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丙刚  傅永慧  付勤  王广斌 《中国骨伤》2009,22(10):744-746
目的:通过评价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疗效,探讨其手术的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其中男48例,女48例;年龄16~75岁,平均46.4岁;病程1个月~30年,平均5年。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其手术后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3.5年,平均1.2年。采用JOA下腰痛评分标准:优34例,良55例,中7例,优良率为92.71%,平均改善率为54.53%。结论: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腰椎生理结构破坏较小,发生术后腰椎不稳及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可能性较低,是目前较好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髓核摘除术结合Wallis系统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0年2月采用髓核摘除术结合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以同期行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为观察点,采用下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来评估2组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获12 ~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有明显下降,较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5),Wallis组术后12个月的下腰痛VAS评分及Oswestry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 <0.05),而腿痛的VA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74 >0.05).[结论]Wallis系统置入简单,创伤小,结合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中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09例采用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61例,女48例;年龄25-68岁,平均37.7岁。病变部位:k3.45例,k4.542例,L5S149例,L4.5和L5S113例。手术:单侧1个节段88例;同侧2个节段13例,1个节段双侧8例。评估术后1年和平均5-2年的疗效及满意度,并对影像学资料完整的患者手术前后椎间隙高度和稳定性进行对比。结果:术后1年和平均5.2年JOA评分由术前平均(6.40±1.68)分,分别提高到(13.40±1.42)分和(13.15±1.35)分(P〈0.01);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10±1.55)分分别下降至(1.90±0.84)分和(2.10±0.58)分(P〈0.01)。术后1年优77例,良23例,可9例,差0例;术后平均5.2年优75例,良23例,可11例,差0例。患者自我评价满意度分别为95.4%和94.5%,平均恢复工作时间1个月。影像学显示无一例发生腰椎失稳征象,手术椎间隙高度丢失在术后1年和平均5.2年的发生率分剐为57.8%(26/45)和93.3%(42/45)。结论: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中、远期疗效较好,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方法。微创手术仍不能有效避免手术椎间隙高度的丢失,但并不一定导致椎间不稳和神经根受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技术在椎间盘镜(MED)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11—12—2012—08采用MED椎间盘镜+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单节段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比较术前、术后3d、7d腰痛、腿痛VAS、JOA评分。结果本组获随访6~13个月,术前VAS腰痛、腿痛评分分别为(4.84±2.58)分、(7.59±2.17)分。术后3d(1.10±1.04)分、(2.50±2.35)分,术后7d(0.38±0.27)分、(1.66±1.20)分。术前JOA评分(9.15±2.58)分,术后3d(18.65±2.43)分,术后7d(20.70±2.34)分。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与术前相比,腰痛、腿痛VAS评分平均改善3.74分(P〈0.05),5.09分(P〈O.05),JOh评分平均改善9.50分(P〈O.05)。术后3d与7d相比,腰痛、腿痛VAS评分平均改善O.72分、0.84分,JOA评分平均改善2.05分。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优良率为97.5%。结论在MED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中应用射频消融技术具有低温安全,可以有效清除突出髓核组织和破碎纤维环,进行纤维环固缩成形,临床疗效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镜单节段髓核摘除术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腰椎间盘镜(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单节段髓核摘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月在本院行MED单节段髓核摘除术的32例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2,3年行JOA评分、腰椎X线检查,在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及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24~46个月),术前与术后JOA评分、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前凸角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间盘镜单节段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肯定,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关节突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患者28例,其中初次腰椎间盘突症21例,腰椎间盘突出小切口髓核摘除术后复发5例,MED术后复发2例,均采用单节段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关节突融合治疗。根据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法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手术时间平均90min,术中出血平均180mL。术前JOA评分平均12分,术后1年时平均24分。优25例(89.29%),良2例(7.14%),可1例(3.57%),优良率为96.43%。经1~2.5年随访,所有患者腰椎稳定性良好,未发现断钉及症状复发。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一种有效方法,但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7.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改良型SB ChariteⅢ型人工腰椎间盘行椎间盘置换术共6例。结果 随访率100%,随访时间18~30个月(平均24.5个月)。术前JOA下腰痛评分,平均分4.83;术后JOA评分,平均分11.83。疗效满意。结论 人工腰椎间盘置换术是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一种新方法,其近期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进一步随访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针对腰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胡有谷分型I2a/b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证实Linx测量法可于术前确定工作管道的水平角。方法回顾自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胡有谷分型I2a/b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行腰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的35例病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5.2±7.21)岁;L4~5节段20例,L5S1节段15例。对比术前、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对比术中工作管道水平角与Linx测量法所测预水平角。结果腰椎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前VAS评分(7.51±1.15)分,术后VAS评分(0.23±0.43)分;术前JOA评分(12.91±3.29)分,术后JOA评分(25.49±1.10)分。术后的VAS与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手术节段为L4~5的病例,工作管道的平均预水平角为(16.28±3.19)°,而实际平均水平角为(16.07±4.52)°;手术节段为L5S1的病例,工作管道的平均预水平角为(16.08±2.26)°,而实际平均水平角为(16.25±2.10)°。术中工作管道水平角与Linx测量法所测的预水平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胡有谷分型I2a/b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inx测量法可于术前确定工作管道所需水平角。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和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出症的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5年7月手术治疗的单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9例,其中应用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椎板开窗手术37例。分别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出院时间、术前术后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结果]椎间盘镜组和椎板开窗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优良率93.7%和91.9%,无显著性差异,同时两组患者术后腿痛缓解无显著性差异;而两组患者在术后腰痛VAS评分、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椎间盘镜组要明显优于常规椎板开窗组。[结论]两种术式都能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但MED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早期康复快,术后遗留腰痛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2—2016-02采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及JOA评分。结果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54个月,平均50.2个月。1例术后髓核部分残留,并压迫神经根,1例术后第5天出现一过性神经根性痛觉过敏,2例术后再发椎间盘突出,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较术前低,JOA评分较术前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按改良MacNab标准进行评价:优16例,良20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83.7%。末次随访时43例复查MRI显示36例突出的椎间盘髓核完全摘除,术前Pfirrmann等级均为Ⅲ级,末次随访时32例恢复至Pfirrmann Ⅱ级,4例仍为Pfirrmann Ⅲ级;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椎间盘残存,其中1例术后症状缓解不明显,其余6例均无神经根压迫症状,7例术前Pfirrmann等级均为Ⅱ级,末次随访时1例恢复至Pfirrmann Ⅱ级,6例仍为Pfirrmann Ⅱ级。结论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其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