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测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7(IL-17)的影响,探讨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为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治疗RA在临床上的运用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FCA)复制出大鼠AA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甲氨蝶呤MTX+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组)、对照组(甲氨蝶呤MTX+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观察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的疼痛指数、肿胀指数等,外敷18天后取血液,离心取血清,-20℃冰箱保存备用,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NF-α、IL-17的水平。结果:各组致炎后不同时间关节肿胀度、疼痛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组血清TNF-α、IL-17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经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治疗后,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组的TNF-α、IL-17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剂具有抑制AA大鼠TNF-α、IL-17的异常分泌的作用,从而发挥抗炎及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类风湿性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当归拈痛汤及各拆方组可显著抑制AA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分泌,其中拆方1组作用强于拆方2组。结论: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类风湿性节炎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影响,进一步探讨该药物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诱导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观察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对实验性大鼠足肿胀的抑制作用,检测血清相关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结果:当归拈痛汤及各拆方组可显著抑制从大鼠足跖肿胀及多发性关节炎,抑制AA大鼠过高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分泌,其中拆方1组作用强于拆方2组.结论:当归拈痛汤及拆方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中可以下调致炎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提示这可能与该药抑制实验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当归拈痛汤加味膏外敷在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关节中对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滑膜凋亡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及对照组.建立AA模型,给药后18d,取踝关节行HE染色及HIF-1α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滑膜细胞的凋亡变化.分析HIF1α、滑膜凋亡在AA中的相关性及与节炎活动指标、滑膜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 给药18d后,治疗组HE染色显示明显减轻滑膜增殖以及炎症反应,免疫组化显示治疗组HIF-1α明显表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定显示治疗组滑膜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结论 HIF-1α的表达与滑膜细胞凋亡率呈明显负相关,该膏剂通过抑制HIF-1α活性,从而调控一系列下游靶基因,如滑膜细胞凋亡等,此可能是其抑制滑膜增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原位杂交法检测当归拈痛汤对佐剂性关节炎(adjjuvantarthritis,AA)大鼠滑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当归拈痛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模型,观察当归拈痛汤及其拆方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炎症关节滑膜组织中Fas、FasL的mRNA表达。结果:当归拈痛汤全方组、拆方2组、拆方1组均能明显增加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Fas/LmRNA的表达,以全方组疗效最佳。结论:全方组和各拆方组可以促进凋亡因子Fas/LmRNA表达,改善AA大鼠的滑膜细胞凋亡障碍。  相似文献   

6.
袁立霞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6):1313-1314
目的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当归拈痛汤对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arthritis,AA)大鼠滑膜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探讨当归拈痛汤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造成AA大鼠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关节滑膜组织中MMP-3的蛋白表达。结果当归拈痛汤各组均能降低AA大鼠滑膜组织中MMP-3的表达。结论当归拈痛汤可以抑制MMP-3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性分析当归拈痛汤及其拆方干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大鼠血清和滑膜组织炎症因子谱的改变,解析当归拈痛汤治疗RA的可能机制,探讨当归拈痛汤组方的科学性。方法 SD大鼠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当归拈痛汤全方组、当归拈痛汤祛邪组、当归拈痛汤扶正组,8只/组。处理28d后采用液相芯片系统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关节滑膜组织的细胞因子谱改变,包括:IL-1α、IL-1β、IL-4、IL-6、IL-10、TNF-α、IFN-γ、RANTES、MIP-1α、MCP-1。