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止血带结扎法对腹泻合并脱水患儿静脉采血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单止血带结扎法,观察组给予双止血带结扎法,均选择肘静脉进行采血。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静脉充盈度和采血成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静脉充盈度及采血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双止血带结扎法可明显改善腹泻合并脱水患儿静脉充盈度,提高静脉采血成功率,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效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在抢救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建立有效静脉通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传统输液法进行静脉穿刺,两组病人在抢救时均选择上肢静脉作为穿刺部位,观察两组病人静脉充盈程度及穿刺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充盈明显或饱满发生率及穿刺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可明显提高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静脉充盈程度及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双止血带结扎法在浅静脉穿刺输液并抽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及静脉抽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同时接受静脉输液及抽血化验的静脉血管充盈度差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观察两组静脉血管充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抽血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一次抽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浅静脉充盈度差的病人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从而提高静脉穿刺及抽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浅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止血带结扎成功率、静脉血管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300例静脉血管充盈度差、在消化内科住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浅静脉穿刺时采用止血带单、双交叉结扎法进行对比研究,共穿刺600例次,平均每例穿刺2次。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单、双日组,双日组为实验组,单日组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对照组采用止血带单交叉结扎法。结果观察组止血带的一次结扎成功率、不同时间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浅静脉留置针穿刺双止血带双交叉结扎法,能提高止血带一次结扎的成功率,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从而提高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成功率及护理的工作效率,为病人的治疗与抢救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在肿瘤急症患者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6例肿瘤急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观察组采用双止血带"低瓶高调"穿刺方案,比较2组静脉充盈程度和一次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充盈明显或饱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6.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45%(P0.01)。结论双止血带"低瓶高调"法可有效提高肿瘤急症患者静脉充盈程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床边手臂下垂法静脉穿刺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床边手臂下垂法静脉穿刺的效果,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 将10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0例,观察组患者手前臂下垂放于床边下30 s,使静脉充盈显露,在穿刺点上方6~8 cm处扎止血带,前臂置于体侧不握拳,左手拇指绷紧固定被穿刺部位皮肤,右手持针,针尖与皮肤呈35~40°.在静脉正上方沿静脉走向快速进针进入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进针角度,再将针头推进0.2 cm,常规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方法.比较两组静脉血管充盈度与穿刺成功率.结果 观察组静脉充盈饱满占81.6%,对照组占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为98.4%,对照组为9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床边手臂下垂法静脉血管充盈显露,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高,可减轻患者痛苦,使药物快、准、安全地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血管充盈度、静脉穿刺成功率及静脉抽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600例同时接受静脉输液及抽血化验的静脉血管充盈度差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单止血带结扎法,观察两组静脉血管充盈度、一次穿刺成功率、一次抽血成功率。[结果]实验组静脉血管充盈度及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一次抽血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对浅静脉充盈度差的病人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能明显改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从而提高静脉穿刺及抽血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对静脉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因周围静脉循环不良或哀竭而导致血管充盈不佳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单日组(对照组)和双日组(实验组),单日组采用单止血带结扎法;双日组采用双止血带结扎法.结果两组止血带结扎法静脉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和P<0.025).结论说明浅静脉穿刺双止血带结扎法对因周围静脉循环不良或哀竭而导致血管充盈不佳的患者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末梢静脉充盈度差的患者,能明显改善其静脉充盈度及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弹性局部增强型止血带在急诊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8月就诊我院急诊科200例急诊输液患者按就诊日期单、双号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双号)采用新弹性局部增强型止血带进行静脉穿刺,对照组(单号)采用传统乳胶管止血带进行静脉穿刺,两组各100例,临床应用时间均为30d。评价指标为静脉穿刺成功率、静脉充盈度和患者疼痛。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为99%、静脉充盈率为8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率为3%,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P<0.05)。结论:使用新弹性局部增强型止血带有利于静脉穿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充盈不佳的休克病人止血带对留置针穿刺"一针见血"率与送管成功率的研究.