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3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2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临床治疗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中医称为尪痹,是一种自身免疫反应导致的以关节滑膜慢性炎症性病变为主,最终引起关节破坏的难治性疾病.其发病率高(0.3%~1%[1]),病程反复、缠绵不愈、致残率高,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近年来现代医学虽然在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研究进展,但其病因至今仍然不明确,在治疗上也还仍然缺乏理想的药物与治疗方案.中医药治疗RA具有较长的历史,大量的临床研究业已表明中医药治疗RA的有效性,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总有效率多数在90%以上.中医药对RA的治疗方案多以辨证论治为主,也有用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单方单味药治疗,或采用针灸、推拿等疗法等,各具特色.本文就中医治疗RA的临床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鉴定香港特有止泻中药材红党参的基源植物和表面红色物质。方法将红党参的5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和HPLC色谱指纹谱与正品党参5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和HPLC色谱指纹谱进行比较研究;将红党参表面红色物质的X-衍射光谱与中药赤石脂X-衍射光谱进行比较研究。结果红党参的HPLC色谱指纹谱和党参药材具有相同的特征色谱峰;红党参的5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与党参正品之一的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var.modesta)的5SrRNA基因间隔区序列最为相似;红色物质的X-衍射光谱与中药赤石脂X-衍射光谱完全相同。结论红党参的基源是素花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var.modesta)的根,红党参表面的红色物质是传统中药赤石脂(Halloysitum Rubrum)。红党参是素花党参根用中药赤石脂炮制而成,科学名可定为Radix Codonopsis Praeparata Halloysita Rubra。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朱氏调经促孕方加味联合克罗米芬(CC)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ER)的影响。方法:纳入15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50例。A组患者给予CC促排卵治疗,B组患者给予CC促排卵结合朱氏调经促孕方加味口服治疗,C组患者给予CC促排卵结合阿司匹林口服治疗。以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CC至多服用1个疗程,停药后随访3个月经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周期排卵率及未破裂卵泡黄素化综合征(LUFS)的发生率;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进行阴道超声监测,比较3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内膜类型及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与阻力指数(RI);于黄体期中期测定所有患者的血清雌二醇(E_2)水平;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率。结果:①B组患者的周期排卵率明显高于A组和C组(P0.05),A组患者的LUFS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②HCG注射日,B组患者的子宫内膜较A组、C组患者明显增厚(P0.05);B组患者的A型内膜例数多于A组、C组(P0.05),C组患者的A型内膜例数多于A组(P0.05)。③HCG注射日,B组患者的子宫动脉PI、RI均低于A组、C组(P0.05),C组患者的子宫动脉RI亦低于A组(P0.05)。④黄体期中期,B组患者的血清E_2水平高于A组、C组(P0.05);A组和C组患者的血清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B组患者的妊娠率高于A组、C组(P0.05),C组患者的妊娠率高于A组(P0.05)。结论:朱氏调经促孕方加味能有效提高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患者CC促排卵后的排卵率,降低LUFS的发生率,升高血清雌激素水平,改善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葛根素对细胞凋亡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葛根素(puerarin,Pue)又名普乐林,是从豆科葛属植物野葛的干燥根中提取并分离出来的一种单体,属异黄酮类化合物。其化学名为4,7-二羟基-8-D-葡萄糖基异黄酮。葛根素主要有扩张血管、降血脂血压、改善微循环、抗氧化、抗血栓形成,修复内皮细胞损伤以及抑制脑细胞凋亡等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半夏临床外用规律。方法:检索2010年1月至2019年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半夏外用的临床研究文献,提取组方信息,运用Excel 2013、Clementine 12.0及SPSS 23.0软件对筛选出的组方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因子分析,总结半夏外用治疗的疾病,分析半夏外用的用药特点及配伍规律。结果:①共纳入137篇文献,中药组方共计137首。②半夏外用治疗的疾病主要涉及顺铂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13.14%)、癌性疼痛(11.68%)、哮喘(10.22%)、乳腺增生(8.03%)、妊娠呕吐(4.38%)等。③与半夏配伍应用的高频中药包括生姜(41次,29.93%)、细辛(34次,24.82%)、白芥子(27次,19.71%)、大黄(26次,18.98%)、白芷(26次,18.98%)等;药味以辛(16次,88.89%)和苦(10次,55.56%)为主;药性多为温性(11次,61.11%);归经多集中于脾经(14次,77.78%)、肺经(11次,61.11%)。④关联规则分析共计得到半夏外用配伍的核心组合24个,关联度较高的有半夏-生姜、半夏-细辛、半夏-大黄等,并提取出6个公因子,半夏-生姜的因子贡献率最高。治疗顺铂所致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半夏-生姜配伍最为常见,半夏-吴茱萸和半夏-丁香配伍次之。结论:半夏外用以治疗化疗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癌性疼痛、哮喘最为常见,且外用时多与生姜配伍以减毒。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得到的半夏外用规律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阴阳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理论,阴平阳秘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疼痛的核心病机包括阴阳偏盛或偏衰导致的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针刺和中药可以通过调和阴阳、疏通经脉、畅达气血,达到镇痛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环核苷酸是维持机体稳态的重要活性物质,可反映机体阴阳的基本特性。针刺结合豨芍方可通过调节异常表达的环核苷酸,恢复其正常状态,从而缓解疼痛。从阴阳立论,结合现代医学对阴阳相关物质基础环核苷酸的研究,阐明针刺结合豨芍方通过调和阴阳发挥镇痛作用的机制,为疼痛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邓跃毅教授从肝论治肾脏病的临床经验。认为肾脏病不仅责于肺脾肾,肝失疏泄亦为发病的重要因素;临证可从肝治肾,以清肝、平肝、疏肝为基本大法,肝经湿热证治以清肝泻热,阴虚阳亢证治以平肝柔肝,肝郁气滞证施以疏肝理气,疏肝法贯穿治疗始终。并举验案3则。  相似文献   
8.
潘赐明  任雪  韦姗姗  曹蓓苓  王维  杨艳  陈文慧  徐宏喜 《中草药》2023,54(12):3911-3920
目的 基于中医药整合药理学和转录组学探究丹栀逍遥散防治焦虑肝郁化火证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医药整合药理学研究平台v2.0,检索并获取丹栀逍遥散的活性成分及靶标、焦虑肝郁化火证靶标信息,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将交集基因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以确定最终需要验证的靶标。利用GEO数据库转录组学验证整合网络药理学结果,同时采用动物实验进行验证。结果 共筛选出与焦虑肝郁化火证相关的靶标13个,丹栀逍遥散活性成分430种。整合药理学结果显示,丹栀逍遥散防治焦虑肝郁化火证主要通过调控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ic acid receptor,AMPAR)、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N-甲基-D-天冬氨酸(N-methyl-D-aspartic acid,NMDA)受体的激活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s,PI3K)/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相似文献   
9.
本草基因组学是中药学与基因组学的交叉学科,是涵盖药用生物多组学研究和中药与人体相互多组学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在药用模式生物、中药合成生物学、中药分子鉴定和药用植物分子育种、药物体内过程组学、中药道地性和药性研究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等重要文件的发布,中医药产业进入了全新的、高水平的发展机遇期,复合创新型研究人才的培养是中医药产业发展及医药专业高校教学改革面临的关键问题,该学科的建立对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尤为重要,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本草基因组学》课程,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本草基因组学人才培养体系。该文从本草基因组学研究进展、教学开展情况、教材编写背景、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学科特色、学科建设展望方面进行阐述,为本草基因组学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中药材农药残留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宏喜 《江苏中医》1990,11(5):2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