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Yang YG  Ren XS  Yang C  Cheng J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20):1408-1410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000年10月至2004年10月,我们使用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nm),对42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了经皮激光间盘减压术,术后进行2个月以上随访,观察患者眩晕的改善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7.5个月。术后2个月时,28例眩晕消失(67%),6例明显改善(14%),无效者8例(19%),优良率为81%,无神经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可使椎间盘内压降低,加之局部直接热疗,从而消除椎动脉痉挛,对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颈性眩晕的机制和适应证。方法对58例颈性眩晕患者88个突出间盘行PLDD。结果随访6个月-2年,术后眩晕立即消除48例(82.8%),明显改善5例(8.6%),无效5例(8.6%),无神经损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使椎间盘内压骤然降低,局部直接热疗可消除椎动脉痉挛,同时减少椎间盘内的炎性因子和化学介质的含量,对治疗颈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计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decompression,PLDD)配合电磁场(EMFs)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日本SLT公司产ND:YAG脉冲式激光治疗仪配合电磁场对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21例颈性眩晕患者行PLDD配合电磁场治疗.结果:28例平均年龄45.6岁,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采用Nagashima评分标准,优18例,良7例,差3例,优良率90.5%,无并发生症发生.结论:PLDD配合电磁场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是治疗颈性眩晕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分析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35例颈性眩晕患者,男14例,女21例,年龄35~79岁,平均59.1岁。均使用Nd:YAG激光治疗机(波长1064nm)行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应用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眩晕及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应用改良Macnab评价标准进行优良率和有效率的评估。结果:患者术中及术后均未见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24~66个月,平均41.8个月。末次随访时,35例患者的眩晕及伴随症状的平均NR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患者总体疗效依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优18例,良7例,可5例,差5例,总体优良率为71.43%,总体有效率为85.71%。60岁组和≤60岁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75.0%和68.4%,有效率分别为81.25%和89.4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和女性组患者比较,优良率分别为85.71%和61.90%,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5.7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性眩晕创伤小,安全性高,中期疗效较满意,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性别组患者的中期临床疗效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目的 评价经皮激光颈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LDD技术对32例临床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35个间盘(C3-4 4个、C4-5 11个、C5-6 13个、C6-7 7个),在X线监视下行颈前经皮穿刺、将直径400μm的光导纤维导入病损椎间盘,采用波长1060nm的ND:YAG激光,输出功率15W,发射1s,间隔5s,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根据患者年龄、椎间盘病损程度以及对热效应的反应确定照射剂量,照射剂量为360~1100J。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隧访,平均8个月(3~15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6例(50%)、良8例(25%)、可4例(12.5%),差4例(12.5%)。有效率87.5%,优良率75%。各种症状的缓解率分别为颈肩痛80.7%,上肢根性放射痛84.2%,颈髓压迫症60%.颈性眩晕78.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能有效地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在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准压术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的疗效。疗法:应用Nd:YAG激光机,在C型臂X光机引导下,穿刺介入病变的椎间盘,使用间断脉冲式激光烧灼髓核,每个椎间隙使用激光为600~1000mJ。治疗患75个椎间盘。结果 随访1~12个月,有效率为88%,无1例术中、术后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气化减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性高,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部分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半导体激光在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以色列Sharplan602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对4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81个椎间盘行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减压术(PLDD)。结果:46例患者获得3~18个月随访,按照肢体疼痛、麻木及活动情况评价,优良率93.1%。结论: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微创、操作简便、痛苦少等优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可供选择的微创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8.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应用Sharplan-6020型半导体激光机(功率0.5~20W,波长810nm),在C型臂X线机引导下,选择颈部右前侧经气管食管与颈动脉鞘之间入路,用穿刺针插入椎间隙中心,然后插入光导纤维,以自动脉冲式激光烧灼髓核,每间隙使用激光800~1200J。共治疗28例50个间盘。结果:随访3~15个月,有效率为85.7%,无一例感染及其它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性高、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和双极射频椎间盘髓核成形术(PIRFT)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颈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95例,共155个椎间盘。其中PLDD治疗39例(A组),双极PIRET治疗56例(B组)。观察术前和术后1周内的VAS评分,并根据改良的MacNab评价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内的疗效,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穿刺,A组有2例随访脱漏,另有1例患者因接受了其他微创手术,排除本研究。两组术后1、3、7 d 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1),术后3、7 d B组患者VAS评分低于A组(P<0.01)。在术后180 d随访期内B组的MacNab评价均好于A组(P<0.01)。