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某,男,19岁.15年前,患者饭后上腹胀痛,经按摩可好转.后则朝食暮吐,自我催吐出大量黄色味苦物后,症状缓解.1977年12月18日因症状加剧入院.检查:重度脱水征,消瘦,舟状腹,右上腹压痛,震水音明显.余无特殊。胃管减压每日引出1000~3000ml胆汁样液,钡餐检查:站立位,上腹两个液平面,右宽10.4cm,左宽5cm,右上腹气柱高耸;右侧水平卧位一大囊腔,其液平面自膈下达髂嵴下7cm纵贯右腹,提示十二指肠梗阻。入院第9天手术中,见胃正常;十二指肠呈巨型扩张,直径18cm,纵长33cm,肠壁水肿、肥厚,球部有散在性淤斑,十二指肠升部有纤维粘连,愈近十二指肠空肠曲粘连愈重;右半结肠被推至左半腹,小肠见于右半结肠之右.术中估计系纤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25天。因出生后进食呕吐入院。患儿出生后第1天吸奶后即有溢奶,逐渐加重,每次喂奶后即出现喷射性呕吐,不含胆汁,吐后可继续进食。大便次数少,干燥,黄绿色;尿量可,体重增长缓慢,门诊以“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收入院。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生后24小时排出胎便。查体:体重3.2kg,发育正常,营养差,精神不振。皮肤弹性较差,皮下脂肪薄。前胸平坦,心肺未见异常,腹软,上腹部可见胃型,有胃蠕动波出现,未扪及明显包块。肠鸣音弱,腹透可见单气泡征,肠腔内充气少。入院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于1993年3月2日在氯胺酮麻醉下手术。术中见幽门环肌轻度苍白,触之稍硬,肥厚不明显。切断幽门环肌,使粘膜膨出。探查胃体、十二指肠未见明显异常。术后次日开始进食,仍呕吐。手术后第3天行胃肠钡餐检查:经导管注入钡剂后见胃蠕动尚可。观察约5分钟未见钡剂进入十二指肠。考虑为先天性幽门闭锁。于1993年3月5日行2次手术。切开膨出粘膜,长约1.0cm,见幽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63岁,进食酒肉餐2小时后,在弯腰提水时突发右上腹疼痛,伴阵发性加剧一天入院。无寒战、高烧及肩背不适。呕吐两次,为胃内容物。既往无类似发病史。检查:T 37.4℃,P84次/分,WBC 10.9×10~9/L,N78%。无黄疸。右上腹可扪及活动包块,有压疼,莫菲氏征阳性,反跳痛、肌紧张不明显。胆系造影胆囊未显示,胆总管、左右肝管正常。B超提示为胆囊炎、胆石症。病后第五天行剂腹探查,见胆囊大约12×8cm,呈游离状,无胆囊床,胆  相似文献   

4.
艾文荣(平昌县人民医院)报道:患者:男,17岁,1年前出现上腹隐痛不适,饥饿时明显,伴有呃逆和呕吐,5月前解黑大便2次。近3月来上述症状逐渐加重。胃镜检查提示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幽门梗阻。休检:消瘦贫血貌,右上腹有压痛及反跳痛、振水声,未扪及肿块。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较低。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胃镜检查见胃粘膜充血水肿,幽门处更明显,触之易出血,幽门口互相粘连,不能开放。X线检查:钡剂充盈后见胃呈中度扩张,幽门开放迟缓,十二指肠球部充盈较缓慢且较固定,肠环变细且不规则;改右侧卧位后见胆管、胆囊及肝内胆管显示良好,钡剂经胆总管顺利流入十二指肠内,但立位数分钟后上述改变又完全消失,球部内后方与胆囊管起始部紧密相连,各方  相似文献   

