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梅  孙樱  赵玮  蒋泽伟 《药品评价》2006,3(5):353-355
目的研究前列腺素E1对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20例正常人和111例急、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前列腺素E1治疗前后血浆ET-1水平。结果血浆ET-1含量为病毒性肝炎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黄疸组高于非黄疸组。相关性分析显示ET-1与胆红素之间存在着明显正相关。治疗组经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前列腺素E1)治疗,患者ET-1和TBil水平明显下降。结论血浆ET-1水平反映了肝脏损害的程度,并在黄疸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前列腺素E1可以明显改善病毒性黄疸型肝炎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室间隔缺损(VSD)伴肺动脉高压(PH)病人体外循环(CPB)后血浆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心钠素(ANP)水平变化及吸入NO对它们的影响,对60例VSD病人分为无PH组(A组)20例和PH组(B组)40例,B组再随机分为吸入NO组(B_1组)与不吸入NO组(B_2组)各20例。按规定时点取动脉血,测定ET-1、NO、ANP含量。结果:①术前B组血浆ET-1、NO、ANP水平明显高于A组。②CPB后0h3组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术前,血浆NO水平明显低于术前,B组血浆AN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③CPB后B_1组血浆ET-1水平较B_2组下降快,NO水平较B_2组升高快。④B组术前血浆ET-1浓度与血浆NO浓度呈负相关,与血浆ANP浓度呈正相关。结论:ET-1/NO动态平衡的破坏,可能参与了PH的发生、发展过程;ANP在PH的发病机制中起着有益的生理调节作用。CPB使血浆ET-1升高,NO、ANP水平降低;吸入NO可降低ET-1水平,提高NO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救心益脉汤治疗前后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AngⅡ)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方法入选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测定CHF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血浆AngⅡ与ET-1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与中药治疗组治疗前血浆AngⅡ与ET-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HF患者血浆AngⅡ与ET-1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治疗组治疗后血浆AngⅡ与ET-1水平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中药治疗CHF患者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左心功能,可能与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AngⅡ和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侵袭性葡萄胎患者外周血中TNF、DC、NIH、ET-1、leptin表达情况及其表达水平在临床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46例侵袭性葡萄胎患者作为治疗组,同期45例健康妇女作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化疗前后及对照组患者外周血TNF、DC、NIH、ET-1、leptin水平。结果治疗组化疗前血浆TNF、INH、ET-1、lepti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浆DC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治疗组血浆INH、ET-1、leptin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DC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2个月内,有3例患者复发,与对照组比较,未复发组患者的TNF水平、DC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复发组DC计数明显低于未复发组(P<0.05),复发组DC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C、INH、ET-1、leptin水平相关性分析发现,侵袭性葡萄胎与DC、INH、ET-1、leptin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侵袭性葡萄胎化疗前后血浆DC、INH、ET-1、leptin水平的检测对患者病情的评估、预后预测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殷作佃 《江苏医药》2015,(7):845-846
目的 探讨尼莫地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 8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尼莫地平组(A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41例,并以35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ET-1水平。结果 治疗前,A、B组患者血浆ET-1水平均高于C组[(89.45±12.75)pg/ml、(92.35±11.88)pg/ml vs.(68.99±10.03)pg/ml](P<0.01);治疗后,A、B组患者血浆ET-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72.29±8.46)pg/ml vs.(89.45±12.75)pg/ml、(83.01±10.51)pg/ml vs.(92.35±11.88)pg/ml](P<0.05),且A组较B组血浆ET-1降低更明显(P<0.01)。结论 尼莫地平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对急性脑梗死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HSP)患儿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内皮素-1(ET-1)的水平变化及其在HSP发病与肾损害严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及同位素放免法分别检测38例HSP患儿、40例紫癜性肾炎患儿(HSPN)及16例正常儿童血浆VEGF、ET-1水平。结果(1)HSP、HSPN患儿血浆VEGF、ET-1浓度均高于正常儿童(p〈0.01)。(2)HSPN患儿其血浆VEGF、ET-1浓度高于HSP组(P〈0.01)。(3)HSPN患儿其血浆VEGF、ET-1浓度与肾脏病理损害及血管损害呈正相关(P〈0.01)。结论VEGF和ET-1在儿童HSP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血浆VEGF和ET-1浓度动态变化可用于评价HSPN患儿肾组织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7.
