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12例,观察其近期临床效果,分析颈淋巴结转移和放疗对皮瓣的影响. 结果 应用该皮瓣修复12例,11例全部成活,1例出现部分坏死,其中5例切除原发灶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6例接受术后放疗,无皮瓣坏死,功能与外观满意. 结论 颏下岛状皮瓣具有距离近、操作方便、切口隐蔽、厚薄适中、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选择.术后常规剂量放疗不影响皮瓣成活,选择好适应症,不影响肿瘤手术治疗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2.
足部浅表低恶性肿瘤行局部广泛切除术后,往往造成严重的组织缺损,由于足部有行走和负重的特殊要求。修复常较为困难。作者应用邻近带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三例足跟和内踝旁组织缺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例1,男,二十九岁,右内踝前下方复发性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病灶范围2×3cm,切除后皮肤缺损面积9×6cm,深达骨膜面,设计等大的足背岛状皮瓣,蒂部包括足背动、静脉、胫深神经及腓浅神经中间皮。旋转150°覆盖创面。供区用中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癌术后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面部皮肤癌患者13例,肿瘤扩大切除后面部遗留缺损范围为5.0 cm×4.5 cm~12.0 cm×10.0 cm,以颏下动静脉为血管蒂,制成颏下岛状皮瓣,最大面积为13.0 cm×9.0 cm,最小面积为5.5 cm×5.0cm,修复肿瘤扩大切除的面部大范围缺损。结果 12例皮瓣一期愈合,有1例皮瓣局部裂开,延期愈合。随访12~18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肿瘤复发,皮瓣全部成活,供区瘢痕不明显,受区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颏下岛状皮瓣具有血供稳定充足,可供面积大,弹性及颜色与面部组织接近,成活率高等优点,是修复面部皮肤癌术后大范围缺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辫、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和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底负重区恶性黑色素瘤广泛切除术后缺损的优缺点。方法:浙江省肿瘤医院骨和软组织肿瘤外科2010-01-13-2013-12~25收治的23例足底负重区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进行原发灶广泛切除后分别采用足底内侧皮瓣、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外踝上穿支皮瓣、内踝上穿支皮瓣及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修复,对其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后缺损面积为4cm×4cm~11cm×9cm,切取皮瓣面积5cmX5cm~12cm×10cm。14倒足底内侧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7cm×7cm。1例局部逆行岛状皮瓣出现小部分坏死,二期愈合,4例外踝上及内踝上穿支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皮瓣最大切取面积为12cm×10cm。4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中,3例成活,1例皮瓣出现远端部分浅表性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所有患者无继发性渍疡出现,患足均可无痛行走。2例行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术后出现局部复发。结论:各种皮瓣修复足底黑色素瘤术后缺损均可获得较好疗效,对较小足根部的缺损(直径〈8cm)首选足底内侧皮瓣,较大的缺损可采用内外踝上穿支皮瓣,有显微外科条件的可考虑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局部皮瓣不能覆盖的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带蒂皮瓣在四肢躯干软组织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修复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5例软组织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多形性未分化肉瘤 3例、滑膜肉瘤 2例、平滑肌肉瘤2例、脂肪肉瘤 2例、上皮样肉瘤2例、皮肤鳞癌2例、足跟恶性黑色素瘤2例,均参照指南行肿瘤广泛切除术,因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大,无法直接缝合或植皮,根据肿瘤切除后创面缺损的位置,选择适合的带血管蒂皮瓣修复。   结果  1例足跟部鳞癌行逆行腓肠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者因皮瓣远端发生坏死行二次清创局部任意旋转皮瓣加植皮后愈合,1例逆行缝匠肌肌皮瓣术后2天出现皮瓣局部发黑,术后1周发现整个皮瓣完全坏死,经清创局部任意旋转皮瓣加植皮后愈合,其余皮瓣术后均一期愈合,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因多处转移死亡,余患者均生存,随访期间局部无肿瘤复发。   