5.
患者吴××,女性,16岁,广西籍。因右上腹隐痛4天,阵发性加重4小时,1967年4月19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4天无原因的上腹部隐痛,不放射,伴反酸,不思饮食,2天后疼痛阵发性加重,呈刀割样,向右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吐物为胃内容物),曾服胃舒平、肌注硫酸阿托品,无效后入院。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巩膜无黄染,心肺(一),腹平坦,右上腹有轻度抵抗,胆囊区可扪及一边缘不清之包块,质软有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正常。Murphy征、Kortt征和Boas征均(一)。四肢,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尿常规正常,大便镜检有蛔、鞭虫卵。入院诊断:胆道蛔虫症。行支持疗法,8小时后症状减轻。第二天驱虫。入院第四天症状再现,肌注杜冷丁75mg入睡,症状随之减轻。入院第九天上述症状再度出现,且加重。于剑突下见10×8cm之包块,因痛拒查,上腹有震水声。拟胃充气造影,在插胃管时引起呕吐,吐出约1,500ml胃内容物。吐后疼痛缓解而渐自入  相似文献   

6.
<正> 患者男,28岁,近8年反复发作上腹疼痛,伴返酸、嗳气。曾在外院作上胃肠造影,诊断为“胃炎”。3小时后突感上腹剧痛,继之全腹痛,于1989年10月22日急诊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全腹板状,明显压痛,反跳痛,以右上腹最明显。白细胞9.8×10~9/L,中性64%。剖腹探查见腹腔内有淡黄色脓液,多积聚在右肝下,吸出约500ml。查胃、十二指肠球部、胆囊、肝外胆道未见异常。分离上移至大网膜与胆囊处有轻度粘连,十二指肠降段前外侧壁穿孔,约0.6×0.6cm。距幽门口约6cm,施穿孔修补,大网膜覆盖缝合,胃大部切除。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患者 ,男 ,3 1岁 ,因上腹隐痛 3d ,突发加剧 5d ,以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收入院。既往体健 ,无溃疡病史。查体 :腹膜刺激征明显 ,右下腹尤甚。腹部立位透视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右下腹穿刺抽出少许脓液。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 :大网腹及胃窦、十二指肠等处有脓苔 ,大网膜与前腹壁粘连 ,十二指肠与胆囊、肝脏粘连。钝性分离粘连后见胃幽门前壁有一针眼大穿孔 ,胃内容物外溢。准备修补时发现幽门管处有一尖锐异物 ,刺穿胃壁 ,自穿孔处露出少许 ,拨出见异物为一两端尖锐的筲箕脱落木刺 ,长 2 .6cm ,直径 0 .1cm。修补穿孔、冲洗、…  相似文献   

8.
<正> 十二指肠溃疡病伴发横结肠癌少见,现报道2例。例1,男,54岁。因中上腹部隐痛,反复黑便7月余,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4天于1985年元月14日入院。查体:贫血貌,心肺(-),腹软,中上腹压痛(+),全腹未扪及包块。大便隐血(++),Hb75g/L,胃镜检查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口服甲氰咪呱廿余天,腹痛未好转,频繁呃逆,恶心呕吐。查体:右上腹压痛(++),反跳痛(+)。拟诊球部溃疡穿孔而于同年2月11日剖腹探查,术中证实球部穿孔,见结肠肝曲有一拳头大包块堵塞肠腔,质硬,横结肠与周围脏器广泛粘连,肝右叶可见鸡蛋大小包块,表面呈灰白色。术后病理为结肠腺癌肝转移。术后患者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23岁,6月前出现剑突下阵发性疼痛,多在餐后2~3小时出现,持续约半小时,常伴有反酸,呃气,进食后稍缓解。体检:肝脾不大,腹平坦,未扪及肿块,剑下轻度压痛。胃镜检查,胃体大弯见一巨大隆起性粘膜面,表面呈分叶状,疑为胃癌,遂手术。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男性,25岁,间歇性上腹部胀痛,伴反酸半年,近一个月疼痛加重,尤以进食后明显,伴恶心,但未吐。按胃溃疡行内科治疗无效。查体:剑突左下轻度压痛,无包块,无震水音。胃肠钡餐透视见钡剂入胃后通过受限,左前斜位见胃呈双底。诊断为慢性胃扭转。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全胃呈松弛状态,胃膈韧带明显  相似文献   

