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带蒂皮瓣结合术后阶段性康复措施对手外伤患者效果,为手外伤患者的修复及康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本院80例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带蒂皮瓣修复,对照组术后结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进行阶段性康复措施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愈合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结果术后观察组皮瓣成活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5%)明显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9.1±1.1)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1±1.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4.1±1.2)天、(11.2±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外伤患者采用带蒂皮瓣手术结合术后阶段性康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皮瓣成活率,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增强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76例颌面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26例进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术(异种组),25例进行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术(异体组),25例进行自体皮瓣修复术(自体组)。对比三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移植物成活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异种组和异体组住院时间均短于自体组(P0.05),且异种组和异体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异种组和异体组VAS疼痛评分均低于自体组(P0.05),且异种组和异体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移植物成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种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自体组(P0.01)。结论:在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与自体皮瓣相当的移植物成活率,且异种ADM和异体ADM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与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烧伤后挛缩瘢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1—2018-02间安阳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烧伤后挛缩瘢痕患者分为2组,各36例。游离皮瓣组行游离皮瓣移植术,菱形皮瓣组行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比较2组皮瓣成活率、挛缩瘢痕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 2组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菱形皮瓣组挛缩瘢痕复发率低于游离皮瓣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SF-36评分高于游离皮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挛缩瘢痕,较游离皮瓣移植术挛缩瘢痕复发率低,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对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行游离皮瓣移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并接受游离皮瓣移植的患者,经筛选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者共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游离皮瓣移植手术;观察组在常规游离皮瓣移植手术基础上,通过抽取患者静脉血离心制备自体富血小板血浆,并用其覆盖患者的受区创面,然后再进行皮瓣移植手术。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存活情况、愈合时间、抗菌药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自体富血小板血浆治疗后,观察组的皮瓣移植存活率显著增高(P0.05),创面愈合时间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显著缩短(P0.05),而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能够有效改善四肢游离皮瓣存活率,促进创面愈合和炎症消退,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皮瓣修复小儿四肢严重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接诊的90例四肢创伤性软组织损伤患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就诊顺序分为2组,单号为观察组,双号为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患儿采用游离皮瓣修复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皮肤移植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6个月~1年的随访,记录皮瓣成活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危象、70h静脉危象发生率分别为2.22%和4.44%,低于对照组的20.00%和2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为91.11%,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在小儿四肢创伤性组织损伤中使用游离皮瓣修复效果显著,该术式创伤小、术后不良事件低、皮瓣成活高,可满足其对四肢的美观需求,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6.
探究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 1月-2023年5月遵义市播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带蒂皮瓣修复,观察组行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比较两组临床 指标、皮瓣成活率、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 照组,外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AOFAS各 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在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实施股前外侧游离皮瓣修复效果 确切,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外形满意度和皮瓣成活率,促进足部功能 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联合亚甲蓝混合液皮下注射治疗混合痔合并肛周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94例混合痔合并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皮瓣游离固定术联合亚甲蓝混合液皮下注射)与对照组(外剥内扎术联合亚甲蓝混合液皮下注射),每组各47例。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康复指标(肛周水肿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痔核脱落时间、住院时间),记录术前、术后3个月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Wexner评分,观察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痔核脱落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周水肿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手术前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出血、水肿、痔核皮赘残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皮瓣游离固定术联合亚甲蓝混合液皮下注射治疗混合痔合并肛周湿疹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痔核脱落时间,保护肛门功能,降低肛门失禁风险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制三用(遮光、保暖、测量高度)鹅颈灯灯罩在皮瓣移植及断指再植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皮瓣移植及断指再植术患者设为对照组,使用传统鹅颈灯照射;将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皮瓣移植及断指再植术患者设为观察组,鹅颈灯照射时加用自制"三用"灯罩。结果两组皮瓣及再植指体成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舒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护士调节鹅颈灯护理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自制鹅颈灯灯罩用于皮瓣移植及断指再植术后烤灯照射,能减少光照干扰,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及舒适程度,而且方便护士测量烤灯到治疗部位的高度,减少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颌面部组织缺损后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受区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入组病例116例,均来自笔者科室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颌面肿瘤切除+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颌面肿瘤切除+游离组织瓣修复治疗,研究组患者除常规治疗外每日使用光子治疗仪照射受区组织瓣。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受区伤口并发症发生情况,出院时整体生活质量及术后6个月满意度,并进行对比评估。结果:颌面部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治疗后,游离组织瓣存活率研究组为96.55%,对照组为94.8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住院期间受区伤口(游离组织瓣修复区域)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8.62%,低于对照组的2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GQOL-74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各维度得分及总分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诊,研究组患者(82.75%)术后外形满意度高于对照组(6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部组织缺损采用游离组织瓣修复重建的患者,治疗期间使用光子治疗仪进行红蓝光照射,能够降低游离组织瓣修复区域伤口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提高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经胆囊管途径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为135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65例行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TCBDE);7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LCBDE)。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TCBDE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腹腔引流时间、住院费用、手术时间优于LCBDE组(P0.05)。结论:LTCBDE可避免术后T管引流,提高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具有经济优势。  相似文献   

11.
