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肾小球足细胞损伤是导致糖尿病肾病进展的核心,是引起DN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的关键因素,临床工作证实加味黄风汤可减少蛋白尿、改善肾功能。该文就"加味防风汤"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谭永顺 《吉林医学》2013,34(6):1004-1006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患者肾活检病理特征及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方法:选择23例2型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患者,行肾活检病理检查,检测计算足细胞密度,K-W结节的比例、系膜区增生程度、电镜观察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细胞TGF-β1阳性率。并与19例2型糖尿病肾病非大量蛋白尿组比较。结果:①DN大量蛋白尿患者足细胞密度较对照明显减少(P<0.01);②DN大量蛋白尿患者K-W结节、基底膜厚度、系膜区增生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DN大量蛋白尿患者肾组织细胞TGF-β1阳性率较对照明显升高(P<0.01)。结论:足细胞密度减少、肾组织细胞TGF-β1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蛋白尿是DN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然而蛋白尿的出现与足细胞的损伤密切相关。DN的主要病理变化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肾小球细胞肥大和足细胞损伤及丢失。足细胞是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关键。足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严重依赖胞内钙信号的处理,过量的Ca2+内流会导致足细胞足突融合、消失及细胞的凋亡,进一步导致肾小球的损伤。TRPC6是介导足细胞钙内流最关键的蛋白,其表达水平与DN等蛋白尿性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西医对DN尚无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多以降低其相关危险因素为主。中医对DN的认识由来已久,以其治疗形式多样、成本低廉、疗效确切被广泛应用于DN的临床治疗。本文对TRPC6的表达与DN中足细胞损伤的相关机制及中医药对DN的干预作简要的总结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右江医学》2019,(11):871-875
<正>随着我国糖尿病(DM)发病率逐年攀升,预计到2025年,我国糖尿病增长率将接近发达国家2倍。糖尿病肾病(DN)继发于DM,以蛋白尿为突出表现,最终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足细胞(podocyte)是肾小球基底膜(GBM)外侧的高分化细胞,有Nephrin、Podocin等多种裂隙膜蛋白构成肾小球滤过的屏障,膜蛋白的损伤或缺失可引起大量蛋白尿。近年研究发现,足细胞损伤是DN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1 足细胞损伤机制1.1  相似文献   

5.
足细胞损伤在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导致肾小球滤过屏障功能障碍和蛋白尿的出现。有关DN的综述报道多围绕肾脏组织纤维化、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展开,而针对调控足细胞损伤的相关综述报道较少。微小RNA (miRNA)作为重要的基因表达调控因子,可通过抑制或降解靶基因调控其表达。部分miRNA表达水平变化与足细胞损伤有关联。现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总结miRNA的形成过程和生物学功能、DN足细胞损伤发生的可能机制及不同miRNA表达水平对DN足细胞损伤的影响,阐明其调控机制和作用途径,为DN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1].DN早期为微量清蛋白尿,逐渐发展到难治性大量蛋白尿,最后出现肾衰竭.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也是糖尿病肾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2].因此,探讨DN蛋白尿发生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足细胞损伤是糖尿病肾病(DN)发生的重要原因,而DN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对足细胞损伤机制研究有一定进展,但临床仍缺乏特异性治疗,难以根治。SIRT1、AMPK、mTOR在DN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改变机制可能为相互协同或者拮抗。本文通过整理近年来针刺对3条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的研究,探讨针刺防治DN的可能性及作用机制,以期更好地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8.
在糖尿病条件下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形成速率加快,引起足细胞损伤,进而参与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AGEs形成于葡萄糖和蛋白的相互作用,其毒性可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发,AGEs通过与其受体(RAGE)结合后激活磷酸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胰岛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等信号通路,活化下游的靶物质,引起足细胞凋亡、肥大、脱落,进而形成蛋白尿、肾纤维化等,最终导致DN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李礼  王彩丽 《医学综述》2014,(5):872-874
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普遍。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发生,最终需要透析或移植肾脏,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型6(TRPC6)是新近发现的足细胞裂孔膜蛋白,其基因的突变及表达改变可引起蛋白尿的发生,而蛋白尿的出现又可加重肾小球损害,形成恶性循环。故对TRPC6的进一步研究对DN的诊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肾平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发病过程中足细胞表达的影响,及α-actinin-4的表达与足细胞数目和DN大鼠蛋白尿的相关性。方法:采取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DN大鼠肾小球中α-actinin-4和WT-1表达情况。进一步设计体外细胞培养试验,采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糖肾平对足细胞α-actinin-4和WT-1表达的影响。结果:糖肾平组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P0.01)。与正常组相比,DN组大鼠肾组织中α-actinin-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α-actinin-4表达与尿蛋白呈负相关关系(r=-0.384,P0.05)。模型组足细胞数目较正常组明显降低(P0.01),且α-actinin-4表达与足细胞数目呈正相关关系(r=0.498,P0.01)。糖肾平治疗后α-actinin-4的表达水平及足细胞数目均明显升高(P0.01),且体外足细胞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与免疫组化结果一致。结论:α-actinin-4表达降低,足细胞数目减少。α-actinin-4表达与蛋白尿呈负相关,与足细胞数目呈正相关。糖肾平可能通过调控糖尿病肾病肾组织actinin-4蛋白表达,保护大鼠足细胞,进而降低24 h尿蛋白定量,起到保护糖尿病肾病肾功能及延缓病程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DN的病理特征是肾小球肥大,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ECM)积聚和基底膜增厚,从而导致肾小球高滤过和蛋白尿,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DN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医学研究认为,DN与糖脂代谢紊乱、高血压、血流动力学改变、RAS激活、多元醇通路激活及细胞因子、遗传因素等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1-3].  相似文献   