11.
患儿,女,7岁,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三天"为主诉入院.查体:体温 37.5 ℃,脉搏 98次/分,血压110mmHg/70mmHg,心肺部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腹肌紧张,右下腹麦氏点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急查:白细胞11.8×109/L,中性粒细胞0.83,淋巴细胞0.11,临床诊断:急性阑尾炎.急诊行阑尾切除术.取右腹直肌旁切口,术中见:阑尾充血、水肿,无化脓穿孔,腹腔内溢出胆汁液,遂向右上腹延长切口长约10cm,吸出胆汁液约600ml, 探查:回肠、胃及十二指肠带一部均未发现病变,肝脏色泽、质地及大小均正常,胆囊张力较高,胆总管呈棱形扩张,与网膜、胆囊周围粘连、水肿,扩张胆总管及横结肠肝区交界处见胆汁流出,部分解剖肝区结肠,发现局部有胆汁渗漏.术中造影拍片:胆总管呈囊性扩张,未发现穿孔口,遂行胆总管探查,取胆道探子查胆总管中上段及左右肝管扩大,下端通过不满意,未发现结石.术后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性扩张症合并穿孔,弥漫性腹膜炎.术后半月好转出院,3个月后再次行胆总管囊肿切除,Roux-Y肝总管空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膈肌穿透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0岁.因右上腹隐痛6个月入院.查体:心肺未见异常,右上腹部深压痛.胸腹透示未见异常.B超示:胆囊颈部有一约0.6cm大小的息肉,胆囊壁稍毛糙.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见:肝脏的膈面与膈肌呈幕状粘连,顺利切除胆囊后,考虑到腹痛与此粘连有关,遂用电凝钩分离粘连,因用力不当致右膈肌近肋膈角部穿透伤,可见一约1cm大小的裂口,此时患者SpO2由99%降到70%.立即于破口处施2枚钛夹钳闭,同时麻醉师于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穿刺,抽出大量气体,到抽气困难止.未行胸腔闭式引流,5min后SpO2升到98%.术后第2、3天胸片检查未见异常,术后5 d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3.
患儿 ,男 ,5岁。因右上腹疼痛伴恶心、呕吐两天入院。患儿进食过多食物后发病 ,呈持续性胀痛 ,伴畏寒、发热 ,无肩背放射痛。查体 :T38℃ ,皮肤粘膜无黄染 ,中上腹压痛 ,无反跳痛及肌紧张 ,莫菲氏征 (+ )。患儿两年半以前开始出现食欲下降 ,偶诉上腹饱胀不适 ,误为消化不良及胃炎 ,未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治疗。患儿既往喜食高脂食物 ,有胆结石家族史。腹部B超 :胆囊壁毛糙 ,囊内有一 1 8× 0 8cm的强回声团影 ,胆总管不扩张。诊断 :胆囊炎 ,胆囊结石。入院后给予抗炎处理后行胆囊切除术。术中所见 :胆囊积液、充血、水肿 ,胆囊颈部 0 8× 1 …  相似文献   

14.
胆囊肠道内瘘是结石性慢性胆囊炎并发症之一,且国内报道极多。但胆囊腹壁瘘与十二指肠瘘合并小肠梗阻确较为少见,我院收治一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右上腹壁溃烂30天,并伴有腹痛、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停止3天收住入院。30天前自感右上腹疼痛不适,伴有右上腹包块而在当地卫生院就诊,局部穿刺后诊断为腹壁脓肿,行脓肿切开引流,但切口迁延不愈,并于入院前3天出现腹痛、腹胀、肛门排气,排便停止收住入院。查体:T 38℃,急性痛苦面容,双肺未闻极干、湿性啰音,右上腹肋缘下有一长约1 cm左右的皮肤裂口,内有黄白色脓液渗出,探测切口位置较深。腹部外观明显膨隆,且以脐周压痛较为明显,听诊有高亢的肠鸣声,查血细胞分析:WBC 16.8×109/L,N 0.8。B超见右上腹有一5 cm×6 cm的不均质包块,边缘不清。X线胸片正常。X线腹部平片见小肠充气,并有液平面。入院考虑:右上腹包块,性质待查,且伴有小肠梗阻,行术前准备并行剖腹探查,选右上腹探查切口,见瘘口与胆囊相通并与腹壁粘连,有少量脓液溢出,分离粘连后探查见胆囊底部与十二指肠粘连,分离后见形成内瘘。切除胆囊并修补十二指肠瘘口处。探查发现见回肠上段肠管明显扩张,...  相似文献   