内皮素-1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内皮素 (ET) - 1在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以硫代乙酰胺 (TAA)灌胃染毒的方法建立大鼠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 ,利用生化方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及内皮素水平 ,采用 ET抗血清拮抗 ET- 1的作用。结果  TAA组血浆内皮素、内毒素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5 ) ;TAA +ET- Ab组血浆内皮素、内毒素和丙氨酸转氨酶水平显著低于 TA A组 (P<0 .0 5 ) ,内皮素与内毒素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P<0 .0 1) ,内皮素抗血清可以拮抗 ET- 1的作用并可减轻肝坏死的程度。结论 内皮素可上调血浆内毒素水平 ,与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内皮素1(ET-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德国JAEGER公司生产的呼出气冷凝器收集肺癌组60例、肺良性疾病组40例和正常对照组40例的EBC标本,并同时留取血标本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EBC及血浆中的ET-1水平.结果 肺癌组EBC中ET-1水平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肺良性疾病组EBC中ET-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有远处转移的肺癌Ⅳ期患者ET-1水平最高(P<0.05).24例肺癌患者经手术、放疗或化疗后,EBC中ET-1水平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 检测EBC中ET-1对于发现肺癌远处转移、估计预后、判断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内皮素 -1(ET-1)是被认为目前体内最强的血管收缩活性肽 ,是脑血管系统疾病的重要损伤因子。本组 73例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 ET-1的检测 ,为研究老年脑血管病的预后、预防及治疗提供一种检测手段。方法   73例脑血管组 ,其中脑出血 12例、脑梗死 2 6例、脑腔隙性梗死 2 4例、TIA11例、对照组 3 0例 ,分别进行血浆 ET-1检测 ,同时分组比较。 结果  脑血管组与对照组比、脑梗死组与脑腔梗组比、脑腔梗组与对照组比均有显著差异 (P<0 .0 1、P<0 .0 5、P<0 .0 1)。结论  血浆 ET-1增高值与病灶、病情的严重性有关 ,脑腔隙性梗死 ET-1增高虽低于脑梗死组 ,但仍高于对照组 ,因此测定血浆 ET-1有利于临床对病情的分析、预后及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骨膜蛋白(periostin)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1(ET-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60例ACS患者(ACS组),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30例(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时间段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periostin蛋白水平与VEGF、ET-1及hs-CRP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ACS组periostin、VEGF、ET-1及hs-CRP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periostin、VEGF、ET-1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P<0.05);periostin表达与VEGF、hs-CRP呈正相关(P<0.05)。结论 ACS患者periostin、VEGF、ET-1及hs-CRP均存在高表达,联合检测能够有效评估ACS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心肌缺血-再灌损伤时对血浆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 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血浆内皮素-1和一氧化氮的动态变化及纳洛酮的影响。制作心肌缺血模型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抽取不同时间点的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T-1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的含量。结果 心肌缺血后ET-1水平呈上升趋势,4 h达高峰;而NO水平明显下降。缺血再灌注后0.5~1h ET-1含量高于缺血前(P<0.O5);纳洛酮保护组ET-1含量均低于缺血前(P0.05)。而NO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均下降;保护组NO含量均高于缺血前(P<0.05);治疗组NO含量在缺血后0.5 h低于缺血前,其余各时间点与缺血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纳洛酮可有效降低心肌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血浆ET-1和提高NO水平;从而减轻ET-1对血管和心肌组织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定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在复方樟柳碱治疗前后血浆中内皮素1(ET-1)的浓度,探讨其变化规律。方法NAION患者39例,给予复方樟柳碱2mL颞浅动脉旁注射,共治疗21d,所有患者按治疗效果分为三组(A组为治愈,B组为显效或有效,C组为无效),分别通过放射免疫法(RIA)测定治疗前后血浆ET-1浓度。结果各组治疗前的血浆ET-1浓度,A、B组高于C组,其差别有显著性意义(tAC=4.67,P<0.05;t.BC=4.03,P<0.05)),而A、B组之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tA.B=1.34,P>0.1)。各组治疗后的血浆ET-1浓度,其分布规律同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tAC=4.13,P<0.05;tBC=3.89,P<0.05;tAB=0.67,P>0.1);各组治疗后的血浆ET-1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A组、B组其治疗前后的浓度差别有显著性意义(FA=4.78,P<0.05;FB=4.32,P<0.05),C组治疗前后的浓度差别无显著性意义(FC=0.78,P>0.1)。结论复方樟柳碱对NAION患者的治疗效果,可能与血浆ET-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三七总皂甙对冠心病病人内皮素 -1(ET-1)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将冠心病病人 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三七总皂甙组两组 ,三七总皂甙治疗组加用三七总皂甙注射液 5 0 0 mg加入 2 5 0 ml液体中静滴 ,每天一次 ,一周为一疗程。