结论  四肢躯干软组织恶性肿瘤往往需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范围及深度均需要达到安全外科边界,广泛切除后皮肤缺损及残腔较大,应用带血管蒂皮瓣可有效填充覆盖创面,降低感染风险,促进创面早期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的血管、神经分布情况,探讨足底内侧岛状皮瓣顺行转移、逆行转移的设计方法,并指导临床治疗足底恶性肿瘤。方法观察16例甲醛固定成人尸体足及2例新鲜足的足底内侧血管、神经的分支、分布情况;观察足底内侧岛状皮瓣的血管、神经分支、分布情况。临床应用皮瓣修复16例足跟区和10例前足区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结果足底内侧动脉的走行,分布有明显变异。足底内侧动脉浅支有2—3条皮支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深支有3~4个皮穿支人该皮瓣。以近侧端1、2支为主。静脉为与动脉同名的伴行静脉,口径均粗于动脉,均有2条足底内侧神经的皮支分布到该皮瓣。临床应用26例皮瓣成活良好,随访3个月~5年,皮瓣感觉及耐磨功能良好。结论足底内侧岛状皮瓣主要由足底内侧动脉浅支入该皮瓣的皮支营养。顺行转移时可在足底内、外侧动脉分叉点至第1跖骨头后方1cm的点之间设计皮瓣,必要时需切断结扎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以获得足够长度的蒂。逆行转移时,皮瓣尽可能的设计在近段,蒂部尽可能保留2~3个分支,以保障皮瓣的血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四肢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对1992年~2004年收治的骨肿瘤23例(以局部活检、局部复发污染较重及局部曾行放疗软组织条件较差为主)行肿瘤切除,所遗软组织缺损:病变位于小腿上段者行腓肠肌内侧头肌瓣转移并游离植皮18例,5例病灶位于小腿下段者予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修复。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皮肤缺损15例,均行游离皮瓣或肌皮瓣修复。结果转移肌瓣并游离植皮及吻合血管的皮瓣或肌皮瓣全部成活。结论胫骨上段肿瘤彻底切除后所遗软组织缺损,以转移腓肠肌内侧头肌瓣并以中厚皮片游离植皮修复,方法简单、可靠;其它部位骨骼、肌肉系统肿瘤彻底切除后所遗软组织缺损,以吻合血管的腹直肌或胸脐皮瓣修复较理想,但要求有好的显微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彻底切除软组织的恶性肿瘤。方法 应用胸大肌岛状肌皮瓣,背阔肌皮瓣腹内外皮瓣,臀大肌皮瓣,足外侧皮瓣,切除肿瘤后大面积组织缺损的修复,结果 20例中18例成功,2例失败。其中1例皮瓣坏死,但肌蒂成活。结论 周身各部位的恶性肿瘤大面积切除后组织缺损,该皮瓣修复解决了组织缺损及修复问题。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躯干及腋窝软组织肉瘤切除后的较大缺损常需采用组织皮瓣修复重建。本研究主要探讨下斜方肌皮瓣在躯干和腋窝肉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下斜方肌皮瓣治疗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及软组织外科收治的6例软组织肉瘤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27~81岁,平均57岁。全部病例均为多次术后复发。病理诊断结果显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去分化脂肪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例,未分化软组织肉瘤1例,其中合并肺部转移2例。肿瘤完整切除后,采用岛状或直接转位的下斜方肌皮瓣行缺损创面修复(岛状4例,邻近转位2例),其中同侧肌皮瓣2例,对侧4例,皮瓣大小为8 cm×15 cm~10 cm×30 cm,3例行供区植皮。1例未分化肉瘤术后应用MAID方案化疗6个周期,1例平滑肌肉瘤行辅助放疗,其余患者拒绝其他辅助治疗。结果:4例斜方肌皮瓣全部存活,2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伤口愈合。平均随访6个月,术后2个月有2例患者分别死于肺转移和肺部感染,其他4例患者无局部复发,其中1例肺转移患者带瘤生存。肩部功能较术前无明显下降。结论:下斜方肌皮瓣具有稳定的血供,易于切取和存活,转位修复躯干和腋窝肿瘤切除后缺损,对患者肩部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方法并评价其修复效果.方法:2003年6月~2005年9月,应用颈阔肌肌皮瓣修复舌、颊、口底、咽侧壁及软腭缺损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40岁~74岁.平均59岁.颊黏膜癌4例,舌癌7例,牙龈癌5例,颊部及咽侧壁及软腭癌2例,下颌骨中心性癌1例,舌下腺癌1例.均行病变扩大切除及颌颈联合根治术,缺损范围4.5 cm×5.5 cm~7.0 cm×6.0 cm,应用颈阔肌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皮瓣范围9.5 cm×4.5 cm~12.0 cm×6.0 cm.结果:术后20例皮瓣均成活,外形无异常,张口不受限.随访9个月~36个月,无舌运动受限等并发症,肿瘤无复发,患者对术后形态及功能均较满意.结论:颈阔肌肌皮瓣解剖恒定,血运丰富,手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swelling anesthesia in repairing facial soft tissue defects after tumor resectionand temporal superficial artery frontal branch of narrow pedicle flap. Materials and Methods: From January2008 to June 2008, 16 patients from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with eye or eyelid tumors after eyeballremoval of eye and part resection of surrounding soft tissue, undergoing postoperative swelling