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席汉综合征(Sheehan syndrome)是由于产后发生大出血,使垂体门脉血流减少,血管内微血栓形成,导致垂体前叶广泛坏死而丧失正常功能,以致促性腺激素(FSH、LH),促甲状腺素(TSH),促肾上腺素(ACTH)和泌乳素(PRL)分泌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依从性问卷、子宫内膜异位症知识问卷及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14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的依从性得分为(24.06±2.89)分(总分8~32分),治疗依从性与患者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知识得分、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呈正相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知识得分和自我效能是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依从性的显著预测因子。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依从性总体较好,但在定期监测血内分泌激素、雌激素反加药物服用及每天室外体育锻炼方面尚待提高。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加强子宫内膜异位症知识的宣教并重视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3.
<正>垂体腺瘤是指腺垂体分泌的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生长激素(GH)、泌乳素(PRL)、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这六种激素分泌细胞中的一种或多种过度增殖导致与之相对应的激素分泌失调,从而导致腺瘤发生[1]。垂体增生是指一种或多种激素分泌细胞数目增多和/或体积增大而导致的腺体形态和结构的改变[2]。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的一种疾病。垂体增生与甲减二者可并发存在或独立发生。甲减导致垂体  相似文献   

4.
正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又称西蒙症(Simmond disease),是由于垂体不同性质的病变,导致多种垂体前叶激素分泌不足,继发地引起甲状腺、肾上腺皮质以及性腺等内分泌腺功能减退。产后由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进而引起的垂体坏死,称为希恩综合征(Sheehan’s Syndrome),又称席汉氏综合征,常在产后大出血或产褥感染伴休克或昏厥,随之出现垂体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候群,其临床表现为极度体力衰竭、产后无乳、贫血、渐进出现性征退化、闭经、毛发  相似文献   

5.
抢救Sheehan综合征危象13例次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heehan综合征是由于分娩时大出血等原因引起垂体前叶缺血性坏死,导致垂体前叶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Gn)等分泌减少或缺乏,引起靶腺机能减退,从而出现各靶腺机能不全的临床表现。1984年1月~2003年5月.我院抢救Sheehan综合征危象12例(13例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采用孕三烯酮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孕三烯酮组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组各40例,分析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体内激素水平情况。结果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组研究对象的总有效率(95.00%)高于孕三烯酮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组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催乳素以及雌二醇明显高于孕三烯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低于孕三烯酮组(3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显著,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明显优于孕三烯酮,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隐睾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认为,母体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障碍,引起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减少,影响胎儿睾酮的产生,导致副睾的发育受损和睾丸的下降过程受阻。下丘脑分泌的促黄体激素释放因子(LH-RH)可促进垂体分泌促黄体生成激素(LH)及促卵胞成熟激素(FSH),矫正内分泌的失调,HCG刺激间质细胞(Leydig)分泌睾酮。睾酮缺乏影响睾丸的下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种不同促排卵治疗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促排卵治疗方案分为三组,氯米芬组40例患者,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40例患者,联合治疗组40例患者,对比三组患者的hCG注射日血清激素水平、成熟卵泡个数、子宫内膜厚度以及妊娠、排卵、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流产发生率。结果: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黄体生成素水平明显高于氯米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氯米芬组和联合治疗组雌二醇水平明显高于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睾酮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成熟卵泡个数明显多于氯米芬组和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和联合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大于氯米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与联合治疗组妊娠和排卵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与联合治疗组妊娠和排卵发生率明显高于氯米芬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组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明显高于联合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三组患者流产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米芬联合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促排卵效果显著,能降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促进妊娠率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来曲唑联合高纯度尿促性素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助孕以及生殖激素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PCOS不孕患者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6例予以氯米芬联合高纯度尿促性素治疗,研究组76例予以来曲唑联合高纯度尿促性素治疗,比较2组排卵周期相关指标、卵泡发育及子宫内膜情况、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以及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排卵率、单卵泡排卵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平均治疗周期较低,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 CG)日成熟卵泡数、子宫内膜厚度较高,治疗后血清LH、FSH、E2水平显著较高,血清T水平显著较低(P0.05)。研究组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自然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来曲唑联合高纯度尿促性素对PCOS患者的助孕效果较好,能够调节相关生殖激素分泌,促进卵泡发育、排出及子宫内膜生长,提高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0.
性腺功能减退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是由性腺本身病变(如睾丸不发育,睾丸萎缩,睾丸切除等),性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所致,由于性激素的减少导致垂体的促性腺激素(LH和FSH)反馈性分泌增多,因此也称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继发性是由于下丘脑或垂体病变,GnRH或LH和FSH合成和分泌缺乏或减少,不能兴奋性腺的发育致性激素分泌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应用低剂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2个周期对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为A组(25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每28d应用1.80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共2个周期,因输卵管因素而行GnRH-a标准长方案患者为B组(90周期),比较两组促排前E2、LH的水平,HCG日E2、LH水平、p值,出现LH峰的比率,促性腺激素用量、促排天数、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结果1.80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预处理组无LH峰的出现,也未出现降调过度,促性腺激素用量显著高于常规GnRH-a长方案组,而促排天数、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传统方法相比,应用1.80mgGnRH-a预处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2个月,不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率,同时缩短了治疗时间,降低了患者的费用。  相似文献   

