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中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肝胃不和、胃气上逆、食管失于通降为反流性食管炎的基本病机,运用叶天士"脾宜升为健,胃宜降为和"的基本理论,利用其脾胃分治和甘润养胃阴的学术观点,从脾胃、肝胆生理特点入手,总结了叶天士脾胃病理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因素主要包括防御机制削弱、胃排空延迟、食管感觉异常、攻击因子作用等;其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方式主要包括:改变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维持治疗等。传统医学认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位在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大黄黄连泻心汤多用于胃热攻冲型反流性食管炎,小陷胸汤多用于胆火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四逆散可用于肝胃气滞型反流性食管炎,橘皮竹茹汤可用于胃虚有热型反流性食管炎,麦门冬汤多运用于胃阴不足型反流性食管炎,旋覆代赭汤可运用于痰浊阻滞、胃气上逆型反流性食管炎,旋覆花汤多运用于气滞血瘀型反流性食管炎,黄芪建中汤可运用于脾胃虚寒型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3.
上消合剂为主治疗食管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因食管、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导致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从而引起食管炎症,临床常见两种类型,即酸性反流物引起的消化性食管炎和碱性反流物所致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1] 。反流性食管炎病机的关键是脾虚肝郁,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以致酸水上泛而发病,其病位主要在脾胃[2 ] 。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仍局限于抑酸药加食管动力药。临床研究表明,中药制剂具有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性反应、增进食管和胃的  相似文献   

4.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的一种慢性难治性疾病。笔者结合多年临床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经验,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病机应强调木郁土壅、胃失和降,临床辨证以肝胃郁热证较为常见,运用疏肝健脾法,常用方为疏肝和胃颗粒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胃食管反流病按蒙特利尔共识可分为食管综合征(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及食管外综合征。按照其发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其病位在食管,属脾胃所主,脾胃失和为其发病之本,与肝胆、肺、肾密切相关。非糜烂性反流病以疏肝和胃为主;反流性食管炎以健脾和胃,清热利湿;Barrett食管宜行气活血化瘀;食管外综合征当以健脾、肃肺、和胃、益肾。  相似文献   

6.
吴滇辨治反流性食管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流性食管炎(RE)是指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下段黏膜炎症,主要症状为胸痛、胸骨后烧灼感、反酸等,可归属于"吐酸"、"胃痞"、"胸痹"、"胃脘痛"等病范畴.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吴滇主任医师,从事脾胃病40余载,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随师学习,受益匪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李淑娥 《光明中医》2011,26(12):2560-2560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由于胃内容物(包括胃酸、胃蛋白酶、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等)异常反流入食管产生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反流性食管炎。近年来,笔者采用自拟加减旋复代赭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50例,  相似文献   

8.
袁红霞教授为天津中医药大学脾胃病专家,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治学严谨,尤擅运用经方,灵活加减,袁红霞教授在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过程中,以食管康加减治疗各类型反流性食管炎收效颇丰,形成了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特色经验,本文将从肝胃郁热、脾胃虚弱、气郁痰阻、胃阴不足四个证型分别介绍袁红霞教授临证用药经验,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因各种诱因反流人食管而引起的疾病。根据其内镜下表现可分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NERD)、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近年来,中医治疗GERD取得较满意效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胃食管反流病证治浅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过多的胃 ,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道产生的症状及并发症 ,约半数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见食管黏膜糜烂、溃疡等炎症病变 ,称反流性食管炎。但相当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内镜下可无反流性食管炎的表现 ,这类胃食管反流病称为内镜阴性的胃食管反流病。前者有较明显的反酸、烧心、胸痛等表现 ;后者仅有食物咽下困难、呃逆、嗳气等非特异性的表现。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抑酸剂联合胃肠动力药物 ,但只一时取效 ,易于反复。中医药治疗有很大优势。考中医文献无胃食管反流病及反流性食管炎的病名记载 ,但根据其临床表现 ,将其归…  相似文献   

11.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和Barrett食管(BE)。文章通过归纳、阐述中西医对胃食管反流病病因、机制和治疗等方面的认识,进一步诠释了中医脏腑理论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方以药味精炼、配伍严谨而著称。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慢性咳嗽常见的原因之一。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颇具疗效。本文从经方单方应用、合方应用、联合中医外治法等方面对近年来经方在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可为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四逆陷胸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消化道动力障碍性疾病,它是指过多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和口、咽、喉、气管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GERD包括: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性反流;由异常反流或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并发症。我们用四逆陷胸汤治疗66例胃食管反流病(均属碱反流型),临床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方,指张仲景《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所运用的方剂;效药指针对某些病症有特殊疗效的药物。反流性食管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等炎症性病变。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 esophagitis,RE)属食管黏膜炎性病变,是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的炎症、糜烂,甚至溃疡等损伤的消化系统疾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理想,因此备受关注,有关中药作用机制的研究也广泛展开。现将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验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溃疡,其以反酸和烧心为典型症状,属于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反流性食管炎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西医治疗该病以改善症状为主,但复发率高,远期疗效差。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马红学主任医师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且与肝、胆、脾相关。其发病多与情志、饮食因素有关。病机以肝脾不升、胆胃不降、脾气虚弱为本,湿热为标。故马老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从调畅气机、健运中州立法,兼顾清热祛湿。运用加味柴平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显著疗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马主任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经验,总结马红学老师治疗本病的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临床GERD可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反流性食管炎(RE)和Barrett食管(BE)3种亚型,其中NERD指存在GERD症状但内镜下未见BE和食管黏膜破损,RE指内镜下可见食管远段黏膜破损;BE系指食管远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  相似文献   

18.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伴有食管黏膜病理性损害的胃食管反流疾病。主要由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特别是酸性胃液和胆汁反流至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所致。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食管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甚至溃疡。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及胃动力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长期疗效不理想,且有一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食管反流病(gasl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 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反流、烧心等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包括: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糜烂性食管炎(EE)和Barrett食管(BE)三型.GERD治疗的目的是减少返流,降低返流物的损害性,增强食管黏膜的抗返流防御机制.本文拟对近年来GERD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指胃食管反流引起的烧心、反流等症状和或食管炎,包括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1].胃酸与胃蛋白酶是反流物中损害食管黏膜的主要成分,胆汁反流,其中的非结合胆盐和胰酶是主要的攻击因子,参与损害食管黏膜[2],发病率及复发率高.我院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西沙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