anesthesiawith superficial temporal artery flap repair to prevent facial soft tissue defect formation and bone exposure,were recruited. Results: In all 16 patients facial soft tissue defect repair had good effects, with limited bleeding,and short operation times. Seven days after surgery, all flaps were in good repair. On postoperative follow-upafter 3 months, flaps showed a similar appearance as with facial tissue. Conclusions: Swelling anesthesia forsuperficial temporoparietal artery frontal branch of narrow pedicle flap to repair soft tissue defect after facialtumor resection is feasible, and is linked with good analgesic effects, high postoperative survival of skin flaps,and good cosmetic effects.  相似文献   

12.
肢体恶性软组织肿瘤的保肢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四肢恶性软组织肿瘤保肢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22例肢体恶性软组织肿瘤患者中,滑膜肉瘤9例,横纹肌肉瘤及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各5例。透明细胞肉瘤2例,恶性黄色肉芽肿1例。其中股部9例,臀部4例,膝部、足跟部各3例,小腿外侧、腕部、足背部各1例。16例行肿瘤扩大切除术,6例行肿瘤扩大切除皮瓣修复术。术后采用CVADIC方案行化疗,16例行放疗。结果 19例获得平均4年2个月的随访,2例复发,2例死亡(1例为复发后再次手术患者)。结论 肿瘤切除彻底是四肢恶性软组织肿瘤保肢治疗的前提;放疗可以改善局部控制率;CVADIC方案是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可行方案;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缺损修复,应选择操作简单、就近取材、效果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外科手术是皮肤恶性肿瘤主要的治疗方式,局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重建是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可能严重影响外科手术的彻底性、修复的完整性和外观的美容性。皮肤肿瘤软组织缺损皮瓣修复重建的最终目标是在确保手术切除外科边界的前提下,通过皮瓣修复局部软组织缺损,尽量达到修复缺损、重建组织功能、外观美容化的目标,提高皮肤肿瘤的外科手术效果和临床预后。目前皮肤恶性肿瘤的缺损修复重建治疗涉及多个专业,技术规范性差、修复方式不尽统一,外科手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最终皮肤肿瘤外科临床预后仍有待提高。为促进皮肤恶性肿瘤组织缺损修复重建治疗的规范化进程,中国抗癌协会皮肤肿瘤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国内多名从事皮肤肿瘤外科工作的专家共同讨论,形成皮肤恶性肿瘤组织缺损修复重建策略专家共识。针对皮肤恶性肿瘤的外科切除原则,对组织缺损修复重建治疗的适应证评估、修复方式选择、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术后随访提出规范化治疗策略推荐,旨在提高全国皮肤恶性肿瘤外科修复重建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游离皮瓣在小腿恶性肿瘤保肢术中应用的优越性。方法 :1997年 3月 - 2 0 0 2年 10月 ,分别应用股前外侧皮瓣 ,胸脐皮瓣修复小腿恶性骨肿瘤和软组织肿瘤保肢术后形成的皮缺损 10例。结果 :游离皮瓣移植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感染 ,皮瓣坏死等 ,术后化疗对游离皮瓣的成活无影响。结论 :小腿恶性肿瘤保肢治疗中 ,吻合血管的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皮肤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局部皮瓣在修复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0月辽宁省肿瘤医院收治的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13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缺损部位、面积和形状选择皮瓣类型。6例采用叶状皮瓣,3例采用菱形皮瓣,4例采用V Y推进皮瓣于广泛切除术后行局部皮瓣移植修复皮肤缺损。 结果1例出现皮瓣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处理后延迟愈合,其余病例均一期愈合,经6~28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皮瓣色泽、质地均佳。尚无复发及死亡病例。 