结果当归拈痛汤全方组可显著提高血清IL-10水平降低TNF-α、RANTES水平;两种拆方组可以显著降低血清TNF-α、RANTES水平。当归拈痛汤全方组可显著提高滑膜组织IL-4、IL-10水平,显著降低TNF-α水平;两种拆方组可显著降低组织中TNF-α水平,但对IL-4、IL-10无明显影响。结论当归拈痛汤可以通过抑制TNF-α、增加IL-4和IL-10等细胞因子来发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当归拈痛汤组方合理,其祛邪与扶正成分必须联合应用,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当归拈痛汤对风湿热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当归拈痛汤低、中、高剂量组及甲氨蝶呤(MTX)组,每组10只,大鼠尾根部皮下注射灭活结核分支杆菌佐剂(Mtb)进行AA的造模,人工气候箱干预16 d建立风湿热痹证模型,造模当天开始给药干预,持续干预28 d。提取大鼠滑膜组织蛋白质,使用4D非标记定量(4D-LFQ)蛋白质组学研究当归拈痛汤中剂量组与风湿热痹证模型组之间的差异蛋白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验证与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相关的差异蛋白。结果 从滑膜组织中检测出4 756个蛋白质,其中4 234个蛋白质包含定量信息。当归拈痛汤与模型组差异蛋白为814个。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显示,当归拈痛汤对风湿热痹证AA大鼠的滑膜蛋白质组确有影响,且差异蛋白集中在对免疫系统的调控、急性炎症的反应和凋亡水平的调节。免疫组织化学与蛋白免疫印迹法验证发现,与模型组比较,当归拈痛汤各剂量组及MTX组滑膜组织中B细胞淋巴瘤-2(Bcl-2)相关X蛋白(Bax)及细胞色素C(Cyt 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Bcl-2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P<0.01),剪切型胱天蛋白酶-9(cleaved Caspase-9)/胱天蛋白酶-9(Caspase-9)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激酶B(Akt)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 当归拈痛汤对风湿热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涉及多靶点,其可能通过调节Akt/Bax/Bcl-2通路,促进线粒体途径细胞凋亡,从而发挥其对风湿热痹证类风湿关节炎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灸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超微结构及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艾灸组,每组15只。模型组、艾灸组大鼠通过风、寒、湿环境因素结合弗氏完全佐剂的造模方法制备AA模型。艾灸组予艾灸“足三里”“肾俞”,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21 d;正常组和模型组不予干预。比较各组大鼠干预前后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评分;干预后,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膝关节滑膜细胞超微结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10水平。结果:干预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跖肿胀度、AI评分升高(P<0.01),TNF-α、IL-1β、IL-6水平升高(P<0.01),IL-10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足跖肿胀度、AI评分降低(P<0.05),TNF-α、IL-1β、IL-6水平降低(P<0.01),IL-10水平升高(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细胞超...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7,(2):383-385
目的:通过观察蜂毒注射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治疗作用的影响,研究蜜蜂蜂毒提取物(BV)对AA大鼠的治疗作用和作用机制。方法:采用Wistar雄性成年大鼠30只,于右后足垫皮下注射CFA 0.1 m L造模,分为模型组、蜂毒组。另设正常组,于右后足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0.1 m L。每组10只。蜂毒组大鼠每日蜂毒注射0.3 mg治疗。记录所有大鼠足跖厚度、痛阈,治疗后采用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血清IL-1β水平。结果:治疗后蜂毒组足跖厚度均低于模型组,痛阈高于模型组;进一步采用ELISA检测血清中IL-1β水平显示蜂毒组血清IL-1β水平比模型组低。结论:蜂毒穴位注射足三里能减轻足跖肿胀,提高痛阈,同时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的转录和表达,对AA大鼠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共6组,每组各10只,采用向大鼠踝关节腔注射微晶型尿酸钠(MSU)混悬液方法建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模型,将当归拈痛汤用于模型的治疗,并与秋水仙碱做组间对照,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IL-1β和TNF-α水平明显升高(P0.05),说明模型组大鼠炎性反应明显;与模型组比较,秋水仙碱组和当归拈痛汤高、中、低剂量组大鼠IL-1β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当归拈痛汤降低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水平可能是其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IL-1、IL-8和TNF-α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当归拈痛汤口服,对照组予秋水仙碱、塞来昔布口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关节肿痛指数、血IL-1、IL-8、TNF-α等指标变化和临床安全性。结果两组总有效率相近;治疗后两组关节肿痛指数、血IL-1、IL-8、TNF-α下降程度相近;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当归拈痛汤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安全有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IL-1、IL-8、TNF-α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羌活地黄汤对氟氏完全佐剂诱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AA)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羌活地黄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为羌活地黄汤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建立大鼠佐剂性类风湿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羌活地黄汤及甲氨喋呤组。