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黄芩为我国传统中药,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和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近年来许多科研工作者对黄芩的药理活性进行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了最近三年黄芩在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为黄芩的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苏木所含主要化学成分具有很强的抗炎、抗菌、抗肿瘤、抗氧化、免疫抑制以及改善血糖的药理作用。通过临床实践及文献查阅也发现,苏木的临床应用较广,可用于治疗以下疾病:(1)内科慢性病,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肿瘤等;(2)妇科经、带、胎、产病;(3)伤科疾病。因此该文将苏木在上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为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作者团队在藤黄属植物活性成分的发现、结构修饰及活性成分的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耐药菌、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药效评价与作用机制,以及夏枯草、大根草、苏木、人参、补骨脂等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梳理相关研究方法与成果,显现了现代药理研究技术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方面的巨大潜力,可为中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许多新的成分、新的药效、新的机制和新的临床应用值得进一步探索、发掘、研究和证实。  相似文献   

4.
在广泛文献检索基础上,对防风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相关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金银花的成分及药理作用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介绍中药金银花化学成分,药理方面的研究概况.方法:以近十年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综述.结果:金银花中有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三萜类,无机元素等多种类型的化学成分;药理研究表明金银花具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毒,免疫调节,保肝 ,降血脂,等方面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应加强金银花复方制剂的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苏木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赖成虹  李作孝  刘广益 《医学综述》2004,10(10):635-637
苏木,又名苏方木、赤木、红柴,蒙药名扫门毛都。本品为豆科植物苏木(caesalpinia sappan L.)的干燥心材,味甘、咸,性平,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及甾醇类化合物,包括苏木黄素、苏木查尔酮、巴西苏木素、原苏木素等。中医认为其有清血热、化瘀血、调经之功效,用于经痛、风湿痛、肝血增盛等症。近年来药理及临床进一步证实苏木还有抗肿瘤、调节免疫、降血糖等功效。  相似文献   

7.
蓼属植物大多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活血止痛、顺气解痉、收敛止泻、通经利尿等功效.本文综述蓼属植物的黄酮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从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通过对蓼属植物黄酮类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进行总结和归纳,为进一步开发研究该属植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酮类化合物广阔分布于植物中,近年来研究显示,其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黄酮类化合物在抗炎、抗菌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自由基等方面的药理活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作为常用药,在抗炎、调节免疫、抗肿瘤等药理活性以及治疗肾小球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诸多领域中效果良好.本文整理总结了近10年关于雷公藤在治疗紫癜性肾炎临床应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探讨雷公藤联合中医辨证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意义,可为雷公藤对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现代药理研究和中医临床推广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在中药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中医药体系中的传统药效的现代药理学解释是一项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本实验设计了3种方法,在总体上对中药的传统药效与中药的现代药理活性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现规律,对被研究的中药药效给出言之有据的解释.方法 收集大量中药传统药效、中药现代药理活性和中药所含活性化合物现代药理活性数据,通过统计方法寻找特定中药药效类别(泻下和解表)的现代药理学的特征,从而得到其现代药理学解释.结果 使用的3种方法都能够给出与2种药效相关的现代药理活性.汇总3种结果得到,泻下与导泄、兴奋胃肠平滑肌、止血和利尿4种药理活性相关;解表与抗凝血/抗血栓、止痛、解热3种药理作用相关.3种方法比较,共有化合物方法结果比较好.结论 对大量中药的传统药效和它们的现代药理活性数据进行比对分析,可以得到中药药效的现代药理解释.这种方法可以推广到对其他中药传统药效的研究中,对中医药的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山楂叶总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山楂叶资源丰富,价廉易得,而山楂叶总黄酮为山楂叶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现就其对心脑血管、降脂降糖降压、抗氧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活血化瘀法在颅脑外伤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而在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近几年来活血化瘀法在颅脑外伤应用的相关文献,总结活血化瘀法治疗颅脑外伤的相关机理与经验。近年来相关文献报道表明,活血化瘀法在颅脑外伤的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临床实践也证明了其前景光明。但也存在问题。从循证医学的思维出发,根本于中医学辨证论治的思想,结合运用现代科技所提供血瘀证的微观依据作为辨证的微观证候,并在此基础上,指导临床应用活血化瘀法治疗颅脑外伤,将会取得更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细胞治疗的发展特点及临床热点。方法:以2015-2019年间有关细胞治疗的论文、专利、临床试验与技术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方法与可视化技术,利用统计、科学知识图谱与专利地图分析工具,分析细胞治疗领域的科技产出数量及增长趋势、研究机构地理分布、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热点主题、重点药物、重大疾病及关键技术。结果:细胞治疗临床热点主要包括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细胞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细胞移植、混合嵌合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骨髓瘤、血液肿瘤及癌症等主题。结论: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技术,细胞治疗基础研究已处于成熟期,应用研究与临床研究还在发展期,尚未进入大规模临床治疗阶段。我国细胞治疗基础研究处于国际前沿,但应用研究和临床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差距,临床转化水平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4.
卷柏属植物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学成分,在抗炎、抗病毒、降血压、降血糖、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归纳卷柏属植物的主要黄酮类成分及其对机体免疫的影响,可为卷柏属植物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方面的研究开发及临床运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牡荆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牡荆苷为许多传统中药中的有效成分之一,是一种黄酮类化合物.近年来,有关牡荆苷药用价值方面研究逐渐被人们关注,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病毒、抗炎、抗菌、降压和解痉等药理作用.本文对近年来牡荆苷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莫怡浩 《医学综述》2012,18(2):244-246
血压变异是人类血压的最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血压变异性蕴含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的重要信息,有证据表明血压变异与靶器官的损害密切相关,降低血压变异可以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血压变异性可作为心血管死亡的预测指标,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现就血压变异的定义、临床意义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大豆异黄酮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总结大豆异黄酮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展,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整理、总结。结果大豆异黄酮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具有类雌激素、抗肿瘤、预防骨质疏松、调节血脂、降低血中胆固醇、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结论大豆异黄酮在疾病治疗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史张  刘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6,37(12):1512-1516
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以动脉血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其以无创、简便、成本低、可定量测量脑血流量(CBF)、可重复性高等优点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如今,颅脑疾病是国内外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最为关注的高发疾病之一,而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对颅脑疾病的检查和诊断大有裨益.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有关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评估脑血管疾病、脑肿瘤及精神疾病中应用的国内外文献,为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后续研究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母血中胎儿游离RNA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标志物,已经给无创产前诊断带来了广阔的前景。胎儿游离RNA主要来源于胎盘,其在母血中稳定、易检出且不受胎儿性别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应用优势。先兆子痫、胎儿非整倍体、先兆流产等疾病与胎儿游离RNA关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高血压病已成为全世界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24 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的应用,对高血压病的治疗不再局限于单纯降低血压,对患者昼夜血压变化情况的改善已经成为衡量降压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针刺人迎穴治疗高血压病在临床获得了良好的降压效果,且具有降低晨峰血压、夜间血压等改善血压昼夜节律的优势。但其相关研究仍存在缺乏高质量、规范化、大样本试验等问题,需要更高级的证据支持其有效性,且缺乏对目前研究成果的总结与讨论。该文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PubMed、Cochrane数据库,对近10年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主要阐述近年来针刺人迎穴改善血压昼夜节律的机制及临床研究情况,并进行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