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痔外科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痔的外科治疗概述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下移和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可伴有出血、脱垂等症状,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1]。出血可表现为便时带血、便后滴血,严重者可有喷血,长期出血者可伴发缺铁性贫血。痔块脱出是内痔的另一个主要的临床表现,内痔的分度也是主要根据痔块脱出的程度而划分。药物治疗、硬化剂注射、套扎等非手术疗法对大部分痔效果良好,虽无法治愈,但可缓解症状。外科手术治疗主要是针对保守治疗失败或不适宜保守治疗的患者,以及症状明显的Ⅲ、Ⅳ度脱垂性内痔和混合痔。以往,在静脉曲张学说占主导地位时,认为…  相似文献   

2.
1内痔的诊断与鉴别诊断1.1内痔的诊断内痔分四期,各期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所不同,诊断时除根据临床表现外,还应结合肛门诊视、内窥镜、直肠指诊等检查。一期内痔的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滴血或喷血,量较多,无肿块脱出肛门外。肛门镜检查可见齿状线上方粘膜呈结节状隆起,粘膜下静脉丛扩张、瘀血,呈静脉瘤状,质地软。以右后、右前及左正中(膝胸卧位时为1、5、9点位)为明显(母痔),三位点之间可有小结节状隆起(子痔)。二期内痔的主要症状是大便带血、滴血或喷血,量中等。排便时有肿块脱出肛门外,排便后肿块可自行还纳。诊断…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7岁。因排便时有肿物脱出,伴滴或喷射新鲜血10余年,且近3年每次排便时肿物脱出不能自行还纳,需用手托回肛内入院。经检查诊断为环状混合痔(Ⅲ期内痔)。局麻下行外痔剥离、内痔结扎加1:1消痔灵注射液注射术。术时结扎出血点,肛内填凡士林油纱条,局部敷无菌纱布块,以丁字带包扎固定,安返病房。  相似文献   

4.
<正>重度痔病是肛肠外科疑难问题之一,包括Ⅲ、Ⅳ度环状内痔,Ⅲ、Ⅳ度环状混合痔。内痔核长期反复脱出,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收缩乏力,脱出内痔还纳困难,反复脱出的痔组织和肛门及内裤的摩擦,又引发痔组织水肿、增生,导致还纳更加困难,形成恶性循环。临床上可见肛周外痔静脉曲张或皮赘隆突、内痔痔核及直肠黏膜外翻、痔核肿胀、溃烂、疼痛剧烈、便血及溢  相似文献   

5.
在痔出血期间,选择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能否达到满意的近期止血效果,应是引起关注的问题之一。我院自2001年1月以来,对47例出血性痔施行了PPH手术,并对其近期止血效果进行评估,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26例、女21例,年龄29~76(平均53)岁。其中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8例,便纸带血39例。Ⅲ度内痔39例,Ⅳ度内痔8例,其中混合痔24例,有过药物治疗史34例,曾局部注射硬化剂8例,曾行痔切除术5例,曾行痔核套扎术4例。在行PPH术时有17例(36.2%)附加痔处理:对便纸带血患者中12例渗血明显者行痔核缝扎术;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患者中…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3岁。因反复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伴出血1年余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便后肛门肿物脱出,不能自行回纳,用手不能托回,以进食辛辣食物后症状尤甚,伴有便后滴血,色鲜红,量不多。肛缘截石位1、7、11点有皮赘,环肛周内痔痔核脱  相似文献   

7.
外剥内扎术加消痔灵注射治疗三期内痔及环状混合痔31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期内痔及环状混合痔的内痔部分都是痔的后期阶段,其主要症状是出血,痔核脱出不能自行还纳,有时还会引起嵌顿、水肿、疼痛等症状。我科自1998年开始,采用消痔灵注射加内痔结扎、外痔剥离术治疗三期内痔及环状混合痔312例,效果较为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我院采用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及痔核悬吊术治疗50例以内痔出血为主的混合痔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25~72岁,平均48.5岁;病程2个月至30年;混合痔之内痔Ⅱ期15例,Ⅲ期32例,Ⅳ期3例;合并肛裂1例,肛乳头肥大8例。患者均以排便时滴血或喷鲜血为主诉,且多伴有不同程度便后痔核脱出。  相似文献   

9.
痔病为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1] ,为外科常见病。痔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局部不适、分泌物增多 ,瘙痒和脱出。当痔块脱出嵌顿或局部发生炎症时可出现疼痛。痔的治疗方法很多 ,如口服药物、局部用药、套孔、注射、红外线、手术等 ,效果仍不十分理想 ,并有一定的近期和远期复发率。近来 ,我们采用微波联合太宁栓治疗内痔和混合痔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研究对象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连续对门诊 1 0 2例有症状的内痔和混合痔患者施行治疗 ,其中男 61例 ,女 41…  相似文献   

10.
����������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1 关于痔的定义  唐宗江教授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在既往的教科书上记载 (外科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494):“痔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曲张静脉引起的团块 ,并因此而产生出血、栓塞或团块脱出” ,强调的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静脉曲张。查阅近期文献 ,《痔诊治暂行标准》(中华外科杂志 ,2 0 0 0 ,12 :891)对“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的认识 ,强调的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虽然后者目前已被多数外科医生所接受 ,但其定义并不能完全解释痔 (尤其是外痔 )的所有…  相似文献   