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PLDD比较,双极射频椎PIRFT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联合经皮电刺激(HANS)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早期疗效。方法选68例符合PLDD治疗适应证的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PLDD联合HANS(A组)和单纯PLDD(B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A组与B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优良率分别为77%和56%(P〈0.05),86%和62%(P〈0.05)。结论 PLDD围手术期须重视颈椎旁软组织及神经功能障碍的治疗。PLDD术联合HANS疗法可明显提高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研究适宜激光照射量。方法使用ND:YAG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L4~5椎间盘突出32例,L5~S1和L4~5同时突出8例),C臂X线机透视下将激光光纤沿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每节激光总量CT分级Ⅰ级为500J,Ⅱ级为700J能量进行汽化,减轻椎间盘内压力。结果椎间盘内压力减低,神经根受压解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回缩,采用Machab标准评定疗效:优26例,良6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PLDD是一种安全、简单、有效的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的病因及其治疗。方法:80例颈性眩晕患者中,椎动脉型颈椎病25例,其中5例行颈前路钩椎关节切除 横突孔减压术,12例颈前路椎间盘及骨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下颈椎失稳27例,下颈椎骨折脱位2例,5例行颈前路植骨融合术;颈间盘突出症11例,8例行颈前路间盘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术;8例OPLL均行颈前路骨化韧带切除 椎间植骨融合;环枢椎旋转半脱位2例,行手法复位,环枢椎前脱位4例,行牵引复位,后路植骨融合术;1例颈部巨大脂肪瘤侵犯双侧椎动脉(VA)。36例行保守治疗,结果:疗效优60例,良17例,差3例。结论:颈椎病和颈椎失稳是颈性眩晕的主要病因(65%)。交感神经受刺激是主要的发病机制。治疗应以稳定颈椎和VA减压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激光汽化减压联合靶点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拟行椎间盘松解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年龄31~52岁,体重58~70 kg,随机分为3组:经皮激光汽化减压组(P组,n=29)、靶点注射胶原酶组(C组,n=31例)和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组(PC组,n=30).P组光纤经穿刺针达病变椎间盘后进行激光汽化减压;C组在CT扫描下调整针尖位置,固定于突出物表面后注入胶原酶400~600 U,继续进针刺入突出物后注入200~300 U;PC组在激光汽化减压完成后行靶点注射胶原酶溶解术.于术前、术后7、30、60、90 d采用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分级(M-JOA)评价疗效.结果 与术前比较,P组和PC组术后各时点M-JOA分级升高,C组术后30、60和90 d升高(P<0.05),术后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7d比较,P组术后30 d M-JOA分级降低(P<0.05),术后60、90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PC组术后30、60和90 dM-JOA分级明显升高(P<0.05);与PC组比较,P组和C组术后各时点M-JOA分级明显降低,近期疗效分级降低.结论 经皮激光汽化减压联合靶点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稳定,优于两者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皮激光汽化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效果和应用前景。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2月,对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6个椎间盘实施PLDD治疗。男25例,女22例;年龄37-72岁,平均56岁。突出椎间盘节段:单节段3例,多节段44例。C3、420个、C4、527个、C5、631个、C6、718个。通过激光对髓核组织的汽化,凝固减少髓核组织,降低椎间盘压力。激光汽化1次治疗3个椎间隙者5例,2个椎间隙者39例,1个椎间隙者3例。结果42例获随访3-31个月,平均13个月。疗效评价参考丁亮华等评定标准,优18例(42.9%),良14例(33.3%),中6例(14.3%),差4例(9.5%),有效率90.5%,优良率76.2%,无并发症发生。结论PLDD能有效缓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和体征,创伤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和颈椎经皮激光间盘臧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PLDD)对颈间盘膨出型同时伴有交感神经及周围神经刺激症状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三科对3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至少3个月,最长2.9年,平均随访1.4年。术前常规给予X线片及颈椎MRI检查。分别行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和颈椎PLDD术,术后均给予药物治疗,术后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在临床随访中以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评估。本次回访为颈椎病所致临床症状,包括交感神经及周围神经刺激症状。交感神经症状包括眩晕、头痛。周围神经刺激症状包括颈痛、不适及上肢疼痛、麻木等。根据l临床满意率进行评价。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中进行多因素分析,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前提下,颈椎小关节阻滞术与PI,DD术比较效果要差,其OR值为4.027,95%置信区间为2.349~6.910,也就是说PLDD术的疗效要比颈椎小关节阻滞术好。PLDD术优于颈椎小关节阻滞术治疗(P〈0.01)。结论经随访,颈椎PLDD术优于颈椎小关节阻滞术。  相似文献   

16.
MRI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96例混合型颈椎病的MRI主要表现为椎间盘髓核失水、变性、椎间隙变窄,椎间盘膨出、突出和脱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黄韧带肥厚内招、椎管狭窄;脊髓受压移位、变形,脊髓水肿、变性、软化和囊肿形成,其横截面积缩小;椎间孔处颈神经根周围脂肪高信号减少或消失。不用对比剂的推动脉MR显影(MRA)可立即显示颈部双侧推动脉粗细、迂曲、受阻及动态状况。其中32例以脊髓型为主老同时作脊髓造影和CTM检查,并经手术证实。脊髓造影、CTM、MRI与手术所见符合率分别为60%、85%、96%。作者认为,MRI诊断颈椎病简捷准确,定位精确度高,可优化缩短诊疗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微血管减压术(mierovase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颅神经功能亢进性疾患的疗效.方法 2002年10月-2007年1月,采用MVD治疗106例颅神经功能亢进性疾患.男47例,女59例;年龄42~85岁,平均62岁.三叉神经痛56例,面肌痉挛33例,痉挛性斜颈17例.MRI检查血管压迫神经根明显者60例(56.6%),可疑者33例(31.1%),无压迫者13例(12.3%).病程2~300个月,中位病程54个月.术前典型表现为相应支配区的神经激惹症状.结果 术中发现三叉神经痛患者最常见责任血管为小脑上动脉,共25例(44.6%):面肌痉挛患者为小脑前下动脉,共11例(33.3%):痉挛性斜颈患者为椎基底动脉共14例(82.4%).术后31例发生面瘫、听力下降、面部麻木、眩晕、颈肩疼痛、转颈无力及皮下积液(29.2%),均经对症处理后愈合或改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根据Kobata等疗效评定标准,三叉神经痛者治愈47例(83.9%),面肌瘁挛治愈27例(81.8%),痉挛性斜颈治愈7例(41.2%),总有效率为90.6%;5例(4.7%)无效者,2例再次手术治愈,余放弃治疗.5例(4.7%)于术后3~8个月复发,2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行伽玛刀治疗好转,余放弃治疗.结论 MVD治疗因血管压迫相关颅神经导致的疾病有较好疗效.完备的术前评估、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和术中电生理监护是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