12.
席汉氏综合征是女性在围产期由于大出血、休克等引起肥大腺垂体缺血坏死和纤维化,导致多种促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并可能因感染、饥饿、外伤、手术、麻醉等诱发垂体危象。我科于2006年5月收治1例席汉氏综合征因鼻部手术后突发垂体危象的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席汉氏综合征是多种病因所致腺垂体激素分泌不足,继发性腺、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所呈现的临床症候群.而最常见的病因为产后大出血.据报道其发生率至少占产后大出血休克患者的25%[1].垂体尤其是垂体前叶的血液供应80%来自垂体门脉系统,当发生产后大出血并休克时,垂体门脉血流量锐减,加之门静脉内血流缓慢并有血栓形成,更使增生肥大的垂体易发生缺血性坏死,导致功能低下[2].一般先出现泌乳素、促性腺激素、生长激素不足症状,继而促甲状腺激素不足症状,最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足,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主要影响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的分泌,盐皮质激素缺乏,使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最终导致低钠血症.我科于2011年4月8日收治1例席汉氏综合征致低钠血症患者,现就该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干锦华  顾琼  周玲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3):1227-1228
席汉氏综合征是女性在围产期由于大出血、休克等引起肥大腺垂体缺血坏死和纤维化,导致多种促激素分泌减少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并可因感染、饥饿、外伤、手术、麻醉等诱发垂体危象。若不及时抢救,可危及患者生命。我科2007年5~8月收治了2例席汉氏综合征并发垂体危象及低镁血症所致阿斯综合征的患者,经我科积极抢救治疗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激素替代治疗能缓解围绝经期症状,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生活质量。作者采用利维爱和尼尔雌醇对围绝经妇女160例进行3个月的激素替代治疗,以探讨不同药物对围绝经妇女血清雌二醇、子宫内膜及症状的影响。1临床资料与方法2002~2004年在本所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且有绝经期综合征表现的妇女160例。入选标准:①自愿接受治疗,能定期随访至疗程结束;②近3个月内无服用激素类药物史;③经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5 mm;④无激素替代治疗禁忌证。采用双盲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平均年龄(49±6.4)岁]和对照组[平均年龄(50±5.5)岁],2组年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超声检查,评价补肾中药改善超排卵过程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4例进入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的不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选用控制性超排卵方案,分别用二至天癸颗粒联合促性腺激素(治疗组,31例)和单用促性腺激素(对照组,33例)治疗,对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分型、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子宫内膜血流、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CG注射日子宫内膜分型、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子宫动脉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质卵率、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IVF-ET过程中联合应用补肾中药,可以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周期子宫内膜微创术在卵巢早衰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卵巢早衰患者4例(观察组),所有患者均行激素替代周期子宫内膜微创术,同时选择同期因男性因素不孕,正常月经期妇女9例(对照组)。将两组子宫内膜胞饮突在种植窗口期的情况进行观察,回顾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行子宫内膜微创术前,低倍镜下子宫内膜上皮呈紊乱排列,纤毛细胞部分纤毛呈缺如显示,高倍镜下隐约见微绒毛发育蔫小,微绒毛细胞和纤毛细胞皱缩,呈微量胞饮突表达。对照组患者分泌期子宫内膜有明显皱褶,表面光滑,有大量呈圆形腺体开口。胞饮突在腺体开口处较丰富,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呈有序排列,胞饮突饱满圆润,纤毛细胞发育旺盛。9例正常组,处于衰退期1例、发育中阶段2例,发育完全成熟阶段6例。治疗后观察组4例术后均妊娠,3例均为单胎,孕期顺利,1例双胎,孕13周流产。结论赠卵移植反复失败的卵巢早衰患者,实施子宫内膜微创术可使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可用胞饮突来评价。  相似文献   

18.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是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第6,10位上的氨基酸加以替换得到新的结构。新产生的肽链结构稳定,半衰期延长(1~6h),与相应受体的结合能力也增加100~200倍。GnRh有双向调节作用,正常情况下通过脉冲式分泌,经下丘脑-垂体-门脉循环进入垂体前叶,引起垂体前叶的促性腺激素也呈脉冲式释放,刺激黄体生成素(LH)与卵泡生成素(FSH)的分泌,从而调节体内的内分泌系统和生殖系统,GnRh持续分泌/非脉冲式分泌消耗垂体的GnRH受体数量,产生垂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 (PCOS)伴不孕患者促排卵治疗前后子宫、卵巢、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阻力 (RI)、子宫内膜厚度不同的变化规律及评价药物治疗不孕症的意义。方法 应用经阴道超声监测 68例PCOS伴不孕患者经克罗米酚 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治疗前后各项参数。结果 促排卵治疗前各项参数无周期性变化 (P >0 .0 5 ) ,治疗后促排卵成功者各项参数均显著低于促排卵失败者 ,且黄体期RI均显著低于注射HCG日 ( P <0 .0 5 )。治疗后妊娠组与未妊娠组在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螺旋动脉RI、子宫内膜厚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PCOS伴不孕者子宫、卵巢、子宫内膜螺旋动脉供血存在异常 ,血供状态与其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参数 ,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金凤丸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对反复种植失败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行第4次冻融胚胎移植术的不孕症100例。根据内膜准备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给予金凤丸联合GnRHa降调节激素替代周期方案进行内膜准备,对照组仅常规激素替代方案进行内膜准备。比较两组的子宫内膜形态、内膜下血流,以及每个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多胎妊娠率、早期流产率等,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用药处理后观察组线型内膜患者明显增加,子宫内膜下血流Ⅰ型患者明显减少,Ⅲ型患者明显增多(P0.05)。线型内膜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高于非线型内膜患者(P0.01)。子宫内膜下血流Ⅱ型及Ⅲ型患者的临床妊娠率高于Ⅰ型患者,且Ⅲ型患者高于Ⅱ型患者(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及胚胎种植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早期流产率及多胎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金凤丸联合GnRHa降调节能改善反复种植失败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进而提高临床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