低为77.00%(231/300),调查对象对于目前可以通过干预措施阻止艾滋病母婴垂直传播不清楚,对与艾滋病感染者深接吻会传染艾滋病知晓率只有33.67%,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牙具剃须刀会传染艾滋病知晓率69.67%,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知晓率43.67%。结论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性,语言沟通能力的局限性,孕产妇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渠道比较局限,少数民族地区孕产妇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婚检女青年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为在婚前女青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10月,在枣庄市市中区妇保院对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的724名女青年进行健康教育,并于教育前后进行相关知识、态度的问卷调查。[结果]调查724人,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53.82%、74.67%(P〈0.01),健康教育后母婴传播艾滋病知晓率由51.08%上升到92.98%;对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态度正确率健康教育后有所提高,但部分人仍然存在歧视。[结论]婚检女青年艾滋病知识水平不高,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艾滋病母婴传播等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5.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干预预防艾滋病试点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索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对预防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传播的可行性,为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经验和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社区干预研究方法在戒毒所和社区内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变化和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高;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率比干预前低;干预前后吸毒人群的HIV抗体阳性率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吸毒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改变HIV感染者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校外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利用大学生爱心大使队伍,采取参与式方法向校外青少年传播艾滋病预防知识。并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总知晓率由干预前的19.0%,提高到干预后的55.0%(P0.01)。其中对"共用注射器可能感染"、"不使用安全套性行为增加风险"、"母婴会传播艾滋病"在干预后知晓率均达到90%以上。干预后"提供艾滋病病毒自愿咨询检测服务地点"、"可以得到免费安全套地点"显著提高,分别由9.0%提高到22.0%(P0.01)和由8.0%提高到70.0%(P0.01)。结论利用爱心大使向校外青少年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具有明显效果,应予以借鉴。需加强艾滋病相关服务的的宣传,提高利用度。  相似文献   

17.
吕艳敏  韩莉 《智慧健康》2022,(3):139-141,144
目的 探究对育龄妇女采取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6月前来绵阳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0名育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育龄妇女均进行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对比干预前后育龄妇女艾滋病基本信息了解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了解率、自我保护意识拥有率.结果 干预后育龄...  相似文献   

18.
滨州市某高等学校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对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情况,评价在大学生中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2005年3~10月,随机整群抽取滨州职业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并在教育前后进行有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前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在50%以上的仅有4项,健康教育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在50%以上;健康教育后与健康教育前比较,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开展以学校为中心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养路农民工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方法 应用多种宣传形式对目标人群进行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用无记名问卷进行调查. 结果 干预后9项问题中有8项问题的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是否从外表上看出来?"这一问题的知晓率有一定幅度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虽取得很好效果,但某些知识点还需反复宣传,使其知晓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聊城市企业职工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探索在企业中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3家市直企业的3006名职工采用现场授课、放科教片、咨询、发放宣传材料、办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进行宣传教育,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企业职工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干预前均高于7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非预防方法和某些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偏低。通过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后,企业职工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同时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有明显改变(P〈0.01),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现场培训、放科教片及发放宣传材料等综合干预手段是行之有效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