比较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科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2例接受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其中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58例(皮瓣组),藏毛窦切除一期缝合术64例(缝合组)。随访12~89个月(平均43.6个月),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皮瓣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缝合组(P0.05);皮瓣组手术时间大于缝合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除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以外,操作并不复杂,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选择不同供血方式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126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组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63例。对照组予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研究组采用腓动脉穿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观察术后供区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供区穿支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velocity,PSV)和住院时间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9.68%、皮瓣成活率为96.83%,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1.27%、皮瓣成活率为100.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皮瓣长度、皮瓣宽度、皮瓣长宽比、皮瓣面积、住院天数、手术次数上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住院费用、皮肤温度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d、7d、14d、30d、3个月PSV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供血方式小腿后外侧带蒂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各有优缺点,要结合患者病情、年龄、皮瓣大小及功能需求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3.
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的制作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预防和减少乳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 将80例乳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绷带包扎方法,观察组采用自制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采用问卷法询问患者舒适度,观察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换药时间及次数、引流管引流时间等.结果 两组舒适度、皮下积液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两组换药时间及次数、引流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乳癌术后新型医用胸带使用安全、舒适,可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乳癌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介绍一种新型医用保温装置,探讨其在断指再植术后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设计以水作为加热介质、可设置温度并微电脑控制的医用保温装置。将2010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421例行断指再植患者分为两组,其中210例术后9 d内采用医用保温装置保温(试验组),211例术后采用常规烤灯(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伤后至就诊时间、损伤指别及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再植指存活率、患者和同室患者自评舒适度,并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结果术后试验组患者及同室患者舒适度好者分别为188例(89.52%)、201例(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例(11.85%)、145例(68.72%)。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按PSQI量表评价,获好105例、中85例、差20例,对照组分别为45、95、71例。术后试验组35例(16.67%)发生血管危象,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6例(36.02%);试验组196例(93.33%)再植指成活,对照组为181例(85.78%)。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医用保温装置对再植手指进行保温,可提高患者舒适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断指再植成功率,减少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并改善对同室患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 1月-2021年12月邯郸邯钢医院收治的100例烧伤后瘢痕挛缩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 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游离皮片移植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 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满意度、创面愈合时间、皮瓣成活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 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 组的20.00%(P<0.05);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 成形术治疗烧伤后瘢痕挛缩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皮瓣存活率,缩短皮瓣断蒂时间,降低皮瓣感染率, 还能有效控制创面周围炎症反应,提高肢体功能,改善皮肤修复情况,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16.
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应用价值。2010年1月—2016年4月,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行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行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为92.68%(38/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85%(27/41)(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07%(7/4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02%(16/41)(P<0.05)。结果表明,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效果显著,预后较佳,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游离桡动脉掌浅支(SPBRA)皮瓣与游离静脉皮瓣用于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76例手指皮肤缺损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资料中手术方式分为A组(40例)和B组(36例),其中A组采用游离SPBRA皮瓣修复,B组采用静脉皮瓣修复。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长、两点辨别觉、一期愈合率、皮瓣成活率、患肢外观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手指功能活动度、皮瓣外观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较B组更长(P<0.05),A组患者两点辨别觉较B组更短(P<0.05);A组患者术后手指功能活动恢复优良率(92.50%)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88.89%)(P>0.05);A组患者术后皮瓣外观恢复以及对患肢外观满意度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一期愈合率、皮瓣成活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BRA皮瓣与静脉皮瓣均能够修复手指皮肤缺损,恢复手指功能活动度,同时均具有较高的成活率、外观满意度,且安全性高。但静脉皮瓣手术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双改良Limberg转移皮瓣在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0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分为双改良Limberg转移皮瓣组(简称"双改良皮瓣组",n=30)、经典Limberg转移皮瓣组(简称"经典皮瓣组",n=30)及直接间断缝合组(简称"间断缝合组",n=40)3组。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返回工作时间、复发情况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术前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长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工作时间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短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切口血清肿和切口部分裂开的发生率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浸渍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间断缝合组均明显低于经典皮瓣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间断缝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完全裂开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术后均无切口完全裂开者。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无皮瓣坏死发生。结论无论采用哪种转移皮瓣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均有效,其较传统直接间断缝合有更低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更短的返回工作时间,更低的复发率,而经典Limberg皮瓣较双改良Limberg皮瓣有较高的切口浸渍发生率。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比较少,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长期临床疗效尚需要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阑尾手术患者住院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等观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8例行阑尾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阑尾术后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缩短其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改善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6月笔者科室收治的50例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均采取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并观察患者术后皮瓣的成活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治疗后,50例患者中49例患者治疗成功,成功率为98%,1例患者治疗失败(占2.0%)。从并发症情况来看,患者术后出现了3例早期局部并发症(占6.0%),发生术后皮瓣危象3例(占6.0%),术后皮瓣危象患者中出现了2例静脉血栓情况,其中1例手术探查抢救成功。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7.5%,股前外侧游离皮瓣成活率80.0%,腓骨肌皮瓣成活率100.0%,背阔肌皮瓣成活率100.0%。随访2年,多数患者外形、功能均满意。结论: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作为口腔颌面部缺损患者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