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在剖宫产产妇产后抑郁防治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8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产妇术前和术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分布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EPDS得分分布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围术期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缓解产妇焦虑和抑郁程度,提高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依从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3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母乳喂养情况、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SDS、SA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产妇 BESE 评分、泌乳始动时间及48 h 内泌乳量充足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产妇依从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行剖宫产术后的初产妇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焦虑、抑郁不良情绪,改善母乳喂养,提高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患者术前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胆结石手术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前焦虑、抑郁状态,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SAS和SDS评分分别为(33.7±10.0),(42.0±13.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3±12.0),(55.0±15.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4,3.67;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5.2%,较对照组(81.0%)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P<0.05)。结论对胆结石手术患者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术前负性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剖宫产产妇围术期的心理状况,探讨心理干预的实施效果,为提高剖宫产产妇的健康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2年5月择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382人作为对照组,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405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产科护理工作,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全程进行心理干预。在术前1 d和术后5 d,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对产妇进行调查,术后5 d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术后1,3,5 d采用视觉模拟量表( VAS)对产妇进行调查。结果两组产妇术前焦虑和抑郁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5 d干预组产妇SAS和SDS量表评分分别为(40.8±5.2),(41.7±4.3)分,对照组分别为(51.9±6.8),(52.6±6.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810,-29.418;P<0.01)。干预组产妇对护理技术、护理服务态度和信息沟通效果的满意度评分分别为(4.1±0.5),(4.8±0.2),(4.9±0.1)分,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0±0.4),(4.2±0.5),(4.5±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87,22.330,25.380;P<0.01)。两组产妇对病房环境的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0.000,P>0.05)。在术后1,3,5 d,干预组产妇VAS评分分别为(3.9±0.4),(3.5±0.3),(2.6±0.2)分,对照组分别为(4.3±0.5),(4.1±0.4),(3.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427,-23.892,-33.184;P<0.01)。结论剖宫产产妇围术期心理状况会发生明显变化,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从而有助于术后尽快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责任制整体护理对预防产妇产后抑郁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本院产科2007至2010年100例采取传统功能制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有产后抑郁倾向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收集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100例采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有产后抑郁倾向孕产妇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采用焦虑自评表(SAS)、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进行问卷评分,比较两组观察对象产后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入院时即分娩前SAS和SDS得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即分娩后两组的 SAS和 SDS得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焦虑和产后抑郁的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整体护理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产后焦虑和抑郁症的发生率及减轻抑郁的程度,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心理状况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500例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前后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变化,比较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术中疼痛程度,生理指标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2.51±6.32),(42.83±7.28)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6.39±8.74),(57.31±8.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6.3576,16.3576;P均〈0.05);观察组患者内镜检查时的心率、血压及疼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内镜复查的接受率分别为98.96%,96.56%,高于对照组的78.64%,60.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16.3582,18.6246;P〈0.05)。结论舒适护理可显著缓解和消除行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室连续性护理对剖宫产产妇心理及生理应激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月1日~11月30日行剖宫产手术的105例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53例和常规组52例,常规组采用传统手术护理流程,干预组采用手术室连续性护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 0. 05);干预组产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肾上腺素、皮质醇等指标值均低于常规组(P 0. 05);干预组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 0. 05);干预组产妇术后泌乳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常规组(P 0. 05)。结论:手术室连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剖宫产产妇心理、生理应激反应,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产妇生理指标,提高产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海军总医院收治的C H F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后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估问卷(GQOL-74)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DS和SAS评分均较对照组干预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QOL-74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缓解CHF患者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万丽  唐毅  何梅  王君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388-2390