12.
孔刚  吕学爱 《泰山医学院学报》2008,29(12):1013-1016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6年全世界糖尿病的发病人数是1.8亿,并且逐年增加,其中1/3的人最终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DN)。在西方国家,DN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肾病的特点是肾小球、肾小管细胞肥大、凋亡,细胞外基质积聚和纤维化,足细胞损伤,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从而导致肾功能衰竭。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 )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肾小球滤过屏障损伤导致的高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的主要特征,而足细胞功能及其结构的完整性对于肾小球滤过屏障至关重要。造成足细胞损伤的因素复杂且相互串扰,该文从糖脂代谢异常、氧化应激、慢性炎症、自噬、表观遗传学变化等角度阐释糖尿病肾病中足细胞的损伤机制,以期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探讨、治疗及预后预测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糖尿病肾病(DN)是一种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仍然复杂。本研究旨在探讨糖尿病肾病发展过程中,miR-302b在高糖诱导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MT)过程中的潜在作用,并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高糖(30 mM)处理足细胞与上皮细胞,构建糖尿病肾病模型。用病毒包装法打包miR-302b中的过表达载体,然后转染到足细胞与上皮细胞中。结果 在miR-302b的过表达影响下,与上皮间质细胞转化相关的蛋白分子,包括Slug蛋白、Snail蛋白、波形蛋白和纤连蛋白都显著降低,而E-钙黏蛋白、β-连环蛋白、α-连环蛋白显著增加。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miR-302b的过表达是通过抑制高糖诱导上皮间质细胞转化过程,从而在糖尿病肾病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临床常见的继发性肾病,有关DN发病机制的研究,人们早先关注的是肾脏系膜基质堆积和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近年来足细胞在DN中的损伤,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足细胞损伤可分为足细胞数量减少、肥大变性及足突融合消失。mTOR信号途径参与了足细胞肾病的发病调控机制,其分为mTOR信号复合物1(mTORC1)与mTOR信号复合物2(mTORC2),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mTORC1对肾小球系膜基质、细胞外基质、系膜细胞增生的影响,对mTORC2研究甚少,mTORC2信号通路主要作用是调控肌动蛋白和细胞骨架重组。本文探讨mTOR信号通路在DN足细胞损伤中的研究进展,旨在探寻防治DN的更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丽  王末 《医学综述》2009,15(6):886-888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相关终点事件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肾小球足细胞形态结构及其相关分子的改变在DN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足细胞损伤可影响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探讨足细胞损伤的机制不仅有利于阐明某些肾脏疾病的发生机制,也有助于肾脏疾病的治疗和转归。  相似文献   

17.
依据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收录至今的文献就ERK通路的激活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肾足细胞的关系及在DN进程中目前针对该通路的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观察ERK信号通路的调控对糖尿病肾病足细胞作用机制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肾脏保护机制,发现在高糖环境下ERK1/2信号传导通路被激活,从而使转化生长因子-β1m RNA的表达增加,并作用于肾足细胞,使其加速凋亡,进而导致肾小球的硬化。因此可以推断,通过调控ERK1/2信号转导通路减少肾足细胞凋亡,增强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检测糖尿病肾病(DN)MKR小鼠足细胞结构蛋白nephrin 与足细胞标记蛋白(PCX)在肾组织中的表达量及尿中的含量,分析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与尿中nephrin、PCX蛋白含量的相关性。方法 取30只8周龄MKR小鼠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和DN组),空白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将DN组小鼠单肾切除并加以高脂喂养2个月复制DN模型;另取15只同龄C57野生鼠为正常对照组,以普通饲料喂养。造模前1 d、喂养4周及8周后,采用电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BG);喂养8周后,取各组小鼠肾脏组织,用电镜观察肾组织足细胞形态结构;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nephrin、PCX蛋白表达含量;ELISA 法测定尿中UmAlb含量及nephrin、PCX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电镜结果显示:喂养8周后,与C57组比较,DN组小鼠肾小球足细胞结构损伤明显,DN组FBG升高( P<0.01),且肾组织中nephrin、PCX蛋白表达下调,而尿中nephrin、PCX蛋白含量及UmAlb 含量均升高( P<0.01)。相关分析显示,尿UmAlb与尿中nephrin和PCX蛋白含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920,决定系数R 2=0.829, P<0.05)。结论 尿中nephrin、PCX蛋白含量与UmAlb含量呈正相关,足细胞结构蛋白丢失可能是导致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引起终末期肾病的的最常见病因之一。DN发生和进展受众多因素影响,近年来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的激活、活性氧自由基的增加、糖基化终产物、胰岛素敏感性的改变、脂联素缺乏及微小核糖核酸(RNA)等都会引起足细胞损伤,足细胞损伤后足突融合、足细胞与基底膜  相似文献   

20.
1前言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蛋白尿、水肿、高血压、贫血和肾功能异常。DN早期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基质增多和足细胞消失,晚期则表现为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