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在大白鼠身上观察“H-73-10”促排铍的效果.大鼠肌肉注射硫酸铍染毒后,经由腹腔注入“H-73-10”,收集24小时尿,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铍含量,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并与喹胺酸和CaNa_3-DTPA促排效果作比较.实验结果表明“H-73-10”对大鼠急性铍中毒和亚急性染毒后带铍状态,均有自尿中促排铍的作用,排铍效果优于喹胺酸;CaNa_3-DTPA则无排铍作用.染毒后即刻用药效果最好;4小时后给药则稍差.此外,观察了不同剂量和不同途径给药对排铍的影响,也观察了铍肌肉注射后经尿自然排出的规律,并与静脉注入后尿铍排出规律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2.
螯合剂在职业医学中广泛用于放射性核素和有毒金属的促排。螯合剂是否具有诱变性与致癌性,一向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因此,我们对以H-73-10为主的五种螯合剂诱发SCE(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的效应作了观察。一、材料与方法五种螯合剂为H-73-10、QA(喹胺酸)、DFOA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的研究工作表明,我国药物工作者合成的新型螯合剂H—73—10促排锕系核素钚、钍有良好效果。本文报告H—73—10促排另一种锕系核素-铀(Ⅵ)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稀土元素进入机体后,选择性蓄积于肝和骨,排出很慢,本文以~(169)镱(~(169)Yb)代表重稀土元素在大鼠身上用H-73-10促排,并与DTPA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5.
急性硫酸镍中毒的实验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黄琪等首次报告,我国药物工作者合成的新蝥台剂H-73-10可显著降低Ni(NO_3)_2中毒动物的死亡率,其疗效明显优于Na-DD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但在治疗镍的离子键化物急性中毒上,H-73-10与DTPA孰优孰劣,迄今尚无比较研究。鉴于DTPA是职业病临床上常用的螯合剂,所以我们对此做了实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临床上经常要用螯合剂对体内放射性物质或金属进行促排处理。这就需要解决螯合剂本身是否具有致癌或诱变效应的问题。鉴于SCE(姊妹染色单体互换)已成为检测化学物质致癌性与诱变性的敏感指标,本文对以H-73-10为主的五种螯合剂诱发SCE的效应作了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驱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大鼠研究了带-SH基的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ithiocarb,简称Na-DDC或称铜试剂)和不带-SH基的新螯合剂(H-73-10)的驱镍作用。结果表明,Na-DDC对羰基镍(Ni(CO)_4〕的驱镍作用明显优于H-73-10;与此相反,H-73-10对硝酸镍〔Ni(NO_3)_2〕染毒大鼠的驱镍作用却明显优于Na-DDC。  相似文献   

8.
氨烷基磷酸是使机体排铀的最好药物。作者用204只大白鼠对投药方式和时间进行了试验。硝酸铀中毒途径和剂量:皮下和静脉注射为5毫克/公斤,经口为100毫克/公斤。所用药物有:二乙基-三氨基-五甲基磷酸二钙钠盐(),乙基-二氨基-二异丙基磷酸二钠盐(),和乙基-二氨基-二甲基磷酸二钠盐(),均配成10%的水剂,气管  相似文献   

9.
青霉胺和EDTA是应用于铅中毒诊断和治疗的两种主要络合剂。本文作者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青霉胺促排之铅是否主要从骨骼中来;青霉胺在络合过程中是否将铅转移到对铅敏感的组织,如脑;以及青霉胺与EDTA络合铅的能力的比较。实验采用240~260克雄性大鼠,先用比放射性2~10毫居里/毫克的~(210)Pb 7毫克/公斤剂量,静脉给药。青霉胺溶解于0.9%氯化钠中,采用0.28和1.1毫克分子/公斤两种剂量,在6小时内以恒定的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汕头港近岸海水中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污染情况及其血清型分布、毒力基因及耐药性,对2012年1月—2014年3月汕头口岸各港区附近的92份沿海海水监测样品进行Vp分离和鉴定。结果显示,从92份海水中分离鉴定出Vp阳性有73份,检出率为79.3%;73株Vp特异性基因tlh全部呈阳性,而毒力基因tdh和trh均为阴性;共有4种Ο群血清型,Ο5群占41.1%(30/73),Ο2群占31.5%(23/73),Ο8群占24.7%(18/73),Ο10群占2.7%(2/73)。氨苄西林(AMP)的耐药率为82.2%(60/73),中介率是17.8%(13/73);对头孢唑啉(CZ)的中介率、敏感率分别为84.9%(62/73),15.1%(11/73);而对其余9种药物均敏感。提示沿海水产养殖业和海边活动作业等的Vp污染或者感染的风险逐年加重,有必要对沿海水产养殖过程海水中Vp进行长期监测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1.
铍是一种较为有毒物质,进入人体内的铍,自然排泄非常缓慢,目前尚未见到有效的促排铍的药物。为探索此类药物,我们选用喹胺酸作为促排铍的实验研究。喹胺酸是我国首创的一种多氨羧结构邻苯二酚型螯合剂,对多种金属有促排作用。我们首先使用喹胺酸进行动物试验性促排铍观察,然后对7名铍作业工人的临床观察,均有一定的促排铍效  相似文献   