11.
提高对痔的研究和治疗水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痔是一种常见病。人类对痔的认识、治疗由来已久。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 ,对痔的成因出现过许许多多的学说 ,相应地 ,治疗方法也纷繁复杂 ,莫衷一是。 1 975年 Thomson提出的“肛垫学说”,推动了人们对痔的重新认识。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痔及痔病研究和治疗方面的新概念、新观点进行述评。1 肛垫学说及其内涵  传统认识中痔是指直肠下段和肛管黏膜下以及肛周皮下静脉丛的曲张血管团。前者是痔上静脉丛的曲张 ,位于齿状线上方 ,称为内痔 ,后者指痔下静脉丛的曲张 ,位于齿状线下方 ,称为外痔。 1 975年 ,Thomson在大量解剖学、胚胎学、生理学…  相似文献   

12.
痔血栓一般发生于血管内,但如外痔血管丛破裂则形成肛门血肿。血管退化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血栓性痔治疗包括抗炎、抗脓毒、镇静剂,嘱病人俯卧位以解除对痔静脉丛的压迫,也可在血栓内注射透明质酸酶。血栓性外痔可在局麻下完整切除,电凝止血,脱垂血栓性内痔急诊切除可能发生感染、脓肿等併发症,有人不愿行此类手术,而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痛苦大,故也有人认为急诊痔切除简单易行,止痛效果好。闭式痔切除,併发症罕见,脱垂血栓内痔行此手术,有治愈可能。临床血栓性痔分类:(1)血栓性外痔(肛周血肿),散在分布于肛门口,肛旁,肛管内以至齿线。因创伤损害病变血管,血液外溢组织间而引起。(2)血栓性内痔,病变位于肛管内齿线上,属直肠上丛,常较小,肛门镜下可见,有中等水  相似文献   

13.
吻合器痔固定术的操作要求及术中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下移和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若伴有出血、脱垂等症状时称为痔病[1].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悬吊术在治疗痔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痔病患者作为治疗组,采用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悬吊术;选取同期入院进行传统内痔结扎外痔切除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87%vs.87%、近期复发率分别为10%vs.7%,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在术后首次排便的通畅度、便时疼痛感、出血、便后肛缘水肿及平均住院天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治疗以出血、脱出性内痔为主的痔病时,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痔动脉结扎加悬吊术与内痔结扎外痔切除术相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混合痔在肛门疾病为数不少。多见于青壮年和长时间便秘或腹泻的患者。治疗方法较为棘手。我们采用肛门外切口、潜行剥离外痔到齿线、内痔注射结扎的手术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778例,女590例,年龄18~75岁,18~25岁占8%,26~60岁占89%。其中环状混合痔298例,3~6个痔核的812例,单发混合痔的一般都在11点或3点,其它母痔区都存在内痔。主要症状有大便反复带血,便后、下蹲、咳嗽、远行后肛内有包块脱出,还纳困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性痔1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外痔是痔外静脉丛的血栓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发展而来,血栓内痔则是脱出痔不能完全还纳造成静脉中血流淤滞,导致血栓形成.均表现为起病急,突然发生肿块,剧烈疼痛,排便时加重等特点.本文收集我院2年共160例血栓性痔病例,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痔是人类常见的一种疾病,痔的现代概念是肛垫病理性肥大向下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肛垫由血管、平滑肌(Treitz肌)弹力纤维和结缔组织所构成。Treitz肌过度断裂即可导致痔脱垂的产生,根据痔的形成理论,我院2003年4月至2004年2月对Ⅱ、Ⅲ期内痔、混合痔采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分点位结扎,结扎点下注射1:1消痔灵,结果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痔是齿线两侧直肠上、下静脉丛的曲张所致,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多发生于成年人,临床表现为痔出血、栓塞、脱出,影响生活和工作。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采用中药坐浴辅助治疗痔术后患者,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探讨老年内痔的治疗方法。方法收集60岁以上的老年内痔患者,Ⅱ至Ⅳ度内痔脱出者共计284倒,进行铜离子治疗,一般采用一次性治疗,如外痔较大同时采用激光切除外痔,术后观察6个月。结果铜离子治疗后3天第一次排便不再脱出及术后4周不再脱出者:Ⅱ度105例,占105例的100%。Ⅲ度95例,占132例的72%,Ⅳ度25例,占49例的51.0%。术后3个月不再脱出者:Ⅱ度105例,占105例的100%。Ⅲ度125例,占132例的94.7%,Ⅳ度39例,占49例的79.6%。其余好转。结论铜离子治疗对轻度痔脱出有治愈的可能,对重度痔脱出者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老年患者的治疗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痔的诊治体会(附53例报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痔的病因及其分类,总结痔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53例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Ⅱ度内痔中11例给予一般治疗,有7例便后仍有痔块脱出;7例注射治疗均无便后痔块脱出。14例外痔均治愈,其中5例血栓性外痔均行血栓剥离术;6例单纯结缔组织外痔中4例给予一般治疗,2例手术切除皮赘,瘙痒、潮湿症状改善;3例单纯炎性外痔给予口服抗生素及一般治疗,疼痛症状缓解。21例Ⅲ、Ⅳ度内痔或混合痔术后均无痔块随排便脱出,其中16例(76.2%)发生肛门水肿,15例(71.4%)肛门疼痛短期临时应用止痛剂后缓解,共有15例(71.4%)患者获得随访,随访1~3年(平均2年),无复发,无肛门狭窄,无控便及精细控便障碍。结论内、外痔各有其相应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应放弃用一种学说或发病机理解释所有"痔"的思维。Milligan-Morgan术仍是基层医院治疗Ⅲ、Ⅳ度内痔或混合痔较理想术式,但疼痛和水肿是其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