采用灌胃给药方式进行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AA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的水平。结果: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羌活地黄汤及甲氨喋呤治疗后,羌活地黄汤组及甲氨喋呤组的TNF-α、IL-1β、IL-6水平低于模型组(P〈0.01),羌活地黄汤组与甲氨喋呤组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羌活地黄汤具有抑制AA大鼠TNF-α、IL-1β、IL-6的异常分泌的作用,可以阻止AA大鼠免疫性炎症的发展。提示羌活地黄汤对AA大鼠TNF-α、IL-1β、IL-6的影响是其治疗RA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热痹康汤对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10(IL-10)的影响。方法:采用牛Ⅱ型胶原蛋白诱导实验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以甲氨蝶呤作对照,观察不同剂量热痹康汤对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以及血清IL-2、IL-10水平的影响。结果:不同剂量热痹康汤均能降低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及升高IL-10的水平(P0.01),其中在改善IL-10水平方面热痹康汤高剂量组优于甲氨蝶呤组(P0.01)、热痹康汤中剂量组作用与甲氨蝶呤组相当(P0.05)。高剂量热痹康汤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的IL-2水平(P0.01),作用优于甲氨蝶呤(P0.01)。结论:热痹康汤能下调实验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2水平,提高IL-10的水平,提示可能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5.
湿热痹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湿热痹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50例采用湿热痹煎剂治疗。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状、体征、血清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症状体征总积分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血小板(BPC)、补体C3、免疫球蛋白(IgG)、晨僵时间、手平均握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2组除晨僵时间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湿热痹煎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袁尚锋 《中医正骨》2011,23(11):20-23
目的:观察当归拈痛汤口服配合五藤散外敷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当归拈痛汤口服配合五藤散外敷;对照组用小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相关免疫炎症指标变化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在改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度、关节活动度、关节肿胀度、握力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CRP、ESR、RF、TNF-α、IL-6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当归拈痛汤口服配合五藤散外敷能有效抑制致免疫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释放,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体征,且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用藏药奇正青鹏软膏局部应用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滑膜血管新生及软骨破坏的影响及机制.方法:50只雄性大鼠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组,其余40只注射弗氏完全佐剂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青鹏软膏高、低剂量组(1.6,0.4 g·kg-1),将药物涂抹于右后肢踝关节周围,连续用药4周.为观察该药作用特点,本实验设置用药足与非用药足的自身对照及与模型组的对照,观察该药不同剂量对滑膜病理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 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3( MMP-3)、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影响.结果:青鹏软膏高、低剂量显著降低用药足滑膜血管新生的数量,与模型组及非用药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青鹏软膏高剂量显著降低用药足VEGF,HIF-1α,iNOS的表达(P<0.05).低剂量显著降低了用药足VEGF,iNOS的表达(P<0.05),对用药足HIF-1α的表达有降低趋势,但与非用药足及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青鹏软膏对MMP-3表达未见显著影响.结论:青鹏软膏局部外用减轻类风湿关节炎滑膜血管新生,对关节软骨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益气活血方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内服益气活血方汤剂,每日2次,外敷白玉膏每日1次;对照组仅应用白玉膏每日外敷创面1次。用药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在术后3、7、10日的疼痛、出血、排便、水肿等情况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创面均趋于愈合,但治疗组在疼痛、出血、排便、水肿、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益气活血方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银翘凉血汤加减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自拟银翘凉血汤加减治疗,并加用生肌珍滑散、青蛤散、消炎癣湿膏和适量蜂蜜调成糊状,敷面;对照组用洛奇(阿奇霉素)治疗。结果:治愈率、有效率分别为60.00%、92.50%;对照组分别为30.00%、82.50%,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自拟银翘凉血汤加减并外敷药治疗痤疮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