结论局部皮瓣在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修复重建的方式效果确切,可达到最佳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Clear cell sarcoma of soft tissue is a rare, aggressive soft tissue tumor, which is morphologically similar to malignant melanoma but has no precursor skin lesion and, instead, has a characteristic chromosomal translocation. It is critical, yet challenging, to recognize clear cell sarcoma of soft tissue because the outcome is very different to that of metastatic melanoma. We report a case of clear cell sarcoma of soft tissue arising in the left foot of a 35-year-old African-American woman.Key Words: Clear cell sarcoma of soft tissue, Malignant melanoma, Soft tissue tumo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逆行腓骨短肌肌瓣在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的可行性.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所致骨外露病例11例,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2岁;开放性骨折3例,闭合性骨折8例,手术原切口均为跟骨外侧"L"形切口,跟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创面缺损范围1.5cm×2.3cm~3.0cm×4.0cm,病程为2-4个月;所有病例均进行多次换药不见好转.手术时首先给予原切口扩创,清除坏死组织和炎性肉芽组织,取出内固定物.设计并切取同侧腓骨短肌逆行肌瓣充填缺损区,观察血运良好后,表面予以中厚游离皮片覆盖,打包加压,石膏托固定2周,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转移肌瓣及植皮完全成活,仅1例伴肌瓣下感染,换药后愈合.11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2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皮瓣质地、外形良好,足踝活动稳定,无并发症发生,均可正常行走,无疼痛.结论逆行腓骨短肌肌瓣修复跟骨骨折术后骨外露,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郑乐  尚丹  李颖颖 《实用癌症杂志》2021,(4):640-643,648
目的观察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腹壁整形修复后效果。方法选择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34例,根据腹壁缺损情况进行整形修复,腹壁缺损Ⅰ型患者10例直接以腹壁整形术缝合切口,Ⅱ型患者14例采用自体组织或植入材料完成腹壁缺损修复,Ⅲ型患者10例采用带蒂股前外侧皮瓣完成腹壁缺损修复。观察患者手术结局及局部复发情况,修复区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住院时间7~25 d,平均(11.9±3.4)d,完成随访12个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皮瓣存活良好,修复效果良好。Ⅰ、Ⅱ、Ⅲ型患者术后3、6、12个月VSS评分均逐渐降低,以Ⅰ型患者VSS评分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前患者的GQOLI-74评分较低,修复后12个月Ⅰ、Ⅱ、Ⅲ型患者的GQOLI-74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但不同分型患者间GQOLI-74评分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腹壁肿瘤切除后大面积皮肤缺损患者腹壁整形修复效果满意,腹壁整形修复技术组织利用率高、损伤小、皮瓣血供可靠,根据患者腹壁缺损情况选择适宜的整形修复方法,能够获得良好的形态和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侵犯关节周围骨组织的肢体软组织肉瘤的外科手术方法,并分析术后并发症、肢体功能和患者的生存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中心所收治的30例局部侵犯关节周围骨组织的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1岁(17~75岁)。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12例,脂肪肉瘤8例,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4例,滑膜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和恶性神经鞘瘤2例。其中10例发病位于股骨近端,9例股骨远端,8例肱骨近端,2例胫骨近端,1例累及整个股骨。所有患者均采取了肿瘤连同受累骨组织一起广泛切除、以肿瘤型假体重建骨缺损的手术方式。术后定期复查患肢功能、x线片、肺CT等,并且密切随访,内容包括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及肿瘤学与生存状况等。结果平均随访25个月(3—84个月),1例暂时性腓总神经麻痹;3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行清创手术,其中1例因深部感染不愈而截肢;2例假体断裂行翻修手术;4例肿瘤复发,局部复发率13.3%,其中1例接受截肢手术。总的肺转移为15例,且11例死亡患者中均为肺转移,其中3例合并骨转移。至最后一次随访时14例无瘤生存,5例带瘤生存,平均MSTS评分股骨近端90%,股骨远端82%,胫骨近端73%,肱骨近端71%,全股骨为60%。2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6%和30.8%。结论将受累骨组织和肿瘤一起广泛切除可获得无瘤边界,降低复发率,骨缺损采用肿瘤型假体重建可恢复良好的肢体功能。巨大肢体软组织肉瘤侵犯骨组织可能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