12.
方法一适用于黄曲霉毒素含量大于10微克/公斤。在60克磨碎玉米中加入10克Celite和150毫升提取剂(85分丙酮和15分水),高速掺合3分钟后过滤。在50毫升滤液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20毫升、水130毫升和Celite 10克,搅匀,放置2分钟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卵巢高反应患者使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早期血清雌激素水平对获卵数>20个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病例对照研究分析408例卵巢高反应患者的IVF-ET取卵周期,均采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按获卵数是否>20个分为A、B两组,比较两组促排4 d后血清雌二醇(E2)、超促排周期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Gn用量、Gn天数、正常受精率、D3高评分胚胎率、中重度OHSS发生率,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促排4 d后E2水平对获卵数大于20个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相比,A组(获卵数>20个)促排4 d后E2水平、中重度OHSS发生率均高于B组(获卵数≤20个),而D3高评分胚胎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促排4 d后E2水平预测获卵大于20个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1,最佳截断值为547.50 pmol/L,灵敏度为67.30%,特异度为67.10%。结论 在控制性促排卵中,针对采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相似文献   

14.
铍是一种有毒物质,能引起急、慢性铍病。进入人体内的铍自然排泄非常缓慢,目前尚末见到有效的促排铍的药物。为探索此类药物,我们选用喹胺酸作为促排铍的实验研究。喹胺酸是我国首创的一种多氨羧结构邻苯二酚型螯合剂,对多种金属有促排作用。我们选择铍工厂的铍作业工人20名使用喹胺酸肌肉注射,以观察排铍的效果。现将此20名的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托布津[thiophanate—1,2-双(3-乙氧羰基-2-硫脲)苯]和甲基托布津(thiophanate-methyl)是比较新的内吸性杀霉菌剂。本研究系为探索该杀霉菌剂在体内对雄性小鼠的性腺和肾上腺的作用及受试小鼠前列腺对~3H-睾丸甾酮同化作用能力的影响。托布津和甲基托布津5日投给剂量分别为每日295和192毫克/公斤体重。这剂量约为小鼠急性经口半致死量的1/50(托布津)和1/8(甲基托布津)。结果这两种农药对精子发生未见有任何影响。对副  相似文献   

16.
邻苯二甲酸酯类,过去认为是较安全的物质,被大量用作塑料制品的增塑剂。自Hodg“等与CarPente1’等指出其中一部分是有毒性的物质以来,其后对其毒性研究,未有进展。本文报告了分别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醋(DO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醋(DBP)喂鼠的实验报告。在饲料中混药,给药量按公斤体重换算,高浓度组为5.。克/公斤/日,低浓度组为0.5克/公斤/日,喂饲1~3个月。  相似文献   

17.
5′-核苷酸二钠为一种食物增味剂,由5′-肌苷酸盐和5-鸟苷酸盐混合组成,与味精(谷氨酸钠)合用可改善各种食品的滋味。以往曾有作者以1克/公斤的5′-核苷酸二钠喂养大鼠二年未呈现任何显著毒性作用。一次给药剂量高达10克/公斤,在大鼠与小鼠中亦未有任何不良作用(但两倍于此剂量即引起动物死亡)。另有作者对孕期的大小鼠或猴的整个器官形成期间给予5′-核苷酸二钠亦未发现有致胎盘  相似文献   

18.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L-6、IL-10水平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克萨奇B组病毒感染的心肌炎患儿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水平变化,评价克萨奇病毒感染时机体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在心肌细胞免疫应答中的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观察组患儿及正常对照组儿童的血清IL-6及IL-10。结果:克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IL-6浓度为(236.25±126.36pg/ml),IL-10浓度为(30.72±5.37p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血清IL-6及IL-10升高是克萨奇B组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临床药物促醒性治疗的疗效预测方法,旨在建立脑电图反应性与颅脑手术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药物促醒性治疗的颅脑手术后持续性植物状态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盐酸纳美芬微量泵持续泵入,观察用药前后脑电图频谱变化情况.结果 43例患者经药物促醒性治疗后有13例促醒成功,30例促醒失败.促醒成功患者脑电图频谱变化程度为0.63±0.26,明显高于促醒失败患者的0.12±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79,P< 0.01).按Synek脑电图分级标准Ⅲ级28例患者经治疗后有10例促醒成功,促醒成功率为35.7%( 10/28);Ⅳ级15例患者经治疗后有3例促醒成功,促醒成功率为20.0% (3/15),Ⅲ级和Ⅳ级患者的促醒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观察患者用药前后脑电图频谱变化情况大致评价颅脑手术后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的预后,弥补了按Synek脑电图分级分析预后的不足,同时可以指导促醒性治疗的药物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定时吸痰管经鼻刺激咽喉部引发反射性咳嗽,促进气道深部排痰的方法对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无创排痰的疗效.方法 选择不能完成主动咳嗽排痰动作的老年肺部感染患者4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23例;A组采用吸痰管定时经鼻刺激法,B组采用传统常规吸痰法,比较两组治疗10d后肺部体征改善情况、抗菌药物使用时间、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10d内呼吸音明显改善A组19例、B组13例,A组明显多于B组(X2 =5.2541,P=0.0219),胸部CT结果显示,治疗第10天炎症吸收>80%A组有19例,B组有13例,A组湿著多于B组(X2 =4.2125,P=0.0401),治疗总有效率A组为95.65%、B组为73.91%,结果A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25,P<0.05).结论 采取吸痰管定时经鼻刺激咽喉部引发反射性咳嗽,促进气道深部排痰,提高肺部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