结果显示 ,三七总皂甙治疗组血浆 ET-1和血栓素 B2 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 .0 1) ,6 -酮 -前列腺素 F1α高于治疗前 (P<0 .0 1) ,血浆内颗粒膜蛋白、血小板凝聚试验和血小板粘附度试验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 (P<0 .0 1)。提示三七总皂甙具有降低血浆 ET-1、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和粘附、抗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应用单克隆抗体ELISA法分别检测30例慢性克山病心衰病人及30例正常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结果发现,慢性克山病心衰病人TN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功能不同,TNF水平也不同,心功能Ⅳ级组明显高于Ⅲ级组、Ⅱ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TNF在漫性克山病心衰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8周后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DN1组)及临床糖尿病肾病组(DN2组),应用甲磺酸氨氯地平每次5mg,每日2次,观察给药前及给药后8周、12周的血浆ET-1及UAER。结果治疗前DN2组ET-1、UAER较DN1组显著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及12周后两组ET-1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及12周后两组UAER虽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ET-1与UAER水平呈正相关(r=0.62,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与血管内皮功能有一定相关性,氨氯地平有明显的内皮保护作用,可以作为糖尿病肾病治疗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患者血脑钠素与心功能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心力衰竭 (心衰 )患者血浆脑纳素 (BNP)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左室功能等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 12 2例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和 2 0例对照组血浆 BNP浓度 ;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 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 VEDD)。结果 心衰患者 BNP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 ;BNP水平随着心功能纽约分级 (NYHA)程度的加重而显著增高 ,其与 L VEF呈负相关 (r=- 0 .34,P<0 .0 0 1)。治疗后随心功能好转 BNP浓度下降 ,L VEDD明显改善 (P<0 .0 5 )。结论 心衰患者血 BNP水平随着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 ,并能较好反映左室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皮素(ET-1)水平对老年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RIA法测定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浆中ET-1的含量,利用EpiInfo200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中ET-1水平≤60pg/ml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治愈率为57.1%,明显高于ET-1水平高于60pg/ml的患者(P<0.01)。结论ET-1可能参与脑梗死的形成并影响其预后,其水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主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郑云会 《重庆医药》2009,38(16):2040-2040,2043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酶(NOS)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受试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检测其血浆ET-1和血清NO/NOS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组血浆ET-1和血清NOS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NO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有并发症组血浆ET-1和血清NOS水平均高于无并发症组(P〈0.01,P〈0.05);NO水平低于无并发症组(P〈0.01)。结论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可能与血中ET-1、NO/NOS失衡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和血浆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临床意义.以及ACS患者血浆ET-1与血浆CRP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分别检测确诊的ACS患者48例,包括MI患者25例(MI组)和UA患者23例(UA组),以及体检健康者20例(对照组)的血浆ET-1和血浆CRP水平。并分析ACS患者血浆ET-1与CRP间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CS患者血浆ET—1、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组血浆ET—1、CRP水平均高于UA组。且ACS患者血浆ET-1与CRP浓度间呈直线正相关。结论:ACS患者中血浆ET-1和CRP浓度均高于健康人,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它们可能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且与ACS的炎症反应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并且分析其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80例冠心病患者按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注射用阿魏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总体疗效,同时测量在治疗前、治疗后10 d与治疗后1个月的血浆NO和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浆NO浓度明显升高(P<0.05),血浆ET-1浓度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阿魏酸钠辅助治疗冠心病能有效提高疗效,机制可能在于拮抗ET的分泌,促进NO的生成,从而加强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