15.
分析7例,1例仅作胆囊切除术后第三天出现胆汁性腹膜炎,再次剖腹检查发现胆总管下端有结石嵌顿,使胆管内压增高,胆囊颈管残端结扎线脱落。1例为急性胆囊炎右上腹粘连严重,强行分离撕裂结肠未及时发现处理。1例行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术后第28天突发机械性肠梗阻,手术见肠管疝入系膜孔隙。1例在强行扩张胆总管下端时,因损伤0ddi括约肌,十二指肠乳头充血、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38岁。因腹痛,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36小时入院,18年前有肠梗阻手术史。查体:右中下腹见6cm长疤痕。全腹平坦,有轻度腹膜刺激症,脐周为重。肠鸣弱,血象高。腹透(—)。右下腹穿刺出少量混浊液:Pc ,RBC:0~2/HP,以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14小时,症状加重而手术。术中见腹腔有少量液体。原切口下方与小肠粘连成团并有粘连带  相似文献   

17.
<正> 患女,61岁。以间歇性腹痛2年入院。查体:右上腹有深压痛,B超报告:慢性胆囊炎伴充满型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探查:肝门处粘连严重,胆囊被网膜、胃和结肠粘连包裹,胆囊萎缩,内充满结石,分离困难。于胆囊底部行切开取石,取出40余粒大小约0.5cm×0.5cm×0.5cm结石,伴粪嗅味,并见胆囊内向外排气。分离粘连并纵形剪开胆囊,见胆囊与结肠相通,瘘口直径约0.5cm,瘘口边缘为坚硬瘢痕组织,行瘘口修剪缝合加大网膜覆盖,胆囊行部分切除术。腹腔引流,术后恢复顺利,第10天痊愈出院。 体会 胆囊结肠瘘在胆内瘘中较少见。胆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67岁,汉族.因持续性右上腹痛伴呕吐2天就诊,以“急性胆囊炎”收住院.既往无类似病史,否认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腹泻史。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腹部平坦,右上腹及脐周压痛明显,未触及包块。实验室检查,血糖及血淀粉酶正常。B超提示:胆囊壁毛糙,胆囊内多发结石.施行魁囊切除术.术中发现胰腺普遍性增大,质地稍硬,未发现明显的孤立结节,胃幽门部下方大网膜内见一3.5em×1.5cm×1.0cm的紫色条状包块,与胃壁无连接.  相似文献   

19.
<正> 患者,男,49岁。20天前腹部被汽车撞伤,在外院行剖腹探查,术中修补十二指肠损伤时,误伤结肠肝曲,撕裂处修补两层。术后第4天发热,腹痛,有时吐出粪臭味胃内容物。检查:T39.4℃,Bp 12/6.7kPa。心肺正常;上腹部压痛,余无明显异常。经锁骨下静脉高能营养2周后,第二次剖腹探查,见右上腹致密粘连,经肠肝区与十二指肠粘连,切开侧腹膜,经腹膜后途径显露十二指肠,证实为十二指肠结肠瘘。行右半结肠切除,回、横结肠端端吻合,十二指肠球部切断两层关闭,行Rouxen-y十二指肠空肠,胃、空肠吻合术。十二指肠瘘  相似文献   

20.
胃手术致创伤性胰腺炎抢救成功1例罗国斌*郭盖章1病例资料患者,男,49岁。因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伴大出血急诊行BilrothⅡ式胃大部切除术,见胃后壁穿透性溃疡与胰腺致密粘连,分离时出血多,电凝止血。术后第4天失血性休克第2次进腹,腹腔内有不凝血液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