[方法]将120例接受留置针输液的休克病人分成两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分次扎止血带穿刺,与对照组用传统方法一次扎止血带穿刺和送管前后松止血带进行了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前后松止血带法送管成功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留置针在静脉充盈不佳血管穿刺时,行分次扎止血带和送管后松止血带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头皮静脉逆向穿刺在儿科输液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在凌源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进行输液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姓氏拼音先后顺序编号,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顺向穿刺法,研究组采取头皮静脉逆向穿刺法,比较两组的穿刺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回血率、输液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为2.38%,低于对照组的14.28%,P<0.05;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在儿科输液中,头皮静脉逆向穿刺较顺向穿刺成功率更高,利于输液进行,且穿刺后并发症率较低,家属更为满意,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分腿式平卧位减轻婴儿头皮静脉穿刺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292例在门诊行头皮静脉穿刺输液的婴儿,单日输液者为观察组,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行头皮静脉穿刺;双日输液者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平卧位,分别于每次操作完毕后由专人进行疼痛评分。结果行头皮静脉穿刺时,观察组疼痛评分较低,1次穿刺成功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腿式平卧位能缓解婴儿头皮静脉穿刺时疼痛,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术后股静脉迟发性血肿的形成原因、早期识别以及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1年6月行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的患者58例,总结发生迟发性血肿病例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策略。结果 在前20例患者中共4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股静脉血肿,临床表现均先出现穿刺部位疼痛,继而出现穿刺部位肿胀伴瘀斑,提示股静脉血肿形成,给予弹力绷带局部加压包扎24h后血肿未继续扩展。后38例患者有2例患者于术后第3天发生穿刺部位疼痛,立即给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后而未出现迟发性血肿。结论 及早发现和及时以穿刺部位疼痛主诉为起点的加压包扎可有效防止股静脉迟发性血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2例采用留置针穿刺,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或肱动脉出血,同步进出速度200 ml/h,配血量为患儿两倍的总血量(150-180 ml/kg)。换血前后监测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下降率分别为57.58%、29.91%、47.6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呼吸、心率、血压、体温、血氧饱和度均稳定,未出现心衰、呼吸暂停等现象。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极低出生体重儿PICC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IC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措施。方法将PICC置管的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与同期经周围静脉留置输液的4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患儿在静脉穿刺次数、低体温、低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意义,静脉炎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PICC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提供了安全、可靠的静脉通路,减轻了护理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献血穿刺后针眼止血使用静脉止血贴替代指压干棉球的可行性。方法:(1)通过实验组278例使用静脉止血贴与对照组280例使用指压干棉球止血,进行效果观察,对比分析;(2)实验组中筛出献血两次以上的152例献血员,对献血后愿意选择其中哪一种止血方式进行情况调查,了解满意度。结果:使用静脉止血贴止血较指压干棉球止血更方便、快捷、安全、可靠,绝大多数献血员更愿意选用静脉止血贴。结论:献血穿刺针眼止血使用静脉止血贴较指压干棉球止血效果更安全,使用更方便,具省时节力的优点;静脉止血贴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桡动脉穿刺点分别以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与TR-Band止血带压迫止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42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分成观察组73例与对照组69例,观察组为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对照组为应用TR-Band止血带,观察2组患者止血效果、不舒适感和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98.63%、94.20%,观察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但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不舒适感:疼痛的发生,对照组高于观察组,肿胀的发生,观察组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麻木的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局部皮肤并发症的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改良米字弹力绷带包扎,取材方便,易于观察、操作,止血效果安全、可靠,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过程中选择合适的动静脉内瘘及静脉穿刺针固定方法,以减少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及静脉穿刺针眼渗血、滑针、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选择在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伴有动脉压i岛、糖尿病,透析过程中易发生渗血、滑针、血肿并发症的老年患者16例,将患者进行自身对照,先后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法和常规胶布加弹力绷带固定法。每人每种方法各观察3个月624次,共1248次由专职透析护士按标准化操作。比较2组透析过程渗血、滑针、血肿的发生率。结果常规固定法并发症发生率为7.21%,常规加绷带固定法渗血、滑针、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4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常规加绷带固定法能有效预防透析过程动静脉内瘘和静脉渗血、滑针、血肿等并发症,减少血管损伤,操作简便,能显著减少护理工作量和医疗成本,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应用血管闭合器后不同制动时间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后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方法将6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6h,术侧肢体制动8h,12h后下床活动;观察组80例病人术后穿刺点用弹性绷带包扎,并且用1kg沙袋压迫4h,术侧肢体制动4h,4h后床上活动,观察10min,伤口无渗血即可下床活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舒适度(如腰背酸痛、烦躁、排尿困难、睡眠差),及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病人穿刺点局部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舒适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应用血管闭合器缝合止血.病人术侧肢体制动时间可缩短为4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