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找出合适的用药方法.方法 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65~85岁,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术毕缝皮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PCA镇痛液中含舒芬太尼100 μg.B组:术后PCA镇痛液中含氟比洛芬酯150 mg,舒芬太尼75 μg.C组:术毕缝皮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PCA镇痛液中含氟比洛芬酯150 mg,舒芬太尼50 μg.D组:术毕缝皮时不给予氟比洛芬酯,术后PCA镇痛液中含舒芬太尼100 μg.分别记录苏醒后、术后4、8、12、24 h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术后不同时点PCA泵按压次数、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术后24 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以及不良反应,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有无躁动、咽痛.结果 与A、C组比较,T0~T2时B、D组VAS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B、C组比较,T1、T2时A、D组Ramsay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A、C组比较,B、D组PCA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增多(P<0.05).与C组比较,术后24 h内A、B、D组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上腹部手术术毕缝皮时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术后PCA镇痛液中含氟比洛芬酯1.50 mg/ml、舒芬太尼0.50 μg/ml,术后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单独或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应激反应和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60例ASAⅠ或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四组:氟比洛芬酯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组(C组)和无静脉镇痛组(D组)。测定四组患者麻醉前、拔管后即刻和镇痛后24 h抽取静脉测定血清皮质醇(Cor)和血糖(Glu)浓度并观察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四组患者拔管后Cor浓度均降低(P<0.05);镇痛后24 h A、B、C组患者Cor和Glu浓度均低于麻醉前、拔管后即刻和D组(P<0.05);镇痛后各时点A、B、C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痛后3、18和24 h均低于D组(P<0.05);B组患者镇痛期间头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单独或联合应用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均能抑制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的应激反应,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术前给药对术后芬太尼镇痛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后行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FUCIA).A组术前15 min静注氟比洛芬酯50 mg,镇痛药液中加芬太尼1 mg;B组镇痛药液中加芬太尼1 mg.记录患者术后3、6、12、24 h的VAS、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后各时点VAS和24 h内PCA按压次数均明显低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氟比洛芬酯术前给药能加强术后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48例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行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麻醉诱导前氟比洛芬酯10 mg/kg用10m L生理盐水稀释后缓慢静注,B组麻醉诱导前缓慢静注生理盐水10m L,术后均不用镇痛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术后1、4、8、24 h的VAS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4.6±1.2)min、拔管时间为(7.4±2.3)min,B组患者为(4.3±1.3)min、(6.9±2.7)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4、8 h时间点VAS评分低于B组,B组有3例因疼痛肌注曲马多,A组无1例应用曲马多(P0.05),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应用于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镇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及复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或贲门癌手术患者75例,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B组于手术开始时及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分别给予氟比洛芬酯50 mg,两组PCIA配方均为氟比洛芬酯150 mg加芬太尼0.5~0.6 mg;C组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PCIA配方为芬太尼0.8~1.0 mg.记录术后0、4、8、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记录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及芬太尼使用量.结果 三组患者术后各时点SBP、DBP、HR、SpO2、安静和活动时的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24 h PCIA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组术后24 h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C组(P<0.01).A、B组术后24 h出现恶心、呕吐、嗜睡的患者例数少于C组(P<0.01).结论 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胸科手术后PCIA镇痛效果好,能减少术后芬太尼的用量,降低芬太尼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或芬太尼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方法 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为地佐辛30 mg+芬太尼0.5 mg(A组),地佐辛30 mg+氟比洛芬酯200 mg(B组),芬太尼0.5mg+氟比洛芬酯200 mg(C组),均加入托烷司琼6mg,且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初始负荷剂量2 ml,背景剂量2ml/h,单次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2、4、8、24、48h的VAS疼痛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和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2、4h,A组VAS疼痛评分、Prince-Henry疼痛评分和术后24 h内PCA按压次数明显高于B、C组(P<0.05).术后2h,A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低于B、C组,术后4、8、24 h高于B、C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氟比洛芬酯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而地佐辛复合芬太尼在术后最初数小时内镇痛效果欠佳,不良反应偏高.  相似文献   

7.
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对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椎体融合术的成人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切口内持续输注0.1%的氟比洛芬酯200 ml;B组,静脉持续输注0.1%的氟比洛芬酯200 ml;C组,切口内持续输注生理盐水20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用芬太尼10μg/ml行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各组患者术后1、4、12、24、48 h静息时和术后4、24、48 h活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芬太尼累计用量,同时观察记录术后48 h内的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及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A组术后各时点VAS明显低于B、C组,B组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48 h的PCIA芬太尼累计用量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各组间的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切口内持续输注氟比洛芬酯用于椎体融合术与静脉输注相比可更显著改善术后芬太尼PCIA的效果,并减少芬太尼累计用量.  相似文献   

8.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对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级拟行腹腔镜检查及治疗的不孕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麻醉维持采用持续静脉泵注雷米芬太尼和丙泊酚。A组在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B组在手术结束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两组患者术毕清醒后均静注芬太尼1μg/kg用于术后镇痛。用VAS评估患者术后4、8、12、24h的疼痛感觉程度,并记录麻醉时间、麻醉苏醒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4、8、12、24hVAS均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时间相似。B组需追加哌替啶行术后镇痛的患者数明显多于A组(P<0.05),不良反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氟比洛芬酯1mg/kg超前镇痛可以产生较好的术后镇痛以及减少阿片药的用量,同时不影响麻醉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用于原发性淋巴水肿下肢吸脂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2年11月~2014年9月选择全麻下肢吸脂60例,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分为A、B、C组(每组20例),手术结束前10~20 min,A组不给予任何止痛药物,B组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C组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观察术后1、2、6、12、24 h的VAS和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相比,B组静息痛和运动痛术后1、2、6、12 h VAS显著降低(P0.05),C组静息痛和运动痛术后1、2、12 h VAS显著降低(P0.05)。B组和C组术后1、2 h静息痛和运动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12 h 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术后24 h静息痛和运动痛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疼头晕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淋巴水肿下肢吸脂术使用氟比洛芬酯和帕瑞昔布钠均能取得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凯芬)在胸肌后假体隆乳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将120例胸肌后假体隆乳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n=30):A组(术前静注凯芬1mg/kg),B组(术后静注凯芬1mg/kg),C组(术前、术后分别静注凯芬1mg/kg),D组(空白对照).分别记录各组患者术毕清醒拔管后即刻、2h、4h、12h的V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结果术后4h内A、C组VAS评分显著低于B组(P <0.05),A组与C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2h内C组VAS评分显著低于A、B两组(P <0.05);术后12h内A、B、C3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P <0.05);术后12h内各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凯芬的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而术前、术后分别静注凯芬在术后12h内的镇痛效果优于术前单次给药,且未见明显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