目的探讨心理工作者对灾区再生育产妇住院期间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8例灾区再生育产妇设为干预组,住院期间由心理工作者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其人院及出院时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选取同期未进行心理干预的48例出院产妇作为对照组,采用护理部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进行满意度调查,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出院时SAS、SDS评分分别为(38±8.5),(35±11.5)分,分别低于人院时的(67±5.8),(63±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8.9050,13.5171;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置心理工作者可改善灾后再生育产妇焦虑、抑郁情绪,对其心理健康有明显积极的作用,是多途径促进灾区群众心理健康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家属均应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干预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前,患者家属 SDS 及 SAS评分分别为(39.81±5.34),(34.67±4.61)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71,8.92;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SDS及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3.61,2.85;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家属存在一定程度的抑郁焦虑状况,心理干预能改善患者家属的抑郁焦虑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A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40例,对照组40例,采取症状自评表(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生存质量量表(ARES-S)进行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的追踪评估,并根据初期的评估结果对试验组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并对干预结果进行分析,评定2组之间的差别。结果 ACS患者介入治疗前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焦虑、抑郁情况明显、生命质量明显下降;试验组干预前各评定结果分别为SDS(54.6±7.4)分、SAS(53.6±5.2)分、SCL-90评分中焦虑(2.4±0.6)分、CARES-SF(28.4±12.4)分。干预1个月后,患者无论在心理状态和生命质量上均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各量表评分分别为SDS(41.8±7.5)分、SAS(42.6±5.5)分、SCL-90评分中焦虑(1.6±0.4)分、CARES-SF(35.5±12.7)分,前后分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而对照组干预前后上述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试验组在心理干预后负性情绪(抑郁、焦虑、敌对、恐惧)明显减少(前两者P<0.01,后两者P<0.05),生存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ACS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提高生存质量和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采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对产妇焦虑和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产妇2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160例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产前及产后焦虑、抑郁心理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入院时SAS及SDS评分无明显差异( P>0.05),产后7 d SAS及SDS评分均有差异( 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9.4%)高于对照组(9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减少产妇焦虑和抑郁的程度,良好的沟通,改善了医患关系,提高了护理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人照护模式在老年肺癌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老年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整体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此基础上实施全人照护模式,采用生命质量测评量表( FACT)、抑郁自评量表( SDS)、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ACT各分量表评分及SDS、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FACT各分量表评分分别为(69.99±1.45),(69.87±2.54),(70.24±1.36),(69.25±2.02),(68.24±1.41)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FACT各分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SDS、SAS评分分别为(33.893±4.257),(29.754±3.896)分,均低于对照组(39.450±5.058),(34.639±5.7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23,1.903;P<0.05)。结论全人照护模式对提高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胃食管反流病( GERD)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在住院期间均接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后,对照组采用传统门诊随访模式,干预组将延续护理干预贯穿出院后家庭护理全过程。实施前及6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遵医依从性调查问卷、反流性疾病问卷(RDQ)进行调查,比较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SDS、RDQ总分、疾病知识掌握情况、遵医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RDQ评分为(6.82±2.16)分,SAS为(36.85±6.81)分,SDS为(43.33±7.12)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4,-5.86,-4.62;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及RDQ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干预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8.73±0.28)分、遵医依从性为(25.53±1.28)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4,5.62;P<0.01)。结论对GERD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防治知识,可促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行为,提高患者的遵医依从性,能巩固和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影响,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以患者为主导的护理干预,观察5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SAS及SDS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及SDS得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其中干预组下降趋势更明显[SAS得分:(26.78±6.45)分比(52.98±6.78)分;SDS得分:(16.56±7.98)分比(38.16±4.38)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0.03,10.30;P〈0.01)。干预组SAS得分为(26.78-4-6.45)分,对照组为(38.35±6.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85,P〈0.01);干预组SDS得分为(16.56±7.98)分,对照组为(23.01±5.9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9,P〈0.01)。结论通过认知、心理、行为等以患者为主导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轻急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沙玲  李渊妹  陈瑶  沈小芳 《全科护理》2013,11(13):1163-1165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病人抑郁和焦虑的影响。[方法]将108例脑血管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2例,对照组病人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前与护理后8d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病人进行临床心理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护理后SDS和SAS标准分降低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血管病病人在常规护理的同时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病人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专职护理干预对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6月收治的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110例,按照数字随机排序分类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治疗前后均给予专职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 )分析患者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53/55),高于对照组83.6%(4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3,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低于对照组1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分别为(41.7±4.23),(40.6±4.10)分,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的(55.8±3.92),(56.2±4.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0,11.49;P<0.05)。结论专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鼻内镜下治疗鼻窦炎与鼻息肉的临床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解患者的紧张焦虑心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个体化心理干预对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行肝脏移植治疗的9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个体化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状态、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SAS、SD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274,16.609;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dSAS评分为(38.82±11.13)分,对照组为(43.29±13.1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31,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0dSDS评分为(36.75±12.20)分,对照组为(47.76±15.82)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602,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201,x2=6.69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4.62±17.521)分,高于对照组(76.69±19.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1,P〈0.05)。结论完善的心理干预有助于降低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焦虑和抑郁水平,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